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 秦山漢河
- 幕檸檸
- 2176字
- 2013-12-25 22:32:28
一條曲折的山間小道,穿過密密的竹林,直連向不見盡頭的荒野。此時,道旁一座簡陋的木亭中,東倒西歪地坐滿了一群男子,他們衣衫破舊,神色疲憊,有的拿著樹枝銜在嘴里咀嚼著,仿佛想將它含融化了,吞進肚中。
其中有一個身材高大的人,始終站在亭外,緊鎖眉頭望著遠處。天色將晚,前面是灰蒙蒙的一片,連鳥影也見不著,只有起伏的群山顯出隱約的輪廓。他唉了口氣,回頭看看亭中,那唯一的酒壇早已見了底,而不遠處,有幾個黑影正離開亭子,向山下折去。
“亭長,又有幾個人想逃掉,要不要去將他們抓回來?”旁邊有隨從靠近,低聲這樣問道。
原來,這個人就是劉邦,現在是帶隊的泗水亭長,他必須帶著這群夫役趕往驪山,加入修營勞作的隊伍。
劉邦深深搖頭:“不必了!就讓他們去吧!這一路上,逃走的人不知有多少,只怕到了驪山,皇上一見之下,便要治我的罪,到時候,我等也不用勞役了,直接就命喪刑臺!眼下,能走一個算一個吧,不說他們,就連我也都想逃了!”
隨從默然了,劉邦說得不錯,二世皇的脾氣天下誰人不知,作為押送夫役的亭長,途中損失了這許多人,能免得了一死,算是出了奇事。
夜幕漸漸地黑透了,這群夫役還沒有動身,山林中的狼嚎從不遠處傳來,清晰得令人毛發根根豎起。空氣仿佛凝滯,黑暗象一只籠,將這些惶惶然的人們罩在其中。
“走吧,都走吧!”一個粗曠的聲音,突然打破了亭中的寂靜,劉邦站在亭邊的大樹下,對里面的人說到,“你們就此散去,我也逃命去了,愿意跟我走的,就還跟著我!”
此時,一輪淡淡的彎月從云層中穿出來,照亮了他的身影,眾人看著他,那副相貌真是不同尋常,鼻梁很高,眉骨象龍額一樣突出,聽熟悉他的人說,他的左大腿上,有七十二顆黑痣。當年,單父縣人呂公,平時喜歡給人相面,因看中劉邦的容貌,認為此人必成大器,便將女兒嫁與了他。
眾人得了令,紛紛從亭中走出,強驅困意,多數人順著山道消失在夜幕之中,而有十幾個人,則依然還跟在劉邦的周圍。
劉邦自此就成了游兵散勇,逃亡在各處,當初是朝廷命官,如今是朝廷追捕的對象,命運就這樣把他翻了個底兒朝天。不過,如果他這一輩子,都是為二世皇效力,那么歷史上可能就不會留下他的任何痕跡,所以,一件事的好壞,真不能以一時的得失來評定。
游游蕩蕩,不知路在何方,很多人在走過了困境,得到了成功之后,再回望自己的過去,覺得很有趣,很感慨,可是,當一個人正處于困境的時候,向前方望不到轉折的機遇,不知什么時候才能擺脫眼前的低谷時,這種痛苦是難忍的煎熬。
劉邦將帶領的夫役打發走了,自己也隨之而去,暫時是躲過了被治罪的厄運,可是,帶著十幾個人,還要躲避追殺,又能上哪去呢?最重要的是,能有什么機會做成大事呢?劉邦深深地陷入了迷茫,這一輩子,出頭的那一天在哪里呢?
沒事就喝酒吧,這一天,劉邦喝得醉醺醺的,大晚上從小道走進了湖沼澤,泥濘中突然遇到了一條大蛇,吐著信子向他滑來。劉邦連想都沒想,撥出劍來就把蛇斬成了兩段。
蛇死了,沼澤中卻突然出現了一個老婦人,她望著一動不動的蛇尸身,對劉邦大哭道:“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赤帝子殺之!”這意思是說,我的兒子是白帝的兒子啊,他化作蛇擋在這里,卻被赤帝的兒子殺掉了!
這話,別的且放一邊,只“赤帝子”這三個字,大有講究。殺掉她兒子的人,是劉邦,劉邦是赤帝子嗎?他分別就是一個草根嘛!哦,還是一個逃犯。
那老婦人說完,轉眼就不見了蹤影。劉邦雖然大覺怪異,也沒法可問,只得悶悶地回去了。
從那以后,怪事就越來越多了,他跑到芒、碭的山林間去躲藏,這山間便總是與以往不同。附近沛縣的人們聽說了這些,頓感此人不簡單,將來指不定能做成什么,于是紛紛前去歸附他。劉邦從開始的十幾個人,漸漸地發展到有一百多跟從。
這時候,陳勝的起義軍已經遍布了不少地方,沿途收羅人馬,占據城市,受到了百姓的支持。等起義軍到了沛縣的時候,沛縣的縣令也動了心思,想要歸順起義軍,開城響應。
縣令要當秦王朝的叛軍,這事兒有點不靠譜,主吏蕭何、獄掾曹參便對他說:“您作為秦朝的官員,如今想要背棄朝廷,如果這樣的命令,下給沛縣的青年,恐怕他們不會聽從。如果您一定要這樣做,倒有一個主意可以幫您,就是把沛縣當中,那些逃亡到此的人召集起來,可得數百人,用他們去威脅縣中百姓,青年們便不敢不服從了。”
縣令一聽,覺得挺有道理,便派出樊噲去找劉邦,帶劉邦來見他。不過,等樊噲一走出府門,縣令隨即就后悔了。劉邦是什么人啊?是個走到哪,哪兒就有怪事發生的人,這樣的人,他一個小小的縣令,能罩得住嗎?說不定會生出什么亂子來,到時候說啥也來不及了。
于是,縣令就趕緊下令,將城門關閉起來,防守城池,不讓劉邦進入。他轉而一想,這個點子,是蕭何和曹參兩個人出的,這兩個人沒事給他找麻煩,當殺!
蕭何和曹參大驚,這叫什么事?縣令剛還好好的,稱贊他倆的主意出得妙,一轉眼,便要殺了他倆,翻臉比翻書還快,這主子是跟不得了。
兩人只得翻墻出城,轉而投奔劉邦,以求保命。
劉邦聽說了事情原委,胸中已有良策。他在綢絹上寫了一封信,用箭射入城中,送給沛縣的父老。信是怎么寫的,不得而知,不過沛縣的老人們看了,都隨即被說服,率領年輕人,一塊兒殺掉了縣令,敞開城門迎接劉邦,擁立他為“沛公”。
蕭何、曹參自此投在劉邦門下,當即為他召集沛縣的青壯年,得了三千人。
反抗秦王朝的這又一支大軍,就這樣拉開了序幕,劉邦,這個不尋常的人,開始了不尋常的人生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