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分歧
- 一笑緣
- 冷月敲雨
- 5056字
- 2011-12-29 00:52:31
前面所講,在這群人里比沈志大的自有人在,不服氣的開始多了起來。這根,這種子,便是從這次滋生開來。
另外一點需要說明,宋朝對哥哥的稱呼是用“兄”代替的。前面也盡量注意到這一點,但是口語上面,還是有出現“哥哥”的地方,一則是聽起來舒服一些,比較市井話,另一方面,出現“哥哥”的地方也可能是人物說話著急,順口說出來的。穆瞻比沈志大,但是他說“哥哥”是和現在人著急了管誰都叫“大哥”是一樣的。屬于口頭禪。
沈志心知肚明,現在正是打成功了兩次戰役。兄弟這么多,懲罰起來容易,但是對付金兵則是自削了實力。只好慢慢來解決這些問題。
另一方面,對于李綱,雖則前面有人求他攬這個局,只是應勢應局而已。情況不同,李綱遲早會遭到議論,求和的占了主數,新皇帝舊皇帝都沒有信心打勝這場戰爭,只由得這耳根子發軟罷了。
沈志于是便出了一個主意。那日,大家聚在一起。沈志說:“志某才疏,恐怕擔不了這個擔子。承蒙各位哥哥不棄,給小子一個機會,但是卻自方行動,志某不能懲罰。只是因為大敵當前,免不得齊心做力,只是獎罰一事,一旦起了端頭,產生不服,就會出現弊端。沈某無暇管理這些。所以本想得征得大家同意,另選擇一個新的人來。但一則,這時候比試自然有人不服,也不是時候,二者也表示沈某不愿意負責、繼續承擔。所以,沈某打算按照以前的分配情況,大家各歸其隊,進行一個比試。有能力的來擔當頭領。如果不棄,沈某也愿意參加分析,但不計入成績?!?
這時候這些話又勾起了這些人的心思來。但是先前沈志交的幾個朋友知道,這時候的沈志真的是以大局為重,生怕哪個環節出現了漏洞,就會影響守城一事。
前面所講,四個隊伍有四個首領,四個首領又有兩個首領。加上又編入新來的士兵,每個隊伍都勻了一部分的人。穆瞻也加入了。先前穆瞻總是出謀劃策,這次他也來加入,大家都是很歡迎。所以被選作第一隊的首領。帶不足五百人馬。少英,周丹在這一隊伍里。胡刺兄王重真,還有楊先生,沈云等不愿意參加,作為裁判。馮少俠自領了一隊。秀才關飛也在這里。林魏從那以后和關飛做了好朋友,總是如同形影。還有最初比試的沒有提及名字的一胖一瘦的兩個“兄弟”也在這隊里。胖的馬天嘯,瘦的叫于思。還有美須公吳戈也在這里。第三批人是上回提到的錢鈞,杜文、杜武在這一隊里。第四批是兩個首領中的一個人擔任,楚博軒。
比賽記一百分。有三個要求,其一傷人要小。每失去一個兄弟扣一分。其二不許燒殺搶掠老百姓,但是可以從中借力。多一個兄弟加二分,上不封頂。其三,可以互相幫助,不許互相以各種名義殺斗,出現任何問題該隊伍自動將人員分開,勻到其他隊伍里面。
另外,汴京地圖,一隊一個。倉庫鑰匙,每隊一把。需要什么到沈志這里領取,數量上面不限制,各隊保密。
另一方面,金軍眼見汴京城防守尚稱堅固,又有遠較金兵優良的兵器,已無必勝之心,卻要求大量的金銀為議和,并要宋廷割河間、中山、太原三鎮,皇帝下詔允之。至二月底,一則勤王兵漸集京師附近,再則金帥斡離不已獲欽宗割三鎮之詔書,乃撤圍而退,汴京暫時轉危為安。而李綱卻因主戰而再被罷職而去。
