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4章 尋道云夢山

話說并肩同行的郭子成與胡玉梅兩人,起床洗漱完畢,出了客棧,面對著街道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諼諼聲此起彼伏的執鬧景象,在街邊一家早餐攤位前,大快朵頤地吃了早飯后,起身付錢離開早餐攤位,順著街道,不緊不慢地離開了淇水關,沿著南北通衢的驛道,與一同向南而行的各色人等,山南地北、暢所欲言地聊談起淇縣遠古稱沬,殷商末稱朝歌的歷史來。

上古之時,炎帝部族因不斷受到南方蚩尤部落的攻擊,被迫向黃河以北遷移,復與黃帝部落沖突,蚩尤續北征炎帝,且有吞并黃帝之勢。炎、黃二帝于是聯合起來,與入侵的蚩尤大戰,戰爭波及古沬地。最后,黃帝于阪泉斬殺蚩尤。炎、黃二帝被擁戴為聯盟領袖。及黃帝死后,葬于沬,即今淇縣城北五里許有古軒轅(黃帝)墳遺址。還有殷商時期,相傳其墳為群妖所據,姜子牙以火焚之。

沬邑中心位置就在今城關鎮北關、西壇、三海一帶。沬地三面環水,一面依山。淇水從西往東,而后,南入黃河。滄水西來繞境南向東流去。西面是太行山的支脈。

古朝歌城正位于華北平原西沿,南北交通要沖之地,共分三道:外城,北到今縣城東北12公里處的淇水關,南至今縣城南七公里處的常屯村。東至淇水,西到金牛嶺。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優越的地理環境,遂成為帝辛(紂)的京都了。

殷商原稱商,是今商丘一個古老部落,姓子,始祖名契。曾沿河兩岸遷居八次。湯名太乙,原居南毫,后遷北毫,經鳴條一戰,商湯推翻夏桀,建立商王朝。國都遷于偃師尸鄉溝,是謂西毫。后因河患,仲丁遷都于敖,河亶甲遷都于相。祖乙遷都于邢,南庚又遷都于奄,盤庚渡河南,復居成湯之故都偃師,改國號曰殷史稱“殷商”盤庚又遷都于北蒙,(也就是彰德府城)仍為“殷商”。

約公元前一千二百五十五處,殷商王武丁自西毫來沬滅韋氏殘部,遷都于沬。武丁是商王盤庚后第二代第四王,他遷沬之后,以甘盤、付說為相,勵精圖治,修建了沬城,武丁宮,演兵場等。并以三年時間北伐鬼方和土方。率士卒萬余人攻打西北部的羌方,并集中力量南征荊楚,把勢力擴張到長江流域。武丁取得勝利之后,即約公元前一千二百六十八年,又由沬邑遷都于北蒙。

武乙為殷王庚丁之子,盤庚后第五代九王。他于約公元前一千一百四十三年,從北蒙遷都于沬。武乙遷沬之后,居武丁城和武丁宮,整天沉溺于酒色、嬉戲之中,致使社會矛盾日漸激化。他為逃避矛盾,常常遠出游獵。最后在“河渭之間”游獵時,被“暴雷”震死。武乙死后,其子文丁遷回北蒙。

文丁死后其子帝乙即位,盤庚后第七代十一王。他原都西毫,后遷河北,大約在帝乙二十年(約公元前一千一百一十五年)遷都于沬。帝乙在沬期間,向東夷用兵取得勝利,仍都沬。并將武丁城,宮等設施進行了整修、加固。在位三十七年,都沬一十七年。

