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波羅奈仙人鹿苑中,與大比丘眾二萬人俱,菩薩萬二千。其名曰:師子菩薩、師子意菩薩、安意菩薩、無喻意菩薩、持地菩薩、般羅達菩薩、神天菩薩、實事菩薩、伽睺多菩薩、賢力菩薩、明天菩薩、愛喜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智行菩薩、專行菩薩、現無癡菩薩、彌勒菩薩,如是等上首菩薩摩訶薩萬二千人俱。復有二萬天子,善界天子、善住天子等,以為上首,皆住大乘。

爾時,世尊與無量百千眷屬圍繞而為說法。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華德藏,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惟愿世尊,賜我中間,欲有所問。”

佛告華德藏菩薩:“恣汝所問,諸有疑者,吾已知之,當為解說,令汝歡喜。”

爾時,華德藏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云何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五神通,得如幻三昧,以善方便能化其身,隨眾形類所成善根而為說法,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華德藏菩薩摩訶薩:“善哉!善哉!能于如來等正覺前,問如是義。汝華德藏,已于過去諸佛植諸善根,供養無數百千萬億諸佛世尊,于諸眾生興大悲心。善哉!華德藏,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對曰:“唯然,愿樂欲聞。”

佛告華德藏菩薩摩訶薩:“成就一法,得如幻三昧。得是三昧,以善方便能化其身,隨眾形類所成善根而為說法,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一法?謂無依止,不依三界,亦不依內,又不依外,于無所依得正觀察。正觀察已,便得正盡,而于覺知無所損減,以無減心悉度正慧。謂一切法從緣而起,虛假而有。一切諸法因緣而生,若無因緣,無有生法。雖一切法從因緣生,而無所生。如是通達無生法者,得入菩薩真實之道,亦名得入大慈悲心,憐愍度脫一切眾生。善能深解如是義已,則知一切諸法如幻,但以憶想語言造化法耳!然此憶想語言造化諸法,究竟悉空。善能通達諸法空已,是名逮得如幻三昧。得三昧已,以善方便能化其身,隨眾形類而成善根而為說法,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華德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于此眾中,頗有菩薩得是三昧乎?”

佛言:“有!今是會中,彌勒菩薩、文殊師利等六十正士,不可思議大誓莊嚴,得是三昧。”

又白佛言:“世尊,唯此世界菩薩得是三昧,他方世界復有菩薩,成就如是如幻三昧?”

佛告華德藏:“西方過此億百千剎,有世界名安樂,其國有佛,號阿彌陀如來、應供、正遍知,今現在說法。彼有菩薩,一名觀世音,二名得大勢,得是三昧。復次,華德藏,若有菩薩,從彼正士七日七夜聽受是法,便逮得如幻三昧。”

華德藏菩薩白佛言:“世尊,彼國應有無量菩薩得是三昧。何以故?其余菩薩生彼國者,皆當往至彼正士所,聽受是法。”

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有無量阿僧祇菩薩摩訶薩,從彼正士得是三昧。”

華德藏菩薩白佛言:“善哉!世尊,如來、應供、正遍知,愿以神力,令彼正士至此世界,又令彼此兩得相見。何以故?以彼正士至此剎故,善男子、善女人成善根者,聞其說法得是三昧。又愿見彼安樂世界阿彌陀佛,令此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國;生彼國已,絕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受彼請已,即放眉間白毫相光,遍照三千大千國土。于此世界草木土石、須彌山王、目真鄰陀山、大目真鄰陀山、斫迦羅山、大斫迦羅山,乃至世界中間幽冥之處,普皆金色,莫不大明。日月暈曜及大力威光,悉不復現。遍照西方億百千剎乃至安樂世界,悉皆金色。大光右繞彼佛七匝,于如來前廓然不現。彼國眾生、菩薩、聲聞,悉見此土及釋迦文與諸眾圍繞說法,猶如掌中觀阿摩勒果,皆生愛樂歡喜之心,唱如是言:“南無釋迦如來、應供、正遍知!”

