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路由交換技術與實踐
劉道剛主編 著
更新時間:2025-04-02 16:07:46
開會員,本書免費讀 >
最新章節:
參考文獻
本書詳細介紹了常用的路由與交換技術,共分6個模塊,20個項目。本書相繼講解了路由器的基本配置、靜態路由、RIPv1/RIPv2、EIGRP、單區域OSPF、多區域OSPF、OSPF虛鏈路、路由重分布、VLAN、VLAN中繼、VLAN間路由、ACL、NAT、STP、EtherChannel、端口安全、路由器密碼恢復和IOS的備份與恢復等內容。每個項目在梳理知識點的基礎上,分析需求并給出實施方案,在項目的結尾有項目小結和拓展訓練,可幫助讀者總結和鞏固所學的內容。
- 參考文獻 更新時間:2025-04-02 16:07:46
- 20.6 拓展訓練
- 20.5 項目小結
- 20.4.3 使用rommon模式恢復
- 20.4.2 用TFTP服務器恢復路由器的IOS文件
- 20.4.1 備份IOS到TFTP服務器
- 20.4 項目實施
- 20.3 方案設計
- 20.2.5 配置命令
- 20.2.4 Xmodem協議
- 20.2.3 TFTP
- 20.2.2 IOS的存放位置
- 20.2.1 思科IOS
- 20.2 知識梳理
- 20.1 用戶需求
- 項目20 路由器IOS的備份與恢復
- 19.6 拓展訓練
- 19.5 項目小結
- 19.4 項目實施
- 19.3 方案設計
- 19.2.2 路由器密碼的恢復
- 19.2.1 配置寄存器
- 19.2 知識梳理
- 19.1 用戶需求
- 項目19 路由器的密碼恢復
- 模塊六 網絡設備的管理
- 18.6 拓展訓練
- 18.5 項目小結
- 18.4.3 粘滯端口安全的配置
- 18.4.2 動態端口安全的配置
- 18.4.1 靜態端口安全的配置
- 18.4 項目實施
- 18.3 方案設計
- 18.2.5 配置命令
- 18.2.4 發生安全違規的條件
- 18.2.3 安全違規模式
- 18.2.2 安全MAC地址類型
- 18.2.1 端口安全
- 18.2 知識梳理
- 18.1 用戶需求
- 項目18 交換機端口安全的配置
- 17.6 拓展訓練
- 17.5 項目小結
- 17.4 項目實施
- 17.3 方案設計
- 17.2.5 配置命令
- 17.2.4 配置原則
- 17.2.3 創建EtherChannel的兩種協議
- 17.2.2 EtherChannel技術
- 17.2.1 鏈路聚合
- 17.2 知識梳理
- 17.1 用戶需求
- 項目17 鏈路聚合的配置
- 16.6 拓展訓練
- 16.5 項目小結
- 16.4.3 邊緣端口和BPDU防護的配置
- 16.4.2 STP的配置
- 16.4.1 根橋和端口角色的查看
- 16.4 項目實施
- 16.3 方案設計
- 16.2.14 配置命令
- 16.2.13 BPDU防護
- 16.2.12 邊緣端口
- 16.2.11 RSTP
- 16.2.10 端口狀態
- 16.2.9 路徑成本
- 16.2.8 STP的收斂
- 16.2.7 網橋ID
- 16.2.6 端口角色
- 16.2.5 STP的算法
- 16.2.4 生成樹協議的類型
- 16.2.3 生成樹協議
- 16.2.2 網絡中二層環路
- 16.2.1 網絡冗余
- 16.2 知識梳理
- 16.1 用戶需求
- 項目16 生成樹的配置
- 模塊五 網絡優化與安全配置
- 15.6 拓展訓練
- 15.5 項目小結
- 15.4.2 出口路由器有多個內部接口情況下基于端口NAT的配置
- 15.4.1 出口路由器只有一個內部接口情況下基于端口NAT的配置
- 15.4 項目實施
- 15.3 方案設計
- 15.2.2 配置命令
- 15.2.1 基于端口NAT
- 15.2 知識梳理
- 15.1 用戶需求
- 項目15 基于端口NAT的配置
- 14.6 拓展訓練
- 14.5 項目小結
- 14.4 項目實施
- 14.3 方案設計
- 14.2.2 配置命令