帝乙死后,其子紂在沬繼位。其史稱“帝辛”,俗稱“殷紂王”,改沬為朝歌。殷紂王都朝歌,曾在父師箕子、少師比干等宗親大臣輔佐下,勵精圖治,宏振殷邦。當時為對付東夷的不斷入侵,帝辛十年九月,占卜“征夷方”,率兵出淇水關,到黎陽與諸侯會師,直奔攸地與林方交戰,大捷。在頻繁的征戰中,紂擄掠了大批財物、俘虜,遂將沬邑四周擴建了三道城墻。為了顯示都城的繁盛,紂在朝歌大興土木,將原武丁宮擴建軍為紂王宮。紂王宮分宮殿區、御苑區兩部,又改建社稷壇、宗廟宮南。將武丁城由東西向南延伸,擴大一倍以上,稱為“二道城”。在淇水河邊建立淇水關,在玉女觀作玉門關,在山里建紂王殿、紂王宮等行宮,在鹿腹山建鹿臺,在古城村建鷹犬城,在朝歌山頂建立朝歌寨,在城東北興建鉅橋倉,在五里橋東南建立校場、跑馬場。

在國內治理方面,殷紂王承襲祖業,發展生產,使當時的文字、音樂、藝術、醫藥、天文、歷法等方面都有所發展。由于戰爭頻頻告捷,戰俘不斷增加,促進了殷紂王朝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商業的迅速發展。

這種中興氣象,滋長了殷紂王的驕傲情緒。殷紂王到了晚年,變得荒淫奢侈起來,用象牙筷,犀玉杯,吃旄象豹胎,穿九重衣。當看到原配姜氏年老色衰后,他要諸侯獻美女,寵幸妲己,唯妲己己之言是從。使師涓作新聲靡樂,把雜耍百戲,狗馬奇玩充于宮室,置于苑中。擴大沙丘苑臺,儲酒為池,懸肉為林,讓眾美女祼體追逐“北里之舞”以取樂。每到秋天陪妲己至西山打獵,為使妲己歡心,折朝涉農夫之脛,剖孕婦之腹。他還“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而盈鉅橋之粟。”加重了百姓之負擔。

殷紂王的殘暴,激起了國內民怨沸騰。為了鎮壓反對者,紂王設炮烙酷刑。當時西伯昌、九侯、鄂侯為王公。九侯有美女被迫獻于紂王,其女不承歡,紂王怒殺之,并把九侯剁成肉醬。鄂侯凈諫,紂王把鄂侯的肉曬成干。西伯昌暗自嘆息,被諛臣左疆告發,囚西伯昌于湯陽羑里。又將其子剁碎做成包子叫西伯昌吃。紂兄微子啟幾次進諫,紂王不理,啟被迫出走。比干苦諫,被紂王剖心?;右娂q王殘害比干,只好裝瘋賣傻。殷太師庇,少師疆也偷抱祭器樂器逃往周國。

殷紂王將西伯昌囚于羑里七年后,西伯之臣閎夭以美女、奇物、善馬獻紂王求情,紂王將西伯昌赦出,姬昌回到岐山后,表面上對紂王虔誠,暗地里卻擴大實力,一年斷虞芷之訟,二年伐犬戎,三年伐密須,四年伐耆國,很多諸侯歸依西伯,西伯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二之勢。帝辛四十四年,西伯伐黎,對朝歌形成進攻之勢。西伯(文王)死后,其子周武王到盟津觀兵,派人到朝歌探商紂國情。約公元前一千零六十六年,即文王死臺第四年,武王趁商朝社會矛盾激化,對東夷用兵,朝歌軍力空虛之時,于周歷一月三日,率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點五萬人,由鎬京東征伐殷商,行二十五日到達盟津,與庸、羌、髦、微、纊、彭、濮等方國會合。戊午日聯軍渡過黃河,“朝食于戚,暮宿百泉”,向牧野進發,這時,殷紂王的主力部隊遠在東夷前線,倉惶中,只好把近衛軍以及大批戰俘武裝起來,驅至前線迎戰。帝辛五十二年正月甲子日凌晨,周武王在文王木主前歲祭,宣誓對紂進擊。時紂兵十七萬,周兵七萬。戰頭中心約在今汲縣北至朝歌之間(史稱牧野)。紂王之師的前鋒,與周兵剛接觸,即紛紛倒戈。周兵乘勝追擊,朝歌城破。殷紂王被迫西逃鹿臺,自焚而死。

