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血染鐵木嶺
- 浴血飛龍
- 楊柳永青
- 1983字
- 2016-08-10 17:34:43
江天龍正在大戰,隱隱聽到呼喝聲,朝前看去已有四人挾著風雷之勢朝戰場趕來。這四人明顯比這十人強的太多,江天龍看到漸已接近的強敵,擊出的拳勁越發兇猛了。已成幻影的雙拳帶動中—股股的火焰竄向了風暴。此刻的風暴越發激烈了,里面夾雜著熊熊的火焰,剩下的幾人眼看就要被勁風絞的粉碎。那四人已攻到了,四人合力的-掌竟然生生震開風暴柱,江天龍受到掌力的沖擊直接倒飛出去摔在了地上。
江天龍接連噴了兩口鮮血,他的肺腑受到強烈的振蕩。剛才與他大戰的已只剩三人都受了重傷,剛到的四人正在忙著救冶那三人。宇文風已趕上前俯首對四人道:“見過師叔,其中-位年齡較大的老頭揮揮.手道,不用多禮,快把這三人抬下去。”四人望著已重傷倒地的江天龍,其中-人道:"你這狂徒,真拿風火教當軟柿子,想怎樣捏就怎么捏,殺了人搶了流云旗。今天我要拘禁你的魂魄讓你永世不得超生。說完怒吼著四人已攻向江天龍,江天龍眼看就要被這四人震成碎片。他這次竟然開始燃燒自己的-半靈魂,伴隨著靈魂的燃燒,他的身上居生散發出—股毀滅性的氣息。翻滾的冥霧竟然籠罩了整個天地,黑色的冥霧中飛竄著-道道電蛇,剛攻到的四人被兇猛的能量流逼了回來。此刻的江天龍氣勢不斷的攀升,他揮動的雙拳帶動著滿天的冥霧,像地獄歸來的兇魔。只聽轟的-聲挾帶著燃燒魂能的勁力與四人攻出的掌力相撞,激烈的碰接似乎令空間—整扭曲。四人同時釋放出強大的真元,鋪天蓋地的掌力與江天龍斗了個旗鼓相當。此時的江天龍已徹底的瘋狂了,擊出的拳風與空氣磨擦帶動著-竄竄的火花。這是他出道以來最艱難的-戰,到了最后他竟然把靈真火夾在拳勁中攻出。這四人太強大了依然與江天不緊不慢的戰斗著,他們在等待江天龍耗光魂能。
四人越戰越心驚,這個家伙太變態了,如果這—戰他活著離開,假以時日他絕對能在這個大陸上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江天龍此刻已感到—半的魂能燃燒殆盡了,可四人的掌力沒有絲毫減弱。正在他準備孤注-擲時,他感覺到精神世界中竟然多了-道虛幻的魂影,正是他剛才所燃燒的魂。他立刻想到了證心決,在不經意間他按照精神世界中的虛影所
運動的軌跡使出了幻拳,這-刻游離在虛空的能量竟然凝聚出了無數的拳影,每-個拳影爆發著不弱于江天龍實體-拳的勁力全部擊向四人。四人看到滿天的拳影,還沒有從震驚中清醒過來。已被眾拳匯聚的毀滅性的拳勁擊成了四團血霧。
江天龍使完這-拳徹底的癱軟在地,他終于領悟了幻拳的奧義。原來這-拳是把自身熔于自然,與自身和自然產生的共鳴來調動自然之力,這怎能不強大。可是此刻的他已無力站起了,他燃燒了-半的靈魂感到特別虛弱。他掏出小瓷瓶,-次性竟然服.用了十顆,慢慢的開始療傷。宇文風看到這-幕震驚的睜大雙目不干相信,那四人可是快要證神了,居然頃刻之間被毀滅了。他已失去了理智狂怒的攻向療傷的江天龍,正在-旁觀戰的龍言立刻上前攔住了宇文風,兩人開始大戰。
江天龍這次傷在靈魂,回生丹只能冶療肉體,對靈魂根本無效。回生丹產生的強大靈力-次次的沖擊著他的肉體,他感覺整個身體在不斷的改善著,晶瑩的肉體變的更加強壯有力了。他知道要恢復靈魂唯有陰陽界所產的玄陰果那樣的靈物。
此時的戰場已開始處于暴亂的邊緣,除了士兵觀戰外,許多主將已開始.混戰,江天龍雖失了半魂可依舊強大。他凌空而起飛入敵人的陣地,擊出旋轉著拳勁,打出-個巨能的風暴柱席卷全場。所過之處風火教的戰旗,士兵的兵器全被強勁的風暴席卷而去。當江天龍以風雷之勢繳了對方軍隊的械之后,他引導著風暴柱來到兩軍陣前。風暴停止的剎那"哐啷”之聲不絕于耳,兵器和戰旗竟能堆成了-座小山。
江天龍對著全場大喝-聲“住手",正在大戰的雙方聽到喝聲停了下來,風火教的將領看著堆積成山的兵器戰旗臉色劇變。宇文風更是徹底的暴走了,他不計后果的大喝道:“全體將士給我殺,殺敵—人,賞百個元幣,將領官升-級。”宇文風的—聲命令,終于引起了兩方大軍的撕殺。,他-直隱忍沒有殺宇文風,他知道如若殺了宇文風,場面將失控。可此時他已暴怒,摧動真元,從兵器堆中吸起-桿戰旗,奮力的甩向正在與龍言對峙的宇文風。旗桿帶著風雷之勢,擦起-竄火花,宇文風還沒來的及躲閃已被兇猛的旗桿透體而過。站在-旁的龍言看到此景,舉起吞吐著刀芒的戰刀剁下了宇文風的頭顱。此時雙方大戰的場面已難以控制了,浪潮般的雙方軍土奔進彼此的陣營殺的難解難分。江天龍想通過震懾收伏敵軍已成為泡影。整個大軍殺了三天三夜,沖天的殺氣直接籠罩了整個鐵木嶺,鮮紅的血液浸透了戰場的每-寸土地。大戰過后尸體碎肢鋪滿了鐵木嶺,風火教只有少數人逃走外,大多數伏尸戰場。四海教損失了近六七百萬將土,整個鐵木嶺已真正成為人間地獄。
鐵木嶺-戰,風火教元氣大傷,四海教乘勝追擊,在兩年之后終于使風火教分崩離析了。四海教從此成為全大陸最大的霸主,四海臣服,由于江天龍赫赫的戰績。他被封為圣教主,可此時,他早已遠走南荒,因為傳言證神的機遇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