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引)半生浮夸駕輕馬,爭若浮萍一盞茶
- 一笑緣
- 冷月敲雨
- 3602字
- 2011-12-29 22:46:35
這日,大雪紛飛。這是第三年的雪了。戰爭一直從那年的打到這一年。在這樣的漫天飛雪的天氣里,得到的,再也不是愉悅的心情,而是沉痛的打擊。說什么,也沒有用了,白茫茫一片,卻也并不干凈。
首先,金兵在郭京逃走后,乘虛而入,踏著眾多的尸體。那個園林已經被踐踏的不成樣子,樹木用來燒火,石頭用來當炮子,取鳥獸做食。
前面所講的伏尸百萬的故事就是不要求和,寧死不屈。
第二次金兵到達前,發生了許多事情。
太原被困,金宗翰軍猛攻太原。太原被圍已八個多月,城中糧絕,軍民先食牛馬,后食草根、樹皮、弓弦,堅持抵抗。九月初城破,太原軍民在副都總管王稟率領下進行巷戰。
在是否割讓三鎮的問題上面,他們考慮了很久。這段考慮的時間內,金兵發現了宋軍的軟弱,兩處兵馬很快并在一起,圍攻汴京。
種師道聽說太原、真定城破,急召西南兩道兵赴東京。唐恪、耿南仲令兩道兵不得妄動,兵士散走。種師道病死。皇帝決定求和。
城中百姓抗敵情緒高漲,殺了要去求和的副使王云,告訴主使趙構不要再過去簽投降文字了,金兵已經過來了。
沈志在腦海里不斷地、不斷地回憶這一幕幕情節,再也承擔不住了。今年他已經十七歲了,卻沒有了兩年前那樣的肩膀可以承擔了。他想靜一靜。
金兵過來以后,不再說劃分三鎮的事情,而是要求劃黃河為界限,河東、河北全部歸屬金。如果細糾起來,趙匡胤也算個河北人。皇帝居然說了這樣一段話“民雖居大金,茍樂其生,猶吾民也,其勿懷顧望之意。應黃河現今流行以北州府,并仰開城門,歸于大金。”
開門輯盜!河北、河東人民立即掀起反投降反割地的怒潮。聶昌走到絳州,下令割地,絳州人民拒絕詔書,把聶昌殺死。耿南仲伴同金使走到衛州,衛州民兵謀捕金使,金使逃走,耿南仲逃到相州,不敢再提割地事,詐稱奉帝命促趙構起河北兵入衛京師,自己在募兵榜上署名,才得不死。這個是布衣之怒啊!!馮少俠之所以能夠召集民眾進行反抗,形成人墻之勢,這處也是一個伏筆。
顧凱的到來,告訴沈志他的身世。并且告訴他,他可以離開這里,不再卷入任何戰爭。顧凱手握重兵,可保他無虞。而除了顧顏的原因,還有子行通報了這里的消息。子行現在十分安全。
這一年是特殊的一年,有兩個十一月,足以讓人們深深記得這個十一月所發生的事情。
沈志的人員也學會了過清苦的日子,但是也沒有去挖那個讓他們深深痛恨的園林一草一木。沈志在《夢溪筆談》里學到了很多武器的制作方法,不斷加強己需。
金軍攻城,抗戰派官員吳革請求領兵出戰,太學生丁特起上書請用兵,欽宗、唐恪一概不理。唐恪隨欽宗巡城,軍民憤怒,要毆打他,唐恪辭官。欽宗用何栗為相。金軍乘大雪攻城,京師城破,宋百官、軍隊亂成一團。
亂作一團。但是沈志的兵馬依舊是,有增無減。與其說這個是沈志的力量,不如說是百姓的力量。家人各掃門前雪,所有人站起來,也能掃盡這個踏雪而來金兵。
金兵攻下城池以后反復強調:“我們不想滅宋,叫趙佶來商議割地,我們就退兵。”父債子還,他兒子來到了金兵面前。此時使臣早已經嚇怕了,不敢前來。
徽宗已經逃遠了。他兒子的投降書上寫著:“既煩汗馬之勞,敢緩牽羊之請。”“上皇負罪以播遷,微臣捐軀而聽命。”跪倒在金軍的面前。
憤怒,無奈。
那個以黑云壓城之勢而來的金兵,笑笑。黃鼠狼得逞了。
“兩國既和,恐四方聞京城陷而生變,請遣使曉喻。”皇帝,他答應了。前面講到這個局面的時候,敲雨說過象棋。這時候,帥有什么用!軍有什么用!
初二日,金軍放欽宗回城。接著,金官員入城,檢視府庫,拘收文籍,把九十二個內藏庫中一百七十年來積攢的金銀錦綺寶貨全部查封,又索取金一百萬錠、銀五百萬錠、帛一千萬匹犒軍。欽宗完全按照金軍旨意,一面下令大括民間金銀,一面分遣朝臣到河北、河東,命令各州縣開城降金。各州縣人民堅守鄉園,不肯出降。憑著欽宗的命令,金軍僅僅得到石州一處。宋軍在這時,還是國富民強的。若是過了“江東”卷土重來,后果未可知也!