前面提到的西路軍,也將攻下太原府,聽說宋軍送銀子的消息,也要求供給,但是這邊金銀亦已搜刮殆盡,有主戰的人在,宋軍這邊又拒絕供給。分歧一直存在,能做決定的人卻下不了決定。
這邊又拘禁使臣,悔割三鎮,河東十七萬軍,義勇禁兵五萬,如壓云之勢推向太原,兵敗。后,兩路金兵合在一起,再次抵達汴京城門之下。
斡離不軍首先於二十五日火攻南薰、陳水、固子、萬勝、西水、封丘等十一門,又進攻東水門。
李綱下臺,又有其他人出場。沈志還是老套路。跟著他們進行反抗。
第一組,東壁跟隨劉延慶。第二組,南壁。第三組,跟隨新將領領姚友仲。第四組,主要負責做弓弩手。
穆瞻是沈志的好兄弟,沈志的幾斤幾兩穆瞻都看得明白。少英是負責運輸過花石鋼的人,對這些石頭十分憤慨,很想鑿了些石頭做炮子,但是穆瞻說自毀城墻的事,咱不能做。前面提到,二十二萬軍馬去補救太原都失敗歸來,區區五百人能夠戰勝,必須靠得一個智字。沈志以前說過,有一樣武器是可以以一當十的,這個東西不拿出來用就可惜了。
前面提過,金兵是用云梯,比較笨重。所以這次基本上考慮不用。加之上次有人拿了宋軍的武器回去研究,金兵威力不在小。另一方面,金兵不在攻城上下功夫,去動搖皇帝求和,交納金銀。孫子兵法上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钡览砩厦妫苍S是對的,但是這場戰爭本來就不是正義的,其次,戰后的處理也敢恭維。此處不再議論。
再說穆瞻之前,先表表劉延慶的智慧。這里金兵又偷來宋軍的一種武器來攻城。鵝車洞子,為一種下設車輪,上覆牛皮,形狀如活動房屋的攻城掩體,亦為習自宋人之兵器,原名尖頭木驢。洞子可以沼道可以攻城而上。用車輪推行,其狀如峻屋,上銳下闊,人往來期間節次續之,殆有長數十丈者。上用生鐵裹,內用濕氈,矢石灰火皆不能入。這可能也是被沈志那個熱水澆怕了。
既然是偷學過來的技術,自然有破解之道。劉延慶也知道這破解之法。用鐵蒺藜垂下而勾之。以熟鐵闊徑寸,長一尺二寸四條縱橫不如蒺藜行,熔生鐵灌入其中央重十五斤,安其鼻連環擲勾訖,以轆轤拘上洞子,若洞子皮并泥勾不著即舉速放火炬灌油燒之。如果敵人走地道呢?也有破解的辦法。于地道上直下穿井以待之,積薪草安井中加火熏之,或有用火炮縛于其中則敵自焦灼,又有用游火者以鐵勾盛火加脂蠟毒藥懸縋下燒熏穴中攻城人。又有用燕尾炬者,縛草份為兩歧如燕尾狀,以油蠟灌之,從高垂下騎洞子燒之。前面提到過,沈志為了自己的士兵不被滑倒,特意把鞋底按照木屐原理重新制作過了,同樣的原理。劉延慶也有一個東西,用于輔助防御洞子。這個就是前面說的“蒺藜”,有四根伸出的鐵刺,長數寸,鐵蒺藜撒布在地,遲滯敵軍行動。當然這是客氣的,還要在刺上涂敷毒藥,稱為“鬼箭”是也。
以其人之道還之其人之身。金兵在這一點上,還沒有學到家。好吧,洞子問題解決了。獎勵你們點炮彈來嘗嘗鮮吧。
穆瞻也不是好欺負的。蹴鞠那一章回里面介紹過,他踢球的技術在于一個“勾”字。既然“鐵蒺藜”這個玩意中間有空,可以加上鏈鎖,不妨也和霹靂火球鏈接上,一并送之。
不過人工的總是不怎么用來方便。五百個人如果能發揮取來五千人的力量來,還需要一種武器。
攻墻之術,隔山子。還在于一個炮字。
