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姑從未踏過學堂的門,真實的目不識丁。都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作祟,也是因為以前的家太窮太窮。要不然,爸爸也不會小學四年級都沒有念完就不得不遺憾的輟學回家務農啦。
后來爺爺過世,姑姑就跟著爸爸一起生活。包括出嫁都是爸爸媽媽一手操辦的。所以小姑從小倒是非常敬重父親的,幾乎可以說是長兄如父都不為過。
姑姑嫁到的人家姓梅,是一個道士世家。梅姑父寫的一手好字,還是有名的掌壇師(學出師了的道士先生,主要就是超度亡魂做法式),有二子。本來一家四口幸福美滿,其樂融融的。可惜黃泉路上無老少,姑父不幸得了白血病。
姑父自從病后,就自知時日無多。只是擔心一家老小無依無靠,含恨英年早逝……所以姑姑只有又當爹又當媽的,將兄弟倆拉扯大。每年的栽秧季節,爸爸都會抽出時間去幫忙打田,干只有男子漢才干的動的粗活兒;到了收莊稼割稻子的時候,還得搶抓季節趁天色好趕緊歸倉。
就這樣,小姑艱難的維持著這個單親的家庭。
兄弟倆長大讀到初中后,就開始調皮了。今天去街上看錄像,明天到狐朋狗友哪兒去打牌。弄得家里沒人干活,一大堆的活兒都無人問津。沒辦法,小姑就只好一次次的到我們家找爸爸媽媽訴苦。
“大哥啊,你說小妹我咋這么命苦呢!大嫂啊,以后我的日子可怎么過喲……”爸爸媽媽知道后同樣非常的痛心,人家說夫亡改嫁,可是小姑并沒有拋棄兄弟二人另外尋找依靠,而是一把屎一把尿的將他們拉扯撫養成人。老天,為何到頭來竟是白眼狼入門啦?聽姑姑說,她辛辛苦苦栽種的油菜,生長的時候無人問津,一到收獲季節,就只見倆兄弟搶著去割掉,然后變賣揮霍一空。這可如何是好?爸爸媽媽同樣愁眉不展。
于是每次小姑一到我家訴苦,媽媽都輕言細語的安慰勸解。然后爸爸吃了午飯就和小姑一起到姑姑家去從中調解。
最讓人氣氛的是,倆個表哥的爺爺奶奶竟然站在孫子一邊。儼然已經將還未改嫁的小姑當做外人了,甚至說都是姑姑將姑父克死的,簡直豈有此理!簡直就是為老不尊嘛。從姑姑對兩個兒子失望透頂開始,爸爸媽媽就開始勸小姑:“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實在不行,沒法繼續過下去的話干脆還是找個合適的人家好了。這已經是無奈之舉,不是辦法的辦法啦。
于是姑姑終于沖破重重阻礙,鼓足勇氣開始為自己打算了。
最難的一關,同樣還是表哥和表哥的爺爺奶奶。因為他們一開始對姑姑不待見,就是擔心姑姑遲早會改嫁了。這已經是這個家庭爆發沖突的根源,也是禁區。
本來呢,大表哥也學了幾年的道術。給人誦經應該也不只一兩次的,但是兄弟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是愛胡來。青春期的叛逆,使得人連親身母親都不放在眼里,甚而至于反目成仇。這不得不說是倫理的悲劇。
越是擔心母親會離去。越是處處為難處處作對,于是家庭的惡性循環任誰都無法斷絕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到最后就只有曲終人散,各奔東西去了,于是我最小的姑姑就改嫁到了肖家,直到后來去了浙江才遠離是非之地不是說眼不見心不煩嘛,
小姑改嫁后,很長一段時間倆個表哥都再未到我們家來玩。以前每年春節都會到我們家晚上個三五天的。這一下子親人也形同陌路咯,大有老死不相往來的味道。
梅姐到湖南打工,很快就寄給家里一封信。那時候親人遠距離溝通,主要還是靠書信。手機都還沒有普及,即使現在老家還是打電話信號差的出奇。梅姐留在家中,有幾本雜志?!吨簟贰ⅰ都彝ァ愤€有《人生與伴侶》等等。我這回倒是好好地看了幾遍姐姐留在家里的書籍呢。不過上面都是成年人的故事,少兒不宜的。除了家庭的分分合合就是男女的卿卿我我,煩都煩死了——看來我還是喜歡童話和神話多一點點啊。風花雪月的言情故事不是我喜愛的菜,輾轉纏綿’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很難成為我心目中的好書。
小姑已經離開了梅家,到后來幾經波折才到江蘇定居的。沒想到啊,完全沒有想到。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