- 14.2.1 動態NAT
- 14.2 知識梳理
- 14.1 用戶需求
- 項目14 動態NAT的配置
- 13.6 拓展訓練
- 13.5 項目小結
- 13.4.2 端口轉發的配置
- 13.4.1 靜態NAT的配置
- 13.4 項目實施
- 13.3 方案設計
- 13.2.6 配置命令
- 13.2.5 端口轉發
- 13.2.4 NAT的術語
- 13.2.3 靜態NAT
- 13.2.2 網絡地址轉換
- 13.2.1 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
- 13.2 知識梳理
- 13.1 用戶需求
- 項目13 靜態NAT的配置
- 模塊四 網絡地址轉換的配置
- 12.6 拓展訓練
- 12.5 項目小結
- 12.4.3 基于時間ACL的配置
- 12.4.2 擴展命名ACL的配置
- 12.4.1 擴展編號ACL的配置
- 12.4 項目實施
- 12.3 方案設計
- 12.2.5 配置命令
- 12.2.4 基于時間的ACL
- 12.2.3 擴展ACL的放置位置
- 12.2.2 端口號
- 12.2.1 擴展訪問控制列表
- 12.2 知識梳理
- 12.1 用戶需求
- 項目12 部署ACL限制網絡流量
- 11.6 拓展訓練
- 11.5 項目小結
- 11.4.2 標準命名ACL的配置
- 11.4.1 標準編號ACL的配置
- 11.4 項目實施
- 11.3 方案設計
- 11.2.10 ACL的編輯
- 11.2.9 配置命令
- 11.2.8 標準ACL的放置位置
- 11.2.7 ACL創建原則
- 11.2.6 通配符掩碼關鍵字
- 11.2.5 通配符掩碼
- 11.2.4 ACL的類型
- 11.2.3 ACL的工作原理
- 11.2.2 ACL的用途
- 11.2.1 ACL的概念
- 11.2 知識梳理
- 11.1 用戶需求
- 項目11 部署ACL限制網絡訪問范圍
- 模塊三 網絡訪問控制的配置
- 10.6 拓展訓練
- 10.5 項目小結
- 10.4 項目實施
- 10.3 方案設計
- 10.2.4 配置命令
- 10.2.3 三層交換機的VLAN間路由
- 10.2.2 二層口與三層口
- 10.2.1 三層交換機
- 10.2 知識梳理
- 10.1 用戶需求
- 項目10 三層交換機VLAN間路由的配置
- 9.6 拓展訓練
- 9.5 項目小結
- 9.4.2 單臂路由的配置
- 9.4.1 傳統方式VLAN間路由的配置
- 9.4 項目實施
- 9.3 方案設計
- 9.2.4 配置命令
- 9.2.3 單臂路由
- 9.2.2 傳統方式的VLAN間路由
- 9.2.1 VLAN間路由
- 9.2 知識梳理
- 9.1 用戶需求
- 項目9 VLAN間路由的配置
- 8.6 拓展訓練
- 8.5 項目小結
- 8.4 項目實施
- 8.3 方案設計
- 8.2.4 VLAN中繼的配置
- 8.2.3 VLAN中繼模式
- 8.2.2 幀在中繼鏈路的轉發
- 8.2.1 VLAN中繼
- 8.2 知識梳理
- 8.1 用戶需求
- 項目8 VLAN中繼的配置
- 7.6 拓展訓練
- 7.5 項目小結
- 7.4.2 交換機VLAN的配置
- 7.4.1 交換機VLAN的查看
- 7.4 項目實施
- 7.3 方案設計
- 7.2.5 配置命令
- 7.2.4 交換機的端口模式
- 7.2.3 VLAN的分類
- 7.2.2 VLAN的優點
- 7.2.1 VLAN的基本概念
- 7.2 知識梳理
- 7.1 用戶需求
- 項目7 VLAN的配置
- 模塊二 網絡交換的配置
- 6.6 拓展訓練
- 6.5 項目小結
- 6.4.4 不同OSPF進程間路由重分布的配置
- 6.4.3 RIP和OSPF間路由重分布的配置
- 6.4.2 將靜態路由重分布到OSPF
- 6.4.1 將靜態路由重分布到RIP
- 6.4 項目實施
- 6.3 方案設計
- 6.2.4 路由重分布的配置
- 6.2.3 種子度量值
- 6.2.2 路由重分布的種類
- 6.2.1 路由重分布
- 6.2 知識梳理