這個也是沈志秘密找人制作的東西。就是前面提到,不學項羽,單打獨斗,讓每個人都可以發揮出十個人力量的武器。主要原理還在于前面介紹的拋石機。
單梢炮:派四十人拽,一人定放,可射五十步以上距離,射石重二十斤。
雙梢炮,派一炮百仁拽,一人定放,可射八十步以上距離,射石重二十五斤。
五捎炮:派一炮百五十七人拽,二人定放,可射五十步以上距離,射石重七八十斤。
七捎炮,派一炮二百五十人拽,二人定放,可射五十步以上距離,射石重九十斤至百斤。
旋風炮,派一炮五十人拽,一人定放,可射五十步以上距離,射石重三斤。
虎蹲炮,派一炮用七十人拽,一人定放,可射五十步以上距離,射石重十二斤以上。
另配合使用硝、硫、炭制成的毒藥煙球、蒺藜火球、火炮等等。雖然沒能用上花石綱運來的石頭,少英也感到很過癮。對于同樣是沈志好朋友的周丹也很是欽佩,只有聽命令的份了。東壁無虞,弟兄們沒有只是有些傷損,沒有死亡。
金兵此處攻擊不下,只好換地方攻打。招架他們的是第二隊人馬。金兵還是用的洞子。當時也沒這個東西被破解了也沒有辦法重新再制作一個東西出來。再說,金軍發明創造的水平都不是很高。只能是宋軍用剩下了,自己拿回去改造,再用來攻擊。中國的仿制能力一向是很強的(敲雨也需要引用很多資料才能完成這個一笑,也只能汗顏了)。可是戲弄的是,宋軍就沒有版權意思,以上所提到的東西又都讓金兵偷走,去繼續學習制造了。
馮少俠蹴鞠場上是個“泥鰍”,手段上自然不會比穆瞻高明許多,用的方法大同小異。沒什么可說。
但是少俠這個名號可不是白來的。他自有辦法。
規定第二條,可以借力。而這方面,少俠是最有條件的。關飛、林魏一組,天嘯、于思一組,分別偷偷去了汴京城下,召集百姓。當然,這些是事先做過準備的。
汴京的禁軍廂軍人員占了一大部分,主要是保衛皇權。
汴京外城東城一邊,其門有四:東南曰東水門,是汴河下流水門,其門跨河,有鐵裹窗門,遇夜如閘垂下水面,兩岸各有門通人行路;出拐子城,夾岸百余丈。內城東壁其門有三:從南汴河南岸角角子門,河北岸曰舊宋門,次日舊曹門。東壁的水門,通津門。另外有關橋:離外城七里的虹橋和內城東面的下土橋、上土橋。
沈志在前面,對百姓已經有過了初度篩選,但是并沒有下一步動作,只是借借糧草。但是少俠已經做過安排。
但是汴京城上的人哪些可以出力氣呢。汴京城內,除了上面提到駐扎的大量軍隊以外,還有以下這些人員:
其一,是為數頗為可觀的豪門貴族和達官顯宦。其二是,來京的“士庶”中,一部分是一般官員,也有的是來京應考、尋找一官半職的封建士大夫。其三,是大、中地主和前朝的遺老遺少。“七國之雄軍,諸侯之陪臣,隨其王公,與其士民,小者十郡之眾,大者百州之人,莫不去其鄉黨,率彼宗親,盡徙家于上國?!逼渌?,就是富商巨賈。“并是金銀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弊詈筮€有許許多多的中小商人、小手工業者、攤販、苦力、腳夫、奴仆、賣唱說書的藝人,供人玩弄的妓女,以及大批的城市流民和沿街乞討的叫化子。這就是窮人富人同時存在的情況。
前四類,除了在金錢上可以提供幫助以外,以他們的身子骨,打起大犁來打仗真的困難。所以馮少俠也沒從那里考慮。
