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意外驚喜(四)
- 盜墓始皇陵
- 霸絕今古
- 1711字
- 2010-03-07 17:05:20
劉季常點起一支旱煙,默默的抽了一口,緊鎖著眉頭說道:“此事說來話長,我們這個武家寨原本并不叫此名,而是叫作越王寨。”這個村里年齡最大的老者慢慢地道出了一樁村子的秘聞,眾村民都圍坐在老者的周圍,靜靜地聽著。
武家寨,原名叫作越王寨,據傳說前朝自稱為南越王的林士弘便葬于深山之中。村里的居民都是為林士弘守陵人的后代,世代守護著南越王林士弘的陵墓,同時也守護著一個天大的秘密。
隋朝末年,統治腐敗,朝廷昏暗,戰亂四起,民不聊生。林士弘出生于鄱陽縣太陽埠,為人豪邁爽直,自幼習武,精通謀略。大業十二年,鄱陽縣新義的操師乞率領民眾起義。林士弘便于此時加入起義軍中,屢立戰功,很快便成為了起義軍中的中堅人物。隨著戰事不斷升級,起義軍占據了浮梁、彭澤、豫章等地,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林士弘便也成了老百姓日夜盼望的救星,各地百姓紛紛響應,對朝廷造成了極大的恐慌。隋煬帝便下令調集劉子翊前往豫章剿滅,劉子翊乃彭城人士,曾經是南朝的殿中將軍,軍事經驗豐富,又精通韜略。操師乞聞訊,親率部隊迎戰于城外。在戰斗中操師乞身先土卒,沖鋒陷陣,卻不幸中箭身亡。起義軍驟失元帥,軍心動搖,開始敗退。林士弘當機立斷,挺身而出,帶領部隊繼續奮勇拒敵。大業十二年冬,林士弘率部與劉子翊的大軍大戰于彭蠡湖,當時劉軍已然是強弩之末,再加上各地百姓的積極響應,劉子翊部潰不軍,四散奔逃,劉子翊也被起義軍于戰亂中擊殺。一時間義軍聲名雀噪,眾望所歸,各地的百姓紛紛加入到林士弘的起義軍中。
隋大業十二年臘月,林士弘于豫章稱帝,定國號為“楚”,年號為“太平”。他任命部下王戎為司空,率領部隊攻打九江、臨川、南康、宜春等郡,這些地方的豪杰之士都紛紛起來殺掉隋朝的官吏,歸附於林士弘,很快便統一了江西各地。接著,又派兵攻打南海各郡,大軍所到之處,勢女破竹,隋朝官吏望風而逃。于是北至九江、南至番禺等地,都成了林士弘的天下。
太平二年冬季,兌州方與縣有個叫張善安的,率領所部過江,要求歸附于義師。林士弘得悉此人十七歲便有劫掠行為,又系新來,互不了解,便讓他駐扎在距豫章不遠的南塘下。張善安以為林士弘蔑視他,非常痛恨,急欲報復。南塘下與大江相通,張悄悄地派出舟師掩至豫章城外,向義軍發起突然襲擊。林士弘雖對張善安存有戒心,但想不到此人竟然如此狠毒,防范不嚴。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義軍倉卒應戰,城被攻破,連外城也被張善安放火燒毀。經過這一役后,起義軍損失巨大,豫章短期內也難以收復,林士弘無奈之下只得南遷至南康。
后來高祖與太宗在太原起義,一路勢如破竹取得隋朝的天下,建國號為“唐”。各地起義勢力都紛紛接受了招安,歸于正統。只有南越王林士弘不曾動搖,他命令自己的弟弟、當時任鄱陽王的林藥師,率兵二萬進攻循州,意圖穩定南方,再圖進取。但義軍到達循州城外,遭到該州總管楊世略的頑強抵抗,林藥師也在戰斗中犧牲。消息傳來,全軍震驚,人心浮動。此時,林士弘的得力將佐、豫章守將王戎,亦攜部投唐。形勢迫使林士弘作出選擇:是投降唐朝還是繼續戰斗?林士弘考慮再三,抱定原宗旨不變,不能辜負民眾的托付,不能違背操師乞的遺愿,他選定了繼續戰斗這條道路。
被迫無奈的林士弘于同年十月,率領余部,敗走安成山洞。袁州人得知南越王的到來,群起響應,希望他能重振軍威。這時,林士弘曾秘密去過一次豫章,和王戎密商收拾舊部,重行起事大計。原來王戎投唐并非出於真心,而是為了保存實力,伺機再起。林士弘與王戎悄悄準備了五十車的金銀物資,以備占時之需,怕這些黃白之物被人所圖,便將這批寶藏都埋到了木皮嶺的一處地方。不料事機不密,被張善安偵知。張善安馬上發兵攻打豫章,王戎兵敗被擒。林士弘回到安成不久,余部又被洪州總管若于則擊破,眼看大勢已去,林土弘不勝悲憤,便自縊于房內。他的忠實部下遵照他的遺愿,請得當時一位江湖術士為其尋得一處大兇之地作為墓地,又以玉石為棺,以養尸氣。同時又將那批世人震驚的寶藏悉數埋入了自己的墓里,為將來重現人間時攻城掠地的儲備。讓術士為其墓穴秘設機關,以防宵小之徒覬覦。
南越王一心為民,至死也不辜負民眾所托,讓江湖術士以秘法將煞氣封入體內,一旦機緣巧合便會復活,重現人間,再率領民眾一起建立屬于自己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