周武王遂斬紂王頭,懸之大白旗上,殺妲己,懸之小白旗上。次日,“釋箕子之內,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閭”。從紂宮取走九鼎,棄紂尸玉門之外。宣布了商紂的滅亡。“乃罷兵西歸”。

話說西周原為商朝轄屬的一個小國,一戰取而代之后,面對著殷商遺民,決定采取分化利用,施以籠絡的辦法,進行管理統治后,隨著便封紂王之子武庚為祿父,留在商都朝歌,通過武庚祿父之手,“以商治商”以達控制商人的目的。武庚先是到鹿臺、玉門,收斂其父殷紂王與蘇妲己的尸體,葬于淇河之畔,后來,武庚待武王罷兵西歸后,暗中準備,籠絡殷民,伺機叛周。

話說周武王封紂王之子武庚為祿父,并沒有放松警惕,恐武庚有變,遂采取了“三監”之法,對武庚進行明察暗訪,實行監督和約束,以朝歌為中心設立“三監”,即在朝歌周圍設立邶、鄘、衛三個封地小國,分別由武王三胞弟管叔、蔡叔、霍叔統治,以監視紂子武庚的動向。

周王朝建立兩年后,武王死,子成王誦立,因年幼,無力管理國事。武王弟周公旦即代行天子命,周公旦這一舉動,引起三監之國中的管叔、蔡叔二位武王胞弟強烈不滿,散布說周公旦打算謀害成王,竊取王位。于是串通武庚、聯合東夷中的徐、奄、薄姑、熊、盈等方國部落,發動大規模的反周復殷戰爭。一時聲勢頗大,危及周室。周公旦要用武力討伐叛亂貴族意見不一。周公旦協調了內部分歧,以成王命率軍時逼朝歌,歷經三年,殺武庚,斬管叔、流放蔡叔、貶霍叔,消滅了奄等十七國,進一步鞏固了周國的統治。

武庚叛周被殺后,紂王宮被周公焚毀,變成一片廢墟。

周公旦平定武庚后,以成王之命令,隨著便把原朝歌周圍的邶、鄘、衛、“三監”之地及殷余民七族,全封給了康叔。康叔名封,是周武王同母少弟,原封于康,故稱康叔??凳遽惴庑l地后,即以衛為國名,并將國都定于“河淇間故殷墟”,即朝歌。史稱為“衛國王宮”,又稱“康叔宮”。

康叔為衛國始祖,衛康叔死后,子康伯代立;康伯卒,子考伯立;考伯卒,子嗣伯立;嗣伯卒,子嗣伯立;嗣伯卒,子靖伯立;靖伯卒,子貞伯立;貞伯卒,子頃侯立;頃侯十二年卒,子厘侯立。

厘侯立時為公元前約八百五十四年,在位四十二年,于公元前約八百一十二年卒。立太子共伯余為君。此前共伯余弟和,有寵于厘侯,厘侯在位時多予之錢財。和以其賂賂士,葬厘侯時,派心腹襲攻共伯余于厘侯侯墓上,共伯余入厘侯墓道被迫自殺,衛人葬厘侯旁。立和為衛侯,即衛武公。一場趁葬父而殺兄奪位的政變勝利結束了。衛武公即位后,勵精圖治,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四十二年,犬戎殺周幽王,武公率兵佐周平王伐戎,曾立大功,周平王命武公為公,衛武公在位五十五年,衛國政通人和,各業興旺。

衛武公卒,子莊公揚立,莊公卒,太子完于公元前七百三十四年立為桓公,桓公在位十六年,公元前七百一十八年,桓公弟州吁收聚衛亡徒襲殺桓公,自立為君。

衛上卿石獵與陳侯共謀使右宰在濮陽殺州吁,迎桓公弟晉于邢立為宣公。宣公在位十九年,其子朔殺太子伋后,被宣公立為太子。宣公卒,太子朔于公元前六百九十九年立為衛惠公。衛惠公四年,左、右公子因惠公曾殺太子伋而將惠公趕至齊,另立伋北黔牟為君,黔牟在位十年,為衛襄公。公元前六百八十六年,齊襄公率諸侯伐衛,殺左,右公子,將黔牟趕于周,衛惠公復立。衛惠公先后在位三十一年,惠公卒,子懿公赤于公元前668立。