于此眾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釋梵四天王、菩薩、聲聞,皆見安樂菩薩;阿彌陀佛,菩薩、聲聞眷屬圍繞,晃若寶山高顯殊特,威光赫奕普照諸剎,如凈目人于一尋內睹面貌明了無礙。既見是已,歡喜踴躍,唱如是言:“南無阿彌陀如來、應供、正遍知!”時此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及種善根,愿生彼國。

爾時,安樂世界菩薩、聲聞,見此剎已,怪未曾有,歡喜合掌,禮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作如是言:“南無釋迦牟尼佛!能為菩薩、聲聞說如是法!”爾時,安樂世界六種震動,動遍動、等遍動、搖遍搖、等遍搖、震動遍、等遍震。

爾時,觀世音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白彼佛言:“甚奇!世尊,釋迦如來現希有事。何以故?彼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少現名號,令無想大地六種震動。”

爾時,阿彌陀佛告彼菩薩:“釋迦牟尼不但此土現其名號,其余無量諸佛世界悉現名號。大光普照,六種震動,亦復如是。彼諸世界無量阿僧祇眾生,聞釋迦牟尼稱譽名號,善根成就,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彼眾中四十億菩薩,聞釋迦牟尼如來、應供、等正覺名號,同聲發愿,善根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即授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觀世音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詣彼佛所,頭面禮足,恭敬合掌,于一面住,白佛言:“世尊,釋迦牟尼放此光明,何因何緣?”

爾時,彼佛告觀世音:“如來、應供、等正覺放斯光明,非無因緣。何以故?今日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將欲演說菩薩珍寶處三昧經,故先現瑞。”

爾時,觀世音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等欲詣娑婆世界,禮拜供養釋迦牟尼佛,聽其說法。”

佛言:“善男子,宜知是時。”

時,二菩薩即相謂言:“我等今日,定聞彼佛所說妙法。”

時,二菩薩受佛教已,告彼四十億菩薩眷屬:“善男子,當共往詣娑婆世界,禮拜供養釋迦牟尼佛,聽受正法。何以故?釋迦牟尼如來、應供、等正覺,能為難事,舍凈妙國,以本愿力,興大悲心,于薄德少福、增貪恚癡、濁惡世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為說法。”

說是語時,菩薩、聲聞同聲嘆言:“彼土眾生,得聞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名號,快得善利,何況得見發歡喜心!世尊,我等當共詣彼世界,禮拜供養釋迦牟尼佛。”

佛言:“善男子,宜知是時。”

爾時,觀世音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與四十億菩薩前后圍繞,于彼世界以神通力,各為眷屬化作四十億莊嚴寶臺。是諸寶臺縱廣十二由旬,端嚴微妙。其寶臺上,有處黃金,有處白銀,有處琉璃,有處玻瓈,有處赤珠,有處硨磲,有處瑪瑙,有處二寶——黃金、白銀,有處三寶——金、銀、琉璃,有處四寶——黃金、白銀、琉璃、玻瓈,有處五寶——金、銀、琉璃、玻瓈、赤珠,有處六寶——黃金、白銀、琉璃、玻瓈、硨磲、赤珠,有處七寶,乃至瑪瑙。又以赤珠、栴檀、優缽羅、缽曇摩、拘物頭、分陀利而莊嚴之。又雨須曼那華、瞻卜華、波羅羅華、阿提目多華、羅尼華、瞿羅尼華、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波樓沙華、摩訶波樓沙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法華、盧遮那華、摩訶盧遮那華、遮迦華、摩訶遮迦華、蘇樓至遮迦華、栴那華、摩訶栴那華、蘇樓至栴檀那華、栴奴多羅華、他邏華、摩訶他邏華。其寶臺上種種雜色,斑爛煒曄,清凈照耀。諸寶臺上,有化玉女八萬四千,或執箜篌、琴、瑟、箏、笛、琵琶、鼓貝,如是無量眾寶樂器,奏微妙音,儼然而住。或有玉女,執赤栴檀香、沉水栴檀香,或執黑沉水栴檀香,儼然而住。或有玉女,執優波羅、波頭摩、拘物頭、分陀利華,儼然而住。或有玉女,執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波樓沙華、摩訶波樓沙華、盧遮那華、摩訶盧遮那華、栴那華、摩訶栴那華、蘇樓至栴那華、遮迦華、摩訶遮迦華、蘇樓至遮迦華、陀羅華、摩訶陀羅華、蘇樓至陀羅華,莊嚴而住。或有玉女,執一切華果,儼然而住。諸寶臺上,眾寶莊嚴師子之座,座上皆有化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自嚴身。臺上各懸八萬四千青黃赤白雜真珠,貫諸寶臺上。各有八萬四千眾妙寶瓶,盛滿末香,列置其上。諸寶臺上,各有八萬四千眾寶妙蓋,彌覆其上。諸寶臺上,各有八萬四千眾寶樹,植立其上。諸寶臺上,各有八萬四千寶鈴,羅覆其上。諸寶樹間有七寶池,八功德水盈滿其中。青黃赤白雜寶蓮華,光色鮮映。微風吹動,眾寶行樹出微妙音,其音和雅逾于天樂。諸寶臺上,各有八萬四千眾妙寶繩,連綿樹間。一一寶臺,光明照耀八萬四千由旬,莫不大明。

