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5章 上海保衛戰,李三郎抗倭捐軀

  • 大明抗倭風云
  • 農家小妹
  • 3443字
  • 2019-08-12 11:04:38

卻說蘇松海防道僉事董邦政正與松江府知府方廉、巡按御史蔡克廉、太倉州府尹熊桴、蘇松參將郭成、吳淞把總侯繼高、上海太學生抗倭名人喬鏜、太學生鄉兵首領潘元孝、諸生鄉兵首領閔電等松江府軍政要人和社會名流共度元宵節。忽然斥候來報,有大股倭寇侵犯崇明縣,據說崇明縣縣城已經被倭寇占領,知縣唐一岑等已經為國捐軀。

董邦政與眾位官員對唐一岑知縣表示了深深的哀悼。大敵當前,官員們已經無心慶祝元宵節,大家集中精力對抗倭戰事作了討論。董邦政對抗倭戰事做了總體安排,然后各自回到自己的崗位搞戰備工作。

根據斥候的報告,倭寇在崇明縣遭受有力抵抗后,轉而溯江而上進入吳淞江,將七艘大型戰船停泊在宋家港,然后分多路進行搶掠。當時崇明水師的兵船在東岸巡邏,發現軍情后立即開往黃浦江進行攔截,想不到倭寇的兵船裝備有先進的火炮,包括松浦隆自以為無敵的國崩大炮。國崩大炮是西域軍事強國葡萄牙最新式的火炮,還裝備有多門大型鐵炮、大筒、火門銃等大型火炮。根據斥候的詳細偵察,發現倭寇的戰船上還裝備了“大哈里”號火炮、“海上主權”號火炮和“圣菲利浦”號火炮各一門,這些先進火炮都是最近兩年內日本從西域軍事強國英吉利和購買的最先進火炮。這樣以來,崇明水師的裝備倒落了下風。經過一場混戰,崇明水師發現自己明顯處于劣勢,于是主動撤退。倭寇直逼上海縣城東門。由于東門外有一家石匠,此處地勢較高,倭寇強占石匠家,爬上屋頂觀察城內情況。董邦政聽說了這一情況,帶著幾個隨從前去觀察情況,正好碰上倭寇在石匠家的屋頂觀察城內情況,董邦政與幾位隨從同時用鳥銃射擊,打死了兩三個倭寇。

恰在此時,剛剛筑起不久的上海縣城城墻連續倒塌四處,共四十多丈,而就在這時候大股倭寇殺來了,形勢萬分危急。正月十八日,一支擁有七艘大型戰船的倭寇大隊進攻上海。海防僉事董邦政與署縣事常州通判劉本學立即在全上海作總動員,號召SH市民全力投入倭寇戰斗,親自登城指揮軍民用門板等迅速堵住缺口,各缺口處派大量軍民輪換晝夜死守。其中,城東南角缺口處的戰斗尤其激烈,兩百多名倭寇頭頂門板渡過護城河,眼看就要沖入城內。危急時刻,董邦政率兵趕到,當即用鳥銃打死一名倭寇,屬下官兵一齊瞄準射擊,迫使倭寇退出護城河。

但是倭寇并不死心,千方百計尋找機會攻城,上海軍民在董邦政的指揮下,英勇頑強的地與倭寇做斗爭。倭寇在城東南的攻城戰斗沒有得逞,轉而攻打南匯城。前面筆者已經介紹過,守御南匯嘴中后千戶所哨官李府以兒子李香、侄兒李忝、外甥張涓為首,組建了一支“李家兵”,加緊軍事訓練,隨時準備投入抗倭戰斗。由于李府侄兒李忝在眾多子侄中武藝最為出眾,而且腦子機靈,富有謀略,李府把守衛南匯城的重任交給了李忝。李黍此時才十七歲,乳名三郎,正是英雄出少年。此時倭寇來得厲害,那架勢是志在必得,而李黍就是不怕,當倭寇攻打南匯城城門的時候,李府的兒子李香和外甥張涓都主張堅守城門死守,而李黍則大開城門,率領子弟兵殺出。這一下倭寇大出意料,以為有強勁部隊殺來了。就在倭寇一愣神之間,已經有多名倭寇倒下。倭寇陣腳大亂,紛紛后退。李黍率領部隊乘勝追擊,殺得倭寇四散奔逃。