而這個懿公有個嗜好:愛鶴。他不惜一切代價養鶴,到了淫逸奢侈的地步。他在國內設有三專門養鶴的聲所:一是西北山區鶴嶺,二是匡城、鶴城。三是鶴壁集。他愛鶴如命,不理朝政,致使上下腐敗,百姓啼饑號寒,處于水火之中。舉國上下,民怨沸騰。衛懿公全然不顧,更加醉心于養鶴。他喂鶴的食物用費甚至超過了朝臣的俸祿。

周惠王十七年十二月,北方狄人自邢都夷儀來攻衛國。衛懿公派兵抵抗,將帥執戈不前。衛懿公無奈,只好自己領少數親信迎戰。雙方大戰于榮澤,衛師大敗,懿公被殺。公子申棄城而逃,狄人攻入朝歌城,燒殺劫掠一空。

公子申逃至黃河邊,被前來迎接的宋桓公救至曹邑。公子申在曹被擁為衛君,是為戴公。戴公在曹地荒郊野外,搭草擁暫時棲身,史稱“廬于曹”。戴公之妹許夫人聞衛危,由許國(時許穆夫人已嫁許國)來到曹邑,向周圍強同奔走呼吁,要求相助,齊國君主齊桓公深表同情,派公子無虧,率兵車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保衛曹邑,給衛戴公乘馬祭服五稱,牛羊雞狗各三百只,又給門板使衛戴公修建居所。給許穆夫人魚軒,重錦三十匹。衛戴公當年病死,其弟毀從齊歸來,立為文公,文公于公元前六百五十九年遷都楚丘,居二十九至成公,成公五年(公元前六百三十年)十二朋,因狄又圍攻衛,又遷帝丘,在帝丘居至公元前三百八十九年至元君,元君十四年(公元前二百三十八年)遷都野王,居三十二至君角,秦二世元年(公元前二百零九年)“廢君角為庶人”,至此衛亡。

……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邊說邊走,自是其樂融融。

天,隨著太陽越升越高,不僅越來越亮,而且還有點熱了。

卻說郭子成一邊傾聽著他人的談及銅謬玉石之美,必有卓異幽隱之士,以及鬼谷子王禪隱居云夢山的談話內容,一邊私下與胡玉梅交流著,隨著便規劃起到達淇縣縣城后,前往云夢山尋道之事來。

胡玉梅聽聞后,自不反對,立刻連聲贊成。

驚風飄白日,光景西馳流,眨眼間,隨著巳時悄然過去,便已是午時了。

卻說行走到思德村的郭子成,胡玉梅他們,自也不管位于淇縣城北六公里處這個村子原名槐蔭店,春秋衛國國君衛武公時期,施行善政,人民安居樂業,后人為懷念衛武公之德,將祠前的石河(又名美溝河),更名思德河,驛道穿村而過的槐蔭店,更名思德村之事,在饑餐渴飲下,面對著街道上熙熙攘攘,人來人往,諼諼聲此起彼伏,三百六十行經商買賣,諸行皆有的景向,找了個街邊飯店,不慌不忙進到里面,抬手打了個響指,隨著便要吃要喝去。

話說翻山越嶺的郭子成、胡玉梅兩人,大快朵頤,歡快地吃過午飯后,自也不管距離淇縣縣城僅有十二里路程,已然很近,起身付了錢,離開思德村,抬手打了個響指,沿著驛道,隨即便往縣城走去。

天,遵循著日中則昃,月滿則虧的規律,眨眼的工夫,便漸漸地由明變暗了。

且說郭子成、胡玉梅兩人,沿著蜿蜒曲折的驛道,與一同向南而行的各色人等,山南海北,海闊天空地聊談著天下的奇聞異事,當地的風土人情,在下午申時將要結束的時候,隨著便到達淇縣縣城了。

