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 秦山漢河
- 幕檸檸
- 2600字
- 2013-12-06 21:40:04
“柱子,你快去看看,親家怎么到這時候還沒來?”一個穿著暗紅長袍的老者,站在院子大門外,焦急地對身邊的小伙吩咐道。他是這鎮子的郎中,幾輩都在這里行醫,開著一間獨此一家的藥鋪,在鎮里算是數得上的人家。
柱子向遠處張望了一會兒,只見前邊那條通往小村的路上,一點動靜也沒有。他搖搖頭,轉身到院子里去牽出一匹馬來。這座院落里,聳著幾幢裝飾一新的瓦房,紅燈籠上大大的喜字,此時與人們臉上焦灼的表情頗不和諧。
馮郎中膝下只有一個女兒,舍不得將她出嫁,就打算招婿入門,今天邀了親家來談事兒,可是晌午已過,席上的菜都已經涼了,人卻還沒有影子,這算是怎么回事呢!
妻女那兒,早已陰云密布,躲在屋里不肯出聲。他簡直不想再走進家門,生怕點著了老婆的怒火,若不把親家等到,這面子往哪里擱呀?
柱子剛要動身,前邊卻響起了一陣馬蹄聲來,一個半大男孩匆匆忙忙勒停了馬,一跳而下,差點兒跌個大跟頭:“不好了,我哥被秦兵帶走了!”
“什么?”院門前兩人驚得目瞪口呆。一陣大風吹過,嶄新的紅燈籠從屋檐上掉了下來。
遠處傳過一陣雜亂的喧嘩,數十個披著盔甲的兵士,押著一隊男子向南邊而去。這一家的準新郎果然夾在其中,他的衣服被撕破了幾個大口子,沾滿泥土,臉上的劃著數條醒目的血道。
聞聲而出的其他人,也霎時變成了木雕,準新郎向這邊望了幾眼,稍有停頓,卻被兵士狠狠地向前推去,他只得絕望地拖著步子,踉踉蹌蹌,隨著隊伍消失在路的盡頭。
與他一塊兒的,還有鎮中的貨郎,那貨郎平時走街串巷,可是個老實人,從來沒有短過誰的東西,孩子們見他來了,都高興地圍在他的擔子旁,挑揀新鮮。
“這,這到底是怎么回事?”老者幾乎要暈倒。
來報信的男孩,聲音里帶著哭腔:“馮郎中,您不知道,皇上突然下令,要把一些人征集到南越去打仗,攻打陸梁地,被押去的人里,都是些以前逃亡過的人,還有入贅到女家的男人,和小商小販。我哥還沒正式成親呢,也被他們抓去了,早知如此,咱們兩家真不該結這個親啊!”
“什么!……”
紅燈籠紛紛地落下,紙屑碎了一地,如點點的鮮血。
不久以后,到南越去的隊伍又壯大了,五十萬被貶謫的人,帶著單薄的包裹,越過漫漫黃沙,住進了荒涼的五嶺之邊,與南越人雜居在一起。
嬴政用自己的那紙詔書,告訴人們,我喜歡的,就是對的,我不喜歡的,就沒有在中原生存的權力。
陰云慘霧籠罩著這個行善之家,馮郎中怎么也沒想到,只因為入贅女婿地位不高,居然被皇上當成了囚犯押走,本來嘛,夫妻兩個誰住誰家,只要自己愿意,也不礙別人什么事,這到底犯了哪條天律呢?那村里鄒家,窮得連多一間土屋也沒有,但那大兒子,人還不錯,馮郎中這才動了那個心思,想著這事兒兩全其美,就等親事成了,將藥鋪傳給女婿,可如今……唉,自己一輩子不愿意害人,現在這事兒弄成這樣,讓他將來怎么在鎮上抬頭啊!
