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離殤(四)
- 彼時未覺,此時情深
- 森海藍韻
- 2720字
- 2011-10-08 19:41:44
這之后的日子,許小波過的忙碌卻安心踏實。
琦琦將學校的研究課題也帶到了小波店里。兩人一人一邊占據了不大的辦公室,如同小時候般,各忙各的,卻默契溫馨。
現在的琦琦,聽歌廣泛,不僅是懷舊的、流行的,還包括藍調、爵士樂等等。她霸占了小波的CD機,凡是她在,必然要播放著她喜歡的音樂,小波自然隨她。她喜歡的歌曲,要是英文歌,他聽不懂,但旋律、曲調都不錯,適合當背景音樂。而琦琦偶爾合著歌的輕哼,也會讓小波有種成就感。
愛一個女人就要讓她在小事上都能自得其樂,這樣,才是男人的自豪。
當然,兩人也有習慣的差別,行為方式上也不盡相同。比如琦琦愛看的報刊全是國外的期刊,雜志,小波則愛閱讀《南方周末》、《參考消息》等中文期刊,因為所屬的報刊代表的觀點有一定的政治傾向,看問題角度不同,造成兩人可能對某一事情的看法有所差別,為此,難免會為一件事情“擺事實講道理”,可是越爭論,反而越有話說。兩人都能從與對方的溝通中,擴充了自己的見識。再比如,琦琦在國外歷練的社會經歷告訴她,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獲,因而在為人處世上不夠圓滑,容易得罪人,為此小波在這方面,沒少給予她良好的建議。而琦琦展現的好強、樂觀性格,對小波來說,無形中給予了他鼓勵和支持。
日子這樣平順而美好的流逝著,兩個多月的試營業(yè),收益遠超出預期,這讓一伙兄弟高興的同時,讓小波也逐漸建立起了對未來的信心。
他開始思考兩個人的以后,想著感情穩(wěn)定的話,再過一年該定下來了。為此,他開始想到買房的事情。
房子對一個中國女人來說,某種程度上代表女人安身立命的保護殼。
他想給她一個保障,也渴盼著她能給他一個家。
這方面,在資金上,年底購房首付應該沒有問題,再以經營的迪吧做抵押,不動用現有資金的情況下就可以貸款買房。
于是他開始暗自搜集房產方面的咨訊,考慮了很多,比如地段、交通、綠化、配套、學區(qū)等等,最終鎖定了曲江新區(qū),這里離琦琦工作的地方開車十幾分鐘就夠了。
一日,他正低頭查看樓盤的宣傳冊,比較戶型圖。江文還未進門,就大聲嚷嚷起來。
“許哥,不好了?”
“別慌,慢慢說”小波以為是慣常的混混鬧事,條件反射性地站立起來。
“不是,吧臺來了個顧客,豪氣著要點最上乘的葡萄酒。”
小波笑“我以為什么大事,瞧你緊張的,你把價目表給他看,從最貴的拉斐進行推薦不就可以了。”
“不是的,他,這位顧客,啼笑酒吧內居然沒有最上乘的葡萄酒,還羅里羅嗦地舉證了一番,我應付不了。”
哦,還有識貨的?拉斐雖然是名酒,國內首屈一指,但要說最上乘,在釀造葡萄酒聞名的法國,卻頗有爭議。
小波來了興趣,決定親自去接待這位顧客。
這位顧客四十來歲,手工制的西裝掩蓋了他發(fā)福的身軀,看上去還算大氣。
小波客道兩句后,詢問顧客對上乘葡萄酒的看法。
這位顧客倒是有意思,也不答,要了一杯拉斐、一杯高價威龍,再從隨身的包里掏出一瓶沒有標簽的紅酒,將紅酒倒進了空酒杯,使得這三杯葡萄酒在酒杯深淺基本一致。
“如果你懂酒,會品葡萄酒,那我就說給你聽聽,若是不懂的話,那不防客氣點請我喝兩杯。”
“好”小波識人,知道此人非富即貴,便爽快的應承下來。
“那你先辨別下,這三杯酒,哪杯是拉斐,哪杯更上乘”這位顧客隨手就將三杯葡萄酒的擺放次序給打亂了。
小波沒有想到他出了這么一道難題。辨別葡萄酒的品質并不簡單,一般需要經過看酒、搖酒、聞酒、品酒四個步驟,看來這位顧客是有兩把刷子,不然怎敢隨意在調酒師面前賣弄。
小波客氣起來,將他引入包間后,答道“今日也算有緣,看您的口氣,必定是位好酒之人,我對酒只能算略懂一二,今天就獻丑了。”
