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科學施救
又一名在地震中失散的同胞找到親人,又一對相逢的戀人喜極而泣,又一名母親正在尋找自己失蹤的兒子。
今天已是地震后的第九天,雖說人在極限條件下的生命跡象是七天。但,我們依然斗志昂揚奮戰在廢墟中,仍然沒有放棄一絲希,依然期盼奇跡會發生。今天上級安排給我們的任務是去擂鼓鎮的村子中救助受災的村民。
在經過臨時宿營地旁,任家坪收費站的墻壁上,已經粘貼滿了各式各樣的親屬聯系方式,都是在尋找地震中失散的親人,或者是幸存者希望路過熟識的親朋好友知道自己活著的信息……,地上還有好多被風刮掉的類似的信息的紙條,一旁的交警叔叔看到掉在地上的這些紙條,拖著一瘸一拐的腿,很是認真的將它們撿起,重新黏在墻上。
擂鼓鎮,地震中房倒屋塌,橋短路絕。沿著依稀可辨的路基,在連長的帶領下,我們二十幾個人快速的穿越到擂鼓鎮柳林村的最里面。一路上被扭曲的水泥早已破爛不堪,加上村民依山而建的房子,歪歪斜斜的滿目凄涼,瓦礫、磚頭、阻擋著唯一可以進出柳林村的道路上。以至于,原本可以半個小時到達的目的地,足足花了近一半的時間,才勉強艱難的穿越。
看見這多解放軍不斷的涌入村莊里,不少留守在家的老鄉們,紛紛跑到路邊上注視著我們的舉動。我們任何事情還開始做,老鄉們依然不斷的熱情對我們說道:“謝謝了,解放軍同志!”就連村子里的雞鴨貓狗,看到我們穿迷彩服的,也好像打了興奮劑似的,不停的歡呼雀躍的叫了起來。
“不用謝,不用謝,我們啥事都沒做呢?”我們難為情的回答道。
“沒有解放軍,我們哪能這么快就重建家園!解放軍就是我們的守護神,說聲謝謝是應該的。”一位大哥敞著嗓子,樂呵的大聲說道。
“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大家有些不好意思的回敬著路旁老鄉們的感謝聲。
就在我們離到達目的地還有200米的時候,一輛銀灰色的雪鐵龍小轎車,擋在了水泥路的中央,同時也擋住了我們前行的道路。左右詢問周圍的老鄉,都搖頭不知道這輛小轎車的主人是誰。只知道是地震的時候開進來的,地震后就一直停在這里,好長時間都沒人管了。
看來這車主肯定是撇下車子逃命去了。怎么辦?總不能因為這輛小轎車而前功盡棄吧?!仔細觀察這轎車,里外機構都還完好無缺。只是停車的位置,差一腳油門就翻進水泥路旁的菜地里。
為了完成任務,戰友們紛紛贊成把車子移開。可是,問題又來了,用什么移開這轎車呢?左思右想之下,還是連長最后拍板道:“我們一起把這轎車抬起來,不就行了么?”
聽了連長這話,大家紛紛拍著自己的腦瓜子,長息短嘆的說道:“是呀!部隊訓練的時候,那么多大型裝備,我們都用人工搬動過。這個區區的小轎車算個什么?”
“那是因為你們怕損壞了老百姓的財產,所以思想上搭了鐵。”一直在旁觀看我們舉動的一位很斯文的眼鏡兄,一語道破了我們束手束腳的緣由。
“來,1-2-3,起——!”隨著我、段志潮班長、郭慶飛、連長等六人的齊聲吶喊,銀灰色的小轎車立時就如同浮云般,緩緩的在我們手中搬起。原來,這轎車比咱們部隊的二蛋輕多了,六個人搬它簡直是小菜一碟,一點感覺都沒有。頃刻間,雪鐵龍轎車就被我們穩穩當當的抬到一家老鄉門口的空地上放好。
搬開擋住的小駕車,這條水泥路卻是已經走到了盡頭。路的盡頭,一堆十來見方震碎了的泥土,從右邊的小山丘上滾落下來,衡坦在通往禹里鄉路中央。被擋住的道路,正是我們此次任務的目的地。
我們的任務就是——清除通往這里沿路的障礙,為后續大部隊開進來搶修擂禹路,做好一切準備工作。首先,得清除的就是一間被地震震倒塌的豬舍。無法翻過路中央的土丘,又為了不損壞老鄉家的菜地,我們只好借道老鄉家菜園的籬笆墻,來到豬舍前。
在打聽到這豬舍是誰家的后,我們從老鄉家借來鉗子、扳手和撬杠。按照原狀,幫老鄉家把建筑豬舍的磚、瓦、橫條、角鐵、木板等等一應物什,全部完好無損的拆除,整齊的碼放在一旁。