馮郎中心灰意冷,索性將鋪子也關了,一家人窩在院子里,種著幾塊蔬菜地,有一搭沒一搭地過著日子。
不料,他不愿意再找事,事兒還是找到了他的頭上。
這一日,又是一隊秦兵,從大馬上嚷嚷著下來,猛地踢開了他的院子大門:“老頭兒,家里還有多少糧,統統交出來,還有,你鋪子里的那些藥呢?”
不等馮郎中答話,這群虎狼沖進了藥鋪,搜刮一空,帶著幾個鼓鼓囊囊的包裹,絕塵而去。
馮郎中忘了生氣,對于這群大兵,生氣已經是個奢侈品。
原來,將軍蒙恬又要向匈奴出發了,他帶著三十萬軍隊,向北部而去,軍中缺少糧草,是沒有辦法打仗的哦,所以,馮郎中們,你們還是為了大秦,無私奉獻一下吧!
蒙恬還是很有本事的,此行一去,果然將匈奴打得大敗,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地區,然后,又領兵渡過黃河,占據陽山,向北曲折前進。這支軍隊在野外扎營,風餐露宿十余年,蒙恬的聲威,令匈奴人聞之色變。
秦國數十年來,一直都不缺能干的大將。以前的白起、王翦,哪個不是戰無不勝,正是有了他們,帝業的夢想才成為了今天的現實。
好吧,六國也兼并了,匈奴也擊退了,收復了土地,嬴政你該消停消停了吧?這么大的中原,還不夠你折騰的?
嬴政悠悠而道:“呃,還有長城沒有建起來呢!”
對,長城!
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這條蜿蜒在群山之間的長龍,它歷經歲月的積淀,已經成為一種象征。它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綿延一萬多里,宏偉,雄壯,厚重,是最值得中華民族驕傲的建筑之一。
可是,它是怎么建起來的呢?
馮郎中家的柱子,已經五年沒回家了,實際上,他也再沒有家。上一回鋪子被搶以后,郎中不久就歸了西,小姐沒奈何嫁與了縣令做小妾,而其他的家人,四散而去,不知所蹤。
隨著秦軍來到這里,他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苦,比起在這兒受的辛苦來,以前的種田采藥簡直不算個事。令他沒想到的是,在這兒,他居然遇到了鄒家老二,當年來報信的那個半大小子,又走了哥哥的老路,被押進了苦力隊伍里。
那鄒家兩老,損失了一個大兒子,本來吃了虧長了教訓,再窮也不肯讓二兒子入贅別家,為他說好了一門本村的親,可是又是在親事將成的時候,秦軍如鬼魔一樣從天而降。
兩年以后,鄒老二沒了……柱子時常望著天空發呆,不知道什么時候,自己也會隨他而去,或許這也算是好事,從此再也不用受這煉獄一般的苦處……
可以說,長城的每一塊巨石下面,都壓著一個泣血的靈魂。那時候,沒有起重機,沒有掘土機,每一道程序,都需要人力去扛,去磨,對于現代許多人來說,僅僅是爬上那個山巒,已經是十分辛苦,而那時候的人們,卻將巨石在上面壘得如此堅固,如此齊整。
不是百姓們太能干,也不是百姓們熱愛軍事,熱愛大秦,而是他們沒有選擇。
朝廷將這個苦力,當成一個懲罰,哪個獄吏徇私枉法、收人財物,誰就去修建它。這倒有點靠譜,可是,僅這些獄吏們,還是遠遠不夠啊,一個人能有幾把力氣,修這座長城可需要無數的人力,于是,柱子們也逃不過被征的命運。
修建長城,真的是為了抗擊匈奴嗎?或許,它是能起到一點作用的,但是,邊境已經駐守了數十萬大軍,他們風餐露宿,堅守苦戰,實力比匈奴強過許多,匈奴對中原的威脅,實在是不太足道。
恐怕,對于羸政來說,修這條長城,更多的不是為了軍事的目的,而是為了宏大的排場,正如他四處在石碑上刻字歌功頌德一樣,這條長城的存在,讓他心中的那個“大”字,得到了極度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