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49話 四大美女之首“西施”
- 中國歷史上的非凡女人
- 虛妄人生
- 4074字
- 2011-08-27 10:20:17
姓名:西施,(原名施夷光,出生于浙江諸暨苧蘿村,其山有東西二村,她住在西邊的村子,村子里所住的大多姓“施”,故以西施別之);
性別:女;
身份:⑴.越國境內苧蘿山下采薪者之女;
⑵.后來被獻給了吳王夫差做了妃子;
祖籍:越國(現今浙江人氏);
特點:⑴.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但是這并不影響她的美貌,反而會流露出一種一樣的病態美,更是惹人憐愛。相傳,有一次她病發之時手捂胸口,雙眉皺起,流露出一種嬌媚柔弱的女性美。當她從鄉間走過的時候,鄉里人無不睜大眼睛注視。剛好這一天有一個丑女看到西施捂著胸口、皺著雙眉的樣子竟博得這么多人的青睞,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手捂胸口,緊皺眉頭,在村里走來走去。哪知這丑女的矯揉造作使她樣子更難看了。結果,鄉間的富人看見丑女的怪模樣,馬上把門緊緊關上;鄉間的窮人看見丑女走過來,馬上拉著妻、帶著孩子遠遠地躲開。人們見了這個怪模怪樣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來走去的丑女人,簡直像見了瘟神一般。故而有了“東施效顰”這個典故,比喻:不了解人家真正長處,而去生搬硬套,結果事與愿違。也泛指機械的模仿者愚蠢可笑。
⑵.西施大腳。素有“沉魚”之譽的西施雖然美麗,但是腳卻比一般人大,于是她想方設法地掩蓋這個缺點,因為她喜歡跳舞,所以她經常穿長裙,又為自己特制了一雙木屐,結果因為鞋子高了一塊,不但看不出來腳大,還因為走路時左右搖擺,加之長裙飄飄,反而格外地突出了娉婷身材,翩翩風姿。
⑶.傳說西施耳朵生得較小。但這也不影響她的美貌,她請匠人制作了耳環,戴上后拉長了耳輪,彌補了缺陷。
生卒年代:不詳;
備注:西施,乃中國四大美人之首。傳說“沉魚落雁”之中的“沉魚”就是用來形容西施的美貌的。她原本只是苧蘿村的一個普普通通的浣紗女,奈何她有著驚世駭俗的美貌,淪落為越王勾踐對付吳王夫差的工具。越王勾踐和他的首席謀臣范蠡為吳王夫差導演的這一場“美人計”被西施這位演技精湛的美人演繹的淋漓盡致,吳王夫差更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從此荒廢朝政,只貪圖與美人享樂,最終導致吳國的覆滅。
同樣是做間諜,夏王妃喜妹就沒有這樣好的命。她與西施不同,妺喜被是夏王搶去當作縱淫泄欲的工具的,她們在未上桀王的龍床之前,并未有誰向她們托付什么復仇救國的使命。再說,夏王朝并非被妺喜的祖國所滅,而是被諸侯國商國所滅,因此推翻暴政,創立新朝,或復仇滅敵的功勞,她一點也沾不上光。而西施則不同,只因吳國終被越國所滅,而且西施是被越國派往吳國的,她肩負著讓吳王夫差荒淫腐敗沉湎酒色與刺探吳國政治軍事機密的光榮使命,因此,被后世贊之為巾幗英雄、愛國女杰……然而,若是勾踐復仇并未成功,吳國乃為其他的諸侯國所滅,西施恐怕就不會有上述美名了,而很可能被正統史學家、文學家打入“紅顏禍水”的行列。西施未被儒家學派和歷代文人們列入妺喜、妲己等“禍水”的行列,實乃其天大之幸事也。
故事:公元前494年吳越交戰,越敗于吳,越王勾踐被迫屈膝求和,攜妻一同入吳做為人質。吳王夫差將勾踐囚于石室之中,令其看馬。每當他出外游賞,就命勾踐隨從,任其凌辱。但是,越王勾踐并沒有被擊垮,反而激起了他強烈的復仇欲望,于是他臥薪嘗膽十年之久,最終擊破了吳國的大軍,逼死了吳王夫差。