淇縣縣城,乃是利用衛國故城,城址呈長方形,城廓長三千一百米,寬二千一百米,周長10.4千米,城墻寬七十米,自是雄偉壯觀。

卻說并肩同行的郭子成,胡玉梅兩人,進得城中,面對著街道上熙熙攘攘,人來人往,諼諼聲此起彼伏,三百六十行經商買賣,諸行皆有之景象,自也不說什么,針對明天要前往云夢山的情況,即刻找了客棧,隨著便借宿下來。

兩人在各自客房里稍事休憩了一會兒,隨即出門上街,便去吃了晚飯。

且兩人到了街上,找了個飯店,很快吃過晚飯后,自也不在那里過長停留,起身離開飯店,轉身回到客棧后,郭子成按照習慣,隨即便練習氣功,及九轉還丹功去。一夜無話。

次日清晨,習慣已成自然的郭子成,如同往日那般,練習完吞吐術、御劍飛行術以及一零八式劍法后,稍事休息了一會兒,離開客棧,在街上吃了早餐,準備好路上所說干糧后,離開淇縣縣城,沿著前往云夢山的道路,隨即便往云夢山水簾洞走去。

云夢山,又名青巖山,位于淇縣城西十五公里的太行山東麓,主峰高584.5米,峰巒疊嶂,山起云浮,氣象萬千,飛瀑流泉,鬼斧神工,素有“云夢仙境”之稱。

鬼谷子,名王詡,亦名王禪,王通,道號玄微子,乃春秋戰國時期衛國人,擅長持身養性與縱橫術。傳說其母親因食谷子而懷胎,因其無父,就給他取名“鬼谷子”。鬼谷子自幼聰慧絕倫,看書能夠一目十行,且過目不忘,后來更是學問淵博,天文地理無一不曉。官家王侯邀請他出仕為官,他執意不肯前往,待家中老人離世之后,他孤身一人隱居在太行山東側的云夢山中,憑借所著之書《鬼谷子》又名《捭闔策》十四篇、以教學維持生計。

卻說夜住曉行、饑餐渴飲的郭子成,胡玉梅兩人,雖然未曾去過云夢山,但因為路上有眾多當地附近前往云夢山朝圣進香之人,自然也不懼怕,于是,便與他們結伴而行,沿著前往云夢山的道路,暢談著有關鬼谷先生的逸聞趣事,探尋著最近的進山之路,在下午申時將要結束之時,隨即便抵達北山的上圣廟了。

上圣廟在北區,雖然面積不大,但布局嚴謹,依山勢而建的大小十多處廟宇,鱗次櫛比,雄偉壯觀,猶如在空中懸掛。上圣殿由大殿,抱殿組成。雕梁畫棟,飛檐凌空,蔚為大觀。內奉玉皇大帝巨型塑像,兩邊金童玉女相伴。抱殿前有一石雕牌坊,刻工精細,上書“云夢勝境,海內奇觀。”

鑒于一天時間根本無法達成自己目標的情況,志同道合的郭子成、胡玉梅兩人,進到上圣廟,經過一番交涉,隨著掛單,便在上圣廟住了下來。

卻說心情激動的郭子成、胡玉梅兩人,在上圣廟里安定下來后,為了能盡早看到到鬼谷子先生的所寫兵書《鬼谷子》,即刻聽從上圣廟同門師兄弟的指點,抬手打了個響指,出了上圣廟大門,一路東尋西望,隨著便往鬼谷子先生的隱居地——水簾洞那里走去。

水簾洞,在云夢盆地南山陰半山崖,乃是鬼谷先生隱居之處,亦是聚徒講學之地。洞高十米,寬六米,進深八十余米,屬于一天然洞穴。洞頂奇形怪狀的鐘乳石比比皆是、隨處可郵,如珠似玉的水珠、順著鐘乳滴落下來,落在石上,如墜玉盤,發出叮咚有聲,猶如古人撫琴開箏。串串水珠恰似一幅珠簾懸掛于洞口。故名水簾洞。“碧水為簾山頭掛,紅桃似錦洞口開”,恰是此處景色的真實寫照。洞的深處有一泉潭,水清澈晶瑩、甘甜清冽,夏秋之季,泉水涌出洞外,形成一道飛瀑,真瀉映瑞池。

