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石塘灣伏擊,保靖兵與狼兵同立功
- 大明抗倭風云
- 農家小妹
- 3645字
- 2019-09-01 08:58:59
由于湖廣省永順與保靖的土兵已經趕到,趙文華作為欽差大臣,督促張經和李天寵及時出戰,以盡快剿滅倭寇。張經、李天寵制定了一個戰略方針,決定采取分進合擊的作戰方略,聚殲倭寇于嘉興與平望一帶。盧鏜受命率軍協迫倭寇進入王江涇地域,防止他們向杭州方向竄犯;參將湯克寬領水師由乍浦向嘉興行動,尋敵作戰。
四月下旬,根據倭寇的最新動向,松江府的抗倭總指揮部得出結論,倭寇很可能從柘林出發,經過李塔匯、張莊、小昆山等地,然后由茆湖北上,攻打蘇州。于是張經命令盧鏜率領部隊進入石塘灣一帶,在那里待機攔截。盧鏜率領部隊趕到石塘灣,在那里設伏待敵。
說起來,石塘灣這個地方是個很有名的地方。說它有名,是這個地方曾經多次發生過抗倭戰斗。就在前面的四月十五日,以大友田園為總頭目,以中國海盜頭目徐海為參謀的大股倭寇四千多人由嘉善再一次進攻嘉興。張經命令參將盧鏜前往追剿,盧鏜率領所部人馬三千多人和岑花的廣西田州和歸順州狼兵一千四百名步兵和騎兵一同趕到石塘灣阻擊倭寇,同時調宣慰使彭藎臣率領的保靖兵也趕來參戰。但是由于保靖兵剛到嘉興,對當地的地形不熟悉,被倭寇在嘉興東南郊外六七里的石塘灣打了一個伏擊,損失了數十人。還好,巡按御史胡宗憲從臺州、紹興得報,日夜兼程趕到嘉興,部署諸將,分兵三路:以中路為前鋒進行佯攻,左右翼從側面擊其左右,大敗倭寇于石塘灣。于是倭寇轉移到吳江縣南四十五里的平望。
到了四月二十三日,又有倭寇四千多人從柘林出發,避開明軍防線,分路向李塔匯、張莊、小昆山等地攻擊前進,接著自茆湖北上直向蘇州攻進。當倭寇行進到陸睛浜陸涇壩的時候,被湯克寬的部隊截擊,于是倭寇轉而向南部的嘉興進攻。但是這時候倭寇已經進入盧鏜的伏擊地域。
在參將盧鏜所轄的部隊中,除了盧鏜作為參將所屬的五千多水陸部隊,還有彭藎臣的保靖兵四千人,廣西韋起云的東蘭州和那地州狼兵一千三百四十名,總兵力已經達到一萬多人。
四月二十五日傍晚,四千多名倭寇行進至石塘灣,此股倭寇的總頭目是大友家家臣戶次,看到這里有一個比較大的村子,天色已經不早,于是打算在這個村子里過夜。戶次鑒連向帶路人阿武詢問一番情況后,率領部隊向村里走來。當倭寇進入村子里,卻沒有看到一個人,倭寇憑經驗感覺有點不對頭,于是停止了活動,派出一部分人到村子里搜索。但是奇怪,派出去搜索的倭寇久久沒有回來。此時已經天黑,倭寇們行軍一天,正是肚子餓得心慌,戶次鑒連命令就在村子里利用老百姓的現成鍋灶做飯炒菜,吃飽了肚子再趕路。
當倭寇們忙于做飯炒菜的時候,村子里忽然傳出一陣奇怪的聲音,是什么聲音一時倒說不清。但是很快,倭寇們憑著做飯炒菜燒火發出的紅光,已經明顯感覺有許多人已經來到近處。緊接著,倭寇中就同時有許多人發出大聲哀嚎。那種似乎在臨死之前發出的哀嚎是多么的令人發沭!黑暗中,到處有火槍射擊發出的響聲,有刀槍互相碰撞的聲音,有互相徒手搏擊的聲音,更多的是人們互相大聲嚷嚷的聲音。