三年后越王勾踐歸國,為了擊敗吳王,勾踐和他的手下的謀士費盡心思,一心要洗刷在吳國的奇恥大辱,其中有文種獻上的“美人計”對后來大敗吳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所謂:自古英雄多好色,更有“英雄難過美人關”的說法,夫差自然也沒有例外。
話說越王勾踐想要訪求越國境內的美女,獻給吳王夫差,文種獻計曰:“大王,您只要說清楚對美女的要求,然后再派人到全國各地去尋找美貌的女子,一旦找到就將她詳細的信情況記錄下來,等待折選”勾踐按照他的計謀開始行事。
半年之內,前來報到的女子排的人山人海。勾踐更派人去給這些來自于全國各地的佳麗們面試,看到其中有兩個美人,猶如天降之人。只見此二人紅顏花貌,交相映發,不啻如并蒂之芙蓉。面試官問:“這兩名佳麗是何許人也?”。有人答曰:“西施,鄭旦。”那西施乃是苧蘿山下的采薪者之女。在這山里有東西二村,大多數人都姓“施”,西施就住在西村,所以叫她“西施”。鄭旦也是住在西村,與西施是鄰里,面對著大江居住,也是一個浣紗女。于是,勾踐命他的首席謀士范蠡賜給她們每人百金以為聘。并且,服以綺羅之衣,乘以重帷之車,國人都慕美人之名,爭相來望,出郊外迎候,道路為之堵塞。范蠡心生一計,停下車輦,將西施、鄭旦兩人安排在別館歇息,再傳諭:“欲見美人者,先出金錢一文。”兩位美人登上朱樓,憑欄而立,站在樓下的觀眾自下望之,只見美人飄飄乎有若天仙。西施、鄭旦兩人留在郊外三日,所得金錢無數,都輦于府庫,以充國用。
越王勾踐對尋得的這兩名美女也頗為滿意,想著還是立刻將他給吳王送去吧,免得長時間的將她們留在身邊一時無法克制壞了復仇大事。就在這時有一個勾踐寵愛的宮女說時機還未到。勾踐問她是何緣故。那名宮女回答:“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體態。她二人只具備了第一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個條件。”為了更有把握迷惑本就淫而好色的吳王(吳王夫差在做太子的時候就和他父王的一名妃子有亂倫的勾當,可見吳王夫差是個不折不扣的好色鬼。后來那位妃子被孫武操練女兵的時候,當作殺雞儆猴的對象給宰了。)勾踐不得不艱難的抵制美色當前的誘惑,花了三年時間,命人教她們歌舞、步履、禮儀……。
三年之后,西施、鄭旦飾以珠幌,坐以寶車之內,又以六名美麗的侍女一同相隨,一同送往吳國贈予吳王夫差。這一隊美女所路過之街巷,老遠的就能聞到香風撲面而來。夫差從齊國回到吳國,由太宰伯嚭引范蠡入見(伯嚭,此人是個視財如命之徒,當時越王勾踐已重金賄賂于他,他才答應幫范蠡引見),再拜稽首曰:“東海賤臣勾踐,深感大王之恩德,恨不能親率妻妾,服侍左右。特收遍越國境內,得此善歌舞者二人,使陪臣納之王宮,以供灑掃之役。”夫差望見不遠處站著的兩個仙女人物,一時魂魄俱醉,癡迷當場。伍子胥諫曰:“臣聞‘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國之物,王萬不可受!”夫差曰:“好色,人之本心。勾踐得如此美女而不自己享用,卻將她奉于寡人,這就是他對我吳國忠誠的最好證明。相國勿疑。”于是,夫差理所應當的將西施、鄭旦留了下來供自己享樂。
