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光褶皺里的碎光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巷口秋意
第1章 巷口秋意
青石板上蜿蜒的苔痕,是歲月用墨筆勾勒的工筆畫。那株百年梧桐扎根在巷口轉角,虬結的枝干斜斜探向天空,仿佛要觸碰云端的舊夢。當第一縷秋風掠過屋檐的銅鈴,滿樹葉子便開始簌簌作響,像是誰打翻了鎏金的顏料罐,碎金般的葉片打著旋兒墜落,在青石板上積成厚厚的絨毯。我俯身拾起一片,脈絡間流淌著李商隱筆下"留得枯荷聽雨聲"的蒼涼,卻又在邊緣處泛著溫暖的赭紅,恰似時光淬煉出的琥珀。
暮色中的巷子如同被暈染開的水墨畫。夕陽透過枝椏的縫隙,將光斑碎銀般撒在落葉堆上,每一片都閃爍著忽明忽暗的光暈。踩著"咯吱咯吱"的落葉前行,鞋尖碾碎枯葉的脆響驚起幾只蟄伏的蚱蜢,它們撲棱著翅膀撞向青灰色的磚墻。那堵墻早已被歲月啃噬得千瘡百孔,縱橫交錯的裂痕里嵌著青苔,倒像是杜甫詩中"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皴染技法,每一道溝壑都藏著前朝舊事。
墻根處不知何時長出株野菊,金黃的花瓣在風中輕輕搖曳,恍惚間竟與李清照詞里"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意境重疊。我伸手輕撫花瓣,指尖殘留的涼意里,仿佛還凝結著昨夜的清露。遠處老茶館的竹簾被風掀起一角,飄來幾縷龍井的清香,混著說書人抑揚頓挫的"且說那林沖風雪山神廟",在秋日的空氣中釀出醇厚的韻味。
孩童的笑聲突然打破這份靜謐。幾個扎羊角辮的小女孩舉著糖畫追逐,麥芽糖拉出的金絲在夕陽下泛著琥珀色的光。她們清脆的笑聲撞在磚墻上又彈回來,驚飛了蹲在屋檐上打盹的灰鴿。鴿群掠過天際時,我忽然想起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的壯闊,只是眼前這幕更添了幾分市井煙火氣。
巷尾的老井依舊在低聲呢喃。井臺邊的青苔爬上石欄,水面倒映著半輪殘陽,泛起粼粼金波。記得幼時總愛趴在井邊,看外婆用木桶汲水,水面蕩開的漣漪會把天上的云彩揉碎。她常說這井水通著地下暗河,藏著老龍王的秘密,還教我念"泉眼無聲惜細流"的詩句。此刻井繩上的木轱轆早已布滿裂痕,卻仍固執地守著歲月的刻度。
暮色漸濃時,炊煙從各家各戶的煙囪里裊裊升起。隔壁阿婆的廚房里飄來紅燒肉的香味,混著炒青菜的清鮮,讓人想起蘇軾"人間有味是清歡"的喟嘆。幾只流浪貓蜷在墻根打盹,尾巴偶爾掃過堆積的落葉,驚起細小的塵埃在光柱里起舞。遠處傳來收廢品的梆子聲,"當啷當啷"的節奏,為這秋日傍晚譜寫出獨特的韻律。
轉過彎角,那座古舊的木門依舊半掩著。門上的銅環早已銹跡斑斑,門軸轉動時發出"吱呀"的呻吟,仿佛在訴說百年前的繁華。門縫里探出幾枝野薔薇,枯黃的藤蔓纏繞在斑駁的門楣上,倒像是晏幾道詞中"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凄涼。推開門,院內荒草叢生,碎瓷片鋪就的小徑上,還殘留著孩童跳房子的粉筆畫。
夕陽將最后一抹余暉灑在磚墻上,我忽然想起外婆的故事。她說年輕時這巷子里住著位教書先生,每到中秋便在庭院里擺開八仙桌,教孩子們念"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那時的月光會透過桂花樹的枝椏,在青磚地上篩出滿地銀霜,孩子們的誦讀聲能飄到巷子另一頭。如今桂花樹早已枯死,只剩下樹樁上新生的木耳,無聲訴說著歲月的更迭。