又是一年春好處。
去年,大家節也不過了,陪著金兵大戰,今年。金軍又要欽宗再到金營,說是等金銀交足后再放回。欽宗被拘留,只好下詔增派大員二十四人,進行徹底搜括,發掘宗室、國戚、內侍、宦官、僧道、技術、醫卜等人、娼優家藏金。搜括八天,得金二十萬八千兩、銀六百萬兩、帛一百萬匹。金軍仍然不滿,命令開封府再來一次根括,又搜括十八天,得金七萬兩、銀一百十四萬兩、帛四萬匹。宗翰、宗望認為數量太少,殺根括官梅執禮等四人,余官各鞭背五十。
人墻已經產生力量了。大家不會再忍氣吞聲,自動組織起來,“以防護為名,于爐頭打造兵器”,準備武裝反抗。開封府官員急忙出榜禁止,又捕斬百姓十七人示眾。(歷史是有相似性的,這時候再去翻看五人墓碑記的時候,相信大家也會理解)
敲雨一再強調,這世界上沒有英雄,但是每個人都是英雄。所以前面這些章節,對于英雄的刻畫很少。敲雨也是經歷過生離死別的人。不想文字之間流露太多的悲傷。此處也只有娓娓道來。所謂一笑。
金軍索取金銀絹帛之外,又要去皇帝寶璽、儀仗、天下州府圖、樂器、祭器,以及各種珍寶古器,擄走百工、技藝、婦女、內侍、僧道、醫卜、娼優和后妃、親王等貴族。徽宗也被押送金營。金朝下令廢掉徽、欽二帝,隨軍擄走當奴隸。
金軍將徽、欽二帝以及妃嬪、皇子、公主、宗室貴戚、大臣約三千余人押送北方。這其中,女子占了大多數。就是前面開了帝姬一章的原因。
宋徽宗皇后鄭氏。鄭皇后為宋徽宗趙佶第二任皇后,她少年入宮,原為向太后身邊的侍女,美貌出眾。趙佶還是端王時,時常去拜見向太后,便對鄭氏矚目。向太后便干脆將鄭氏賜給趙佶。金軍攻破汴京,將皇室及大臣押送北方時,鄭皇后向金軍主帥完顏宗翰求情說:“妾有罪,當隨行北遷,但妾家屬從不干預朝政,請元帥將他們留下!”完顏宗翰同意了,所以鄭皇后的父親鄭紳幸免于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這個是還考慮在責任上面,那么: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就是基本的人性問題了。
前面提到過,孫子兵法上面說,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沒有錯的。但是本性上面,是人。其他,敲雨不再多說。還是讓孫子說一句:“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主慎之,良將警之。”
農歷四月。北方還很寒冷,宋徽宗、宋欽宗二帝和宋徽宗皇后鄭氏、宋欽宗皇后朱氏衣服都很單薄,晚上經常凍得睡不著覺,只得找些柴火、茅草燃燒取暖。朱皇后當時二十六歲,艷麗多姿,經常受到金兵的調戲。在北上的路上,朱皇后還被強迫給金軍唱歌助興,數次面臨被侮辱的危險。
金人舉行了獻俘儀式,命令徽、欽二帝及其后妃、宗室、諸王、駙馬、公主都穿上金人百姓穿的服裝,頭纏帕頭,身披羊裘,袒露上體,到金朝阿骨打廟去行“牽羊禮”。朱皇后忍受不了如此奇恥大辱,當夜自盡。
這些大家不想看還是跳過吧。出于負責的原因。敲雨還是要把故事復述下去。關于這一段,是真實的。(下面引用資料):
獻俘結束后,男俘虜被分散為奴,每人每月發五斗稗子作為口糧,自己舂吃,舂完后,實際才有一斗八升。另外,每年每人發給五把麻,令自織麻為衣。這些人都是皇子皇孫和朝中顯貴,平日養尊處優,五谷尚且不分,哪里會織麻為衣。因此好多人無衣可穿,終年裸體度日。北方天氣寒冷,俘虜們有時候冷得受不了,便冒著奇寒,外出拾取柴禾,回來用柴禾烤火,結果一凍一熱之下,耳鼻和手指腳趾往往自行脫落,痛苦非人所能忍受。許多人因此皮肉潰爛毒發而死。
女俘們被單獨處理,有名號的妃嬪和公主等五十余人交由金國皇帝親自分配,美貌的宮女由完顏宗翰分給金軍將士,其余的分配給金國貴族為奴。這些女子無人能逃過被凌辱的命運。
《呻吟語》記載說:“妃嬪王妃帝姬宗室婦女均露上體,披羊裘。”
“浣衣院”是管家妓院。這里留下了柔福帝姬外,趙構的發妻邢秉懿、趙構的生母韋氏也在浣衣院中為奴。
不過還有值得慶幸的地方。韋氏身份特殊,所以很快離開了浣衣院,轉送五國城,與她的丈夫宋徽宗關押在一起。
金兵入侵中原,百姓遠比皇室承受了更多的災難,無數人家因此而家破人亡、顛沛流離,不少民間的美貌女子也被擄北上,專供金人玩樂,成為離鄉背井的亡國奴。
朝云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
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
飛鴻過也,萬結愁腸無晝夜。
漸近燕山,回首鄉關歸路難。
寫到這里還沒有結束,對于趙匡胤后來怎么對李煜的妻子,和趙匡胤的弟弟怎么對趙匡胤的妻子,也沒有必要再提了。
還有一首詩,和李煜的春花秋月相比起來,更具有諷刺意味。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詞寄,燕山亭,作者宋徽宗。寫于被俘北上,見杏花)
沈志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又面臨一次選擇。他也明白,在這里,還有很多場糾纏不清的賬本要一一還清。
半生浮夸駕輕馬,爭若浮萍一盞茶。人生況味如茶耳,誰又是誰的泡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