剩下第五類人員比較雜。用起來也不方面。不過做做架勢也不錯。
便選得身強力壯的人。來到城門處集合,五百人員已經拿好弓弩利器、炮火之類準備好,做防護。方法和穆瞻差不多,又多了好幾千百姓坐鎮。這時才是真正的人墻戰術。百姓的射擊技術不高,主要還是負責拉力氣拋石,扔霹靂火球之類。而且有不斷擴大之勢,就好像宋軍的援兵到了,在氣勢上面,增大了好一截。后來雖然金兵退下了,大家還是堅持到了最后。人數上面達到了最高。按照規定,已經獲勝了。
吳戈只是感嘆,漢武帝時候,止戈為武四個字。
看到這些,其他兩隊人馬知道沒有勝算,但是還是在努力。尤其是錢鈞,杜文、杜武,他看到了沈志的無私,與兄弟們的努力,自己已經覺得自愧不如了。
百姓這樣比較危險。錢鈞和姚友仲做好商量。又使出了一種新型的武器。其一為虛棚,分排搭緒棚與不排搭緒棚兩種,是一種四面覆蓋有皮制外套的作戰兵器,可移動,外可御敵人箭矢火攻,內可藏武器及士兵以攻敵,下有車輪可隨需要移動,可以對百姓有些防御功能。其二為,弩炮(其中床弩是一種大型遠程弩炮,外形類似一架放大的弩弓。采用了多張大型復合共組合技術以及反趨弓技術。三弓床弩炮的弓背使用多種材料制成,是典型的復合弓,爆發力極強。一門弩炮聯裝三張強弓,其中最后一張是向相反方向裝的。三弓床弩炮的結構非常巧妙。后部有兩個轆轤,通過滑輪來牽拉弓弦的張設。弩身為堅實的檀木,輕巧堅勁。以鐵為槍膛,鋼為弩機,用木棰擊發。配用的箭矢有兩種。最大射程為1600米。座弩炮可以一次發射多枚輕型箭鏃),當年滅南漢10萬大軍的時候用這些足夠了,另外箭矢上面點上火,射到草上面,也足以嚇退戰馬。
其三是,撞竿,撞竿用大木長可數丈者,又用橫木數十串穿兩下留手把處可以致力。頭以鐵裹或安以大錐槍或安以拖叉鉤頭皆可也,每一樓橋子上常置撞竿三兩條,俟其火梯云梯至城下則徐應之,不必驚擾,既撞定梯橋則眾手用鐵鉤鉤定,進不可前退不可卻,則火燒梯橋亦壞,人亦墜地。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因為還是借力,錢鈞他們十失五六,損失比較嚴重。金兵之火梯、云梯、編橋及鵝車洞子等凡數十座,使金兵無功而退。
前面調侃過,金兵是吃了興奮劑來的。退了,不等于走掉了。轉隙又攻入拐子城。這時候是錢鈞反手的機會。
不過這回是姚友仲的智慧了。他設置了南北拐子城。姚友仲于南北拐子城上別造兩圓門,計拓馬面三十步許,磚砌成,中間開一小圓門,干戈板閘下如城門法四面置女墻,迎敵皆自圓門出,萬一敵兵厚重則圓門放下干戈板,又是拐子城。通津門兩拐子城是守敵處。
敢死隊還是有一點本事的,就是挖坑。和撒豆子差不多的鬼主意。在金兵必經的地方挖上馬坑,里面放上烤過的“鹿角木、槍、竹”之類,然后用草虛掩上,就靜靜守候了。
分歧還在,但是人心已經穩住了。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大家都明白了這一個道理。不過,這時候,已經太遲了。宋軍武器不在于弱,金兵卻開始不斷仿制。同時言語上面,不斷鼓動皇帝。
命運,開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