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 生活
- zhoujuan0923
- 1341字
- 2013-08-17 14:47:04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并不適合所有的窮人。至少蘇文博不會這么想,雖然他家是窮,可他沒有那個一心想發家致富的想法,相反,他更需求的是心理的平靜,生活的安靜,他喜歡大自然,喜歡藍天白云小橋流水。
這是他內心最深處的想法,他畢竟是個孩子,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也容易受到各種各樣的影響。他也只是個凡人,生活在現代的凡人,當他在漆黑的夜里仰望星空的時候,他才會體會到自己最真實的想法,當在人群當中,他也會羨慕別人的生活,也想擁有自己沒有的東西,也會嫉妒別人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優秀。所以他的思想充滿著矛盾。
第二天,在母親一遍又一遍的催促中,蘇文博起床和母親下地。田地的作業對于一個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來說,那是再熟悉不過的了。
下午已經收工,舅舅家的地不多,其實在這個村子,每戶人家的地都不多,就像蘇文博家,只有十畝而已,之所以村里的人都相互幫襯著干活,那是因為每戶人家都缺勞力,年輕的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只有老弱婦孺。雖然一家每年的田地收入還比不上一個人在外打工所得,可這里的人祖祖輩輩吃的田地的飯,把土地看成自己的命脈,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不是那么簡單的會被沖破。這也是勞動人民最偉大與樸實的地方。他們相信,只有勞動才不會讓自己餓著,才會讓自己富足,也會讓心靈滿足。
可這一切蘇文博并不懂,他沒有經歷過大躍進的時代,他一出生就不缺吃喝,一個人只要不挨餓,那么,他就不會懂得那些道理,所以他不懂,他更能容易接受新的事物。
下午從地里回來,吃過午飯,母親又去給牛割草去了,蘇文博正想補個覺,鄰居卻來了,讓他去接電話。那個時候在村里有電話的人家都是大家眼中公認的地主階級,那是有錢的象征。
蘇文博到鄰居家等了一會,電話響起,他接了電話,那頭父親的聲音響起。已經有好久沒有見到父親了,蘇文博有時也會想,自己和父親分開多久了,好像很漫長很漫長,九年了,從自己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父親開始外出打工,到現在已是第九個年頭,他的記憶里保留了多少父親的的臉龐。
電話那頭父親的聲音在續續傳來,蘇文博除了剛接起電話時的第一句問好之后,他所做的只是“恩”“哦”還有那父親看不見的點頭。
今天是迫不得已,蘇文博懼怕父親,其實沒有什么,男孩子都會或多或少的有點怕自己的父親,可蘇文博的懼怕和別人不一樣。蘇父從來沒有打過他,也沒有罵過他,蘇文博有時候也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幸福的人,至少,父親不想其他孩子的父親一樣,動不動就打人。蘇父的教育方法是道理,每當蘇文博做錯事的時候,蘇父總是和顏悅色的坐在他身邊,給他說這件事為什么不能做,你應該怎么做,然后會說很多蘇文博根本就聽不懂得打道理。直到蘇文博點頭說他聽懂了,他也知道該怎么做了,蘇父就會會心的笑笑。
也許是因為不懂,所以才會更容易記住。蘇父回家的時間少的可憐,和孩子說話的時間少了很多,而每當回家的時候,蘇父就好像為了彌補自己不在的時間所沒有說的話,幾乎是蘇文博只要在家,天天就給他講做人的道理,講上古的神話,講歷史傳說,從哪些神話,歷史當中總結一些東西,好讓他更明白應該怎么做好一個人該做的事。
蘇父的做法無可厚非,只可惜他漏掉了一件事,那就是蘇文博還太小。蘇父的一番良苦用心在蘇文博眼中就是比在學校上課還累。慢慢的蘇父回家的時候,蘇文博就會特意躲著父親,也就養成了一種懼怕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