- 6.1 用戶需求
- 項目6 路由重分布
- 5.6 拓展訓練
- 5.5 項目小結
- 5.4.4 不同進程OSPF的配置
- 5.4.3 OSPF虛鏈路的配置
- 5.4.2 多區域OSPF的配置
- 5.4.1 單區域OSPF的配置
- 5.4 項目實施
- 5.3 方案設計
- 5.2.8 配置命令
- 5.2.7 度量
- 5.2.6 虛鏈路
- 5.2.5 DR和BDR
- 5.2.4 OSPF的網絡類型
- 5.2.3 OSPF Router ID
- 5.2.2 OSPF數據包類型
- 5.2.1 OSPF的特點
- 5.2 知識梳理
- 5.1 用戶需求
- 項目5 OSPF的配置
- 4.6 拓展訓練
- 4.5 項目小結
- 4.4.2 禁用自動匯總時EIGRP的配置
- 4.4.1 EIGRP的配置
- 4.4 項目實施
- 4.3 方案設計
- 4.2.5 配置命令
- 4.2.4 EIGRP的度量值
- 4.2.3 EIGRP的數據包類型
- 4.2.2 術語
- 4.2.1 EIGRP的特點
- 4.2 知識梳理
- 4.1 用戶需求
- 項目4 EIGRP的配置
- 3.6 拓展訓練
- 3.5 項目小結
- 3.4.4 被動接口的配置
- 3.4.3 RIPv2的配置
- 3.4.2 RIPv1不連續網絡的配置
- 3.4.1 RIPv1的配置
- 3.4 項目實施
- 3.3 方案設計
- 3.2.6 路由表
- 3.2.5 路由環路的避免
- 3.2.4 RIP的配置
- 3.2.3 被動接口
- 3.2.2 RIP的特點
- 3.2.1 動態路由協議
- 3.2 知識梳理
- 3.1 用戶需求
- 項目3 RIP的配置
- 2.6 拓展訓練
- 2.5 項目小結
- 2.4.6 浮動靜態路由的配置
- 2.4.5 匯總靜態路由的配置
- 2.4.4 默認路由的配置
- 2.4.3 完全指定靜態路由的配置
- 2.4.2 下一跳靜態路由的配置
- 2.4.1 直連靜態路由的配置
- 2.4 項目實施
- 2.3 方案設計
- 2.2.6 浮動靜態路由
- 2.2.5 管理距離
- 2.2.4 匯總靜態路由
- 2.2.3 默認路由
- 2.2.2 靜態路由
- 2.2.1 直連路由
- 2.2 知識梳理
- 2.1 用戶需求
- 項目2 靜態路由的配置
- 1.6 拓展訓練
- 1.5 項目小結
- 1.4.5 路由器telnet的配置
- 1.4.4 路由器串口的配置
- 1.4.3 路由器以太口和計算機IP地址的配置
- 1.4.2 路由器的加密配置
- 1.4.1 Console口登錄路由器
- 1.4 項目實施
- 1.3 方案設計
- 1.2.6 熱鍵和快捷方式
- 1.2.5 配置命令
- 1.2.4 路由器的配置文件
- 1.2.3 路由器的登錄方式
- 1.2.2 CLI的操作模式
- 1.2.1 認識路由器
- 1.2 知識梳理
- 1.1 用戶需求
- 項目1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 模塊一 網絡路由的配置
- 前言
- 內容提要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內容提要
- 前言
- 模塊一 網絡路由的配置
- 項目1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 1.1 用戶需求
- 1.2 知識梳理
- 1.2.1 認識路由器
- 1.2.2 CLI的操作模式
- 1.2.3 路由器的登錄方式
- 1.2.4 路由器的配置文件
- 1.2.5 配置命令
- 1.2.6 熱鍵和快捷方式
- 1.3 方案設計
- 1.4 項目實施
- 1.4.1 Console口登錄路由器
- 1.4.2 路由器的加密配置
- 1.4.3 路由器以太口和計算機IP地址的配置
- 1.4.4 路由器串口的配置
- 1.4.5 路由器telnet的配置
- 1.5 項目小結
- 1.6 拓展訓練
- 項目2 靜態路由的配置
- 2.1 用戶需求
- 2.2 知識梳理