小波仔細觀摩了三杯酒的成色,握住高腳杯依次緩緩地晃動酒杯后,才慢慢的將酒挪到鼻尖下。
他沒有繼續(xù)品酒,略一深思后,肯定地答復到“所幸剛才提供的拉斐酒年份并不算久,相對來說,還好辨認。這三杯酒,第一杯是威龍,第二杯是拉斐,最后這杯是您所帶來的。如若要說品質,這里面非您所帶的酒莫屬了。”
這名男子沒有想到小波未經品酒便回答的十分準確,頗有些驚訝,對小波也另眼相看起來。
“你倒真是會識酒,可懂酒的話,不至于就擺著拉斐在迪吧撐場面吧。”
小波笑“拉斐好歹是名酒,在國內名氣響亮。做生意,迎合市場是第一位的,若是要論品酒,和懂酒的人才有共同語言。要不,您嘗嘗我店的鎮(zhèn)店之寶。”
眼見這名男子流露出期待的眼神,小波招呼江文從倉庫拿了瓶山西太谷怡園酒莊購買的沒有標注的葡萄酒,放在男子面前。
男子“望文問切”后,直贊嘆該葡萄酒的品質,和他所帶來的無名酒品質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便順口詢問小波該酒的品牌、場地,小波婉轉的表達了不方便透露的意思,只笑著表示他要是要訂購的話,他可以從中協助,賺點過路錢。
男子賞識小波見機行事,能夠敏感掌握商機的本領。忍不住開始問詢他對于葡萄酒行業(yè)的看法。
小波對此曾經做過了解,知無不言地回答起來。
“據我所知,中國葡萄酒消費在1994年至2000年增長達61.8 %,這么大的一個市場,使得葡萄酒廠從1994年的130多家猛增到2002年的600多家。而如今,隨著葡萄酒進口價格的逐年遞增,紙葡萄酒的投資也開始興旺起來。”
“那你也是很看好這片市場的了?”
“誠然市場的購買力是驚人的,但我對此,并不是很認同。大多數的企業(yè)都投入了國內葡萄酒“行標”的懷抱,與國際脫軌嚴重,惡性競爭下,造成中國葡萄酒市場一片混亂,烏煙瘴氣,要想生存和發(fā)展起來,實屬不易。”
男子沉思了好一會,對于小波的話,他是認同并為之煩惱的。他就處于不知如何突破困局的狀況,于是,他虛心的開始請教許小波對未來葡萄酒市場走向的看法。
許小波料到此人與酒必然關聯密切,或許是釀酒師、品酒師或者是酒莊老板,他被男子誠懇的態(tài)度所感染,也不吝賜教起來。
小波認為現在的市場環(huán)境下,葡萄酒廠想要有長足的發(fā)展,可以從兩方面突破,一是走城鎮(zhèn)道路,在城鎮(zhèn)化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下,小城鎮(zhèn)購買力急劇上升,可以成為葡萄酒消費的后備軍;另一方面要堅定走高端路線,做足品質和品牌,這樣才能為發(fā)展奠定基礎。
男子頻頻點頭,對于小波的高見,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接著兩人開始聊起葡萄酒業(yè)的行規(guī)、聊起國內葡萄種植基地、聊起進出口葡萄酒的政策和品牌……在很多觀點上,他們取得了共識,頗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之后,兩人互相交換了聯系方式和名片,算是由主客關系上升為了朋友關系。
小江是一直站立在他們身邊陪同著,他這次是著實開了眼界,沒想到只是葡萄酒,居然有這么多文章可做,對于小波,更是多了一份崇拜之情。
這只是小波所結交的朋友之一,他的見多識廣、獨到分析、誠信經營等的品質在他經營酒吧期間,讓他節(jié)識了幾位隱藏身份,有頭有臉的貴客。
但這點,他并沒有馬上意識到。
———————————————————————————————————————————————
(下一章后天晚上,估計要10點了,請大家不要太早更新,讓你們失望我也覺得不好意思。還有,如果喜歡,請記得收藏,雖然要到400的收藏量有點困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