水簾洞口左上方刻有“鬼谷先生隱處”;洞口左側塑有三點五米高的鬼谷子站像一軀,右手持竹簡,左手放背后,恬靜安詳,雙目俯視,栩栩如生,好像在為弟子傳術。

卻說郭子成,胡玉梅兩人,經過一陣子東尋西看,東搜西羅,了解了云夢山的具體情況,并從摩崖處明白、知曉了鬼谷先生所著《捭闔策》的內容后,自是滿心歡喜,針對天色已黑,決定明天上午再來觀看學習后,抬手打了個響指,轉身回到上圣廟,按照廟宇規矩,吃了晚飯后,回房修煉了氣功,及九轉還丹功后,隨著上床,便休息去。一夜無話。

次日清晨,習慣已成自然的郭子成,聽聞著五更的鐘聲,起床洗漱,提劍出門,在一片空曠之地,練習完吞吐術,御劍飛行術以及一百零八式劍法后,在精氣神都十足的情況下,自也不在如往日那般,上床睡回頭覺,而是抬步出門,離開上圣廟,隨著便往摩崖處那里,用心且細致地學習《捭闔策》去。

不說郭子成到了摩崖處那里,伴隨著天亮,學習《捭闔策》之事,且說化狐為人的胡玉梅,按照寺廟規矩,而在吃早飯時,當沒有看到郭子成,自立刻便明白其一定在摩崖處那里的,很快吃了早飯后,又給郭子成取了一份后,即刻離開上圣廟,隨著便往摩崖處那里,給送了過去。

郭子成看到后,自是滿心歡喜,接拿在手,自是邊吃邊看去。

胡玉梅見此情形,自也不多說什么,鑒于郭子成中午也不回去之情況,為了保證他每天不餓著肚子,隨著便天天早上、中午送飯過去。

郭子成見此情形,除了感恩道謝,自也不知該說什么好也。

日復一日,不斷重復,不經意間,十多天便已悄然過去了。

且說夙興夜寐的郭子成,在胡玉梅天天早上、中午均送飯的情況下,經過十多天早出歸晚的學習探索,隨即便將鬼谷子所撰寫的《捭闔策》以及《鬼谷子本經陰符七術》閱讀完畢,理解了鬼谷子的核心觀念乃是權衡利害,趨吉避兇,天地萬物,為我所用。并從中揣測了捭闔的關系,明白了通過捭與闔的緊密配合,洞悉對方的虛實真假,從而實現知人,御人的目的。具體操作首先來講,也就是知己知彼,區別對待,意思就是對待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先審查對方的有什么,缺什么,以了解其虛實狀況;分析對方的愛好與欲望,以摸清對方的意愿所向;質疑對方的言論,加以詰問,以便探查真實情況;而后,再決定是敞開心扉暢言,還是關閉心扉不語。捭闔術第二層意思,就是在為人處事,言語表達方面要有原則和藝術:那就是好事要先說、公開說,壞事要滯后說、私下說,同時,要注意說話的藝術,也就是要忍住不合時宜的率真之言。在對別人提出看法或意見時,要采用別人可以接受的形式,溫和的態度,暖心的話語,讓對方心悅誠服,而不應用強制的手段,生硬的語言,否則只能事與愿違。謹言慎行對自己和他人都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反之,言辭不加以克制有百害而無一利。言多必失,話一出口就妄下論斷,所造成的影響,再用幾百句,幾千句也難以彌補。其三的意思,遇到事情,要采用陰陽之道來解決問題:從陰陽兩方面來試探對方。對于積極進取之人,應談論崇高奮進之事,對于消極保守者,應談論卑微求全之事?!芭c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這是恒古不變的交際法則。

