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皇帝駕崩,新帝登基
孝能帝28年,舉國同悲,市井不升一縷炊煙,坊市商賈門戶緊鎖,貼上白麻,一代賢君邳甾旸因操勞過度,昨夜崩了!謚號孝能。
次日,孝后莒望汌持先皇遺詔,立太子凼為新帝,改國號賢,史稱孝賢皇帝。
孝賢皇帝登基之日,天空眾鳥盤旋,似在歡呼,似在悲戚。邳凼緩緩在紅毯上走向龍椅,身側(cè)是金鑾殿蟠龍柱、頭頂九旒冕冠。在眾臣和先帝妃嬪的目光中走向孝后莒氏。
殿外還有一些遲來的重臣剛剛邁入門庭,所過之處竟有金箔飛揚(yáng),他身著黑皮大氅,氅下是紅棗色朝服,頭戴烏紗,腰佩尚方寶劍,是先帝異性諸侯之一,神武侯年壽昌。
此時(shí)太陽正好落在宮墻內(nèi),吉時(shí)已到。孝后莒氏手持遺詔,朗聲誦讀,眾人皆跪下接旨:“大鳳朝孝能二八年秋七月廿三,世宗武皇帝遺詔
奉天承運(yùn),皇帝詔曰:
朕承天命,踐祚廿有八載,平北戎于蒼梧,治水患于河朔,開商路通西域三十六邦,方得海晏河清、萬邦來朝。今龍御將殯,雖有不舍,然天命有歸,不得不告于天下:
其一,立儲大事:
皇長子邳凼,仁厚寬和,曾代朕監(jiān)國三載,理政務(wù)而不苛,撫黎民而有恩,且身具「赤螭紋」天命之相(注:胸口血色龍紋,皇族嫡脈標(biāo)志),合當(dāng)繼皇帝位,即日后「大胤顯宗」。
其二,托孤之重:
著左丞相裴矩、鎮(zhèn)北將軍陸沉、大祭司巫咸,輔弼新帝,協(xié)理軍國。凡百司庶務(wù),咸聽顯宗節(jié)度,敢有擅專者,天下共擊之。
其三,陵寢規(guī)制:
朕素尚節(jié)儉,陵寢毋需金玉,以玄鐵鑄槨,藏《禹貢圖》《平戎策》于地宮,勿殉珍寶。唯念發(fā)妻沈皇后早逝,著追封「孝懿仁圣皇后」,與朕同塋異穴,魂兮相傍。
其四,天命所系:
傳國玉璽「赤螭璽」著由賢宗恭掌,此璽背刻二十八宿,腹藏「胤朝秘典」,得璽者需每年冬至夜祭于天壇,若違祖制,必遭天譴。
欽此。”
眾人皆道:“(老)(兒)臣接旨!”
同時(shí)孝賢皇帝接過圣旨,緩緩走向龍椅,在眾臣的凝望中落座龍椅,登基稱帝。
新帝立于丹墀之上,冕旒垂落間抬眼,掃過階下俯首的百官與遠(yuǎn)處山呼的百姓
“列位臣工,天下子民——”
新帝聲音沉如青銅鐘鼎,驚起檐角棲鳥。右手按在胸前赤螭紋金飾,紋章在陽光下折射出血色光影。
“今日朕登臨大寶,非為一己之尊,乃承列祖列宗之靈,續(xù)大胤八百年火德運(yùn)數(shù)!”
“昔世宗皇帝提劍定山河,教北戎不敢南下牧馬;孝懿皇后親織《勸農(nóng)圖》,使百姓不饑于野。朕自束發(fā)起,隨駕監(jiān)國、巡邊問苦,見過長城外凍斃的戍卒,也接過隴右老農(nóng)皸裂的雙手——”
忽然褪下冕旒,露出額間未愈的舊疤,三年前微服查賑時(shí)被亂民擲石所傷。
“這天下,不是金鑾殿上的朱漆屏風(fēng),是千萬個(gè)‘趙錢孫李’的煙火人間!從今日起:
其一,免三秦災(zāi)區(qū)三年賦稅,開常平倉放糧,敢有克扣者,朕必剝其皮以懸城門!”
武將班列中,鎮(zhèn)北將軍陸沉手按劍柄,與左丞相裴矩交換眼色——常平倉本是陸氏私軍糧庫
“其二,廢‘言官風(fēng)聞言事’之禁,凡有治國良策、民間疾苦,無論貴賤,皆可直書‘登聞鼓’!”
御史臺首領(lǐng)抬頭,撞見新帝目光如炬,忽然想起月前在冷宮見過的密信:“留御史,為朕剜去朝堂腐肉”
“其三——”
從大祭司手中接過傳國玉璽,印紐螭龍雙目突然泛紅,殿頂二十八星宿圖應(yīng)聲而亮
“朕以赤螭之血起誓:若有負(fù)百姓,令九州餓殍、四海兵戈,必受天命反噬,魂飛魄散而不得入太廟!”
話落時(shí),殿外突有玄鳥盤桓三匝,鳴聲清亮如編鐘,百官皆伏拜——唯有新帝知曉,這是母族豢養(yǎng)的報(bào)信鳥。
“今大赦天下,罪囚除十惡不赦者,皆減一等;賜民爵一級,百歲者加賜玉杖!愿與諸公共治太平,上不負(fù)天,下不負(fù)心!”
末尾之句擲地有聲,冕旒劇烈晃動(dòng),露出唇角微揚(yáng)的弧度。
從七月始,為孝賢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