墻角的老槐樹依舊蒼勁挺拔。樹皮上深深淺淺的刻痕,記錄著幾代人的成長印記。我撫摸著樹干上歪歪扭扭的"到此一游",忽然發現當年和小伙伴們刻下的身高線還在。那時總盼著能快些長高,超過刻痕上最高的標記,如今看著這些逐漸被樹皮包裹的刻痕,才驚覺時光早已悄無聲息地爬過了二十載春秋。
夜幕降臨時,巷口亮起了昏黃的路燈。光暈里飛舞的不只是蚊蟲,還有被風卷起的細碎落葉。我站在燈下,影子被拉得很長,與墻上搖曳的樹影交織成一幅動態的水墨畫。遠處傳來隱約的戲曲聲,是《牡丹亭》里"原來姹紫嫣紅開遍"的唱段,在寂靜的夜里顯得格外空靈。
一陣寒風吹過,我裹緊外套。墻角的野菊在風中簌簌發抖,卻依然倔強地昂著頭。想起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此刻這株野菊雖無人欣賞,卻也活出了自己的風骨。腳下的落葉被風卷起,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恍惚間竟像是誰在彈奏一曲無聲的《秋風辭》。
沿著巷子往回走,各家窗口透出溫暖的燈光。張奶奶家的電視里傳來新聞聯播的片頭曲,李叔家飄出二胡《二泉映月》的悠揚旋律。我在一家餛飩攤前駐足,看老板熟練地包著餛飩,白霧升騰間,忽然想起小時候和外婆來吃餛飩的場景。她總愛把最嫩的蝦仁挑給我,自己喝著清湯,笑著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月光爬上屋檐時,巷子徹底安靜下來。只有偶爾經過的夜歸人,腳步聲在空曠的巷子里回響。我站在梧桐樹下,抬頭望著枝葉間漏下的月光,想起張若虛"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哲思。這棵樹見證了多少代人的悲歡離合,又承載了多少未說出口的故事?
墻角突然傳來蟋蟀的鳴叫,像是在為這秋夜奏起小夜曲。我蹲下身尋找聲源,卻只看到滿地落葉在月光下泛著銀白。恍惚間,仿佛看見童年的自己蹲在這里,和小伙伴們舉著玻璃瓶,追逐那些會唱歌的小精靈。那時的快樂如此簡單,一片落葉、一只昆蟲,都能成為整個世界。
夜風漸涼,我轉身往家的方向走去。身后的巷子在月光中漸漸模糊,卻又在記憶里愈發清晰。那些斑駁的磚墻、古老的槐樹、溫暖的燈光,還有外婆的故事,都化作了生命中最珍貴的印記。正如李清照所說"物是人非事事休",但有些情感,卻會隨著歲月的沉淀愈發醇厚。
走到巷口時,我回頭望去。月光下的巷子宛如一條銀色的絲帶,蜿蜒在城市的褶皺里。梧桐樹的影子在地上投下巨大的輪廓,像是守護這片土地的巨人。遠處傳來火車的汽笛聲,劃破夜空,驚醒了沉睡的巷子,也驚醒了我記憶深處最柔軟的角落。
推開家門,暖黃的燈光撲面而來。母親正在廚房忙碌,案板上切菜的聲音清脆悅耳。父親坐在沙發上翻看報紙,茶幾上擺著泡好的熱茶,氤氳的熱氣在燈光下緩緩升騰。我忽然想起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的溫馨,這不正是最平凡也最珍貴的幸福嗎?
窗外,秋風依舊在輕吟,卷著落葉敲打著玻璃。我站在窗前,看著月光下的城市,心中滿是寧靜與感動。這條承載著無數回憶的巷子,就像一本厚重的書,每一頁都寫滿了故事。而我,既是故事的讀者,也是故事的續寫者。
夜色漸深,城市漸漸沉睡。我躺在床上,聽著窗外的風聲,思緒卻仍在那條巷子里徘徊。那些童年的歡笑、外婆的故事、秋日的黃昏,都化作了夢中的蝴蝶,在記憶的花叢中翩翩起舞。而我知道,無論走到哪里,那條巷口的秋意,都會永遠留在心底,成為生命中最溫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