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原35年,楚,韓,白,方四國為恢復戰后元氣,各自休養生息,和原大陸,也進入了一個和平時期。
蒼云山脈,連綿數萬里,是和原大陸南部有名的大山脈。依山傍水,自古的居住良地,因此,蒼云山脈附近,也有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城鎮。
飄云嶺,是蒼云山脈一個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山峰。此時,一個大約十五六歲,身穿灰色粗布短衫,背著一個竹簍的少年,正慢慢地攀上山來。
少年,一邊向著山上走,口中一邊喃喃自語:“這邊景色熬好陌生,只怕,我是太深入蒼云山了。”少年說罷,又瞧了瞧背后的竹簍,微嘆一聲:“只可惜山下的藥草大多都枯萎了,特別是玲瓏草這一味,找了這么些天,才找到三株,不往深里去也不行了。”
少年名叫楊銘,是飄云嶺下一個小鎮大夫的兒子,家里亦兼做些藥鋪生意。
幾年的混戰,江湖受污,一些經歷過戰事,或者家離戰地不遠的居民們,都拉下了不大不小的病根,一到換季,流行病就特別容易爆發,雖都只是一些小病小痛,并不致人于死,但卻也徒增了許多病患。
家中原有的存藥幾天的功夫就賣了個七七八八,楊銘就如往常,背著竹簍,上山采藥來了。
結果沒想到,由于今年夏季大旱,藥草的生長受到極大的制約,好幾種急需的藥材都無法找到,進山采藥數日,采到的數量卻不及平時的一半,為找到更多的藥草,不知不覺間楊銘已經深入山區幾百里地,對他而言,這是以前從沒有過的。
繼續又往前走了一段,楊銘停下腳步,望了望天,又四周仔細望了半天,臉色苦澀無比,他確定了一件事,藥草還沒采完,但他,卻已經迷路了。
由于他心急尋找藥草,一直低頭仔細尋找他所要的東西,甚至完全不清楚自己是如何走到這一帶的。
現在他正身處一個十分茂盛的森林之中,四周是一些極其高大的樹,他認得這種樹,是桐欄樹(一種約兩人多高,和原大路十分常見的樹種),可桐欄樹最高也不過三人高,可現在楊銘眼前的,卻都是些參天的大樹,若不是樹葉形狀紋理過于相似,楊銘幾乎要認為這是一種另外的樹種,只是和桐欄樹相似罷。現在這些樹不但高,且枝葉極密,正午時分的陽光,竟透射不進來,使得林中顯得十分陰暗。
楊銘蹙起眉頭,心頭涌起一絲怪異的感覺,但隨即晃了晃腦袋,自我安慰道,這已經是深山,稀無人煙,樹長高了,或許也不出奇。只是……,楊銘心頭一震,現正值秋冬時分,桐欄樹并不是什么耐寒樹木,深山老林,高處不勝寒,山越往上,應該越冷才是,怎的現在,樹卻這般的茂盛,楊銘只覺背脊忽然之間涼嗖嗖的,書中那些妖魔鬼怪似乎就在后腦飛過,注視著自己,甚至已經將自己視作盤中餐,備好了餐具,正打算著如何炮制自己。
楊銘的父親楊進,雖是個醫生,卻也是個讀書人,自小就非常注重楊銘文才的培養,楊銘也爭氣,八歲便能指物立詩,七歲開始,佳節燈會中的燈謎競猜,也總獨占鰲頭,十三歲那年,更是以鄉試第一的成績,考中秀才,成為村中少有的文化人,楊進大喜,便處搜集書籍給楊銘觀看,書讀多了,自然也有些雜七雜八,妖魔鬼怪自是少不了。
靜靜地站了一會,楊銘膽氣回了回,猛一跺腳,壯著膽子,繼續向前走去。
“反正天大地闊,神奇之事自然會有,怪不得書中有云‘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我想,應該是這般道理了,如此也好,桐欄樹都能如此茂盛,那藥草,我想也該有了。”楊銘自語道,又再次仔細尋找了起來。
又向前行進了約里許,四周氣氛愈加透著古怪,并不是說有多嚇人,多可怕,只是此處給人一種異樣的違和感,讓人打心里感到不舒服。
忽然,楊銘一腳邁出,“咯啦”一聲怪響,楊銘低頭一瞧,臉色涌起慘白,“哇!”地一聲叫了出來,腳下的,竟是一具骸骨。