- 2.2.1 直連路由
- 2.2.2 靜態路由
- 2.2.3 默認路由
- 2.2.4 匯總靜態路由
- 2.2.5 管理距離
- 2.2.6 浮動靜態路由
- 2.3 方案設計
- 2.4 項目實施
- 2.4.1 直連靜態路由的配置
- 2.4.2 下一跳靜態路由的配置
- 2.4.3 完全指定靜態路由的配置
- 2.4.4 默認路由的配置
- 2.4.5 匯總靜態路由的配置
- 2.4.6 浮動靜態路由的配置
- 2.5 項目小結
- 2.6 拓展訓練
- 項目3 RIP的配置
- 3.1 用戶需求
- 3.2 知識梳理
- 3.2.1 動態路由協議
- 3.2.2 RIP的特點
- 3.2.3 被動接口
- 3.2.4 RIP的配置
- 3.2.5 路由環路的避免
- 3.2.6 路由表
- 3.3 方案設計
- 3.4 項目實施
- 3.4.1 RIPv1的配置
- 3.4.2 RIPv1不連續網絡的配置
- 3.4.3 RIPv2的配置
- 3.4.4 被動接口的配置
- 3.5 項目小結
- 3.6 拓展訓練
- 項目4 EIGRP的配置
- 4.1 用戶需求
- 4.2 知識梳理
- 4.2.1 EIGRP的特點
- 4.2.2 術語
- 4.2.3 EIGRP的數據包類型
- 4.2.4 EIGRP的度量值
- 4.2.5 配置命令
- 4.3 方案設計
- 4.4 項目實施
- 4.4.1 EIGRP的配置
- 4.4.2 禁用自動匯總時EIGRP的配置
- 4.5 項目小結
- 4.6 拓展訓練
- 項目5 OSPF的配置
- 5.1 用戶需求
- 5.2 知識梳理
- 5.2.1 OSPF的特點
- 5.2.2 OSPF數據包類型
- 5.2.3 OSPF Router ID
- 5.2.4 OSPF的網絡類型
- 5.2.5 DR和BDR
- 5.2.6 虛鏈路
- 5.2.7 度量
- 5.2.8 配置命令
- 5.3 方案設計
- 5.4 項目實施
- 5.4.1 單區域OSPF的配置
- 5.4.2 多區域OSPF的配置
- 5.4.3 OSPF虛鏈路的配置
- 5.4.4 不同進程OSPF的配置
- 5.5 項目小結
- 5.6 拓展訓練
- 項目6 路由重分布
- 6.1 用戶需求
- 6.2 知識梳理
- 6.2.1 路由重分布
- 6.2.2 路由重分布的種類
- 6.2.3 種子度量值
- 6.2.4 路由重分布的配置
- 6.3 方案設計
- 6.4 項目實施
- 6.4.1 將靜態路由重分布到RIP
- 6.4.2 將靜態路由重分布到OSPF
- 6.4.3 RIP和OSPF間路由重分布的配置
- 6.4.4 不同OSPF進程間路由重分布的配置
- 6.5 項目小結
- 6.6 拓展訓練
- 模塊二 網絡交換的配置
- 項目7 VLAN的配置
- 7.1 用戶需求
- 7.2 知識梳理
- 7.2.1 VLAN的基本概念
- 7.2.2 VLAN的優點
- 7.2.3 VLAN的分類
- 7.2.4 交換機的端口模式
- 7.2.5 配置命令
- 7.3 方案設計
- 7.4 項目實施
- 7.4.1 交換機VLAN的查看
- 7.4.2 交換機VLAN的配置
- 7.5 項目小結
- 7.6 拓展訓練
- 項目8 VLAN中繼的配置
- 8.1 用戶需求
- 8.2 知識梳理
- 8.2.1 VLAN中繼
- 8.2.2 幀在中繼鏈路的轉發
- 8.2.3 VLAN中繼模式
- 8.2.4 VLAN中繼的配置
- 8.3 方案設計
- 8.4 項目實施
- 8.5 項目小結
- 8.6 拓展訓練
- 項目9 VLAN間路由的配置
- 9.1 用戶需求
- 9.2 知識梳理
- 9.2.1 VLAN間路由
- 9.2.2 傳統方式的VLAN間路由
- 9.2.3 單臂路由
- 9.2.4 配置命令
- 9.3 方案設計
- 9.4 項目實施
- 9.4.1 傳統方式VLAN間路由的配置
- 9.4.2 單臂路由的配置
- 9.5 項目小結
- 9.6 拓展訓練
- 項目10 三層交換機VLAN間路由的配置
- 10.1 用戶需求
- 10.2 知識梳理
- 10.2.1 三層交換機
- 10.2.2 二層口與三層口
