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免費
流類手鑒
最新章節:
第3章 舉詩類例
唐釋虛中撰。虛中,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約文宗、宣宗間在世,與貫休、齊己、鄭谷、修睦、尚顏、棲蟾等為詩友。哀帝天祐間,至中條山訪司空圖,未遇而留詩,為司空圖所激賞。晚住湘西宗成寺,卒于后唐明宗天成以后。有《碧云集》。《流類手鑒》一卷,宋《秘書省續編到四庫闕書目》別集類著錄《詩物象流類手鑒》一卷。文史類又著錄《疏類手鏡》一卷,實為一書重見,“疏”亦為“流”字之形誤。此書大致可分為兩部分:其一為“物象流類”,凡五十五類,皆為比體,如:“日午、春日,比圣明也?!薄皻堦?、落日,比亂國也?!庇袝r不免穿鑿附會。其二為“舉詩類例”,舉前人詩句以求其言外之意,亦多有牽強之處。此書理論淵源乃《二南密旨》,如《二南密旨》云詩有“南北二宗”,“南宗一句含理,北宗二句顯意”;此書云:“詩有二宗,第四句見題是南宗,第八句見題是北宗”,亦以頓、漸判南、北,實受禪宗影響。又《二南密旨》有“論總例物象”,遂直接影響此書之“物象流類”。此外,如“舉詩類例”節,舉賈島詩多至七例,均見影響痕跡。“物象”一節,后人多譏其穿鑿,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二南密旨》“其論總例物象一門,尤一字不通”。虛中受其影響,亦難免此譏。但中國古典詩歌自《楚辭》以降,已奠定“香草美人”之傳統,故一定的物象往往具有獨特的暗示意義,晚唐詩格對此類物象加以綜羅排列,似亦不宜一概抹煞。且此類書為初學者而作,強調詩歌創作的美刺手法,亦未可視為脫離現實的形式主義之作。這些理論演變至宋代,由作詩者的寫作規范發展為說詩者的批評準繩,以為一字一句,皆有譏刺,則難免附會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