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行動(三)
- 邊陲故事
- 野橄欖
- 1169字
- 2014-03-14 18:51:40
又是夜,許公的愁,大家的愁,或許野藤江琦也在愁。正所謂:各有各的愁,你有你愁我有我愁啊!讀到此處,相信人們對于各人的愁心里都有譜兒吧!
時間還在流駛,修路的故事還在發生,不過路修的差不多了,修路的人們的苦還在繼續,人越來越少,不是因為有人退出,而是………時間把人們的心都磨破了,流出了紫黑色的血,把這個世界染的分外的黑,讓誰都找不到方向,迷茫的人們卻總是最可憐的群體。他們找不到光明,也弄不明白活著到底是為什么,空洞的眼神沒有了生機,只知道不死就好,至少能有那么一種模糊的存在感,可到底什么是存在感呢?
“同志們,今天就是我們紅軍下鄉打鬼子的日子,也是元宵佳節,吃完湯圓晚上就走,此次就有大峰作為你們的領路人,他是本地人,相信有他在你們會順趟一些,勇士們,祝你們凱旋!”
“好好好,打敗日本鬼子,收回家鄉,還我一片凈土!”眾人皆大聲喊到,仿佛有仗打的消息是眾人的興奮劑,讓大家打了雞血似的興奮。至于行動,后文有敘。
此時的龍朝也是另一種氣氛,表面看起來因為元宵佳節的美好而沉浸歡歌,其實在人們心里都知道,元宵佳節還有很多家人在受苦,他們沒辦法回家,沒辦法吃到老婆、母親做的湯圓,只有工棚里的汗臭味,酸酸的,總是催人淚下。
野藤江琦此時正在許公家悠哉悠哉的吃著湯圓,享受著中國的美好傳統蘊含,顯得別致的享受。許公也拿出了平時自己自己親自釀的好酒,與野藤江琦喝了起來。本是醇香的佳酒,在今日卻是嘗除了許多種味道,澀澀的、苦苦的、冷冷的……許多種味道扎進心里,那種感覺痛的無處可呻吟。表面卻還要假裝一種美美的笑容,相信同胞們都理解這種人生的必須。
小孩子們拿著筷子抬著碗圍著母親的鍋邊轉著,看著湯圓落下去又漂起來,嘶吼著仿佛一下子就要把湯圓吃進嘴里去,又總是惹得老媽的一頓臭罵,嘎嘎的笑著,接著又是吃著。絲毫不知道父親、哥哥早已不在家,吃湯圓的人少了,氣氛少了,陪自己戲耍的人不在了……也看不到灶邊母親暗自流的淚,嘗不到湯圓中的略帶的咸味。
野藤江琦的酒量很兇,但也抵不過老獵人許公的酒缸般的海量,不久就醉了,子豪扶著他欲走,卻又從口袋里抽出了一張紙條,遞給了大山就利落的扶著野藤離開了許公家,漸漸的走遠,不是傳來野藤斷斷續續的嘰里咕嚕的廢話,大約是:“我沒醉……我沒醉……”,漸漸的聲音變小,消失。
大山把紙條遞給了爺爺,打開一看卻是:正月十五紅軍來七小字,用鉛筆寫的。
許公的心一下子興奮了起來,大山也露出了笑容。大峰會不會參加了紅軍呢,會不會隨部隊來這里呢?大山心里暗暗想到。仿佛看到了大峰的身影。
許公把紙條燒了。“這事不能說出去,包括你的那些小伴,明兒我去楊公家一趟,記得早點喊我起來!”
“好的,爺爺,那我收拾一下吧,您早點歇著吧!”接著就收拾了起來,隨著母親進了廚房。
不一會兒,許公睡了,接著大山,大山媽也睡去。寨子慢慢的靜了下來,當然除了不是傳來幾聲不眠的鳥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