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輪回傳說(下)
- 罔生志
- 曾師
- 5002字
- 2010-04-01 11:35:29
【輪回之書】在中土輾轉百年,沒有遇到識貨之人,最后機緣巧合之下落在了一個人的手中,那個人叫做呂不韋。
相傳呂不韋一得到此書便視為重寶,盡管他一個字都看不懂!
他覺得此書重拙古樸,意象莊嚴,隱有暗華流轉,就暗暗地上了心。后四處經商,認識了不少懂古梵的商人,就把卷中梵經經文逐字打亂次序詢問含義,然后再回去自行整理。歷經三載,終于被他發現了其中的些許奧妙。
發現奧秘不久,呂不韋便放下一切,匆匆趕到了他之前從不染足的HD經商!在這里,他找到了他要找的人——人質于趙的秦國王孫子楚!至于到底是經文中所直接提示,還是讀經文忽有明悟,就不得了知了。
總之,史書記載,呂不韋一見子楚,便認為“奇貨可居”,遂予重金資助,并西入咸陽,游說秦太子安國君寵姬華陽夫人,立子楚為嫡嗣。
經過華陽夫人的枕邊風一番吹拂,安國君刻下玉符,決定立子楚為繼承人,安國君和華陽夫人都送好多禮物給子楚,還請呂不韋當他的老師,因此子楚的名聲在諸侯中越來越大。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國君繼位為王,華陽夫人為王后,子楚為太子。趙國也護送子楚的夫人和兒子趙政回到秦國。
安國君繼秦王位,守孝一年后,加冕才三天就突發疾病去世了,謚號為孝文王。子楚繼位,他就是秦莊襄王。莊襄王尊奉為母的華陽王后為華陽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稱為夏太后。
公元前249年,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河南洛陽十萬戶作為他的食邑。莊襄王即位三年之后死去,太子趙政繼立為王,尊奉呂不韋為相邦,稱他為“仲父”。
這位趙政就是后來不可一世滅掉六國的秦始皇嬴政!
而呂不韋自此食河南洛陽10萬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專斷朝政。
命食客編著《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余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
書成之日,懸于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此為"一字千金"!
執政時曾攻取周、趙、衛的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對秦王政兼并六國的事業有重大貢獻,最終成為戰國末年最著名的商人、政治家、思想家!
據說,他當年之所以去HD找子楚,就是拜這【輪回之書】的‘明帝星’所賜!
據江湖傳聞,【輪回之書】一共出現過三次,而第二次出現,就是在我們稱之為‘妖師’并有“前朝諸葛亮,后世劉伯溫”之說的劉伯溫劉基手里。
相傳劉伯溫自幼聰穎異常,天賦極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從小就好學深思,喜歡讀書,對儒家經典、諸子百家之書,都非常熟悉。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術數之類更是潛心研究,頗有心得。
他的記憶力非常好,讀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而且文筆精彩,所寫文章非同凡俗。
他14歲時入處州郡學讀《春秋》,17歲師從處州名士鄭復初學習宋明理學,同時積極準備科舉考試。天生的稟賦和后天的努力,使年輕的劉伯溫很快在當地脫穎而出,成為江浙一帶的大才子、大名士,開始受到世人的矚目。他的老師鄭復初就曾對劉伯溫祖父說:“他日這個孩子必定會光大你家門楣,振興劉氏家族!”西蜀名士趙天澤在品評江左人物時,將劉伯溫列為第一,將他與諸葛孔明相比,說劉伯溫他日一定會成為濟時大器。
最初,劉伯溫希望為元朝政府效力,通過做官來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他在中進士后不久,被任命為江西高安縣丞,后又任元帥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議往往得不到朝廷的采納,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壓制。劉伯溫非常失望,憤然辭職,回故鄉青田隱居。
公元1360年,義軍統帥明太祖兩次向隱居青田的劉伯溫發出邀請,劉伯溫經過深思熟慮之后,終于決定出山輔助明太祖,希望通過助朱氏打江山來實現自己治國平天下的宏偉大志。
據說劉伯溫第一次拒絕明太祖朱元璋是毫不留情的,因為他很不習慣朱元璋所率領的紅衫軍那一身的草莽之氣,認為不可成大器!而第二次朱元璋造訪時,還沒等準備好的一番說辭出口呢,劉伯溫已經毛遂自薦了!
這又是為何呢?
原來劉伯溫早年得到一本奇書,見到古里古怪的文字,就沒怎么上心。隱居青田這幾年,閑來無事便費盡心力找人翻譯研讀。朱元璋第一次來的時候,正直關鍵時刻,劉伯溫便匆匆打發了朱元璋一行,而在朱元璋第二次來訪之前,劉伯溫已經略有所得,已經準確地找到了‘帝星’,那便是朱元璋!所以前后態度才會有那么大的轉變!
