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第一策 面涅將軍
- 一笑緣
- 冷月敲雨
- 1990字
- 2012-03-05 14:13:13
代人,本姓丘目陵氏,代為部落大人,為北人八族之首,孝文遷洛陽改為穆氏?!彼^“北人八族之首”的代族,實際上就是北魏的前身,也屬于鮮卑族。唐代的肅宗時期,“楊、穆、許、李”被目為四個大的世家,其中穆家最為光輝。
太宗一統天下以后,因為有個“杯酒釋兵權”的枷鎖,所以對武士十分提防,大設“禁軍”,推行“文教”,但是與遼軍戰爭不斷,為了奪取“燕云十六州”,又有西夏時常“煩擾”,于是戰爭不斷……重修汴京城,皇帝闕府被重重圍住,易守難攻。
為了加強統治,軍前授策,皇帝親自研究“陣法”,用于上戰殺敵。
中和元年(881年),拓跋思恭占據夏州(今陜北地區的橫山縣),封定難節度使、夏國公,世代割據相襲。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在西北稱帝,建立大夏,由于處于宋朝西邊,所以又稱“西夏”。
在宋夏戰爭中,他每戰披頭散發,戴銅面具,沖鋒陷陣,立下了累累戰功。又稱為“面涅將軍”,他,就是狄青。
十六歲那年,他因其兄與鄉人斗毆,代兄受過,被“逮罪人京,竄名赤籍”,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
早在北宋建國的第二年(961),太祖為了防衛地方擁兵自重,危及皇權。接受了趙普的“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的建議,后四年,令天下長吏選擇驍勇善戰的人,“籍其名送郡下”補充禁軍。收集重兵在京師,以防備消滅四方,實際為了守衛皇權。加上前面提到過“將不識兵,兵不識將”。
后十八年以及二十五年以后,分別兩次攻打遼國,都以失敗告終,從此銳氣耗盡,不敢北上。重要的是,沒有地方養馬……對于遼,采取了防守的方式。
為增強宋軍的戰斗力以抵御夏兵的攻勢,宋仁宗下詔令從守衛宮廷的京師禁軍中挑選勇猛之士赴邊御敵,狄青被選中來到延州(今延安)。
而早在楚漢相爭的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張良。秦始皇暴政。張良想要除之以后快,得知秦始皇的巡游車隊即將到達陽武縣(現在原陽縣的東半部),張良指揮大力士埋伏在到陽武縣的必經之地——古博浪沙。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秦始皇被刺殺慣了,早有防備,所以當然沒有能夠成功。
張良椎擊秦王未遂,被懸榜通緝,不得不埋名隱姓,逃匿于下邳(今江蘇睢寧北),直到有一天,張良閑步沂水圯橋頭,遇一穿著粗布短袍的老翁,這個老翁走到張良的身邊時,故意把鞋脫落橋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張良撿起鞋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張良忍了。替他取了鞋子。
隨后,老人又命張良給他穿上。張良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幫老人穿好鞋。老人仰面長笑而去。老翁走出里許之地,又返回橋上,對張良贊嘆道:“孺子可教矣。”并約張良五日后的凌晨再到橋頭相會。
張良不知何意,但還是恭敬地跪地應諾。五天后,雞鳴時分,張良急匆匆地趕到橋上。誰知老人故意提前來到橋上,此刻已等在橋頭,見張良來到,忿忿地斥責道:“與老人約,為何誤時?”
說罷離去。結果第二次張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張良索性半夜就到橋上等候。其至誠和隱忍精神感動了老者,于是送給他一本書,說:“讀此書則可為王者師,十年后天下大亂,你可用此書興邦立國;十三年后再來見我。”說罷,揚長而去。這位老人就是隱身巖穴的高士黃石公,亦稱“圮上老人”。
同樣,狄青也獲得了這樣的奇書,《左氏春秋》可能是其中的一本。
慶歷年間(1041-),對付西夏的兵馬達到了八十二萬六千人。足以看出來多么重視。
不過狄青的治軍十分嚴厲,他在南寨整理隊伍、宣布紀律、申明賞罰,并設立了刑部,對擾民違紀、臨陣退逃者一律處于“斷手”、“斬首”等極刑。因此遭到排擠、貶職。狄青復職后,仍堅持從嚴治軍政策,曾一次對三十二人處以極刑,對十名將士判以斷手,斷手前,他命人用泥成坯捺下左手印,燒制成磚立于刑帳內,做到警鐘長鳴,以示軍規。他的這一做法令三軍將士觸目驚心、不寒而栗,諸將見狄青執法如山,在此之后,人人安分守紀,再也沒有人敢違令犯紀,全軍上下令行禁止。
而這種手段會有兩個效果,一個是孫子獻策書的時候,對吳王的妻子“殺雞儆猴”并說,用我兵法者贏,不用者輸了我也管不著。另一個下場就是張飛對手下打罵,最后睡覺被手下殺了。
在對付金兵攻入汴京的時候,穆瞻他們商量,多少也參照了狄青的手段,比如“使驍勇善戰”的人手執長槍在前面,羸弱的在后面”。然而對于狄青的學習,還是在于“出奇制勝”,兵法有云“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死在陣法上的吳戈雖然敗了,但是還能夠重新變化,不再退縮,才真正的勝利。
穆瞻喜歡和楊先生討論陣法上的得失,而從陣法上孫子說:“凡陣有十:有方陣,有圓陣,有疏陣,有數陣,有錐行之陣,有雁行之陣,有鉤行之陣,有玄襄之陣,有火陣,有水陣。”
那次天花事件以后,穆瞻也為自己準備了一個面具。遮住半個臉龐。來感受那個女孩的心情。不過一直沒有用。直到與蔣琳他們分開,他一個人四處游走的時候,他才拿出來用。
“面涅將軍”一直存在,不過不是那個殺退西夏的狄青,而是和撤退遼軍“天門陣”的穆桂英一個姓氏的穆瞻。
他的劍,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