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話說俠甘義膽的郭子成,胡玉梅兩人,不慌不忙地,離開了高碑店村,沿著官道,一路與同向的行人,天南地北地聊談當地的風土人情,奇聞異事,很快便進入定興縣境了,而就在他們沿著官道,快要到祖村店村時,郭子成無意間當猛然看到官道西面,不遠處的一片墓地里,有一個頭發全白的老太婆,哭泣著而要上吊尋死時,自是詫異吃驚,立刻開口告訴了身穿黑衣,手提浮塵的胡玉梅后,抬手打了個響指,自也不管溝邊雜草、荊棘叢生,轉身下道,隨著飛步,往墓地里走去。
卻說宅心仁厚的說郭子成,胡玉梅兩人,三步并著兩步,很快到了老大娘那里后,當抬眼看到老大娘已經將上吊結,套進自己脖子里時,自不遲疑,立刻拔出利劍,揮劍砍斷了上吊結后,隨著伸手便將倒下去的老大娘了,給接放到地上去了。
“老大娘,我看您已經有七、八十歲,而向平愿了啦吧,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您還有什么想不開呀,怎么能這條絕路吶?”
話說那閉眼,躺在地上的老大娘,自還當自己已經到了陰曹地府吶,腦子正胡思亂想著,當猛然聽到問話時,立刻睜開自己的雙眼,且當一眼看到道裝打扮的郭子成時,自是不明白怎么回事,隨著便詫異不解問了過去,“道長,我這是在哪里呀?”
“大娘,你這是在你家祖墳地里。”
“什么,怎么我還沒死啊?”
“那是當然,如果死的話,你就和我說不成話了。”
老大娘自是不相信自己還活著也,“道長,這是真的嘛?”
“大娘,這當然是真的,如若不然,咱們素不相識,怎么會在這里和你談話吶。”
頭發全白,滿臉蒼桑的老大娘,開始時,自是有些不相信,為了驗證真假,立刻舉起手臂,放在嘴里,隨著便啃咬手背檢驗去,且當一陣疼痛傳進他的心里時,這才卻信自己并沒有死也,而后,針對郭子成,胡玉梅他們出手相救之事,自不說感謝之話,隨著便不滿地抱怨了過去,“道長,仙姑,你說你們救我干什么,為什么不叫我死啊?”
有才有智的郭子成,當猛然聽聞后,自萬萬沒有料到自己好心好意,得到的竟然不是感謝,反而是責怪抱怨時,自是詫異不解,抬手打了個響指,隨著便斥問了過去,“老大娘,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我們好心好意救你,你怎么能說這話呀?”
“是啊,大娘,好死不如賴活著,你怎么終想著死啊?”
“兩位神仙,好死不如賴活,這個我懂的,但你們有所不知,我也是實在沒辦法呀,現我已經七老八十了,雖然眼不花,耳不聾,但身體已不如從前了,什么都干不動了,而且還有病,假如要是有辦法的話,我也不會想著尋死的。”
針對李老大娘孤孤單單,無依無靠,養兒防老,積谷防饑之情況,宅心仁厚的郭子成,自還當她無兒無女吶,隨著詫異不解,關切地問了過去,“老大娘,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難道你沒兒沒女嘛?”