楊銘自幼跟著父親學醫,對尸體雖然不能說很熟悉,但也不至于這般害怕,只是不同的時間地點,不同的環境,忽然出現這么一具骸骨,任楊銘如何膽大包天,畢竟是個十五歲的孩子,登時間也給嚇了個魂不附體。
楊銘口中一邊叫著,一邊快速地倒退著向后退去,一不小心被一根樹根絆了一個跟頭,骨碌碌滾出老遠。
這片深林也不知多久沒人來過,地面上到處是碎石殘枝,立即把楊銘身上劃出不少小傷。傷雖然不重,但痛楚卻是不輕。楊銘倒吸幾口冷氣,趴在地上喘著氣,等著痛楚的感覺退去。
這樣一來,楊銘倒是有時間仔細的看著倒臥于不遠處的那具骸骨。畢竟是出自醫家,楊銘漸漸看出一點東西。
一具尸體腐化到只剩一堆白骨,推算起來最后搜啊也要一二十年的時間,而連串在身上的衣物也腐化掉,那差不多要用上百年的時間。雖然相隔一段距離看不清楚,但楊銘有一種感覺,只怕這個人死的時間還不止百年。
傷痛漸去,楊銘爬起來,懼怕之心也隨著消散,倒像怕嚇著什么人一樣,輕手輕腳走到那具骸骨旁邊觀察起來。
骸骨很是古怪,全身的衣物都已經爛光了,身上仍然套著一件樣式古怪的鎧甲,雖然甲面上落滿了灰塵與落葉,卻仍散發出一種淡淡的光芒,看來應該十分珍貴。除了這件甲外,骸骨身上還有一個腰帶,看上去頗為華貴的樣子,比楊銘用的布帶好了不知多少。不過最古怪的是,骸骨的雙手緊緊握住,像是拿了點什么,而且是倒臥的,似乎手中的東西極其珍貴,值得用生命來守護一般。
楊銘心中不解,抬手搔了搔頭,卻是忍不住好奇心,翻開了那具骸骨,想仔細瞧瞧那是何種事物。
翻開一看,首先發現的,卻是一陣乳白色的光芒,透著骸骨的手,穿透了出來,在這陰暗的林中,顯得格外顯眼。好奇心大起,楊銘趕緊彎低身子,將那事物取了出來。
竟是一個果核,一個散發著乳白色光芒的果核。
楊銘拿著果核,細細地打量了一陣,除了那奇異的光之外,卻是沒發現任何東西,唯一能確定的,這應該是一個桃子的果核,只是什么桃子能有這樣的果核,楊銘卻是怎么也想不明白。搖了搖頭,拋開一些胡亂的想法,楊銘回過神來,決定先將這桃核收起來,待日后細細研究,從小就在跟藥草打交道的楊銘,這種不知名的植物種子,對他有致命的吸引力,就像金銀珠寶對于貴婦,一拿到手,卻是怎么也舍不得放下了。
收好了桃核,楊銘又看了看那具骸骨,嘆道:“人死如燈滅,不管你生前是什么人,已近死了這么久,還在這里暴尸荒野。好吧,既然遇上了,我就幫你一把。”
說完后,楊銘取出隨身帶的藥鋤,挖了一個坑,把那具骸骨放進去埋了起來,那件甲和腰帶也一起埋了進去。雖知道這兩件東西應該相當珍貴,可看了書中那么多妖魔鬼怪之后,楊銘是千萬不敢貪圖死人的東西的,至于那個桃核,楊銘卻是自己給自己編了個理由:那人應當是餓死的,臨死抓了個桃子吃,桃子吃了,桃核理當是不要的,既然不要,那就不能算是他的東西了,我只是在地上撿了個桃核罷。
楊銘自我安慰了一陣,卻也覺得在理,至于桃核為何沒有腐爛,那人又為何會死在這里,而且吃了桃子,又為何死死護住那桃核?這些不合理的東西,楊銘想想也知道不合理,但桃核對他吸引力實在太大,大到能讓他故意忘記去想了。
埋好了骸骨,楊銘抬步往前走,走了沒幾步,楊銘忽然發現旁邊有什么東西一閃一閃的,好奇之下楊銘走了過去,才發現,是一把劍插在了那里。
費力九牛二虎之力把劍拔出,楊銘看了看,這把劍不長,只有尺許,說是劍倒更像是匕首,雖然不知插在這里已經多久,但劍身上依然光華隱隱,寒氣攝人。
楊銘本身并不是什么高手,對劍也沒什么研究。但其父楊進怎么說也是遠近小有名氣的大夫,平時有受了傷的武者、劍客上門求醫,所以楊銘對各種劍倒也說得上見多識廣,楊銘瞧了幾瞧,當即斷定這是一把難得一見的寶劍。
楊銘又想了一下,明白這把劍一定是剛剛那具骸骨的,死之前不知怎么,把這把劍插在了這里。輕輕一嘆,心中又暗暗祈禱了一陣,轉身走過去,把劍插在那座小墳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