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尚爺道2

  • 我的職業盜墓生涯
  • 暴雪大陸
  • 1568字
  • 2004-07-07 00:17:00

那天晚上魏禮群和我們談話一直到天亮,期間魏猴子來送過一次開水,然后就他媽不見了。根據他斷斷續續的回憶,我也基本整理出事情的始末,事情還要回到我老爺那時候。

那時吳大帥來洛陽,修造西工兵營屯兵十萬,虎視天下,威震四方。當時曾有美國媒體評論說,吳佩孚當時是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人。沒有人知道,吳大帥是因為機緣得了一個叫九龍璧的東西,相信憑此可以掃清六合,問鼎天下。因民間傳說,國脈在嵩山,所以吳大帥就駐軍于此了。其實現在想來,在近代武器裝備的戰爭狀態下,洛陽幾乎是個四面受氣的二不夾地帶,把大本營建在這里在軍閥混戰時代是自尋死路。那時候日本人已經在大半個中國建立了可靠的情報組織,他們也相信吳大帥有可利用的地方,就想極力拉攏。正好趕上吳大帥五十大壽,日本間諜就往洛陽送來步槍800支,黃金兩箱,銀元兩箱,以期能夠攀扯上吳大帥為他們效力。然而彩禮還沒到洛陽,消息就傳到整個中原綠林好漢的耳朵里,有些家底子厚的就開始打起了這東西的注意。而最后劫走這批彩禮的可能就是鎮嵩軍前身之一的刀客組織,只是后來竟為老龍窩的魏家得到了,吳大帥后來日薄西山,就連同他的九龍璧一塊消失于歷史的煙塵里。那時魏家世代刀客出身,是地方公害之一,其時魏家老三、老四、老五都還小,我猜,能干出這事的非老大魏良善和老二魏良有莫屬。

那些軍械和經費足夠組建一個加強連,可是畢竟刀客和正規的軍閥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老魏家到最后也沒敢在鎮嵩軍的眼皮底下,組建一支魏家軍。吳大帥被鎮嵩軍攆跑后,魏良善就趁渾水得到了九龍璧,之后這事被劉鎮華聽說了,就逼迫魏家交出來,魏家人只好舉家遷往老龍窩避禍,而這時我的老爺正坤接替魏良善做了村里保長。再后來魏家老二良有追隨了武庭鱗(鎮嵩軍頭目之一),對于魏家的壓制就告了一段落。老二掛了以后,老三、老四、老五才真正成了刀客。1944年,日本人擊潰了改編后鎮嵩軍(新15軍)進入洛陽,魏家就追隨日本人重新火了一把,然而時間不長,一年后日本就投降了,魏家從此陷入國共兩黨的聯合打擊之中。魏家在洛陽從事刀客生意長達半個世紀,其家底究竟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我們已只能猜測了。

老龍窩是魏家經營多年的大本營,其家族的大部分隱私就藏在這里,而老龍窩又是這座不知名的大冢所在,我想我們看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罷了。而魏禮群所信奉的尚爺道,已可以斷定為是其家族的傳統。小時候去魏猴子家向他老爺子請假,就看見堂屋掛著上上姜尚的軸子。孫大炮(孫殿英)之所以信奉尚爺道的原因,我就不得而知了,可能是那時候在刀客中間比較流行吧。

關于九龍璧,魏禮群是這樣說的。自大漢民族成國建邦以來,當時的中國(僅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天下之中就非洛陽莫屬,都城設在洛陽利于加強中央集權的管理。周公旦據此修建洛陽城,經他老人家推算,當時的國脈應當是離洛陽不遠的嵩山山脈了。(巧合的是,后世所講的五岳神山,嵩山又居其中,是理所當然的國之脈搏。)所以周公取上古名玉,制九龍壁鎮于嵩山之底,周朝方得八百年江山社稷。東周晚期有牧童在嵩山下放牛,聽到山呼“進來”牧童就看見山體裂縫有石門露出,牧童推開石門進入山內取走了九龍壁,周朝遂崩。后世朝庭多尋九龍壁而不獲,以至于每朝江山不過三百歲,悉亡。

歷史上到嵩山封過禪的有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唐高宗李治、武則天還有乾隆。而真正得到九龍壁的只有武則天。傳大唐江南七月飛雪,有異人乘鶴從天而降,自稱是上上姜尚,從揚州蓮花池中尋出九龍之玉交予路人,著獻當朝圣上。路人不敢有違,乃報于府衙,揚州吏星夜馳馬送至洛陽,武則天大喜。瞾(武則天自造字)皇帝問及獻寶之人,方知乃姜尚所為,故自改朝庭,國號大周。這也就有了武則天八次造訪,封禪嵩山的原因了,充滿諷刺意味的是,武則天得了九龍璧卻不能傳之于后世,終究是白忙活了一場。但是這故事也牽引出,尚爺道可能自李唐以來就有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刚察县| 郴州市| 镇坪县| 宣城市| 康乐县| 阜城县| 虞城县| 长宁县| 侯马市| 织金县| 平谷区| 吉安县| 京山县| 尼玛县| 科技| 岢岚县| 许昌县| 济南市| 海晏县| 清水县| 谢通门县| 台东县| 资讯 | 镇康县| 海安县| 滁州市| 含山县| 绥德县| 聂荣县| 定南县| 静乐县| 隆昌县| 稷山县| 四平市| 广元市| 都昌县| 大荔县| 莱阳市| 正蓝旗| 开江县| 建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