“有,兒女都有的,對于贍養這事,說起來話長,一言難盡啊,”原來這老大娘乃李郭氏,就這東面臺上村人,老伴已于一年前,先一步前往九泉之下了,家中共有五男二女,老大李有恒,老二李有晉,老三李有正,老四李有順,老五李有杰,女兒老大李麗梅,老二李麗真,且七個子女陸陸續續皆已成家立業,分開單過了,這老兩口原跟著小五李有杰生活,自去年秋里老伴死后,五個孩子面對著已經干不成活,且還需要人照顧的老娘,經過一番商量,決定輪流著一家一個月,而贍養后,五家隨著便輪流贍養去。
然而,不想,就在今年五、六月的時候,李老太太前往兩個女兒家,分別住了幾個月回來時,不知聽了誰的話,老二李有晉、以及老四李有順兩人,竟然以先前分家不公,偏愛老三、老五為借口,而不在輪流贍養了。老大,老三見之,自不僅不出面管教勸導,而且聽從自己老婆的話,隨著跟風效仿,便自也不在輪流贍養了。且老五李有杰當看到上面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他們,不在輪流贍養后,自也不愿意單獨贍養,隨著便李老太太的被褥等物,從自己家里扔了出去。
李老太太萬萬沒有料到會這樣,在叫天天不應,哭地地不靈,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聽從兩個女兒勸導,及協助下,隨著便住到村頭搖搖欲墜,破舊不堪,無人管理的三間房子里,自己撿拾柴火,自己住吃去了。而今天下午,其在地里撿拾柴火時,當看到天地之間,紅衰翠減,枯枝敗葉的景象時,腦子里胡思亂想著對比中,當猛然想到自己五個兒子沒一人贍養,以及吃了上頓,還要忙下頓之窘況時,在頹廢沮喪、一時間有些想不開的情況下,不由自主地便走到自殺的這條絕路上了。
話說樂于助人的郭子成,當知曉明白了怎么回事后,針對老二李有晉、老四李有順他們說分家不公,偏愛這個那個之說,深知人性都是趨利避害的,當你對別人有用的時候,人性就是善良的,當你對別人沒用的時候,人性就是自私的,當你觸碰到別人利益的時候,人性就是惡毒的,所有的煩惱,都是來源自己的無能,當你實力足夠強大時,能給別人帶來好處的時候,你才能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而李大娘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的,其現以白發千丈,老態龍鐘,除了吃喝等死外,自不僅干不了任何家務活,而且還得依靠別人,才能生活,不然,其五、六個兒子是不會嫌棄,而不贍養的。針對李大娘年事已高,已不能勞動,而手中也沒存下什么錢財,也不能長年住在女兒家中,處境很是尷尬之情況,沉思了片刻,決定出手解決無人贍養之事,幫助仰天長嘆的李大娘,過好余下的日子后,抬手打了個響指,隨著便勸說了過去,“李大娘,對于你兒子他們嫌棄,而不贍養這事,你不用想那么多的,我身為道人,尋真問道,修行的就是扶危濟困,助人為樂,對于你的事,你放心,我定會幫你化解危機的,解決困難的,現帶我們到你家,如何?”
“行啊,那你們跟我走吧,”束手無策,別無他法的李郭氏,當聽聞其幫助自己,解決問題時,自是高興,立刻起身,抱著撿拾到一起的柴火,帶領著兩人,沿著鋪滿枯草的田間小路,隨著往東,便向不遠處的臺上村走去了。
臺上村,之所以叫臺上村,據傳在宋金之間金戈鐵馬時期,金建都大都(也就是現BJ)時,為傳遞戰書信息,從BJ至汴梁(河南開封)每十里設烽火臺一座,該村由于在臺旁,故借此取村名,為臺上村了。
卻說宅心仁厚的郭子成,胡玉梅兩人,跟隨著李郭氏,邊走邊聊,不慌不忙到達臺上村,進到了李郭氏所住的面南朝北,將要倒塌的破屋子后,聽從李郭氏的安排,在西面的那間屋子安置下來后,百善孝為先,針對李有恒弟兄五人的都不贍養之情況,自是怒惱也。為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地解決李郭氏沒人贍養之問題,抬手打了個響指,隨著出門,便往村民那里,打聽李有恒弟兄的情況去。
卻說吃住在李郭氏家中的郭子成,經四、五天的問詢了解,將李有恒,李有杰他們弟兄五個人的情況,以及家中情況,及其為什么不贍養的事情,都摸索打探清楚后,深知理不清剪不斷的家務事,不是簡簡單單的打打殺殺,就能輕輕松松解決的,針對他們李有恒他們不贍養的理由都充分之情況,自也不想往下深究,為了保證李郭氏余下的日子過好,而不在吃苦受罪。抬手打了個響指,隨著便問詢征求李郭氏的意見去。
卻說遲暮之年的李郭氏,當聽了問詢,針對自己已經老矣,干不成任何活,還需要他人幫助,以及李有恒,李有杰他們都是自己的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即不想偏袒這個,也不想偏袒那個之情況,隨著便將自己的想法講了出去。
“……”
“……”