爾時,觀世音及得大勢菩薩,與其眷屬八千億眾諸菩薩俱,莊嚴寶臺悉皆同等,譬如力士屈伸臂頃,從彼國沒,至此世界。時,彼菩薩以神通力,令此世界地平如水,與八十億菩薩前后圍繞,以大功德莊嚴成就,端嚴殊特無可為喻,光明遍照娑婆世界。

是諸菩薩詣釋迦牟尼佛所,頭面禮足,右繞七匝,卻住一面,白佛言:“世尊,阿彌陀佛,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行不?”

又現彼土莊嚴妙事時,此菩薩及聲聞眾,見此寶臺從妙莊嚴,嘆未曾有,各作是念:“此諸寶莊嚴微妙,從安樂國至此世界,為是佛力?菩薩力耶?”

爾時,華德藏菩薩承佛神力,白佛言:“甚奇!世尊,未曾有也!今此娑婆世界,眾妙寶臺莊嚴如是,是誰威力?”

佛言:“是觀世音及得大勢神通之力,于此世界現大莊嚴。”

“甚奇!世尊,不可思議!彼善男子,愿行清凈,能以神力莊嚴寶臺,現此世界。”

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彼善男子,已于無數億那由他百千劫中,凈諸善根,得如幻三昧;住是三昧,能以神通變化現如是事。又華德藏,汝今且觀東方世界,為何所見?”

時,華德藏即以菩薩種種天眼,觀于東方恒河沙等諸佛世界。見彼佛前,皆有觀世音及得大勢,莊嚴如前,恭敬供養,皆稱:“阿彌陀佛,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行不?”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爾時,華德藏菩薩見是事已,歡喜踴躍,得未曾有,而白佛言:“甚奇!世尊,今此大士,乃能成就如是三昧。何以故?令此正士,能現莊嚴是諸佛剎。”

爾時,世尊即以神力,令此眾會見是事已,三萬二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華德藏菩薩白佛言:“世尊,是二正士,久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于何佛所?唯愿說之,令諸菩薩修此愿行,具足成就。”

佛言:“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善哉!世尊,愿樂欲聞。”

佛言:“乃往過去廣遠無量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我于爾時為百千王。時初大王劫欲盡時,有世界名無量德聚安樂示現,其國有佛,號金光師子游戲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是佛剎土,所有清凈嚴飾之事,今為汝說。于意云何?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國土所有嚴凈之事,寧為多不?”

答曰:“甚多!不可思議,難可具說。”

佛告華德藏:“假使有人,分析一毛以為百毛,以一分毛渧大海水。于意云何?一毛端水于大海水,何者為多?”

答曰:“海水甚多,不可為譬。”

“如是,華德藏,應作是知,阿彌陀國莊嚴之事如毛端水,金光師子游戲佛國如大海水,聲聞、菩薩差降亦爾。彼金光師子游戲如來,亦為眾生說三乘法。我于恒沙等劫,說此佛國功德莊嚴,菩薩、聲聞快樂之事,猶不能盡。爾時,金光師子游戲如來法中有王,名曰威德王,千世界正法治化,號為法王。其威德王多諸子息,具二十八大人之相。是諸王子,皆悉住于無上之道。王有七萬六千園觀,其王諸子游戲其中。”

華德藏白佛言:“世尊,彼佛剎土有女人耶?”

