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東西方文明的激烈地碰撞,主動加被動性地交融,各國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密切。而交流過程中,文字的記載記錄肯定需要載體,而使用昂貴的絹書或者絲綢布、羊皮等書寫造價實在是太過于昂貴,使用竹簡來閱讀,又太過于笨重。為此,走在凡人界科技頂尖位置的新潮學院的云鶴部長(兼任教育部部長)以及秋笛副院長就指出,急需一種輕便的、便于攜帶和記錄閱讀的載體。同時,這也是為了教育的開展。教育需要普及,都使用貴重的絲綢羊皮,國庫可承擔不起,大秦帝國也沒有那么多羊來殺。
大秦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民族。遠古以來,中原的各部落已經懂得養蠶、繅絲。秦漢之際以次繭作絲綿的手工業十分普及。這種處理次繭的方法稱為漂絮法。云鶴,秋笛經過調研,發現這種方法操作時的基本要點包括,反復捶打,以搗碎蠶衣。這一技術后來發展成為造紙中的打漿。
云鶴更查閱了上古時代的文獻。發現在大禹時代,上古中原人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為絲麻脫膠,這種技術突然給了云鶴巨大的靈感,是否可以用此法在造紙中為植物纖維脫膠?是否制造紙張可以借助這些技術發展起來的?秋笛通過走訪發現在大秦帝國洛陽一帶勞動人民用蠶繭抽絲織綢,而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制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干之后剝離下來,可用于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上古時代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大秦帝國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很深的淵源。
太平元年,經過幾年無數次的實踐,新潮學院的云鶴、秋笛夫婦成功改進了造紙術。他們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制造的紙,是通用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成為學校教科書的通用紙張,更流傳到了匈奴,羅馬,高盧等各地。為紀念云鶴、秋笛的功績,后人把這種紙叫做“云秋紙”。云鶴、秋笛對紙張技術的改進,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大秦太后魏珍動情地說:“我羨慕的不是風華正茂的情侶,而是相扶到老的夫婦。
——他們之間有多少故事你不知道
只有走過的人才明白艱辛下的淚與微笑”也可以這么說正是因為云鶴,秋笛的相濡以沫以及無數次失敗的汗水與淚水,才有了凡人界大陸的造紙術的成功。
歷史上關于上古先秦的造紙技術的文獻資料很少,因此難以了解其完整、詳細的工藝流程,跟紙張書寫保存有關,后人雖有推測,也只能作為參考之用。總體來看,造紙技術環節眾多,因此必然有一個發展和演進的過程,絕非一人之功。它是中原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而云鶴、秋笛則成為了最為關鍵、最為亮麗的一環!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記載:“云鶴,秋笛發明了造紙術,世界從此為之一亮。”高度肯定了他們的杰出貢獻。
在造紙術發明的初期,造紙原料主要是樹皮和破布。當時的破布主要是麻纖維,品種主要是苧麻和大麻,當時所用的樹皮主要是檀木和構皮(即楮皮)。最初的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制造成的,由于造紙術尚處于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松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適宜于書寫,一般只用于包裝。隨著云鶴、秋笛的改進,造紙術就從咸陽、洛陽兩都向經濟文化發達的其它地區傳播,還通過了匈奴人傳播到了羅馬帝國。
太平三年,大月氏大舉進犯大秦帝國雍州義渠郡,秦文帝大膽啟用蒙恬為大將軍(其祖父蒙驁,父親蒙武抗擊匈奴,戰死河套,地球華夏歷史上的蒙恬為秦始皇得力大將,秦始皇統一六國后,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占領河套,修筑西起隴西的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征戰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
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史記》記載,“蒙“以蒙山為氏。先世為齊國人,戰國時,祖父蒙驁于齊投靠秦武王(后稱秦武帝),領軍攻打韓、趙、匈奴,累官至“上卿“。父親蒙武也為秦將,曾任秦內史,與秦將白起聯手滅掉楚國。蒙恬出身于一個世代名將之家。祖父蒙驁為秦國名將,事秦武王,官至上卿。蒙恬成長于武將之家,深受家庭環境的熏陶,自幼胸懷大志,立志沖鋒陷陣,報效國家。他天資聰穎,熟讀兵書,逐漸培養了較高的軍事素養。
由于幾線開戰(大秦帝國此刻在攻打朝鮮半島以及在南方開疆拓土),大月氏國力也非常強盛,大秦帝國跟大月氏的戰爭打得很艱苦,從太平三年到到太平五年。
大秦帝國大將蒙恬帶兵在外作戰,都要定期寫戰報呈送秦文帝。當時,人們用竹簽寫字,很不方便,蘸了墨沒寫幾下又要蘸。一天,蒙恬打獵時看見一只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跡,心中不由來了靈感。他立刻剪下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管上,試著用它來寫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蒙恬又試了幾次,效果還是不行,于是隨手把那支“兔毛筆“扔進了門前的石坑里。有一天,他無意中看見了那支被自己扔掉的毛筆。撿起來后,他發現濕漉漉的兔毛變得更白了。他將兔毛筆往墨盤里一蘸,兔尾竟變得非常“聽話“,寫起字來非常流暢。原來,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質。經堿性水的浸泡,兔毛的油脂去掉了,變得柔順起來,傳說這就是毛筆的來歷。
后來蒙恬又使用狐貍毛等動物皮毛制造毛筆。有了毛筆,用了云秋紙,歷史的巨輪開始駛向不一樣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