話說樂善好施的郭子成,經過一陣問詢,當了解知曉了李大娘因為風燭殘年,提水不便,不要輪著贍養,而要搬回到自己老家居住時,對于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人情都是很勢力這種現象,深知在李郭氏一無資金、二無資源,什么都沒有,五個兒子連家都叫進之情況,自是不好辦的,針對人性都是自私的,如果不走尋常路的話,其是無法解決養老問題,決定采取非常辦法,進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后,抬手打了個響指,隨著便和胡玉梅商量怎么辦去。
話說行善積德的郭子成,胡玉梅兩人,就李老太太五個兒子都不贍養,各說各的理之情況,深知清官難斷家務事,經過一陣協商,決定先行打探了解一下李有恒他們弟兄五個為什么不贍養,而后,再根據具體的情況,找來族長,里長,以及村中長老等人,采用一文一武,一黑一白之策,從而迫使李有恒他們自動贍養后,抬手打了個響指,隨著便將自己的想法告訴給李郭氏去。
且說孤苦伶仃的李郭氏,當猛然聽聞,其要作為自己的娘家侄子,而處理自己的贍養之事時,沉思了片刻,自也不多說什么,隨著便同意了下來。
卻說助人為樂的郭子成,當聽聞同意后,自不遲緩,抬手打了個響指,先行找了村子的里正,族長等人后,隨著便通知李有恒他們姊妹七個去。
次日上午,接到通知的老大李有恒夫婦,老二李有晉夫婦,老三李有正夫婦,老四李有順夫婦,老五李有杰夫婦,女兒李麗梅,李麗真七個人,以及里長,族長,及村中長老,隨著辰時來到,陸陸續續地含飴弄孫著,不慌不忙到來了。
面對著眾人的陸續來到,霸氣側漏,有勇有謀的郭子成,自是高興,一陣端茶倒水,安排眾人坐下后,看時間已經不早,抬手打了個響指,立刻黑著臉,裝著氣勢洶洶的惡人,首先用不可辯駁話語,自我介紹,言明了自己身份后,甩手打了個響指,隨著便直言不諱,強橫霸道地,開口言說贍養李郭氏的事來。
“……俗話百善孝為先,李有恒,李有晉你們弟兄五個,作為兒女,你父母一把屎一把尿,將你們一個個由小養到大,并為你們蓋房修屋,結婚成家,現她們老了,干不動了,需要你們回報了,而你們卻以各種理由,不孝敬贍養,這還是人吧……你們要將心比心,因為你們也要都要變老的……對于你們這啦,那啦的理由,我不想為你們憑斷,也不管你們之前如何,現你們如果還要堅持不贍養的話,那就別怪我翻臉無情了……古語孝莫辭勞,轉眼便為人父母;善毋望報,回頭但看爾兒孫。子之孝,不如率婦以為孝,婦能養親者也,公姑得一孝婦,勝如得一孝子;婦之孝,不如導孫以為孝,孫能娛親者也,祖父得一孝孫,又增一輩孝子……”
話說心中有愧的李有恒夫婦,李有晉夫婦,李有杰夫婦等十多人,當聽聞到氣場強大,不怒自威,想要打人的郭子成,乃自己舅家表弟時,雖然頭次見面,但面對著郭子成理直氣壯,義正詞嚴,有理有據的斥責,針對自己不贍養母親,就是不孝不好之情況,自也不敢言提自己占不著腳的分家不公,偏愛這個、偏愛那個之事,除了面面相覷,臉忽紅忽白,默不作聲,反省自己不孝順的事外,在深知言多必失,語多傷人的情況下,自不爭不辯,不作任何解釋說明也。
話說請來勸導說和的里長,族長,村中長老等人,當猛然聽聞后,對于李有恒,李有杰他們五個,誰都不愿贍養之事,自早有耳聞,針對他們皆不原贍養之事,隨著便七嘴八舌,七言八語地勸說開導去。
“……”
“父母者,人之本也……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父母生你養你,一把屎一把尿,風里雨里將你養大,而你們忘卻這些比天大的恩情,竟然為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而斤斤計較,并鬧出不贍養之事,這是人做的事嘛……”
“是啊,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作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是決不能不孝順的,父母養你小,而你如果不養父母老,那就不是人了……”
“……何況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馬無欺母之心。人也應有盡孝之念,不然,定會連狗都不如的……”
“有杰,你們要知道,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了,千萬不要做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事……”
“……李有晉,有順,你們都已老大不小,也都有兒有女了,今后,不管做什么事,不僅要三思而行,而且還要為自己兒子女兒做出榜樣來,俗話舉頭三尺有神靈,不畏人知畏己知,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否則,遠在兒孫,近在自身也……”
“……”
話說樂于助人,行善積德的郭子成,當看到李有恒弟兄五個,除了默默低頭,一言不發外,自沒有任何反應時,抬手打了個響指,隨著便向老大李有恒問了過去,“李有恒,子女孝敬贍養父母,這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你作為老大,對于贍養你母親這事,先前的你們怎么做,現在我即不想追究,也不想多說,接下來你們五個怎么孝順贍養,對此,李有恒,你有什么想法呀?”