戶次知道是遭受明軍夜襲了,情況緊急,唔里哇啦大聲嚷嚷著,許多倭寇也大聲嚷嚷著,摸索著向著村子外面逃跑。倭寇哪里知道,他們是遭受了一股明軍的伏擊。
原來盧鏜來到石塘灣,看到這里有這么一個大村子,于是把村子里的當事人找來,吩咐他們如此如此。于是村子里的當事人給村民講清楚,倭寇很有可能要經過這里,而且很有可能在這里過夜。于是村民按照盧鏜將軍的吩咐,把糧食牲口家禽都轉移到他處。然后盧鏜安排彭藎臣的保靖兵四千人,廣西韋起云的東蘭州和那地州狼兵一千三百四十名,在村子附近修筑有利地形埋伏起來。
盧鏜為什么要安排保靖兵和狼兵在這里伏擊倭寇呢?本來,保靖兵和狼兵來到倭寇前線的時間都還在一個月之內,說起來,他們對與倭寇作戰都還沒有實戰經驗。但是盧鏜通過短時間的了解,知道保靖兵和狼兵與倭寇作戰,都有一個優勢,那就是保靖兵和狼兵都穿著一種特殊的護身甲。在前面不久,俞大猷曾經率領岑花的狼兵參加過普陀山夜襲的戰斗,在戰斗中,岑花的狼兵取得突出的戰績。并不是狼兵的軍事素質比倭寇好,要說整體軍事素質,倭寇是很不錯的。主要是狼兵穿著的藤甲發揮了很好的護身作用。藤甲是一種經過特殊處理藤編而成的鎧甲,具有很強的防護力。和金屬鎧甲相比,具有重量輕、不怕水、透氣性強等特點,很合適中國南方潮濕地域使用。缺點是怕火易燃。制作方法是把藤入水浸泡半月,取出晾曬三日以上,然后油浸七天再取出來曬干,最后涂以桐油編制而成。藤制鎧甲不但堅固,而且很有韌性,石頭和刀當然不能輕易將它砍穿,而當箭射到藤甲上,如果箭頭正好射在兩根藤之間的空隙,那兩根藤正好可以卡住這支箭,讓箭動彈不得,如果箭頭正好射到藤上,由于浸泡過桐油,箭便會滑落到地上。而保靖兵的護身甲就更為少見,它是一種叫著“穿山甲”的護身甲。“穿山甲”是一種奇特的動物,成年穿山甲的體重在四五斤到十四五斤。穿山甲全身有鱗片護身。鱗片棕褐色或灰褐色。整個的體型呈圓錐形。作為護身甲的穿山甲,就是用穿山甲身體皮層的金甲用特殊方法制作而成的護身甲。
保靖地處湖廣省最西部的大山區,那地方各種野生動物都很多,吃野味是很尋常的事情。其中有一種奇怪的動物名叫“穿山甲”,全身的外皮都是金甲,那金甲非常非常的堅硬,刀砍不穿,箭射不穿,就是鳥銃對著它射擊,也射不穿它。這種動物就是憑借那一身金甲,在土里穿行速度非常快,穿山甲喜歡在土洞里生活,但是獵人們要想從土洞里挖出穿山甲,那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所以人們把它叫著“穿山甲”。在所有的中小型動物中,最難捕捉的就是穿山甲,因為它在地底下穿行速度太快了。但是獵人們有辦法捕捉它,那就是用鐵籠子誘捕。由于穿山甲以螞蟻、幼蟲、蜜蜂、胡蜂和其它昆蟲幼蟲等為食,所以獵人們制作一種長筒形鐵絲籠子,兩頭做活動門。里面放置裝有螞蟻、幼蟲、蜜蜂、胡蜂和其它昆蟲幼蟲的鐵絲網盒子,穿山甲對這些小動物有特殊的靈感,能夠被這些小動物的氣味所吸引,于是朝著鐵絲籠子而來。當穿山甲爬進鐵絲籠子,兩頭的門自然關閉。穿山甲雖然在鐵絲籠子了飽食一頓,但是再也爬不出鐵絲籠子,只有老老實實等待獵人來連鐵絲籠子一起帶回家里處理。