李家兵初戰勝利,李黍并不放松警惕。入夜,李黍把李家兵安排在各個關鍵處,連夜防守。果然不出所料,半夜時分,倭寇企圖偷襲。此時憑著朦朧的夜色,李黍看到有一小股部隊悄無聲息地架起了五架云梯,倭寇一個接著一個往上爬。李黍并不著急,等待著倭寇爬上城墻。當倭寇眼看就要登上城墻,李黍一聲命令,官兵們一齊用力,五架云梯同時被掀翻。接著是一陣如雨的箭矢射出,只聽得倭寇發出令人恐怖的哀嚎,估計能夠逃脫的人已經不多了。

倭寇偷襲吃了啞巴虧,心中好不懊惱。到了第二天,倭寇商議,通倭漢奸五老魏獻策說,聽說守城的部隊不是明軍正規軍,而是一支民間武裝,號李家兵,為頭的叫著李黍,小名三郎。此人不但武藝高強,而且頗有心計。要破此城,必須首先除去此人。五老魏在倭寇中不但是引路人,而且被倭寇頭目藤岡三郎當作軍師,對五老魏言聽計從。當下五老魏定下計策,由大部隊做出強攻的架勢,而派出五老魏用語言激李黍。

于是倭寇大隊出動,做出強攻南匯城的架勢。激戰中,五老魏大聲呼喊道:“喂!喂喂喂!城上的人可聽清楚了,聽說你們的頭兒是三郎?我們的長官也叫三郎,與你們的三郎同名,你們想見見嗎?”

李黍聽說倭寇頭目也叫三郎,心中憤怒,你倭寇有什么資格與我李黍同稱三郎?于是不由要出面搭話。李香比較沉著,擔心是倭寇的詭計,阻止說:“不要聽倭寇胡說八道,只怕有陰謀詭計。”李黍說:老兄不要多疑,有什么怕的?我倒想會會這個倭寇三郎。”于是李黍站在城墻頂上大聲說:“狗倭寇看清楚了,你們爺爺就是三郎。你狗倭寇不許用三郎的名字……”

李黍的話沒有說完,只覺眼前一黑,倒在城墻頂上。原來倭寇定下詭計,由五老魏用語言激李黍,引誘李黍現身,暗派數十位火繩槍手做好準備,當李黍現身的時候,火繩槍手一齊射擊,當場把李黍射死。

卻說李家兵看到主將被射死,一時大亂,倭寇加強了攻勢,一時間萬分危急。在這危急時刻,一位李家兵戰士站在城墻頂上大聲說:“倭奴不要高興得太早,三郎在此,不要以為你們能把我三郎奈何!”

倭寇看到又有人自稱三郎,到底哪個是真三郎?莫非剛才射中的是三郎的替身?是了,中國人當官的出于安全起見,大多都有替身,以避免遭暗殺。莫非這個三郎也有替身?倭寇心中疑惑,攻城的勇氣打了折扣,攻城的攻勢一下子減弱了許多。李家兵乘機加強了反攻,以鳥銃為主的各種火器一齊吐出復仇的火舌。在李家兵的強大攻勢下,倭寇終于撤退了。李家兵以無比的英勇打退了倭寇,保住了南匯城。

戰斗結束后,南匯城軍民為抗倭英雄李黍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后人有《竹枝詞》一首贊李家兵抗倭:

“嘉靖倭奴來鬼國,導他入寇有徽人。李官父子真忠勇,斬級殲酋也殉身。”

又有一首《竹枝詞》專門贊頌李黍英勇為抗倭獻身:

“夜半登城拔箭忙,賊呼直應李三郎。報仇君父在此舉,城存與存亡亦亡。”

