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風雨中的堅守
書名: 挺起胸膛站排頭作者名: 取經的兵本章字數: 3153字更新時間: 2014-03-17 23:38:47
第六十八章:風雨中的堅守
6月18日,星期三,雨。
昨天團后勤干事除了給我們送來補給外,還給營長帶了團部命令:“留下一部分人繼續觀察老鷹山堰塞湖水位情況外,其余的人員準備徒步回安縣永安大本營。”所以,今兒5點鐘天還沒亮亮堂徹底,我們就早早利索的起床。除了迅速洗簌完畢,我們還將行李都一一得收拾妥帖。就等待著營長挑選回永安的人選。
每個人之所以起這么得早,就是想自己能成為回永安的人選。可,不巧的是‘天公不作美!’早上看起來還晴朗的天空,驟然間烏云滾滾。原本碧空的天色即刻呈現一種暗黑色,空氣出奇的沉悶,壓抑驅趕著心的平靜。還沒走出帳篷,便聽見雷聲陣陣,震耳欲聾,仿佛雷公也受不了那沉悶,氣呼呼的跑了出來,然后盡情的排遣心中的郁悶。電母也緊隨其后,破開了陰沉略顯厚重的云層,放出幾道炫麗的閃電,為灰暗的天空,帶來稍瞬即逝的短暫光明。幾聲雷鳴,幾道閃電過后,大雨也似乎不甘寂寞,急匆匆地趕到,迫不及待的傾瀉而下。墜雨如珠,如串,珠串成面,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雨的屏障,仿佛在帳篷與外面的世界隔了一層簾子,將我們阻在了帳篷內,使得我們那兒都去不了。
犀利的雨水對于我們軍人來說不算個困難,但是,由于災區在震后次生災害嚴重,尤其是我們回程的路上遍布泥石流。上級考慮到我們的安全問題,只得將我們徒步行軍會大本營的計劃暫時取消,說是等雨勢稍微減弱點就通知我們出發。于是,我們只得繼續原地待命。
哪有這么巧?早不下雨,晚不下雨,偏偏等到我們要回永安大本營的時候來一場雨,看著雨勢視乎是老天爺有意為之啊!難道冥冥之中真有天意?不禁有些讓人浮想聯翩。雨越下越大,個把小時下來雨勢仍舊沒有減弱的趨勢,幾乎是傾盤大雨。看樣子,這老天是想把所有的積蓄憤懣都傾瀉在我們的頭頂上這片天空下。
透過帳篷向外望去,天地間像掛著無比寬大的珠簾,迷蒙蒙的一片。雨越下越大,往遠處看去,好象一塊灰幕遮住了視線,樹、山模糊不清,灰蒙蒙一片。看著豆粒般大小的雨水不斷沖刷宿營地的樹木,把原本還筆直挺拔,自由聳立的枝葉吹打得東倒西歪。盡管在如此惡劣的環境,這些常年生長在這野外植從來沒有放棄過抗爭,沒有被這滂沱大雨所屈服,仍舊頑強的保持著不倒的姿勢。
滴滴細雨映入眼簾,聽那雨水哭泣的音,感覺心放在刀尖口上,回想起了自地震以來災區群眾們所有經過的痛,心中不禁增添了幾分莫名的酸楚。狼日的,你這老天真不開眼!老鄉們本來就已經遭受巨大地震災難和心靈創傷。這會兒又下起球鳥雨來,不是存心有意跟災區人民過不去么?眼看著咱們搶修高川通往外界的路就要通了,你這一泡雨水把咱們的辛辛苦苦的勞動全都毀了。不僅如此,據前線指揮部報告:暴雨使得許多道路和通信基站設備等基礎設施再次嚴重受損。而且,高川鄉再次和外界隔絕,處于‘孤島’狀態。
不知道山無情,還是水無情。雨勢超出素有人的想象,原本今天一部分人徒步行軍回大本營計劃被迫正式取消。這正應驗了當年我還是學生時候長掛在嘴邊的那句‘下雨天,留客天,人不留,天留’的古語。
10:30分,聽說高川鄉的那條河水水位暴漲,上級命令我們即刻去實地查看一下情況。于是,在營帳的帶領下,王副排、岳銘、段志潮、林東會和我,以及一名機械連的司機共7個人,坐著依維柯火速的直奔高川鄉的位置而去。
一路上,我看到沿途老鄉們前幾天才開墾出來的許多農田已經灌滿了水漬;原本經支離破碎的道路經雨水這么一沖刷得快坍塌了,根本再無法通行。就我們手里的連手機信號也開始時有時無,更別說留守在家中老鄉們的飲水和用電問題了。這種情況下指望外界援助已經是天方夜譚了,只能依靠當地基層政府指導幫助下生產自救。先前安縣緊急調撥來的大米、礦泉水、餅干、方便面、白菜、土豆等蔬菜已經運到高川鄉政府門前的帳篷里存放著,一些附近的村民正從家里趕來正準備背口糧回村。