穿山甲不但肉非常好吃,但是最值錢的還是那一身金甲。金甲是非常名貴的中藥材,所以在當地人看來,獵獲一只穿山甲就發財了。
但是軍人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一般的人只曉得穿山甲肉好吃,金甲值錢。但是軍人們中就有人有了新發現:這穿山甲的金甲如此堅硬,如果把這些金甲制作成為護身甲,一定是一件最好的鎧甲。有了這樣想法,就有人開始試著制作。成功了,好啊,這穿山甲護身甲就是特別,堅硬無比,刀不能砍穿,弓箭不能射穿,甚至鳥銃也不能射穿。好寶貝啊,龍王爺的法寶了。軍人們仍然用穿山甲作為這種用穿山甲縫制的護身甲的名稱。
穿山甲很快在保靖兵里面流行起來。由于穿山甲的金甲用作軍人的護身甲,穿山甲的金甲身價大為上升,穿山甲逐漸成為保靖兵的護身甲。這一次保靖兵參加石塘灣伏擊戰,保靖兵以零傷亡獲得大勝,受到參將盧鏜的獎賞。
石塘灣伏擊戰后,倭寇向嘉興方向逃竄,張經命令盧鏜迅速占領嘉興。于是盧鏜命令彭藎臣的保靖兵與廣西韋起云的狼兵連夜趕到嘉興,緊閉城門固守。倭寇看到嘉興縣城有明軍重兵把守,于是向秀水、歸安方向直逼嘉善縣城。
根據倭寇的新動向,張經命令浙江副使陳宗夔固守秀水、歸安、嘉善,命千夫梁鍔固守崇德、德清。陳宗夔收到張經的命令后,立刻從德清出發向秀水前進。但是陳宗夔率領部隊趕到秀水的時候,斥候報告,倭寇已經過了歸安,正向嘉善急奔。陳宗夔命令部隊跑步向嘉善縣城急奔。可惜的是,陳宗夔到底來遲了一步,由于嘉善知縣鄧植棄城而逃,倭寇輕易就攻陷了嘉善。倭寇在嘉善大肆搜素一陣,看到嘉善縣城內已經是一片蕭條景象,街道上的商鋪全都關了門,看來要在嘉善縣城發財已經沒有指望了。
也怪不得倭寇失望。嘉善原本沒有城墻,到正德五年才建了東西兩門,名賓旸、平成。直到嘉靖三十二年下半年,知縣鄧植為防倭寇侵犯,才開始提出修筑城墻的問題。經過將近一年時間的準備,縣府命令通判鄧遷具體負責筑城工程,于嘉靖三十三年十月四日開始動工筑城。第二年三月四日竣工,歷時五個月。城池雖然修筑起來了,但是由于倭寇的多次侵入,嘉善縣城已經破敗不堪。此次倭寇滿懷希望殺入嘉善縣城,想不到倭寇大失所望。倭寇只得將搜素得到的少量粗糧和數百只雞鴨鵝在嘉善吃了一頓,將剩下的帶在身上,出了嘉善縣城,向著德清前進。
卻說陳宗夔得知倭寇已經向德清縣城而去,于是率領部隊向德清縣城急奔。當陳宗夔率領部隊趕到德清縣城,倭寇已經在德清縣城大肆搶掠。原來德清的城墻剛剛動工,修筑城墻的民工聽說倭寇殺來了,都四散逃跑了。而當時守城部隊只有幾百人,百戶梁鍔率領部隊與倭寇血戰,梁鍔不幸戰死,倭寇殺入城內。
陳宗夔別無選擇,率領部隊殺入城內,與倭寇展開巷戰。倭寇看到明軍抵抗堅決,久戰不利,于是退出德清,向海寧方向逃跑。
陳宗夔在抗倭戰爭中也有些名氣,四川巡撫、禮部侍郎朱廷立題陳宗夔畫像贊曰:
劍眉鐵面,形貌絕倫。武平兩浙,文起八閩。盡心輔國,施澤惠民。為臣若此,純乎其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