佛言:“善男子,彼佛國土尚無女名,何況有實?其國眾生凈修梵行,純一化生,禪悅為食。彼威德王于八萬四千億歲,奉事如來不習余法,佛知至心,即為演說無量法印。何等為無量法印?華德藏菩薩,凡所修行,應當發于無量誓愿。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布施無量、持戒無量、忍辱無量、精進無量、禪定無量、智慧無量、所行六度攝生死無量、慈愍眾生無量、莊嚴凈土無量、音聲無量、辯才無量。華德藏,乃至一念善相應回向無量。云何回向無量?如回向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得無生證,以佛涅槃而般涅槃,是名回向無量。無量空、無量無相、無量無愿、無量無行,如是無欲、實際、法性、無生、無著、解脫、涅槃無量。善男子,我但略說諸法無量。何以故?以一切法無有限量。

“復次,華德藏,彼威德王,于其園觀入于三昧。其王左右有二蓮華,從地踴出,雜色莊嚴,其香芬馥,如天栴檀。有二童子化生其中,跏趺而坐,一名寶意,二名寶上。時,威德王從禪定起,見二童子坐蓮華藏,以偈問曰:

“‘汝為天龍王,夜叉鳩槃荼,

為人為非人,愿說其名號。’“

時,王右面童子以偈答曰:

“‘一切諸法空,云何問名號?

過去法已滅,當來法未生,

現在法不住,仁者問誰名?

空法亦非人,非龍非羅剎,

人與非人等,一切不可得。’“

左面童子而說偈言:

“‘名名者悉空,名名不可得,

一切法無名,而欲問名字?

欲求真實名,未曾所見聞,

夫生法即滅,云何而問名?

說名字語言,皆是假施設,

我名為寶意,彼名為寶上。’”

華德藏,是二童子說是偈已,與威德王俱詣佛所,頭面禮足,右繞七匝,合掌恭敬于一面。時,二童子即共同聲,以偈問佛:

“‘云何為供養,無上兩足尊?

愿說其義趣,聞者當奉行。

華香眾伎樂,衣食藥臥具,

如是等供養,云何為最勝?’“

爾時,彼佛即為童子,而說偈言:

“‘當發菩提心,廣濟諸群生,

是則供正覺,三十二明相。

設滿恒沙剎,珍妙莊嚴具,

奉獻諸如來,及歡喜頂戴,

不如以慈心,回向于菩提。

是福為最勝,無量無有邊,

余供無過者,超逾不可計。

如是菩提心,必成等正覺。’”

時,二童子復說偈言:

“‘諸天龍鬼神,聽我師子吼,

今于如來前,弘誓發菩提。

生死無量劫,本際不可知,

為一眾生故,爾數劫行道。

況此諸劫中,度脫無量眾,

修行菩提道,而生疲惓心?

我若從今始,起于貪欲心,

是則為欺誑,十方一切佛。

瞋恚愚癡垢,慳嫉亦復然,

今我說實語,遠離于虛妄。

我若于今始,起于聲聞心,

不樂修菩薩,是則欺世尊。

亦不求緣覺,自濟利己身,

當于萬億劫,大悲度眾生。

如今日佛土,清凈妙莊嚴,

令我得道時,超逾億百千。

國無聲聞眾,亦無緣覺乘,

純有諸菩薩,其數無限量。

眾生凈無垢,悉具上妙樂,

出生于正覺,總持諸法藏。

此誓若誠實,當動大千界。

說如是偈已,應時普震動,

百千眾伎樂,演發和雅音,

光耀微妙服,旋轉而來降。

諸天于空中,雨散眾末香,

其香普流熏,悅可眾生心。”

佛告華德藏:“于汝意云何?爾時威德王者,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時二童子,今觀世音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是也。善男子,是二菩薩于彼佛所,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華德藏白佛言:“甚奇!世尊,是善男子未曾發心,成就如是甚深智慧,了達名字悉不可得。世尊,是二正士于彼先佛已曾供養,作諸功德?”

“善男子,此恒河沙悉可知數,而此大士先供養佛,種諸善根不可稱計。雖未發于菩提之心,而以不可思議而自莊嚴,于諸眾生為最勇猛。”

爾時,華德藏菩薩白佛言:“世尊,其無量德聚安樂示現國土,為在何方?”