拆完豬舍,當我們列隊準備原路返回的時。豬舍家的老鄉,圍著我們的隊伍半天,有些猶猶豫豫的像是要說些什么,可吞吞吐吐又很是不好意思的開口。幸好,一旁的連長看到老鄉的表情后,主動詢問老鄉有什么需要我們幫助的。
原來,老鄉是怕這些建豬舍的材料放在離他家這么遠地方不安全,懇請我們能幫個忙,把這些材料搬到他們家門口去。
得知老鄉的想法后,我們不約而同的學著老鄉的口音回到道:“要得!要得!”于是,我們應老鄉之請,肩扛背背的繞著半個足球場大的圈子,避過菜園、魚塘、地頭,再次踩著籬笆路,把老鄉家的比較重要的瓦條、角鐵、木板搬到他們家門口。
看到解放軍在幫老鄉的豬舍搬家,不少路過的媒體、記者紛紛搶拍我們忙碌的鏡頭,還不時詢問我們是哪個部隊。出于保密需要,我們一筆帶過的回答道:“我們是解放軍。”
而,這家老鄉的左鄰右舍,卻紛紛從自家屋子里端出大碗大碗的水,不住的叫我們停住腳步喝口水。災情還沒穩定下來,為了防止疫情傳播,村民飲用的水都是MY市政府和成都軍區聯勤部,派水車挨村挨戶的送到鎮上的,然后村民又不辭勞苦從鎮上運回來的,平時老鄉們都是舍不得喝的。自己都不知道下一頓還有沒有,此刻,卻是對我們這樣大方。這樣的盛情,我們怎能忍心推卻。
為了不辜負老鄉們一番心意,我們只好幾名戰友合著喝一碗水,然后等辦完東西,再把自己背包里,準備一天的礦泉水拿出來,偷偷的放在老鄉家的廚房里,悄悄的離去。
返回的路上,太陽悄然的升起,一些老鄉開始把家里的稻谷在門前鋪開曬了起來。我們也沿路把一些擋在路中央的障礙物,不利于過往行人通過的危險建筑,用手里的鐵鍬、鎬清除掉。
就在我們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前推進時,兩棟搖搖欲墜的樓房,出現在我們眼前。樓房二層的水泥板,藕斷絲連般的被地震甩得懸掛在屋脊上。一陣余震后,總會來來回回的打晃晃,從旁邊過往的行人,每次都是心驚膽顫的跑步快速通過。就算是在余震中考驗這么多天的我們,此時站在這兩棟搖搖晃晃的危樓旁邊,手里都難免有些冒冷汗。
看來,眼前的這‘骨頭’,僅憑我們手里目前現有的工具,是無法一時半會將它啃掉的。只能通知挖掘機來排除這障礙。很快,通過臨時負責我們馮工手里的電臺,和村子外面的團長取得聯系后。不一會兒,神氣的挖掘機便轟隆隆的出現在我們眼球里。原來,挖掘機就在我們前方100米左右,一段道路塌陷的位置搶修道路呢!剛剛把路修到我們這一邊,就聽到了電臺里的呼喊緊急增援,便加足馬力朝我們這里開來了。
伸展開粗大的機械臂,擺動擺動無所不能的挖斗,對準藕斷絲連的水泥板接頭。就那么輕輕的一撫摸,幾塊還在囂張著搖晃的水泥板,就乖乖聽話的‘啪—啪—’幾聲悶響掉落在地上一動也不動。接著,在征得房屋主人的同意后,又是幾挖斗的翻轉,一陣灰塵過后,兩棟危房便不吭氣的趴在了我們眼前。
“神挖!神挖!”一旁觀看的老鄉們,看到被我們清除的危房和搖晃的水泥板后,竟然沒有往路邊、四周迸射出一粒渣子和磚頭,都不由得嘖嘖稱贊機械操作手戰友的技術來。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些過硬的功夫,可是我們在部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單調枯燥的環境中練就的。
光不說這次地震中北川縣城的救援難度是我們始料未及的,僅如何在整體垮塌的樓房、傾斜垮塌的樓房、山坡上垮塌的樓房、倒塌的框架結構的樓房進行施救的方法都不盡相同;更別說要把沉降和隆起的路面恢復,把半個籃球場大的石頭從路上搬走,把深達10來見方的深溝填平;還要在余震不斷,滑坡塌方頻繁的情況下完成救援任務。沒有這些頂尖的領先技術、科學的施救方法,戰友們英勇無畏的氣概和以名換命的必死決心,再加上高科技裝備在這次抗震搶險中大顯神威。想要與死神賽跑,保衛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快速營救掩埋的幸存者,那根本就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