話說正在反省的李有恒,當猛然聽到問詢后,本想辯說幾句,但一想到兒子贍養父母親這本是不容商量之事,作為老大,如果不給李有晉他們作出表率的話,自是不好辦,隨著自也不在開口,針對贍養母親這事,立刻轉身和妻子簡單商量幾句后,隨著便回答了過去,“老表,對于贍養我母親這個事,我沒什么好說的,不管是輪流,還是對錢對物,這得看我母親什么意思,她愿意怎么做,我都會尊重她的,你放心,不管怎么做,我都堅決執行,而不會有任何意見的。”
“有晉,有正,有順,有杰,你們四個什么意思啊?”
卻說李有晉夫婦八人,當猛然聽聞后,當看到老大在前面已經作出榜樣,自也不在多說什么,立刻轉身和自己的妻子,簡單嘀咕了幾句后,隨著便點贊老大李有恒的回答去。
話說心胸豁達的郭子成,當看到李有晉,李有杰他們弟兄四個,皆按老大李有恒所說,而孝順贍養其母親時,自是高興,抬手打了個響指,隨著不慌不忙地,便將李郭氏住在老五李有杰住在家,其他人每月對糧對物的意思講了出去。
且說李有恒夫婦,李有杰夫婦他們十多人,聽聞后,在對待贍養母親這事上,個別之人雖然因為家務之事,在心里存在不少的委屈抱怨,但面對著強大氣場的郭子成,霸氣側漏,不容他們辯解反對之情況,針對贍養母親,也知是自己必須要做之事,自也不敢提說自己委曲,在里長,族長,以及村中長老他們的見證下,當面鑼、對面鼓,按照李郭氏的意愿,將吃的、燒的、住的、以及用的等物,言說清楚,寫出贍養協議后,立刻將李郭接回村后,李有恒夫婦,李有晉夫婦,李有正夫婦,李有順夫婦,以及李有杰夫婦他們,按照贍養協議,隨著便出錢、出物,出糧,而孝敬贍養去。
話說樂于助人的郭子成,胡玉梅兩人,經過六、七天東奔西走的忙碌,以不容商量之勢,解決了李郭氏的養老問題后,自也不在臺上村過長停留,次日早晨,吃了早飯,謝絕了李郭氏的挽留,抬手打了個響指,離開了臺上村,沿著官道,隨著便往定興縣城走去了。
定興縣,位于冀中平原腹地,京津保中心地帶,北距京師界三十九公里,東距天津一百二十二公里,南距保定五十四公里。在堯唐時為冀州,舜虞時為幽州,春秋戰國屬燕國地,秦至西漢為范陽縣,金大定六年(1166)始置定興縣,取大定興盛之意,定興縣城,是個四門十字街式城池,治所在西北角的黃村,基圍五里八十步,墻高二丈,闊一丈五尺,隍深八尺,四四方方,規規矩矩,自是個城門、城樓什么都有,而且故事很多的城市也。
話說志同道合的郭子成,胡玉梅兩人,說說笑笑,與同向而行的路人,山南海北地東扯葫蘆西扯瓢地亂聊著,聽聞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之故事,沿著驛道,經過了設有店鋪,很是熱鬧的祖村那里后,在上午巳時將要到來的時候,跨過護城河,隨著便從北門那里,不慌不忙地進入座落在南拒馬河東岸的定興縣城了。
街巷內,店鋪林立,幔幡飄曳,熙熙攘攘,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三百六十行經商買賣,自行行皆有,市井很是鬧熱。
面對著街道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之情況,志同道合的郭子成,胡玉梅兩人,沿著北面大街,避讓著路上的行人車馬,邊走邊看,不知不覺間,便已到達縣城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會處,十字路口那里的坐北朝南的慈云閣了。
慈云閣,原名大悲閣,面闊進深各三間,二層樓閣式,重檐歇山布瓦頂。通高十三點三米,南北長十二點六米,東西寬十一點九米。慈云閣整個建筑,共分為前、中、后三部,中部系慈云閣本身,前、后二部,都是附屬建筑,平面整體呈船形,仿佛一艏揚帆行駛在汪洋大海中的艦船一般,自是與眾不同,不同凡響也。
卻說容光煥發的郭子成,胡玉梅兩人,邊走邊看,很快由慈云閣的北面來到了南面后,當猛然看到慈云閣的南門那里,圍站了一簇人眾,勾肩搭背,交頭接耳,七嘴八舌,饒有興趣地議論紛紛時,自是詫異不解,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抬手打了個響指,立刻鉆進人群,隨著便觀看慈云閣南門東面的墻上,貼的是什么去。