后來,劉伯溫便隨明太祖征戰天下,為朱氏最后平定天下、開創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劉基,作為開國元勛之一,被任命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成為元末明初最有名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
而這本書,自然就是我們的【輪回之書】了!
這便是傳說中的【輪回之書】的第一大神奇——明帝星!
而此書的第二大神奇,則是更加不可思議的‘預言’之術!
相傳明太祖平定天下不久,便著人開始在南京鼓樓崗建造‘功德樓’,說要以此表彰文臣武將為朱明王朝立下的卓越功勛。
聽到造功德樓,凡是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打下江山的開國功臣,無不深受感動,稱贊太祖英明。
只有劉伯溫憂心忡忡,來到皇宮,見了朱元璋,懇求道:“如今王業已成,臣責已盡,但愿辭官歸田。”朱元璋忙道:“軍師隨我辛苦半生,如今正當享福,為何就要歸隱?”劉伯溫道:“朝中政事勞神,臣年老力倦,只想過個清閑的晚年。”朱元璋再三挽留不得,便取出許多金銀送給劉伯溫,親自送出宮外。
劉伯溫出了皇宮,來到徐達府上,向他辭行。
臨別,劉伯溫握著徐達的手說:“徐兄,小弟走了。有一句話望你牢牢記住:功德樓慶宴之日,你要緊隨皇上,寸步不可離開。”
徐達一時不明白,想問個究竟。
劉伯溫道:“照此行事,日后便知。”
功德樓建成了。
這座樓,坐落在鼓樓崗的山坡上,樓身又寬又矮,看來很結實;窗戶又高又小,看來很安全。
朱元璋擇定日子,邀請所有功臣前來赴宴。這一天,日頭剛落,功德樓里一片笙歌,燈燭輝煌,赴宴的功臣們互相恭喜、道賀,好不熱鬧。徐達心里記著劉伯溫的臨別贈言,哪有心思與眾人寒暄。他舉目望望樓頂,雕梁畫棟,縱橫相連;低頭看看地面,方石成格,平滑如鏡。
忽然,他把耳朵緊貼墻壁,用手對墻敲了幾下,覺得聲音”咚咚”發嗡,他的臉“涮”的一下,白得像紙一樣。這時,只聽一聲喝道:“皇上駕到!”百官肅立,躬身行禮。朱元璋昂然走進大廳,笑容滿面,來到席前,忙叫免禮,眾人紛紛直起腰來。
酒宴大開,熱鬧非凡。
徐達平日酒量不小,今天卻怎么也不敢多喝,一直盯著朱元璋的一舉一動。
酒正吃到興頭,朱元璋忽然站起身來,向門邊走去,徐達連忙隨后跟上。
朱元璋發覺身后有人,回頭一看,見是徐達,便問道:“丞相為何離席?”
徐達道:“特來保駕。”朱元璋道:“不必不必,丞相請回。”徐達滿臉哀戚地道:“皇上真的一個也不留嗎?”
朱元璋暗暗一驚,心想:好精明的家伙!我的機密已被他識破。徐達見皇上不言語,又說:“皇上如果執意,臣不敢違命,懇望日后妻兒老母得以照拂。”說畢,轉身欲回。朱元璋忙說:“丞相隨我來。”
他倆剛走出幾百步,突然,“轟隆隆”一聲巨響,功德樓瓦飛磚騰,火光沖天,可憐滿樓功臣,全部葬身火海。
原來,朱元璋為了永保朱姓天下,才設下這火燒功德樓的毒計。
所以自古,伴君如伴虎。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古代君臣之間大都如此,特別是有道明君有的更甚。
多虧劉伯溫在‘明帝星’之后,沒有放棄對【輪回之書】的繼續參悟,最終才憑著初窺門徑的‘預言’之能,再加上平時對朱元璋為人的了解,救了自己和徐達!
而對同為依靠【輪回之書】成功上位的呂不韋來說,就沒有那么幸運了。
呂不韋在成為嬴政‘仲父’,權傾朝野之后,利益熏心,氣焰通天,不知早已把當初成就他的【輪回之書】丟到哪個角落里睡大覺去了!
不久,為了更大的權勢和對朝廷更加有力的控制,呂不韋下了他人生最大的一步昏棋!
他為了投**風騷的太后(嬴政生母)所好,特意尋找了一個男根特別大據說淫術超群的人叫嫪毐,扮作閹人送入宮中侍奉太后,借此妄圖控制后宮。
太后果然非常寵愛嫪毐,并冒天下之大不韙,居然偷偷為他在宮外生下兩子。
而這嫪毐也非常人,不僅淫惑后宮,收門客三千,公然叫板呂不韋,竟然還教唆太后‘若是秦王死去,就讓咱兒子繼位!’言下大有弒君謀反之意!
