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去寺廟
- 一品廢柴:萌妃升職記
- 千島青子
- 2195字
- 2016-06-07 22:50:35
那只大黃狗看著千秋業依依不舍的樣子,搖著尾巴朝著千秋業這邊走來,然后輕輕地含住千秋業的衣角,千秋業從背上取下來包袱,低下身子對大黃狗說:“阿黃啊,姐姐現在就剩下你這么一個知心朋友了,如今姐姐最擔心的還是你,此去路途遙遠,距離那寺廟還有一段距離,不知否你愿意與我一起?”
那只大黃母狗毛茸茸的樣子,毛色簡直就像是金毛一樣,舌頭非常的長,很熱情的樣子,舔著千秋業的小手,暗示著,仿佛是非常愿意的樣子。
還沒等千秋業把話說完,那只大皇后就朝著前面的跑去了,看起來她真的是不怕吃苦,這些年,還有以后這大黃狗是自己唯一的親人了,天蒼蒼,野茫茫,千秋業拿著包袱追了上去,包袱里面基本上就是自己平時穿的幾件換洗衣服,因為山上的寺廟是管吃住的,佛教自從漢朝傳入中原之后,得到繁榮的發展,凡是寺廟工作的人員都不在政府戶口本編制之內,過著逍遙的生活,而且寺廟中基本上吃住,還有后山上洗澡的池子都有,基本上算是設備非常的齊全了。
從千家村到寺廟基本上是一條小路,而且坡度很大,樹木叢生,萬古森林一般,可是就在神秘的亂世之中卻藏著治世之才,加上戰亂,寺廟中吸納了不少的尼姑,這些尼姑一旦加入這個行業終生不嫁,終生修行,因為她們已經看破紅塵了,世界一切矛盾源于欲望,因此種地,修行成為平靜心靈一顆靈丹妙藥。
穿過層層的森林,越過無數小山頭,按照婆婆說的話終于望到了一尊大門,接著遠遠的望去,上面層層疊疊的樓層,隱隱約約著許多建筑,看起來仿佛在云巔一般,加上無數風景在險峰,那些朵朵飄過的云彩,若神仙的根據地一般。
千秋業望著這些風景和建筑,飄個云整個啥的,仿佛自己即將步入仙境了,睜大眼睛,探了探舌頭,心中一陣,想想這就是婆婆說的是救人于亂世之中寺廟吧。
“阿黃,咋們到了!”千秋業對著阿黃說道,小臉上露出連個酒窩,仿佛是兩個棉花似的,看起來非常的可愛。
千秋業拿著自己的包袱,沿著青色的石階走上去,這些石階大部分是幾代前就修建的,上面已經暗暗的長滿了綠色的苔蘚,很顯然這里已經很久沒有人來往了。
千秋業想著不會這寺廟這么快就倒閉了吧?婆婆說只要說我是千家村的,就可以在這里躲避一陣子了,可是我對千家村有啥背景,為什么,只要報個名字說自己是千家村的,這寺廟中的方丈就會把自己留下?
帶著這些疑慮,千秋葉繼續往前走著,接著到了一個大門的面前,大門竟然是開著的,還沒等千秋業停留一下,看看這門是什么制造的時候,只聽到身后一聲叫道:“站住!哪里來的妖怪?”
這聲音鏗鏘有力,仿佛是一根鋼管裝在鐵軌上面一樣,聲音的余波不斷的回蕩著……
千秋葉什么也沒看到便對著四周說道:“哪來的妖怪?我咋么沒有看到?”
千秋葉聽到妖怪自然是心中被嚇了一跳,自己可從來沒有見過妖怪,第一次聽到妖怪,竟然在這種地方……
“就是說你呢?你以為你裝成人樣子,就不是妖怪了嗎?”接著秋業感到自己的耳朵被人揪住了,那種感覺還好了,雖然把自己的耳朵揪住了,但是很溫柔,輕輕的樣子,想著難道寺廟中的人就沒一點力氣嗎?
千秋業回頭使勁一拍,直接把自己身后的那個擊倒了,這神力自己都從來沒有想過,阿黃在一旁叫著,阿黃準備撲上去咬住……
眼前被千秋葉擊倒的正是寺廟中的三弟子陳書生,他因為前些日子默寫詩經的時候,把“窈窕淑女”,默寫為“要跳熟女”,被方丈懲罰了。這座寺廟雖然是佛教寺廟,但是方丈希望希望這些隱居的士人少男少女不僅僅的學習佛教,更重要的是希望他們學習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在亂世之后,出任仕途去治世,真正成為社會有用的人。
眼前這個男孩正是陳書生,他面容清秀,一字眉,眼睛透徹著一股魔力一般的金子,目光望了千秋業一眼,立馬就收了回去,仿佛是觸電了一般,他被千秋業推在臺階下面,這是千秋業所沒有想到的,他咋么這么弱不禁風的樣子呢?難道是得病了嗎?
“原來你不是妖怪。”陳書生說道。他這才反應過來,自己眼前這個美少女竟然不是鬼怪,嚇得自己剛才直接神魂顛倒的樣子。
“啊?你沒事吧?”千弱小的女子,秋業長大嘴巴問候著,因為她,千秋業雖然看起來是非常弱小的女子,可是從小幫主爹爹干活,種田,自然有些神力,只是這次自己只是輕輕一推就把對方擊倒了,仿佛是擊飛了一般,難道寺廟中的男人都是這么不堪一擊嗎?
陳書生雖然知道眼前這個美少女不是鬼怪,但這比鬼怪更加可怕,因為旁邊就是一只大黃狗呀!
“我……我……我沒事,您別亂來啊!”陳書生說著拔腿就跑。想想這姑娘養這么一只寵物,加上這剛才洪荒之力,恐怕整個寺廟為之震動。
“哎!你別跑啊!我們好好談談哎!……我還要去你們寺廟報道呢……”千秋業沒想到眼前這個男孩會跑的這么快呀,自己也是和阿黃跑了上去……
阿黃看到千秋業跟著跑了上去,自己也是拼了命的朝著山上面跑去追剛才那小子。
這座寺廟叫千青寺,是一個千家村一位僧人在印度回國之后創辦的,當時候漢朝的國力逐漸強大輻射周邊的國家,加上絲綢之路的影響和漢文化的傳播,除了政府派出一些出國留學使者之外,民間也有自費的留學生,這些人得道之后,大部分回國效力中原。
雖然這寺廟名義上打著寺廟的幌子,得道民間和許多政府,還有當地的富貴之人物質上的支持,但是外界不為人知的是,這寺廟本質上是給亂世之中的人們提供一種思想交流的場所,學習的場所,里面的藏書大部分是儒家經典要義,當然還有其他三教九流的思想,保羅萬象,一旦和平時代到來之后,這些學生就從里面考試科舉,走上治國之路,里面每一年都會吸收一批新生,這一年正是公元606級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