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孤獨老矣暗恨生
- 梨花傾城:美人三嫁
- 瑤疏影
- 2130字
- 2015-03-13 21:00:03
張華案終于塵埃落定,韓城因是私人恩怨,且口頭訂立生死約,不予追究,無罪釋放。
大理寺門前聚集了不少看熱鬧的百姓??粗n城緩緩步出,眾人不禁起哄叫好,拍手稱快。而被押監的沁香閣老鴇則被仍得一臉爛菜葉,臭雞蛋。
人之初,性本善。而揚善抑惡是人的本能。
韓城頹廢的面容布滿戚色,憂傷的眸子閃過一絲篤定。
下了臺階,他忽而雙膝跪地,對著眾人連磕三個響頭。熙攘的人潮一時沉寂,所有目光都聚焦到一個聲音。
“我韓城得以自由之身,全憑各位仗義直言!大恩不言謝!”
一旁觀察的耿直近前虛扶一把:“快起來。”
“我還有一件事要做?!闭f罷,韓城深吸一口氣,折回衙前,掄起鼓槌,擊鼓鳴冤。
沉靜的人群再次鼎沸。
當大理寺的官差抵達張府傳詢的時候,張徹愣是不相信,直嚷嚷著要見皇上。
最近府里鬧鬼,都傳言是彩綾的冤魂索命,兒子已經完全嚇瘋了。
殊不知張華素日作惡多端,占了府中一對姐妹花的身子。兩個小丫鬟趁機裝神弄鬼為自己報仇。
兒子被打殘,女兒又自溢,如今竟輪到自己鋃鐺入獄!
這還有沒有天理了!他不相信!
災難接踵而至,任誰都會心志崩潰。
張夫人看著丈夫被粗暴地帶走,一口氣不順就昏了過去。
“荒唐!”
勤政殿內皇帝重重摔下手中狀紙,難以置信道:“張愛卿竟如此糊涂!科考乃千秋大計,他這是誤君誤國!”
殿下燕敬與夏侯尊默然而立,事關重大,二相難得結伴覲見。
當初解羅裳獻計讓他保全韓城,他多有遲疑。而今日堂上大理寺正卿提醒他,張華是今歲武舉,好歹韓城算是沖撞朝廷命官,吃頓板子,全了張徹的顏面也好。
今歲武舉?會被一個名落孫山的人打成肉餅?
燕敬計衡之下全力維護,韓城也不負所望,掉頭便來揭發武科考有人舞弊,矛頭直指張華。
張華一案已經鬧得沸沸揚揚,用皇帝的原話說就是“風流業債,有傷風化”。
現在又牽扯出了科考舞弊的大案,豈不讓天下讀書人寒心?讓皇帝顏面盡失。不公平不公正拔出來的天子門生,怎會是真才實學。
歷朝歷代,對待科舉都是慎之又慎。但有犯案,絕不輕饒。非流放即處斬。且九族之內,十年不能赴考。
先帝寬和,也曾因此斬殺四十三人,流放千人。
案上皇帝輕揉眉心,語氣狠決:“順康十一年學子的血是干涸太久了?他們都忘記了!給朕徹查!但凡涉案,全部收監。待三司會審之后,一并處決!”
二相領旨后,當夜就提審了張徹,結果卻一問三不知。張徹除了搖頭還是搖頭。
燕敬并不意外。
張徹一向自視甚高,為人倨傲,鮮與朝官結交,對他們這兩位丞相亦是敬而遠之。斷斷不屑于舞弊之事。
唯一知情的當事人張華已經瘋癲,神智不清。案情真相究竟如何?
從牢房往外看去,一輪明月皎皎懸空。
月華如練,瀉滿靜謐沉睡的人間。
張徹仿佛看到苦命的女兒坐在月中哭泣。
“爹,女兒好辛苦。我愛皇上,可他不愛我。他的心里只有靈瀟妃。”
靈瀟妃。聽春禧殿的大宮女說,女兒死的那晚,靈瀟妃竟與皇帝哭鬧,要立她為后。
這個女人怎么如此恬不知恥!逼死了女兒不說,還為了一個追封的虛名跟亡妃爭較高低。
這樣的女人也配做皇后!
他捫心自問,入仕二十余載,一直兢兢業業,清明廉政。
雖未有稱著于世的功勛,也是忠君愛國,鞠躬盡瘁。
如今竟落得家破人亡的凄涼境地!
皇上,這就我大楚忠臣的下場嗎!
翌日晌午,張徹被釋放回府。
今晨,張府的一個家丁私逃出京被衛耀先緝拿。他是張華倚重的爪牙,酷刑之下道出了舞弊真相。
原是禮部黃侍郎的大公子以父之名索賄,而黃侍郎知情后亦默許,意圖借此拉攏張徹。
張徹池魚遭殃,好在虛驚一場。
想他堂堂正三品大員,不分青紅皂白羈押公門。以后在同僚中如何自處。
一路腹誹孽子,張徹徒步回府。
迎接他的是滿目白幡和充耳慟哭。
管家撲通跪倒,涕淚齊零:“老爺,夫人,去了。”
“去了?……哈,哈哈“
張徹只覺天旋地轉,人影憧憧。
悲傷到達巔峰,他不知如何宣泄。一時哭,一時笑,口中喃喃自話。
”去了好,去了好……“
眾人被張徹的異樣驚呆,府外互傳圣旨到。
來人是皇帝心腹徐莊。皇帝大意就是念及張愛卿精忠侍君,特提其子張華為兵部行走,以慰忠臣。
張徹凌亂的意識一點點匯聚,頭腦漸漸清明。
這算什么?打一個巴掌給個甜棗?
徐公公察覺他眼中的不忿,耐心開解道:”皇上著老奴親自傳至,大人可要體諒皇上的一片苦心?!?
當然他不會明白告訴張徹,這恩典是靈瀟妃替他求的。就算說了,他也未必領情。
娘娘就是太善良了。
張徹咬牙,領旨謝恩。
徐公公滿意的回宮交差。
張徹已在心里暗暗發誓。要讓高高在上,生死予奪的皇帝也常常痛失所愛的滋味。
他要讓害他的人全部付出代價。
科考舞弊案還在深入調查中,而皓京城內已經流言滿天飛。
韓城與彩綾忠貞不渝的凄美愛情被演繹成各種版本,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而解羅裳跟燕云輕更是活生生的才子佳人小說。
話說解羅裳千里尋親遭人劫持,燕云輕巧制驚馬,英雄救美。沁香閣再度罹難,燕云輕又出手相救,解羅裳芳心暗許,二人私定終身。
魏王聽聞后,心下甚為不滿。這樣高調的移花接木也太不地道了。
第一段故事的男主角是他好不好!
而解羅裳之所以這樣散布,一來可沖淡之前的讖語謠傳,二來也想警告神出鬼沒的黑衣,她如今有燕府撐腰,別再來惹她。
朝中稍有心思的人,目光已經越過低級的情情愛愛,直奔二相聯姻的主題。
二相對峙十余載,而今奉旨聯姻,如霧里看花真讓人琢磨不透。
解羅裳許諾燕敬的第二件事做到了。新的流言已經徹底取代之前困擾朝堂的讖語,成為皓京津津樂道的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