第60章 謝靈運和鮑昭/祖沖之創新歷
-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筆記
- 楚江夢
- 2573字
- 2010-09-19 10:53:41
謝靈運和鮑昭:
謝靈運是東晉名將謝玄之孫,他襲封祖上的康樂公爵位,世稱謝康樂。謝氏家族為東晉功臣,改朝換代之后,受到劉宋王朝的壓制。謝靈運本來是一位熱心功名的人,但由于他所代表的王、謝家族與當時的統治者之間存在著矛盾,因而一直得不到重用。他心懷憂憤,無處發泄,便把精神寄托在山水之間。
或許謝靈運是中國幾千年來最富有的詩人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并不影響他的高貴門第。他在一個叫做始寧的地方建有一座很大的莊園,園中修筑江曲桐亭樓、山中精舍和石門別墅,栽種桃梅百里。這里背山臨水,茂林修竹,景致幽雅,如同仙境一般。他就在這里流連山水,同時創作山水詩。這些詩作傳到京城里,文士雅客們爭相傳頌,稱贊他才華蓋世。他卻說:“天下才為一石,子建(曹植)獨得八斗。剩下兩斗呢,天下人共有一斗,另外一斗則非我謝靈運莫屬。”話說到這份上,讓人都不知道說他是謙虛還是驕傲。
但是他的確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創作山水詩的人。他的創作,擴大了詩歌題材的領域,豐富了詩歌創作的技巧。
在游山玩水的過程中,或沿溪緩行,或登臨棧道,或仰觀飛泉,或攀摘卷葉,耳目所及,皆以入詩,便成一幅美麗圖畫。他描寫山水景物,主要依據游覽時的親眼所見,運用在當時算是清新自然的語言加以精細描繪。在他筆下,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物就是物,讀者感受到的只是自然山水的光彩、動靜、聲響。
他的創作高潮期是擔任永嘉太守以后。離開京城這年夏天,他沿富春江溯流而上,經桐廬轉婺江而到金華,然后改由陸路到青田,再順流而下,直抵永嘉。這一路上景色秀麗,風光明媚,謝靈運詩興大發,寫下《七里漱》、《初往新安桐廬口》、《夜發石關亭》等著名詩篇。到永嘉后他不問政事,縱情游玩,踏遍這里的山山水水,寫下了諸如《登池上樓》、《登江中孤嶼》這樣出色的作品。
要完整地讀一遍謝靈運的詩并不容易。他就像是一位火候未青的雕刻者,在詩里處處留下斧痕,不過他的佳句實在不少:
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初去郡》)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
云日相暈映,空水共澄鮮。(《等江中孤嶼》)
這些名句語言工整精煉,境界清新自然,猶如一幅鮮明的圖畫,從不同的角度向人們展示著美麗的大自然,給人以清新開朗的美感。尤其是“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兩句,由于元好問的極力推崇,更是為人所熟知。
鮑照出身寒微,與謝靈運幾乎是兩個對立的階層。他少有才名,曾經擔任過秣陵令、中書舍人等官職,后來又擔任臨海王前軍參軍,在一次戰爭中為亂軍所殺。鮑照曾經自嘆“孤門賤生”,不受人重視,一生受盡了歧視和打擊。
鮑照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詩、賦、駢都有名作,而最能體現其特色的,當數七言樂府詩,尤以《擬行路難》18首為人稱道。鮑照片有時直抒胸臆,有時則純用比興,大抵以抒寫悲憤為主。比如第四首: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踟躕不敢言!
全詩突出了一個“愁”字,所嘆者愁,酌酒為消愁,悲歌為瀉愁,吞聲不言則更添愁。第六首中說“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丈夫生世能幾時,安能蝶躞垂羽翼!”抒情主人公拔劍擊柱,仰天長嘆,有志難伸而悲憤滿懷。
在《擬行路難》中還有一些詩,寫的是游子、思婦以及棄婦的愁苦之情。如第八首寫思婦想念遠方的征夫:“床席生塵明鏡垢,纖腰瘦削發蓬亂?!苯鑼懯覂绕魑锏姆e滿塵垢和女主人的懶于妝飾,來表示相思之苦。
除了《擬行路難》之外,《梅花落》也是鮑照七言樂府詩的名作,詩是這樣寫的:中庭雜樹多,偏為梅咨嗟。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蕩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
《梅花落》本是漢樂府笛曲,鮑照借此古題,稱贊梅花能在嚴寒中開放,又嘆其風華不能長久,顯然是用了比興的手法,借梅花喻人,曲折地流露出對于社會的不滿。
鮑照的詩歌創作對于稍后的沈約、謝朓以及唐代詩人都有很大的影響。
————————————————————————————————
祖沖之創新歷:
宋孝武帝期間,出了一個杰出的科學家祖沖之。他的祖上于西晉末年為了逃避戰亂而遷到江南,他家是科學世家,世代掌管國家的歷法。祖沖之在這樣的家庭里,從小就讀了不少書。他特別喜愛天文學、數學和機械制造,并且常常顯示出不凡的才華。到了青年時期,他已經享有博學的名聲,受到宋孝武帝的重視,被朝廷聘到學術機關從事研究工作。
要數學上,祖沖之把圓周率值準確推進到小數點后7位,成為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到7位數字的科學家。在圓周率的計算上,我國最早采用周三徑一的方法,但祖沖之認為這樣得出的數字不準確。所以,在前人的基礎上,他進一步算出更精確的圓周率數據。祖沖之得出的圓周率,其盈數為3.1415927,不足數為3.1415926,也是π的數字小于盈數而大于不足數。同時,祖沖之還確定了π的兩個分數值,其約率為:π=22/7,密率為:π=335/113。
祖沖之計算圓周率準確到小數點后第六位,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從分子分母不超過百位數的分數來說密率335/113是圓周率值的最佳近分數。為了紀念他這一對數學方面的貢獻,人們把圓周率稱為“祖率”。直到15、16世紀,外國數學家才打破這個記錄。
中國當時是以農業立國,有著重視和研究天文歷法的傳統。祖沖之關心國計民生,極為注重天文歷法的研究。當時朝廷采用的時《元嘉歷》,它是天文學家何承天編訂的。祖沖之對這本《元嘉歷》作了深入研究和推算后,發現《元嘉歷》仍然不夠精密。經過長期的實際觀測和仔細驗算,并吸取了歷代各家歷本的成就,他終于重新制訂了一部新的右法——《大明歷》。
祖沖之經過長期觀察,證實存在歲差,并計算出冬至點每45年要回向移動一度,測算出一個太陽年是365.24281481日,與近代科學測得的日數只相差50秒,誤差只有60萬分之一。
公元462年,年方33歲的祖沖之把《大明歷》送給朝廷,要求頒布實行。宋孝武帝命令懂歷法的官員對它進行討論。隨即,爆發了一場革新派和保守派的尖銳斗爭。
在這場論戰中,祖沖之那精辟透徹、理實交融的分析,折服了許多大臣。于是宋孝武帝決定在更元時改用新歷。可是,還沒多久,宋孝武帝就死了。直到祖沖之死去10年之后,他創制的《大明歷》才得以推行。
宋孝武帝死后十幾年,掌管宋朝禁衛軍的蕭道成滅了宋朝。公元479年,蕭道成稱帝,建立南齊,這就是齊高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