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知是風情半世紅(2)
- 我不能忘記你的樣子
- 予之
- 1969字
- 2011-03-17 12:38:18
這是怎么了,楊寒怔怔出神的看著眼前的楊瑤半句話也沒說出來,這是怎么了,夢境為何如當真,為何又如此相仿,楊瑤側著身子,正在出神的聽著琴聲,側影展現出了一個妙齡少女應有的成熟與豐滿,身上也傳來陣陣的香草味.
難道,真得是她,真的嗎?在夢中相伴我二十年啊!!
楊寒喃喃道.......
突然琴聲霎那戛然而止,在楊寒失神的中間,琴聲已彈奏完了....而接下來,卻又傳來陣陣笛聲,而且相伴而出的是一個輕盈身姿,美麗而動人大方而靈動,歌聲響起,一個更加美麗的女子冉冉升起般踏上臺來,臉上的冰融化春水,她的冷顯示了他的美,顯示了她的孤傲,楊寒恢復了平靜,看著這個女子,靜靜的看著這個唱歌的少女,她的歌聲陣陣,如春風拂臉而來,猶如三月楊華飛梭,配合笛音,婉轉悠揚。。。。
清明的笛聲在其上吹奏,音節迂回,一停一響間節奏十分倉促,似乎有意而為之,反復三遍,歌聲又次傳出:
天涯滄海夢境回,淺薄一生悔。
知是風情半世紅,那論唱中了了美酒鐘。
賞月應邀風流舉。道出伊人聚。
花前月下拾遺憾,笑此今生拋棄、抹淚顏。.....
歌聲停頓之處,突然又傳了出古箏之聲,甚是讓人很感迷惑,楊寒雖然在各方面各有小成,那也只不過是一場夢罷了,比起這真正的音律之家,還是略遜一籌,兩件不相同的樂器奏出了相同的音調。讓人耳邊一新,一清一濁,一箏一笛,恰好將彼此的情調推上了高潮,笛聲悠悠寂寂,箏聲微潤浮動。似有春雨過后的清新空氣。突然,歌聲再次傳來
瀟瀟雨歇人亦懶,臨空踏月舞天風。紅霞日照萬千染,凍骨催心日月寒。花笑樹哭一滴淚,斷橋石旁守依人。
又一曲唱罷,楊寒不知是喜是憂。只覺得身上繃得很緊,整個人就如離弦之箭。古箏與笛聲前后相交,相泣相訴,使樂聲傳遍二樓的每個角落。坐在外圍的楊寒與楊瑤身如其境不能自拔,楊瑤也陷入童年懷念,小時候的情景一一再現。而楊寒也逐漸的進入樂聲之中,慢慢回憶過往,那夢中的人兒啊,為何我總是記不住你的容顏?大廳之中鴉雀無聲,所有人都深深陷入樂音,而不能自拔。
花笑樹哭一滴淚,斷橋石旁守依人。流浪人心在天涯,近在咫尺空彈篌。矮松黃竹明月照,小河淺溪涓涓流。云凍霜凝凝萬千,相思見情情易難。
歌聲空靈悅耳,穿插在兩股樂音之間,就仿佛隨著中間的圓木大樹突破蒼穹,隨時的消失在云端一樣。而又仿佛月下冰川的凌清光影,將大廳疊中鋪展的整幅水墨唱出了顏色,眼前就如中間的圓木大樹突然開滿了鮮花般,而片片花瓣正隨著秋風在緩緩飄落消逝,如虛無般的如虛無。。。。。。音節再次展開,箏音孤絕如冬梅般立在雪山之巔,堅定而峭拔。笛音在清風中伸展,壓縮又拉長,在忽遠忽近的朦朧曲聲中豁然展開了面目。
歌聲一疊一疊,高低起伏,似乎在半空中織就了一副大錦。眼前一片明亮,客官們身臨其境,悄然立在開滿鮮花的青苔上,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不同,楊寒回憶著那湖岸的倩影,做夢般的看到了那石橋,站在石橋上的女子又是誰呢?。。。。。。
而她,楊瑤,回憶著童年,那是個花開季節,大哥二哥帶著她到南湖賞游,那時還小的天真爛漫,不知愁苦,滿臉歡喜和二哥打打鬧鬧。彷如九天童女般純潔亮麗,陷入回憶中的楊瑤,滿臉微笑,體味著其中的韻意。
瞬間,箏音咽斷,笛音拖得悠長也漸漸消失。客人們都仿佛不覺間在沉思中翱翔。此時的楊寒已經醒轉,看著大廳現身的女子,很吃驚。此女的容顏并不輸于自己的四妹,而且嗓音優美,不得不讓人羨慕。此時大廳之中只有楊寒一人看著這個不可想象的女子。而此女子回身遙望身后的眾人,眼中充滿了冷漠。楊寒向她的眼里看去,竟感到一身的涼意,好冰的一雙眼睛啊!在私底下,楊瑤告訴過他,此女子是個冰美人,人如其名。雖然出身一品樓,但卻有一身傲骨,不折不扣。不高興時,皇帝老子的話都敢忤逆,所以人稱“冰美人”,不過更多人還是喜歡稱之為“冷如冰”。
再回身的瞬間,又傳來輕輕的歌聲,無箏、無笛、無音律。就這樣簡單的唱著:
劃過天空,是我依舊的夢,我是一只孤獨鳥。沒有自己的天空,沒有比翼雙飛的同伴。向往飛翔,向往擁有一雙潔白的翅膀,我拚命的向天空吶喊,我沒有憂慮,我沒有彷徨,天堂又輕輕的傳出聲來,走上云端,縱身下跳,殘翅劃過白云,羽翼鼓動輕風。閉上眼,遠離白云,離開天空,就算魂飛魄散…我也在我的天空里停留了片刻......
曲中心意悱惻,既有自傷身世的惆悵,又有傲然獨立的孤高,即為不能相伴君子衣襟生澀而慨惜。楊寒那些讀不出、展不開的繾錈,神思一陣恍惚。鼻中泠起濃濃的酸意。曲中透出寂寞心緒,有一股看淡人情的通透。楊寒在暗中驀然聽著,一時心中情緒翻滾,茫然不已。看似曲詞簡單明了,但從這個冷如冰的喉嚨中唱出,獨有不同之感。一曲唱罷,眾人心臟被驚懾的狠狠一跳,幾乎要從口中竄將出來。周身血液熱辣辣的沸騰不止,哪有痛苦?這簡直是爽到了心底,讓眾人都仿佛沐浴而出一般,同時,數幾十人心痛的痛苦,壓抑、驚嘆、傷感,統統一口氣吐出了心中的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