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陶瓷缸的聲響
一九八零年九月的一個清晨,我被搪瓷缸敲擊炕沿的聲響驚醒。睜開眼時,父親那張被煤油燈照得半明半暗的臉正懸在我上方。
“陽子,起來!“父親又用那個印著“農業學大寨“紅字的搪瓷缸敲了一下,“出大事了。“
我揉著眼睛撐起身子,土坯房里還彌漫著昨夜灶膛的柴火味。透過糊著報紙的窗戶,天剛蒙蒙亮,院子里那棵老棗樹的影子在地上爬得老長。
“啥事啊爹?隊里要提前出工?“我摸索著套上打著補丁的藍布褂子,腳趾在炕沿下找到了千層底布鞋。
父親突然抓住我的肩膀,我聞到他手指間旱煙和粉筆灰混合的氣味。他眼睛里閃著光,像是抓住了什么寶貝。“恢復了!陽子,高考恢復了!“
我一時沒反應過來。這個詞太陌生了,在我十六年的人生里,“高考“只存在于父親偶爾的嘆息中,和那些被鎖在樟木箱里的舊課本扉頁上。
母親王秀芹端著簸箕從門外進來,玉米粒在她指縫間嘩啦啦地流瀉。“陳鐵柱,你大早上發什么瘋?“她腰間的圍裙沾著晨露和雞食的痕跡,“陽子今天得去南坡鋤草,隊里記八個工分呢。“
父親沒理會母親,轉身從炕柜深處掏出一個布包。灰塵在光線里飛舞,他小心翼翼地展開包袱皮,露出幾本邊角卷曲的教材——《代數》《物理》《化學》,封面上還印著“1965年修訂版“的字樣。
“聽著,“父親把一本《代數》拍在我手里,書頁間散發出霉味和樟腦丸的氣息,“從今天起,你不用下地了。三個月后去縣里考試,考上了就能吃商品糧。“
母親手里的簸箕“咣當“掉在地上,金黃的玉米粒滾得到處都是。“你瘋啦?“她聲音陡然拔高,“陽子連初中都沒念完,考什么大學?再說地里活誰干?“
父親蹲下身,一粒一粒撿著玉米。“秀芹,這次不一樣。“他聲音出奇地平靜,“廣播里說了,不論出身,年齡放寬到三十歲。陽子跟張老師學過算術,有基礎。“
“張書成??“母親的聲音像淬了冰,“陳鐵柱,你是不是還惦記著你那點教書匠的心思?!“
我看見父親的后背僵了一下。
“王秀芹!“父親猛地站起來,玉米粒從他指縫間簌簌落下,“你想讓兒子跟我們一樣,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你看看縣里,現在拖拉機都換第二茬了!“
母親抄起掃帚開始狠命掃地上的玉米粒,笤帚苗刮得地面嘶嘶作響。“讀書能當飯吃?隔壁村李會計家小子,去年考上師范,光路費就借了半個村!“
我捧著那本《代數》站在炕沿邊,腳底發涼。封皮上的燙金字體已經斑駁,翻開第一頁,泛黃的紙頁上有父親年輕時工整的筆記:“陳鐵柱,1964年9月“。再往后翻,很多頁被撕掉了,留下鋸齒狀的邊緣。
父親突然抓住我的手腕:“走,現在就去見張老師。“
母親把掃帚橫在門前:“今天敢出這個門,就別回來吃晌午飯!“
父親從兜里摸出半包“大前門“,這是去年春節大隊書記來拜年時給的,他一直舍不得抽。他把煙拍在灶臺上:“換十個雞蛋,給張老師帶去。“
晨霧還未散盡時,我跟在父親身后走在田埂上。他提著裝有雞蛋的竹籃,背影比平時挺拔許多。露水打濕了我的褲腿,秋蟲在稻茬間鳴叫。遠處傳來生產隊出工的鐘聲,當當的聲響在晨霧中顯得沉悶而遙遠。
“爹,“我小跑兩步跟上,“我真能考上?“
父親沒回頭:“張老師教過的學生,沒有笨的。“
“張老師!“父親在門外喊了一聲,聲音突然變得恭敬,像他當年在公社小學教書時的樣子。
門吱呀一聲開了。一個瘦高的老人站在陰影里,灰白的頭發像秋草一樣支棱著,洗得發白的中山裝扣子一直系到下巴。他瞇著眼看了我們一會兒,突然笑了:“鐵柱啊,稀客。“
屋里比我想象的整潔。泥地上掃得干干凈凈,木板搭成的“書桌“上攤著本《高等數學》,頁邊寫滿密密麻麻的批注。最讓我吃驚的是東墻——整面墻糊著報紙,上面貼滿了各種剪報和手寫筆記,在晨光中像一面神秘的旗幟。
父親把雞蛋放在唯一完好的搪瓷盆里:“張老師,國家恢復高考了。“
張書成的手停在半空,然后慢慢扶正了眼鏡。鏡片后,他的眼睛亮得嚇人。“我知道,“他轉身從床板下抽出一疊報紙,“《人民日報》登了詳細章程。“
父親把我往前推了推:“陽子想試試。“
老人上下打量我,目光像秤一樣掂量著。我突然想起五年前,他偷偷教我解二元一次方程的那個下午。那時我是趁放牛時溜到河邊找他學的。
“三個月,“張書成豎起三根手指,指甲縫里還有墨水的痕跡,“每天下工后來我這,周日全天。不過——“他看向父親,“課本怎么辦?“
父親從懷里掏出那幾本舊教材:“我存的。“
張書成翻了幾頁,搖搖頭:“不夠。現在要考外語了,還有立體幾何、解析幾何都是新增內容。“他走到墻邊,從磚縫里抽出一個油紙包,“我這里有些筆記,可以先湊合。“
解開油紙包時,我的手在發抖。里面是手抄的《數理化自學叢書》內容,字跡工整得像印刷品,有些地方還有紅筆批注。紙頁已經發黃變脆,邊角卻保存得異常平整。
“張老師,“父親突然深深鞠了一躬,“學費......“
“免了。“老人擺擺手,指向窗外的田野,“看見那片稻子沒?去年你偷偷幫我澆過水。再說了——“他忽然笑起來,露出缺了顆門牙的牙床,“教出個大學生,比什么報酬都強。“
回家的路上,父親反常地哼起了《東方紅》。路過大隊部門口時,新刷的標語墨跡未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幾個穿的確良襯衫的年輕人圍著臺“春雷“牌收音機,里面正播報著深圳經濟特區成立的消息。
“陽子,“父親突然說,“從明天起,你媽要是攔著,你就從后窗翻出來。“
我低頭看著懷里油紙包映出的幾何圖形輪廓,心臟砰砰直跳。在稻田與天空相接的地方,一輪紅日正噴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