卻說尋道問真的郭子成,在云夢山水簾洞那里,閱讀、學習了鬼谷子的《捭闔策》以及《鬼谷子本經陰符七術》后,針對自己還有更重要事的情況,自也不在云夢山那里過長停留,隨著清明節氣的過去,離開上圣廟,自也不在返回淇縣城,沿著前往汲縣的道路,隨即便直奔素有“南通十省、北拱神京”之稱的衛輝府走去。

衛輝府,地處中原腹地豫北平原,西依太行,南臨黃河,東接齊魯,北通神京。殷商時期,為畿內牧野之地。周武王滅紂,封邶,鄘、衛三國,此地屬鄘,成王平武庚叛亂后,邶、鄘并于衛。此地屬衛。戰國時期,始有汲邑之稱。西漢高祖二年開始設汲縣。以后歷代郡治、州治、路治、府治等疊設于此,現為衛輝府治汲縣。

且說志同道合的郭子成,胡玉梅兩人,從南山門口村那里,離開了云夢山,一路上饑食渴飲,翻山越嶺、跋山涉水,馬不停蹄,快馬加鞭,在宋家莊附近,踏入了南北官道后,早已習以為常的他們,聽聞著那時不時驛馬傳來的,由遠及近的銅鈴聲,與一同南行的販夫走卒,引車販漿的各色人等,天南地北,海闊天空地聊談天下奇聞異事,當地的風土人情,在饑食渴飲,馬不停蹄下,即在午時過半的時候,隨著便到達“十里一鋪、二十里一頓”的,頓坊店這個村了。

頓坊店,這個村距離汲縣城有二十華里,雖然不是很大,但由于通京驛道從村中經過,驛道兩側店鋪林立,幔幡飄曳,街道上熙熙攘攘,人來人往,諼諼聲此起彼伏、接連不斷,三百六十行經商買賣,諸行皆有,自是繁榮鬧熱。

且說風塵仆仆的郭子成,胡玉梅兩人,進得村子,針對肚子早已經咕咕亂叫之情況,面對著一街兩行店鋪一個挨著一個之場面,迅速找了個飯店,簡單洗漱一下,隨著飯菜上桌,自也不多說什么,即刻揮動著筷子,隨著便大快朵頤地吃了起來。

卻說志同道合的郭子成、胡玉梅兩人,面對著熱氣騰騰、香味撲鼻的飯菜,揮動著筷子,三下五去二,狼吞虎咽,很快吃了午飯,填飽了肚子后,稍事休憩片刻,針對日頭隨著日中則昃,月滿則虧,已經偏西之情況,為了趕在天黑前到達衛輝城,自也不在頓坊店那里過長停留,起身付錢飯店后,沿著南北通衢的驛道,隨著便往西依太行,南臨黃河,東接齊魯,北通神京,地勢西高東低的衛輝府城走去。

衛輝府城,周長十五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寬二五,辟有南、西、北三門:南門叫迎熏,西門叫眺行,北門叫拱極,外設甕城,門上面均有城樓,城外有護城河,自氣勢恢宏、威武不凡。

且說并肩前行的郭子成、胡玉梅他們,沿著南北通衢的驛道,與一同南行的販夫走卒、引車販漿的各色人等,天南地北、海闊天空,其樂融融地聊談著天下奇聞異事,當地風土人情,聽聞著那時不時驛馬傳來的,由遠及近的銅鈴聲,不知不覺間,便在夕陽西下的時候,跨過衛河,隨著到達了陸路、水路交匯之地的,衛輝城下了。

卻說志同道合的郭子成,胡玉梅兩人,不慌不忙入了城來,面對著街道上,熙熙攘攘,人來人往,諼諼聲此起彼伏、接連不斷,三百六十行經商買賣,行行皆有之景象,針對天色已暗,不易再前行之情況,自也不往衛府衛源馬驛那里借宿,隨意找了個客棧,便在汲縣城里,留宿了下來。一夜無話。