卻說好奇心很強的郭子成,聽聞眾人東扯葫蘆西扯瓢天南地北的亂聊,三步并著兩步,擠到跟前,當看到墻上貼的是一張尋人啟事時,自是鬧不明白小小的一張尋人啟事,怎么會引起眾人的驚訝與疑慮,隨著便觀看尋找的是什么人去。
董同義,男,三十五歲,身高一米八七,身材魁梧,人高馬大,保定定興口音,長方臉,皮膚較黑,右眼靠鼻梁處有一黑痣,身穿藍色直身長衫,于八月十六晚飯后離家,至今未歸,家人十分想念、著急,本人若見到啟事后,請盡快回家,如有知其下落者,請與定興城南北河店村,董小明聯系,定會重金酬謝。
話說朝氣蓬勃的郭子成,聽聞眾人七言八語說什么大溝村已經失蹤三個,北河店村已經失蹤五個,過路的已經失蹤十五之議論,當看到尋找的人是個三十多歲的成年人,而非三歲兩生的小孩子,也非上了歲數,腦子有問題,而走丟的老年人時,在詫異不解,鬧不明白什么原因的情況下,面對著張三李四、王五麻六、鄭七周八他們談古論今,撫今追昔,說什么河怪,鬼怪,妖怪,而莫衷一是之情況,為了弄清問明失蹤之事,抬手打了個響指,立刻轉身,隨著便往身邊的一個五十來歲的老年人問了過去。
“老先生,請問他們說在城南大溝村、北河店村那里,已經失蹤了二十多人,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那人抬頭上下左右打量了郭子成一番后,眼見郭子成一身道裝打扮,乃一個云游到些外地人時,立刻就人口失蹤找不到的情況,隨著便從頭到尾地介紹說明去,“道長,你路經這里,有所不知,河陽渡那里,自從今年六月份大暑節氣時,拒馬河,易水交匯處那里,發了洪水后,城南大溝村、以及北河店那里,便開始發生失蹤人口之事了,這個董同義已不是第一個了,為此我們才東扯葫蘆西扯瓢,神啊鬼啊,妖啊,亂議論的。”
“原來如此,我說吶,唉,城南大溝村,北河店村,失蹤的那么多人,他們都找到啦嘛?”
“這個,只聽說人口失蹤,沒聽說找到,如果找到人的話,我們也就不會,瞎議論了。”
“是這樣,我說怎么會這么熱鬧……”
“……”
卻說樂于助人的郭子成,經過一陣打聽問詢,當聽聞知曉了在南拒馬河,河陽渡那里,莫名其妙,無緣無故地失蹤了二十多個成年男人,一個也沒有找到之事情后,雖感咄咄怪事,很是詫異不解,但在沒有任何線索的情況下,自也不知因為什么也,抬手打了個響指,很快結束了話說后,轉身退出人群,和胡玉梅聊說著失蹤之事,沿著慈云閣南面街道,隨著便往定興南城門走去。
話說志同道合的郭子成,胡玉梅兩人,東扯葫蘆西扯瓢地聊談大溝村、北河店那里的人口失蹤之事,很快從定興城的南門,離開了縣城后,與同向而行的路人,天南地北地聊談著當地的風土人情,稗官野史,奇聞軼事,沿著穿城過村的驛道,隨著便往中易水河與南拒馬河交匯處的,河陽渡那里走去了。
天,隨著太陽的越升越高,不僅越來越亮,越來越熱,而且離午時自也越來越近了。
卻說無事一身輕的郭子成,胡玉梅兩人,自也不管天上太陽,一路聽聞聊談著,不慌不忙走小店村,經大溝村那里,不知不覺,在午時到來的時候,渡過了河面很寬,水勢很大的南拒馬河后,隨著便到達了南岸的北河店村了。
北河店村,因位于南拒馬河渡口,原名河陽渡。并因春秋戰國時期,刺殺秦始皇的荊軻,曾經從這里過河,又名荊軻渡也,后之所以改名叫北河店,一則因村子的南面,有一條東西流向,且水勢很大,污泥石子很多很大的南河,二則因為金朝建都BJ后,此地是BJ至保定的驛站,開店鋪的較多,故此又更名為北河店村了。
且說渡過南拒馬河的郭子成,胡玉梅兩人,當看到時間已是午時,自也不往前行走,立刻走進一家飯店,隨著便要吃要喝去。
且說郭子成兩人,在推杯換盞吃喝時,當猛然聽聞一件奇怪的事后,自禁不住吃了一驚,為了查明弄清,人口失蹤之事,隨著便調查去。
欲知接下來發生什么事,且看妖妖嬈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