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第12話 愛國赤誠的“許穆夫人”

姓名:不詳,后人稱之為“許穆夫人”;

性別:女;

身份:衛國公子碩和宣姜生的女兒,許穆公的夫人;

性情:是一個很有才情的女子,而且很是愛國;

籍貫:許國(位于河南許昌附近);

故事:在劉向的《列女傳》中記載著一個叫“許穆夫人”的女人,她是齊宣姜跟公子碩生的女兒。后來嫁到了許國,成了許穆公的老婆,故世人稱之為:許穆夫人。

據《列女傳》中記載,許穆夫人原先是很想嫁到齊國去的。在《列女傳》中記載,許穆夫人曾經通過傅母對衛國的國君說:“古者諸侯之有女子也,所以苞苴玩弄,系援于大國也。言今者許小而遠,齊大而近。若今之世,強者為雄。如使邊境有寇戎之事,維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國,妾在,不猶愈乎!今舍近而就遠,離大而附小,一旦有車馳之難,孰可與慮社稷?”

大致的意是說:許國是小國且遠離衛國,齊國是大國而與衛國很近,如果北方的少數民族進犯衛國,只要我在齊國,齊國就會來快速的救援。

很多人對這番話深信不已,認為許穆夫人雖是女子,但通曉國家大事,且有著深厚的愛國熱情。這到底是真是假,自是無法考證。不過經過仔細的推敲,倒是覺得這很有可能是劉向的偽造之詞罷了。

首先,《列女傳》中所說的“許小而遠,齊大而近”的說法就不對:衛國位于現今河南淇縣附近,而許國位于河南許昌附近,其實這兩個國家相隔并不遠,距離只有200公里左右。反而是齊國的臨淄與衛國的距離卻有差不多500公里的距離。這個數據雖是從地圖上測得的,但想來只要不是出現什么非常厲害的地質變動(如:大陸漂移)這個數據都是可以相信的。

其次,許穆夫人所作的《竹竿》一詩如此寫道:“藋藋竹竿,以釣于淇。豈不爾思?遠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儺。淇水滺滺,檜楫松舟。駕言出游,以寫我憂?!?

用今天的話來說,大致的意思應該是:“釣魚竹竿長又長,兒時垂釣淇水旁。少女時光怎能忘,路遠無法回故鄉。汨汨肥泉于左方,嘩嘩淇水流右方。女大當嫁要出門,遠別了兄弟和爹娘。淇水潺潺在右方。肥泉汨汨在邊淌。明目浩齒一女郎,身上的玉佩響叮當。淇水歡快地流淌,駕著小舟劃著雙槳。順水漂流到遠方,消散我胸中的憂傷?!?

在這首詩里我們仿佛看見了一個美少女蕩舟水中,垂釣嬉戲的美麗畫面。從這首詩中,我們不難看出許穆夫人少女時的頑皮、清純和無憂無慮,哪里有絲毫像是《列女傳》中所描繪出來的完全一副成熟老道的政客形象。其實,很多人都似乎忽視了一點,很多所謂的賢夫人們也是從可愛的少女時代走過來的事實。

再則,據《左傳·僖公十七年》中記載,當時的衛共姬已經嫁給了齊桓公。齊桓公的母親也是衛國人,所以說《列女傳》中的那番“如使邊境有寇戎之事,維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國,妾在,不猶愈乎!”的話看似有理,實則多余。因為即便是許穆夫人不嫁給齊桓公根據上面的這些條件,齊桓公也定會出兵援助。

總而言之,許穆夫人最終還是嫁到許國去了。而就在許穆夫人嫁到許國之后,衛國發生了一件大事——衛惠公死了,他的兒子衛懿公即位。

這個衛懿公,他跟許穆夫人的關系有些復雜。在前面的“悲劇人生之‘齊姜姐妹’”一節中就已經提到:

衛惠公,即宣姜和衛宣公所生的兒子朔。他曾經和母親宣姜一起密謀殺害了公子伋,并間接害死了自己的親兄弟壽。因為朔的為人被齊人所不恥,所以他剛即位不久,就發生了左右公子叛亂的事情,衛惠公被迫跑到了齊國。而他的母親宣姜宣姜落在了衛國左公子的手里,被迫嫁給了公子碩(公子伋的同母弟弟)。

后來,衛惠公得到舅舅齊襄公幫助平了叛亂,得以回國復辟。衛惠公死后,衛懿公即位。他和許穆夫人的關系非常特殊,如果從許穆夫人的父親這一方來論,因為公子碩和朔是一輩人,那么衛懿公應該算是許穆夫人的哥哥;如果以許穆夫人的母親宣姜這一方來論,衛懿公就得叫許穆夫人一聲小姑姑了。

這個衛懿公驕奢淫逸,弄得民不聊生。他還有個特殊的愛好就是喜歡養鶴,《淮南子》上說:“雞知將旦,鶴知夜半?!边@“夜半”其實暗指黑暗的來臨,而“鶴”就是衛國黑暗政治時代即將到來的一種象征。

鶴這種動物非常的孤傲,它除了鳴叫,好像并沒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它不像狗可以看院子,也不像貓可以抓老鼠,用一句話形容它就是:中看不中用。所以,衛懿公好鶴其實是在影射衛懿公用人上的不高明。