佛言:“善男子,今此西方安樂世界,當于爾時,號無量德聚安樂示現。”

華德藏菩薩白佛言:“世尊,愿為解說,令無量眾生得大利益。是觀世音于何國土成等正覺?世界莊嚴、光明、名號,聲聞、菩薩壽命所有,乃至成佛,其事云何?若世尊說是菩薩先所行愿,其余菩薩聞是愿已,必當修行而得滿足。”

佛言:“善哉!諦聽!當為汝說。”

對曰:“唯然,愿樂欲聞。”

佛言:“善男子,阿彌陀佛壽命無量百千億劫,當有終極。善男子,當來廣遠不可計劫,阿彌陀佛當般涅槃。般涅槃后,正法住世等佛壽命。在世滅后,所度眾生悉皆同等。佛涅槃后,或有眾生不見佛者,有諸菩薩得念佛三昧,常見阿彌陀佛。復次,善男子,彼佛滅后,一切寶物、浴池、蓮華、眾寶行樹,常演法音與佛無異。善男子,阿彌陀佛正法滅后,過中夜分明相出時,觀世音菩薩于七寶菩提樹下,結跏趺坐,成等正覺,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國土自然七寶,眾妙合成莊嚴之事,諸佛世尊于恒沙劫說不能盡。善男子,我于今者為汝說譬,彼金光師子游戲如來國土莊嚴之事,方于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國土,百萬千倍、億倍、億兆載倍,乃至算數所不能及。其佛國土無有聲聞、緣覺之名,純諸菩薩充滿其國。”

華德藏菩薩白佛言:“世尊,彼佛國土名安樂耶?”

佛言:“善男子,其佛國土號曰眾寶普集莊嚴。善男子,普光功德山王如來隨其壽命,得大勢菩薩親覲供養,至于涅槃;般涅槃后,奉持正法,乃至滅盡;法滅盡已,即于其國,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善住功德寶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國土、光明、壽命、菩薩眾,乃至法住等無有異。若善男子,善女人,聞善住功德寶王如來名者,皆得不退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善男子,若有女人,得聞過去金光師子游戲如來、善住功德寶王如來名者,皆轉女身,卻四十億劫生死之罪;皆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得見佛,聞受正法,供養眾僧;舍此身已,出家成無礙辯,速得總持。”

爾時,會中六十億眾同聲嘆言:“南無十方般涅槃佛!”同心共議,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即受記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八萬四千那由他眾生,遠塵離垢,于諸法中得法眼凈。七千比丘漏盡意解。

爾時,觀世音及得大勢菩薩,即以神力,令此眾會悉見十方無數諸佛世尊,皆為授其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見已嘆言:“甚奇!世尊,是諸如來為此大士授如是記!”

爾時,華德藏菩薩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如來甚深經典,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廣宣流布,得幾所福?唯愿如來分別解說。何以故?當來惡世薄德眾生,于此如來甚深經典而不信受,以是因緣,長夜受苦,難得解脫。世尊,唯愿說之,憐愍利益諸眾生故。世尊,今此會中,多有利根善男子、善女人,于當來世而作大明。”

佛言:“華德藏,善哉!諦聽!當為汝說。”

對曰:“受教,愿樂欲聞。”

佛言:“若善男子,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置兩肩上,盡其形壽,隨所須欲,衣食、臥具、床褥、湯藥而供養之,所得功德,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若以慈心,供一眾生隨其所須,功德無量,何況一切!”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經典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廣宣流布,發菩提心,所得功德,百千萬倍不可為譬!”

華德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從今日,于此如來所說經典,及過去當來三佛名號,常當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廣宣流布,遠離貪恚癡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虛妄。世尊,我成佛者,若有女人聞如是法,現轉女身;轉女身已,當為授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離垢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

說是經已,華德藏菩薩摩訶薩,及諸比丘、比丘尼、菩薩、聲聞、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品牌:匯聚文源
上架時間:2015-12-18 17:47:51
出版社:北京匯聚文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匯聚文源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黄县| 玉龙| 无棣县| 松阳县| 车致| 东兰县| 安平县| 内黄县| 中宁县| 巴林左旗| 通海县| 长垣县| 漯河市| 建瓯市| 新乡县| 九龙县| 卢氏县| 南丰县| 信丰县| 余干县| 固阳县| 久治县| 永仁县| 玛多县| 湘阴县| 武乡县| 日喀则市| 日喀则市| 莱阳市| 富锦市| 丰原市| 沁水县| 灵川县| 嵊州市| 正定县| 县级市| 康马县| 衡南县| 庆城县| 宜春市| 赫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