這兩個女子都堪稱絕色,二女憑借著天生就能魅惑男人的本事,很快就得到了夫差的垂青。比起鄭旦嫵媚嬌艷的外魅,西施清麗絕俗的內魅更是讓吳王夫神魂顛倒,欲罷不能。后來,吳王夫差對于西施的寵愛慢慢的超越了與她一同進宮的鄭旦。可能是出于女人都善妒的原因吧!同時也是為了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不受到威脅,鄭旦開始不停的在暗處用陰謀詭計傷害西施,令西施在宮中受盡屈辱。可惜,事情并沒有像鄭旦計劃的方向發展。她小看了西施在夫差心目中的地位,更是小看了西施的智慧。每當鄭旦用一些小手段陷害西施的時候,西施總是裝作一幅楚楚可憐的模樣來。似乎男人都有一種通病,對于弱小而美麗的事物都有一種想要呵護的沖動。吳王夫差也不例外,只要西施一擺出那副令人憐惜的神態,夫差什么也不管了,只要能讓這個小美人兒開心,他什么事都愿意做。漸漸的,西施奪得吳王的專寵,居姑蘇之臺,出入儀制,擬于妃后。而鄭旦在爭寵中終究落敗,被安排在吳宮居住,由于妒忌西施之寵,終日郁郁寡歡,沒過幾年就一命嗚呼了。夫差哀之,葬于黃茅山,立祠祀之。
不說鄭旦之死,且說夫差寵幸西施,為博得美人開心,特令王孫雄在靈巖山之上建館娃宮,用玉琢成門檻,用珠寶美玉鑲嵌宮殿,作為美人游息的地方。
山上有玩花池,玩月池;有一口井,名曰“吳王井”,井中泉水清碧,當西施以泉水為鏡,照泉而妝的時候,夫差就站在她身旁,親自為她梳理頭發;有一個洞,名曰“西施洞”,這是夫差與西施一同坐下歇息的地方。洞外的石頭上有小小的陷凹,俗名叫“西施跡”。吳王又嘗與西施鳴琴于山巔,故而今有“琴臺”。吳王又令人在香山上種植香,為的是可以和西施一起泛舟采香。今靈巖山南望,一水直如矢,俗名“箭涇”,即為曾經的“采香涇”。又有“采蓮涇”,位于郡城東南,乃是吳王和西施一起采蓮的地方。吳王又命人在城中自南到北開鑿大溝,作錦帆用來與西施一起游玩,名曰“錦帆涇”。高啟有詩云:吳王在日百花開,畫船載樂洲邊來。吳王去后百花落,歌吹無聞洲寂寞。花開花落年年春,前后看花應幾人?但見枝枝映流水,不知片片墮行塵。年年風雨荒臺畔,日暮黃鸝腸欲斷。豈惟世少看花人,從來此地無花看。
吳王又在城南作長洲苑,以作游獵之處。此外,還有魚城養魚,鴨城畜鴨,雞陂畜雞,酒城造酒。又曾經與西施避暑于西洞庭之南灣,灣有十余里,三面皆山,獨南面如門闕。吳王曰:“此地可以消夏。”因此得名曰“消夏灣”。張羽又有《蘇臺歌》云:館娃宮中百花開,西施曉上姑蘇臺。霞裙翠袂當空舉,身輕似展凌風羽。遙望三江水一杯,兩點微茫洞庭樹。轉而凝眸未肯回,要見君王射麋處。城頭落日欲棲鴉,下階戲折棠梨花;隔岸行人莫倚盼,干將莫邪光粲粲。
夫差自得西施后,以姑蘇臺為家,四時隨意出游,弦管相逐,流連忘返。伍子胥求見,往往被拒之門外,惟太宰伯嚭常侍左右。因此他所能聽到的,皆阿諛奉承之聲。伍子胥實在不愿看著夫差如此下去,他深知:如此已往,國將不國矣!于是,他決定不計后患,冒死諫阻,吳王不聽,伍子胥責其貪戀女色。吳王慎怒,逐伍子胥出朝門。太宰伯嚭抓住機會鏟除異己,誣蔑伍子胥有反意。吳王遂賜隨身寶劍予伍子胥,令其自裁。子胥臨死前,要求將他的頭顱割下懸掛于城門之上以觀越兵破吳,夫差允之。果不出子胥所料,于公元前473年,勾踐揮師滅吳,吳王夫差落得個自縊的悲慘結局。
吳王夫差終于敗在了勾踐手中,走投無路,自縊而王。而西施的結局又如何呢?可謂眾說紛紜:有人說,越王勾踐在滅吳之后,將西施收入自己的**中,但是他的皇后心生嫉妒,趁勾踐忙于國事無暇顧及之時,悄悄的命人將西施裝入口袋中沉入江底而亡;也有人說,越王勾踐在滅吳之后,西施就被勾踐手下的首席謀臣范蠡帶走,從此浪跡天涯去了。孰是孰非現在已無法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