二月初,倭寇剛剛從南匯城撤退,兵備僉事任環率領三百名鄉兵和八十名和尚兵趕來了。此時任環看到,停泊在黃浦江的倭寇船密密麻麻一大片,大大小小的戰船不下百數。而自吳淞江往南行駛的船只絡繹不絕。任環看到這種局面,心中不由緊張,深感局勢嚴峻。但是任環別無選擇,唯有堅決與倭寇展開血戰。

葉榭鎮位于上海西南的黃浦江中上游地區,東臨奉賢、南接金山、北與閔行隔江相望,是松江的東南門戶。考慮到這里的地理位置,任環決定在這里截擊倭寇。二月初四這天,任環率領三百鄉兵和八十八名和尚兵趕到葉榭,與正向松江府前進的倭寇展開激戰。由于任何采取靈活的戰略戰術,先用小股部隊對倭寇進行襲擾,引誘倭寇追擊,將倭寇引誘至伏擊地域,然后三百名鄉兵和八十八名和尚兵一齊殺出,給倭寇打了個措手不及。倭寇退之戰船上向下游退去,想不到碰上正在巡海的浙江參將盧鏜的水師,這樣,陸上有任環的鄉兵追擊,水面上又有盧鏜的水師截擊。在黃浦江的五里橋地段,倭寇看到沒有出路,決定棄船登陸逃跑,被任環的鄉兵和和尚兵截住廝殺。一場激烈的戰斗,倭寇打敗而四散奔逃。

此戰極為激烈,雖然倭寇被打敗,鄉兵與和尚兵也付出了重大犧牲:鄉兵有三十二人犧牲,和尚兵中的大有、西堂、天移、古峰等二十一人戰死。

當任環率領鄉兵與和尚兵在葉榭鎮與倭寇展開激戰的同時,一股倭寇已經殺入上海郊區的新場。在前面兩年,倭寇曾經多次侵入新場搶鹽,遭到當地軍民的堅決反擊。筆者在前面已經說過,在新場,有一個叫著閔電的生員,頗有膽識,而且涉獵兵法,有一定的軍事才能。所以深受督學曹邦輔的賞識,在曹邦輔的指導下,與太學生潘元孝共同組織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鄉兵。這支鄉兵曾經在坦直附近的連筆華橋與倭寇發生激烈戰斗,打死了一百多名倭寇。遺憾的是,閔電的好搭檔太學生潘元孝在這次戰斗中犧牲了。不久,閔電又幫助一團人盛際時招募鹽民兩百人組成“盛家兵”進據新場,修筑軍事據點,用以保衛鹽場。“盛家兵”都是由鹽民中的青壯年組成,驍勇善戰,面對倭寇殺來的嚴峻現實,他們毫不畏懼,步步為營,寸土必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倭打戰橋”一仗,新場人民與鄉勇一起組成自衛軍,鎮西北義順橋附近將倭寇團團包圍,全部打死。為紀念此次抗倭斗爭的勝利,新場軍民把義順橋改為“倭打戰橋”。在蓮碧花橋西北方向一里處,有一條小溪稱“倭落溝”。那就是新場盛家與倭寇交戰,在河邊殺死數十名倭寇,故而得名“倭落溝”。

在曹邦輔和任環兩位將軍的領導下,上海軍民苦戰一十八天,打退了倭寇的一次次進攻,保住了上海,取得了抗倭戰爭中第一次上海保衛戰的勝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体育| 金川县| 台北市| 易门县| 襄汾县| 遵义市| 嘉峪关市| 图片| 建湖县| 阳春市| 南江县| 大庆市| 内黄县| 平度市| 华容县| 罗江县| 若尔盖县| 西安市| 墨脱县| 麻栗坡县| 大兴区| 抚宁县| 曲沃县| 秦安县| 钦州市| 扎囊县| 新津县| 浙江省| 仪征市| 仁布县| 义乌市| 湟中县| 那坡县| 祁门县| 巴马| 神农架林区| 靖西县| 鄂尔多斯市| 正定县| 邵阳县| 大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