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接觸過ISO,這是在正規的公司做專員才能遇得到的。但從ISO分出來的SOP倒是時常能在一些小公司遇到。初次接觸SOP還是在做項目跟模工程師的時候,公司傳閱的編碼規則和PE做的工藝文件上寫著SOP。然而對于常在幾個人的小公司做習慣了的我來說,SOP的操作太繁瑣了。本來三兩下就能搞定的事情,按照SOP準備相應的文件再分發。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浪費在了做文件上面,總覺得不值得。我覺得這個時間可以做更多其他的事情的,為什么整天浪費在制作各種文件上?后來做了結構工程師,進了一家ISO管理體系的公司。慢慢的才感受到,在多個部門的協作中SOP文件的意義。比如一份零件確認書,先需要由編碼規則組成的SOP文件給零件賦編碼,會簽后分發給各個相應的部門。IPQC拿到確認書就相當于有了尚方寶劍,他們可以按照來料檢驗的SOP文件檢料。是入倉?判退?還是特采?而不是一來料就叫工程的你去確認,那IPQC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SOP即標準作業程序,是將雜亂的操作流程化。每個人對每件事情的處理方式都是不同的,而SOP就是將人腦機械化,從而行成條件反射直至進化成非條件反射。我認為,任何問題只要是經過人腦思考之后就會有出錯的風險,并且還要浪費思考這個問題所用的時間。然而工作中很多事情是不需要你去思考的,大多都是重復的操作。比如產線包裝的時候少了什么配件?你不需要想是為什么少了?是哪個工位少放了東西?你只需要挑出來按照所缺物料分類擺放退回即可,或者缺啥就直接補啥。那些思考和追責的事情就丟給那些管理者吧,不然花錢請那些管理者干啥用呢?我一直認為,一分錢一分貨。拿了多少錢就做多少錢的事情,只要做好你自己該做的事便好。我也不知道自己這樣的想法對不對?反正我是一直這樣做的。那為什么要形成非條件反射?因為它不僅減少了錯誤的發生,更節約了很多的時間。剛做模具工程師的時候,看同事用UG分模特別的快,三兩下就出了套3D圖。后來才發現主要的幾個原因:第一是他們用了快捷鍵來操作。當你還在屏幕上找命令的圖標時,他早已用快捷鍵完成了一次命令的操作。第二是使用標準件,標準件是先前畫好了存在那里的,下次直接調出來用就可以了。也不用再浪費時間去重新畫一遍,最多只是調整幾個小的尺寸參數。第三是拿到產品圖后先從哪里開始畫圖,再畫哪個部分?在大腦里早已經有了相應的操作流程,甚至一邊分模還可以一邊聊天。所以之后我也開始設置使用快捷鍵,閑著沒事的時候就畫畫標準件存在那里備用。雖然一開始很慢,一旦形成了非條件反射就可以空出思考的大腦做很多其他的事情。一邊分模劈行位下螺絲還可以一邊打電話訂料外發加工,妥妥的三頭六臂了。并且還從來不出錯,因為所有的流程已經走了無數遍了。時常畫完一副模具突然清醒,不知道剛剛畫了啥?猶如做了個夢神乎其神似的。所以不僅僅只是某幾件工作中的事情可以有SOP,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形成SOP的非條件反射模式。雖然前期編寫文件形成有效的反射條件是繁瑣的、痛苦的,看似浪費了很多時間,但其對后續的問題追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對于我這種很少用大腦想問題而又特別忘事的人來說,將物品分類擺放在固定的位置減少了很多煩惱。要做什么事的時候不用去想,閉著眼睛伸手就知道在哪里能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是浪費時間挖地三尺的尋找一番。到什么時間要買什么東西等等?都是先前按照自己設定的規則形成地無意識的動作。對于簡單而又需要重復做的事情而言也是同樣的道理,比如自己電腦中文件夾的設置。哪個文件夾放什么文件?子文件夾里要放什么文件?文件怎么命名?不同的修改版本和時間等等。這樣在當別人找你要文件時,你可以很快的在對應的文件夾里找到正確的文件。而不用到處翻了一遍還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個文件,即使找到了也不確定是不是正確的文件版本?
我覺得ERP系統是各種SOP文件中最復雜的,因為它跟公司所有的部門和大部分的人員都相關。而不像每個部門有各自的SOP文件那樣,不會涉及到太多其他的部門人員。ERP系統在公司試運行已經8月有余,仍然無法丟掉之前沒有ERP時的EXCEL統計表而獨立運行。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ERP實施顧問不給力。每次問的問題給出的操作方式都是非常復雜的,要么就是沒有操作對策。我只有自己慢慢的摸索和詢問以前的那些同事,他們是用的什么流程和模式處理對應的問題的?而別人公司使用的操作流程對于我們來說又并不完全適用,或者軟件不能改成他們那樣。然而我還是在別人的操作流程上總結整理出了適合公司的操作流程,并且一邊用一邊修正之前的流程。從之前的只有一個《正常工單》,無法滿足正常的產線生產次序和PMC排單。研究出來了《維修工單》的操作使用流程,后來再此基礎上又形成了《重工單》的流程。此三種工單便滿足了目前產線生產與倉庫及各相關部門在ERP系統上的流程化管理。
另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上級領導不關心ERP的實施情況,而自己也沒有領導別人的能力。至于ERP使用的效果,只要在不耽誤正常的生產次序下能有多少作用就是多少。只是嘗試著用這樣的系統,對其他的利好并沒有奢求太多。反正生產管理報表有EXCEL統計表格看,老板也從來都不從ERP系統上查閱報表。所以ERP的運行一直都只是試運行,遠遠超過當初兩個月試用的時間。當我沒辦法讓相關人員做到按流程工作的時候,要求老板一起開會整頓下時。老板認為:其他的人要工作,開會太浪費時間了,就我們倆之間討論下就可以了。然而這樣的事情只有你知我知大家不知,該亂搞還是在亂搞。我便不說了,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糾正,更沒有權利去要求別人如何去做?老板也隨我讓ERP實施到什么情況就默認是怎么樣的狀態。更重要的是抓緊時間做自己本職工作,雖然系統的數據一團糟,但即使再忙的時候一旦同事遇到問題我仍然會馬上去解決。因為這是團隊協作的一個工具,一個人卡在那里其他的人也就跟著卡了。老板一直認為這樣的模式不好,一個人出了問題那所有人都沒有辦法做事了?老板理想的員工是全能型的,叫你上就能上的那種??晌矣X得流程化管理是公司由小到大的必然趨勢,任何嘗試都要乘早。趁規模和人員不是很大的時候先把團隊工作流程正?;?,要是等到需要的時候再調整,浪費的時間和出錯的成本都是極大的。不然,當初又為何想到要上ERP系統呢?