經過小心謹慎的行駛,10:45我們終于到達高川鄉的那座危橋跟前。湍急的河水水位短短三個小時內就漲了1米多,河道兩邊的堤壩因不堪流水沖刷,好多部位都已經垮塌。我們下車,快速跑步從危橋上通過,一起幾名村干部正輪流的的對這些部位進行仔細的勘察。不遠處的曲折盤山道就是高川鄉通往外界的道路,本來約有5米寬的道路地震中被山上的滾石埋掉一部分,如今又被泥石流淹掉一部,裸露在外面的就只剩下不到2米3路面,并且這部分還與一旁的河流走向緊緊相依,路基下好多早已經被河水鏤空,大型車輛已經無法通行。在斷交路口處,幾輛大型機械正在緊張作業搶修道路。
步行沿著河道向泉水村北邊查看。剛走了不到百米左右,就看到先前被我們炸毀的牙口大壩的基座已經被河流漫過,壩體基座上水流湍急,河內涌動的大小石頭流經壩體時,還不斷撞擊出‘咚咚’的聲響。
一位村干部告訴我們,這條河沒發大水前兩邊都是農田,種著莊稼。本來地震后就巴望著這莊稼能有個好收成,不想,現在寬廣的河道中間的莊稼地,已看不出任何痕跡,“所有的莊稼被沖了個一干二凈。河里的石頭沙子都是上游沖下來的。”
沿著河道邊的路再往前走出二里地左右,道路被洪水沖擊得幾乎全部消失,我們只能沿石壁上裸露的巖石攀爬過去。河道里不時出現上游沖下來的大樹。在一處被震塌的不知名的廠旁,一輛東風貨車機和一輛兩廂轎車深埋在河沙里,只露出車頂。近前觀察,貨車駕駛室內的鑰匙還沒來得及拔出,可以判斷地震當時,司機換不擇路的緊張神情。
在路上遇到一位背著滿背簍啤酒的70多歲的泉水村村民劉老漢,他說自己從沒見到這么大的地震和洪水,他伸手指著一處山體滑坡后留下的痕跡告訴我們:“那個地方原來有三間瓦房,地震時一家七口人來不及逃走,都被埋了,現在什么都沒有了。”
臨走時,老漢硬要塞給我們兩瓶啤酒,意思是‘感謝解放軍!’盛情難卻,我們只好收下。
沿著河道觀察了約莫一個多小時,泉水村的一處村民聚居地。村民任大哥正跟鄰居坐在家門口,他說,現在最缺的就是吃的東西,“家里的房子在地震中都塌了,莊稼也被這次大雨全沖了,這幾天靠一些余糧和縣里的救濟度日。村里婦女、老人和小孩都被轉移到MY市安全的位置去了,年輕的后生在外打工都沒回來,只剩下他們幾位上了年紀男將在家看護村子。”
據泉水村村支部書記介紹,這個村有530多口人,只有325畝農田,經過這次地震和暴雨,毀壞了一半以上,“不僅造成絕收,而且這些農田幾乎不可恢復,因為全被沖下來的石頭泥沙堆滿了,根本沒法再種莊稼,這是未來重建家園的一個最大隱憂。”
由于是山區,泉水村村民居住得比較分散,繼續往前走了五六里,才看到人家。道路徹底被阻斷,前方是高十多米的峭壁。村支書說,這里的路被洪水沖毀了600多米,陸路無法再走,只能淌著沒到膝蓋的河流去前面的村民家,我們手拉著手艱難到達對岸。
雙五保戶柳大樹兄弟倆就坐落在路邊的山林處底端。他告訴我們,這次地震和大雨把家里的麥子和樹苗沖走不少,家里之前存了些米和政府發了些口娘,這幾天吃都是方便面。但他們最擔心的是山體滑坡,前幾天下雨時山上落下一些石頭。“如果政府能把房子給加固一些最好。另外我們還需要一些糧食,尤其是米飯。光吃方便面不頂用。”
在村民張大嬸家,我們在屋里的地上擺著臉盆,她告訴記者家里這幾天一直漏水,“下雨后就一直停電,手機也沒有信號。我兒子兒媳孫女都在城里住,我托村干部跟他們報了平安。”她家里最大的損失是靠山腳的3頭豬,發地震的時候都被砸死了。
張大嬸現在和老伴在家,周圍除了柳家兄弟就再沒有其他住戶,最近的鄰居也在1里地開外,她希望政府能統籌安排把在山里的分散住戶統一搬遷,否則一旦出現自然災害非常危險。
高川鄉干部告訴我們,這次地震中泉水村沒有人員傷亡不大,但生產資料還是遭受了巨大損失。災情出現后,縣里要求鎮干部必須第一時間到包村了解情況,統計災情了解群眾需求,及時向上級反映。
晚20:35雨還在下,依然沒有停的意思,天氣預報顯示今天晚上還要下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