這一點從后來衛國對狄人的作戰中就可以看出,石祁子、寧莊子、渠孔、子伯、黃夷、孔嬰這些被衛懿公委以重任的人確實和他所養的鶴一樣——中看不中用。

鶴中看不中用還不要緊,可人要是不中用,那可就有大麻煩了。公元前660年,戎狄向衛國發動了攻擊。其實,衛懿公做出應戰的反應并不慢,如果用人得當的話,是很有機會取得勝利的。

可是,衛懿公做出了如下的安排:他把石祁子、寧莊子安排去守城,為了讓他們倆能夠鼓舞守城士兵的士氣,他先把象征君王的玉佩給了石祁子,又把令箭交給了寧莊子;安排好城防之后,衛懿公親自出征,派渠孔駕車,子伯為右軍、黃夷為先鋒、孔嬰殿后。

這個安排本來也沒有問題,問題就在于這些平常受到衛懿公寵信的人根本就不會打仗,在士兵中也沒有任何的威信。所以,衛軍與戎狄在榮澤的遭遇戰中,被打得大敗。衛懿公非常固執,到死也不肯扔掉屬于自己的旗幟,結果被戎狄殺害。

戰爭的天平已經向戎狄傾斜,但如果此時衛國堅壁清野,死守衛國首都,等待各國的援軍的話,歷史很有可能會改變??上У胰朔斄藘蓚€掌管祭祀的大史,而這兩個人偏偏又是個“漢奸”,這兩個人的名字,一個叫:華龍滑,一個叫:禮孔。他們告訴戎狄,說:“如果你們不先放我們回去,你們是不可能得到國都的?!焙苊黠@,他們投降了。

戎狄相信了他們的投降,放了這兩個漢奸回去,這兩個漢奸也是忠實的履行了漢奸的職責,回到城里告訴守城的士兵,說:“這個地方是不能呆了”。也不知道那負責守城的石祁子、寧莊子干什么去了,總之衛人沒有做出任何抵抗就趁著夜色棄城而逃。

狄人此時不廢一兵一卒,就攻占了衛國國都,當他們進入衛國的時候,發現這里已經是一座空城了,便派兵追殺。老百姓攜家帶口的,哪能跑得快?很快被戎狄追上,在黃河邊上一場慘痛的屠殺開始了,這場戰爭中,衛國的士兵和百姓的具體死亡人數我們無從得知。但是,有一個數字清清楚楚的記錄在了《左傳》中,那就是從衛國國都跑出來并成功渡過黃河幸存的人數只有七百三十人。

而此時的許穆夫人在不遠的許國早就得知了衛國國內的情況,此時她的心理籠罩著一層厚厚的陰影。為了排解這種胸中的擔憂,她寫了人生中的第二首詩《泉水》: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懷于衛,靡日不思。孌彼諸姬,聊于之謀。出宿于泲,飲餞于禰。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問我諸姑,遂及伯姊。出宿于干,飲餞于言。載脂載轄,還車言邁。遄臻于衛,不瑕有害?我思肥泉,茲之永嘆。思須與漕,我心悠悠。駕車出游,以寫我憂?!?

這首詩和《竹竿》一樣只是回憶許穆夫人在未出嫁前的時光,不過這時候的許穆夫人已經脫離了天真浪漫的少女時代,更多的是對家事、國事、天下事的關心。在這首詩里表現得不只是鄉愁,還有淡淡的哀愁,深切地流露出了為衛國的擔憂。

此時的許穆夫人百感交集,面對自己的母國遭逢大難,甚重鄉情、多愁善感的許穆夫人的痛苦心情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在她的母國遭受如此的巨變之時,她的丈夫許穆公竟然不施予援手,這使得許穆夫人恨憤怒。在悲憤之下,她寫下流傳千古的愛國詩篇《載馳》:

“載馳載驅,歸唁衛侯。驅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則憂。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爾不臧,我思不遠。既不我嘉,不能旋濟?視爾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懷,亦各有行。許人尤之,眾秭且狂。我行其野,芃芃其麥。控于大邦,誰因誰極?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用今天的話來說,大致的意思應該是:“馬兒疾馳快奔走,回國慰問我衛侯。馬行歸途路悠悠,行旅匆匆到漕邑。大夫跋涉來追趕,我心哀傷又憂愁。登上高高的山岡,采集貝母解愁腸。女子多愁又善感,各人心里有主張。許國大夫責怪我,實在幼稚且張狂。沒人贊成我赴衛,要我返回萬不能。你們想法都不好,不是我思不深遠。沒人贊成我回衛,想要阻止也不能。你們想法都不好,不是我思不謹慎。我在郊野忙行駛,麥子繁盛又茂密。前往大國去求援,依靠誰來幫我忙。許國大夫君子們,不要再把我責備。你們縱有百般計,也不如我親自去?!?

而后,許穆夫人很是灑脫的選擇了帶著隨嫁的姬姓姐妹,毅然駕車離開了許國,奔赴衛國去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宁县| 凉城县| 方正县| 开封县| 嘉善县| 哈尔滨市| 泸水县| 新晃| 抚宁县| 都兰县| 黄梅县| 任丘市| 保亭| 田阳县| 民权县| 富阳市| 酒泉市| 五台县| 茂名市| 丹江口市| 墨江| 滨州市| 五家渠市| 乌兰察布市| 宜都市| 邳州市| 荆州市| 大冶市| 禄丰县| 中江县| 安康市| 乐亭县| 广河县| 定西市| 台安县| 霍州市| 舞阳县| 洛宁县| 收藏| 扬中市| 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