趁現在產線的生產不是很忙,看著雜亂的ERP數據早就想整頓一下??墒俏乙χY構工程師的工作,沒有太多的時間也沒有領導牽頭。只能看著它繼續的亂下去,而自己也無能為力去改變。生產主管也可能是看到了這種情況,帶頭整理了工單的結單和退領料流程。之前的工單生產一直是亂的,產線不按工單號退料領料,入庫結單也是隨便填的工單號。導致結單后,維修那里還有維修機不能再退領物料。只能用其他的單據來做,便有很多工單在系統上沒有辦法結單,一直掛在那里。這樣就導致在系統上沒有辦法反應出每個工單的物料使用情況。很多使用流程也因為要適應本廠的產生流程而與ERP系統本身相悖的,一直存在著各種隱患。比如工單的維修機,先領物料修完后就直接給產線入庫了,沒有及時的去退維修替換下來的損壞件。等有空的時候再退時,又因工單已經關閉而無法按工單號退料了。要求維修一退一領,但他們說開領料單太麻煩了,浪費時間。他們一小時本來可以修十多臺機的,現在因為要先開單領料不能一次多領就只能修兩三臺機了,修完一單又要去開單領料。還有個原因就是統一了物料名稱,維修員領料時要先找到正確的物料名稱報給倉庫打單。之前是一個物料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叫法,但維修員與倉庫領料員之間因為工作時間長互相已經有了默契,所以用手寫單據反而更快。現在說的名稱不對,在系統上就找不到正確的物料無法打單出來,有時需要將拆機下來的物料拿到倉庫給領料員看了才知道正確的名稱。那這樣到底還值不值得用ERP系統呢?我認為是值得的,ERP系統自有它存在的意義。現在用不好,是因為對物料編碼的不熟悉和缺少專門的人員來做物料的領退單據。可公司的現狀就是這樣,一個人要做幾種甚至更多不同種類的工作。不過,經過生產主管整頓之后,系統的數據規范了很多,至少沒有未結工單掛在那里了。
相關操作人員的不足也是主要原因。維修那里沒有人做表單,需要自己找物料的編碼。很多時候舊物料又和新物料混在一起,不知道哪個是哪個編碼?這便要浪費很多時間。PMC一直還兼著采購,所以這里也一直是重災區。不僅是因為沒有時間做完整的單據還跟個人工作習慣和性格有關。工程出的ECN變更單是要由PMC來實施變更的,而PMC沒有ECN操作的習慣,也沒有時間在系統上查庫存。也是因為系統上物料的數據不準確,查不查都沒有作用。在系統上的BOM表更改了物料,PMC做工單時都是自動帶出來的。而此時則需要PMC由ECN和庫存數據來判斷這個物料還用不用在這個工單上?什么時候用?可現在的PMC不管這些,系統帶出來是什么物料就用什么物料,這樣就導致倉庫按物料編碼發料時沒有料發。而如果物料已經到倉且ECN是用完舊料再用新料,那舊料便會一直呆滯增加庫存成本,因為倉庫是按照系統出的變更后的新物料發給產線的。而倉庫如果看出了單據的問題發對了物料,可PMC一直沒有時間將物料變更成倉庫發的正確的物料,那系統上的數據就會和實際不符。這樣就導致了惡性循環,由于PMC沒有及時操作導致物料數據不準確,等PMC再做單時所查的數據也就不準確,繼續用錯的物料編碼。工程出了ECN之后,采購的單據如果沒有及時的更正過來,就會導致倉庫入成了錯誤的編碼,也同樣導致了惡性的循環。
雖然問題還有很多很多,但我相信每個人在這期間學到的東西都是有用的。不管是到哪里,不斷學習的人才不會被淘汰。我想:未來是沒有穩定的工作的,只有穩定的能力。讓自己多一份本職之外的能力,這樣今后不管走到哪里,無論做什么行業都有飯吃。讓自己和家人不挨餓,才是你存在的意義。生活中處處都能用到SOP,只不過我們把它叫做“經驗”。SOP的能力便是總結和正確地使用各種經驗。
于2018年08月05日整理于2024年04月24日
ERP超長試運行8個多月了,無奈于自己的能力弱小無法改變現狀而就此有了心結,此時的強迫癥也越發嚴重。無法改變別人就改變自己,這就成了后續離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感謝你看到了這里!我就是黃小利,一個被工程師事業耽誤了的作家。我來這里就是為了吸粉,分享我根據打工經歷記錄的自傳小說,歡迎各位關注:流浪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