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慕容謹看小說的時候,經常看到放花燈的情節。說是在某個特定的節日里,人們會到河邊放花燈。在花燈上寫上愿望,然后把花燈放了,這樣愿望就能夠實現了。
后來,她還特定去查了一下關于花燈的內容。花燈其實又叫燈籠,起源于華夏的一種漢族傳統民俗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制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
花燈是中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同樣的,它酬神娛人,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現代社會多于春節、元宵等節日懸掛,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至于是否真的有在河里放寫上愿望的花燈,這個就不可而知了。而杏花所說的水燈,這個慕容瑾倒是沒有聽過。還是杏花解說了,她才明白了個大概。
水燈,又稱河燈,是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動。在木坡鎮傳承了很久很久了,每年的七月十四鬼節。他們就會在晚上到沙貝河放水燈。而他們所謂的水燈,就是用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燈滅了,水燈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
不過,放水燈也需要記住一件事情的。那就是不能自己把燈打滅,因為人為打滅的燈,就預示著把冤魂引路的燈打破了,使得冤魂找不到路去鬼門關。投胎無門的鬼魂就會纏上你,讓你成為替死鬼。
慕容謹聽了杏花的話,瞬間就來了興趣。
“泠墨哥哥,我們趕緊走吧,我對這水燈很期待呢。”慕容謹拉著夜泠墨往沙貝河快步地走去。隨后的簡鈺看著迫不及待的某人,不由地撇了撇嘴:秀恩愛的人,嗯哼,他今晚當定電燈泡了。偶爾,他也要讓這兩人郁悶一下才好。
只是,這哥們,你確定你這燈泡夠亮嗎?
四人很快就到了沙貝河,這個時辰,已經有人開始放水燈了。雖然不多,卻也陸陸續續地流下來了一些水燈。河上的水燈各種各樣的形狀都有,最多的還是荷花,小巧玲瓏。點上蠟燭的水燈,在河里緩緩流淌著,五彩紛呈,照映著沙貝河。
慕容謹拉著夜泠墨站在一棵柳樹的旁邊,看著此時無比美麗的沙貝河。
河岸的兩旁,許許多多的人,雙膝跪在河岸邊上,手捧燃燭的水燈。在心中祈求平安健康,同時也囑告水燈將引領的鬼魂,跟隨著水燈的引領,前往鬼門關。
一盞盞的水燈,就這樣隨著上千萬的心愿以及囑告,河里皎潔的月光倒影,還有隱若隱現的星星,統統在河里蕩漾開來。
慢慢地,河里的水燈越來越多,承載著一切,隨風飄走!
此時,河邊也越來越多人。
“泠墨哥哥,我們也去放水燈吧,感覺很有意思的樣子。”慕容謹看了一會,便開始不滿足了。看著雖然是好看,可放著應該也很有意思吧。
“好。”說罷,夜泠墨便拉著慕容謹往前面的攤子走去。因為今天是鬼節,所以很多的攤位都在賣水燈。鎮上除了賣水燈的,就只有吃的。這時候,鎮上比平日里熱鬧很多,人來人往的,擠滿了人。
簡鈺和杏花看到慕容謹和夜泠墨走了,連忙跟著走了。
“老伯,我要那個荷花燈。杏花姐,你要哪個?”慕容謹指著左邊那個粉紅色的水燈,說道。
“我要那個。”杏花指了指慕容謹旁邊的那盞淺黃色的水燈說道
“泠墨哥哥,鈺哥哥,你們呢?”
“我們不需要,你們自己玩吧。”簡鈺對這些沒什么興趣,此時,他的心思都在旁邊的那個小攤位上。
慕容謹拿到自己的荷花燈,看了看簡鈺那飄忽的眼神,順著他的眼光,看到旁邊那個賣煎餅的攤子,不由地撇了撇嘴,果然是個吃貨!
最后,慕容謹還是到隔壁的攤子賣了些煎餅。簡鈺有了吃的,什么都好說了,乖乖地跟著三人到處跑。
慕容謹和杏花拿著荷花燈來到了沙貝河邊,把燈上的蠟燭點燃。和別人一樣,虔誠地許下了愿望,便把荷花燈放到河里,讓它隨著河水流向遠方。
“謹丫頭,你許了什么愿?”簡鈺把最后一口煎餅吃點,看著慕容謹放走的水燈,問道。而一旁的夜泠墨聽到簡鈺的問話,也看著慕容謹,想要知道她許了什么愿望?
“許了什么愿望是不能說的,不然就不靈了。”慕容謹也不理簡鈺,拉著杏花,看著河里的水燈。
聽到慕容謹的回答,簡鈺倒是沒什么。畢竟,他只是隨口問一下而已。反倒是夜泠墨對于慕容謹的回答很不滿意,他很想知道慕容謹到底有什么愿望,他想用自己的雙手去為她實現每一個愿望。不管是摘星星還是摘月亮,就算她想要整個天下,他也會為她爭來。
慕容謹倒是沒有那么遠大的理想,天才對她而言,毫無興趣。摘月亮星星,更是沒這想法。慕容謹盯著自己放走的那盞水燈出神……
剛才她許的愿望是:希望能一直待在梨花村里,過著現在一樣平淡簡單的生活。種點小花,寫點閑字,畫點閑畫,聊聊家常。沒有陰謀詭計,沒有嫡庶紛爭。
今天的水燈活動放到了亥時才結束,鎮上的人停止放水燈后,河面上依舊還有許多的水燈在流轉著。而人卻越來越少了,大部分的人都回家睡覺了,只留下一些年輕的小伙子小姑娘在。
“謹兒,天色不早了,我們回家吧。”夜泠墨見沒有什么可看的,天色也晚了,怕慕容謹困了,便打算帶著慕容謹回家休息去了。
慕容謹看著越來越少的水燈,慕容謹依依不舍地隨著夜泠墨回家了。而簡鈺早早就想走了,這會見慕容謹和夜泠墨終于舍得回家了,開心極了。
而杏花看著三人也走了,便也隨著他們一起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