后事情暴露,嫪毐家三族人包括他與太后所生的兩個兒子全部被處死,而呂不韋因受到牽連被免除相邦之職,出居河南封地,最后被嬴政一逼再逼,落得個“飲鴆而死”的悲慘下場!
更為可悲的是這竟然是一場親子弒父的人倫悲劇!
原來,這個太后曾是呂不韋的寵姬,因一次偶然機會被子楚也就是秦莊襄王看中,呂不韋本著‘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之念,忍痛割愛。這個寵姬為此懷恨在心,沒有將自己初有身孕的事情告訴呂不韋,后十月,產下一子,名為政。就是后來逼死呂不韋的嬴政!
這就是傳說中【輪回之書】的前兩次出世和前兩大神奇之處,而它的第三次出世恰恰就關系到它的第三大神奇。
但是很可惜的是沒有人知道這第三次是究竟怎么回事!
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經過,全部都沒有!只是武林中故老相傳有這么一次。
而且據說這一次用到的,正是第三大神奇——涅槃
相傳涅槃是神鳥鳳凰的本命神術。
神話中說,鳳凰每次死后,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并獲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為“鳳凰涅盤”。如此周而復始,鳳凰獲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鳥”的名稱。
也有說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負著積累于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同樣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輪回后它們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軀體得以重生。
不管是‘脫胎換骨’也好,是‘破繭成蝶’也罷,還是說‘浴火重生,超越輪回’,總之一點,那就是‘死而復生’!
【輪回之書】真要有這神奇,那委實也太可怕了些!
因為完全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真理!
而佛教所說的涅槃卻僅僅是一種可能永遠也達不到的心境。
佛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叫做涅盤,涅盤從梵經中翻譯過來叫做不生不滅。
佛教中不生不滅的意思就是我們要用這一顆心,智慧的心,解脫的心,來面對這個世間。任何東西的增加,也沒感覺增加,任何東西的減少,也不計較減少,因為這些相只是心的影像而已,沒有實體可得。
涅盤就是來無來相,去無去相,增也沒有增相,減也沒有減相,也沒有什么是與非,也無所謂的對與錯。
涅盤就是不落入對立,完成了絕對的智慧。絕對就是絕對,就像虛空可以包容一切。
佛教教義認為,涅盤的心在生活當中,總是可以過很快樂的日子,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來無來相,去無去相,生滅增減,是非對立相統統沒有,化作絕對的智慧,絕對的包容。人絕對的包容就不會有糾紛,社會絕對的包容就不會有紛爭,國家跟國家絕對的包容就沒有爭戰,那么人民就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如果一個人懂得涅盤的心,不管他走到那里都是那么的忍辱,那么的平和,那么的安詳,包括他晚上睡覺都不作惡夢。
這就是佛門弟子所要積極追求的涅盤的智慧心,菩提心。
關于【輪回之書】的三次出世,三大神奇,無人真正見過,一切都只是口口相傳,道聽途說。
但【輪回之書】卻是應該實實在在的存在過,只是不知道它到底是一本書,一幅畫,一件寶物,一把利器,一門功夫,還是一個代代轉世的人!
因為幾百年前,就在滿清入關前夕,武林中曾經興起一股空前絕后的爭奪輪回的狂潮,各個門派幫會,各方武林豪杰,斗得是血流成河,慘烈無比!結果導致整個武林之后數十年一蹶不振,最后連滿清鐵騎殺進關來都無力抵抗!白白丟掉了漢人的大好河山!
這也成為了整個中原武林心中永遠的痛!
而那次【輪回之書】據說顯露的是預言,預言了一處寶藏。
結果似乎還真讓人給找到了,兄弟兩個中喜歡錢的那一個利用金銀財寶成為了一代傳奇富商,最后舉家遷往海外。而另一位喜歡武功的利用其中的武術典籍成為了清初第一高手,還被人稱為‘武神’!
只可惜兄弟兩人的下場都不怎么好,舉家遷往海外的恰逢該國暴動,被全家滅門,財物洗劫一空!而那位一生未嘗一敗牛叉哄哄的武神卻慘遭自己的徒弟偷襲,被自己最引以為傲的一招活活拍死!
有人說這是中了【輪回之書】的詛咒,由無到有,再到無,最后連自己肉身也卷入六道,這就是輪回!也有人說這只是偶然,是兩兄弟命里該有此劫,還有什么‘兩兄弟為人差勁*擄掠自造惡果’云云。。。。。。總之,這【輪回之書】已經成為武林中最神秘莫測最富有爭議的三大異寶之一。
怪不得!
怪不得!
怪不得鐵佛九子被擄,湘西言家被‘無間道’。。。。。。原來是出了這么大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