次日晨曦被破,郭子成與胡玉梅兩人醒來,起床洗漱了一番,抬步出了客棧,聽聞著街頭巷尾此起彼伏、熱鬧非凡的叫賣聲,在街邊一家早餐攤位前,不慌不忙,大快朵頤地吃了早飯后,自也不在那里過長停留,從容不迫地離開衛輝府城,沿著通南達北、蜿蜒曲折的驛道,與一同向南而行的販夫走卒、引車販漿的各色人等,天南地北,海闊天空地聊談著新鄉的前世過往,比如踐土之盟、黃池之會、桂陵之戰、張良刺秦、火燒烏巢、陳橋兵變、岳飛抗金等,以及當地的風土人情,隨著便往相距有三十多里路的新鄉城走去。

說起新鄉縣,咱們就要說說“新”和“鄉”這兩個字。商紂時期,新鄉稱牧野。武周滅商后,將商都畿內分為邶、鄘、衛三國,史稱三監,新鄉這里是鄘國所在地,周成王四年,“三監”作亂,周公旦平定叛亂,封武王少弟康叔為衛侯,邶、鄘、衛三國撤銷、統為衛國,新鄉地屬衛。漢初為河內郡汲縣的一個鄉,即新中鄉。隋統一后割獲嘉、汲縣兩縣地,置新鄉縣,取原新中鄉首尾二字得名,新鄉之名由此誕生。

唐朝時代在衛河南岸筑起土城墻,城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故有“龜背城”之稱。

新鄉縣城,周長五里二百四十二步,為堞九百八十有奇,墻高三丈七尺,東南西北四門:東曰迎恩向外曰覲輝,南曰朝陽向外曰瞻汴,西曰來賓向曰道太,北曰拱辰。敵樓有五;東曰太和,東南曰重光,南曰虞紜,西曰萬悅,北曰長澤。外濠周如城數,內濠亦如元。城內街巷為五;東曰崇化街,南曰歸德街,西曰弦歌街,西北曰監川街,北曰安仁街,內外街舍,毗連壇廟。

且說攜手前行的郭子成,胡玉梅兩人,沿著通南達北、蜿蜒曲折的驛道,與一同南行的販夫走卒、引車販漿的各色人等,天南地北,海闊天空地聊談著新鄉八景,比如《五陵春曉》,《牧野春耕》,《李臺晚照》,《故城洛絲》,《司馬迷魂》,《洪門夜月》,《原莊夏景》,《衛水金波》,以及風俗人情。在饑食渴飲、馬不停蹄下、不知不覺、不慌不忙,即在中午過半的時候,隨著便抵達新鄉城了。

且說兩人進了城后,面對著市井街道上熙熙攘攘,人來人往,諼諼聲此起彼伏,接連不斷,三百六十行經商買賣,諸行皆有,一派繁榮熱鬧之景象,自也不想著前往新中驛那里住宿休息,立刻找了個街邊飯店,不慌不忙進到里面,隨著便要吃午飯去。

且說攜手同行的郭子成,胡玉梅兩人,進得飯店,在店小二的熱情相迎下,大快朵頤地吃了午飯后,為了早一步到達黃河岸邊的亢村驛那里,自也不在飯店里過長停留,起峰離開新鄉城,抬手打了個響指,沿著驛道,隨著便往黃河岸邊的,亢村驛走去。

欲知接下來會發生何事,且看下回分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丽水市| 纳雍县| 建始县| 华池县| 宁蒗| 禄劝| 新绛县| 吉林市| 获嘉县| 唐山市| 镇远县| 马鞍山市| 镇巴县| 英山县| 桂东县| 宜都市| 龙陵县| 英德市| 全南县| 鄂托克前旗| 溧阳市| 正阳县| 安仁县| 古交市| 博罗县| 建德市| 昭平县| 界首市| 临高县| 运城市| 鹿邑县| 灵台县| 栾川县| 东阿县| 铅山县| 青冈县| 通化县| 宾阳县| 城固县| 汝城县| 禹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