- 10.2.3 三層交換機的VLAN間路由
- 10.2.4 配置命令
- 10.3 方案設計
- 10.4 項目實施
- 10.5 項目小結
- 10.6 拓展訓練
- 模塊三 網絡訪問控制的配置
- 項目11 部署ACL限制網絡訪問范圍
- 11.1 用戶需求
- 11.2 知識梳理
- 11.2.1 ACL的概念
- 11.2.2 ACL的用途
- 11.2.3 ACL的工作原理
- 11.2.4 ACL的類型
- 11.2.5 通配符掩碼
- 11.2.6 通配符掩碼關鍵字
- 11.2.7 ACL創建原則
- 11.2.8 標準ACL的放置位置
- 11.2.9 配置命令
- 11.2.10 ACL的編輯
- 11.3 方案設計
- 11.4 項目實施
- 11.4.1 標準編號ACL的配置
- 11.4.2 標準命名ACL的配置
- 11.5 項目小結
- 11.6 拓展訓練
- 項目12 部署ACL限制網絡流量
- 12.1 用戶需求
- 12.2 知識梳理
- 12.2.1 擴展訪問控制列表
- 12.2.2 端口號
- 12.2.3 擴展ACL的放置位置
- 12.2.4 基于時間的ACL
- 12.2.5 配置命令
- 12.3 方案設計
- 12.4 項目實施
- 12.4.1 擴展編號ACL的配置
- 12.4.2 擴展命名ACL的配置
- 12.4.3 基于時間ACL的配置
- 12.5 項目小結
- 12.6 拓展訓練
- 模塊四 網絡地址轉換的配置
- 項目13 靜態NAT的配置
- 13.1 用戶需求
- 13.2 知識梳理
- 13.2.1 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
- 13.2.2 網絡地址轉換
- 13.2.3 靜態NAT
- 13.2.4 NAT的術語
- 13.2.5 端口轉發
- 13.2.6 配置命令
- 13.3 方案設計
- 13.4 項目實施
- 13.4.1 靜態NAT的配置
- 13.4.2 端口轉發的配置
- 13.5 項目小結
- 13.6 拓展訓練
- 項目14 動態NAT的配置
- 14.1 用戶需求
- 14.2 知識梳理
- 14.2.1 動態NAT
- 14.2.2 配置命令
- 14.3 方案設計
- 14.4 項目實施
- 14.5 項目小結
- 14.6 拓展訓練
- 項目15 基于端口NAT的配置
- 15.1 用戶需求
- 15.2 知識梳理
- 15.2.1 基于端口NAT
- 15.2.2 配置命令
- 15.3 方案設計
- 15.4 項目實施
- 15.4.1 出口路由器只有一個內部接口情況下基于端口NAT的配置
- 15.4.2 出口路由器有多個內部接口情況下基于端口NAT的配置
- 15.5 項目小結
- 15.6 拓展訓練
- 模塊五 網絡優化與安全配置
- 項目16 生成樹的配置
- 16.1 用戶需求
- 16.2 知識梳理
- 16.2.1 網絡冗余
- 16.2.2 網絡中二層環路
- 16.2.3 生成樹協議
- 16.2.4 生成樹協議的類型
- 16.2.5 STP的算法
- 16.2.6 端口角色
- 16.2.7 網橋ID
- 16.2.8 STP的收斂
- 16.2.9 路徑成本
- 16.2.10 端口狀態
- 16.2.11 RSTP
- 16.2.12 邊緣端口
- 16.2.13 BPDU防護
- 16.2.14 配置命令
- 16.3 方案設計
- 16.4 項目實施
- 16.4.1 根橋和端口角色的查看
- 16.4.2 STP的配置
- 16.4.3 邊緣端口和BPDU防護的配置
- 16.5 項目小結
- 16.6 拓展訓練
- 項目17 鏈路聚合的配置
- 17.1 用戶需求
- 17.2 知識梳理
- 17.2.1 鏈路聚合
- 17.2.2 EtherChannel技術
- 17.2.3 創建EtherChannel的兩種協議
- 17.2.4 配置原則
- 17.2.5 配置命令
- 17.3 方案設計
- 17.4 項目實施
- 17.5 項目小結
- 17.6 拓展訓練
- 項目18 交換機端口安全的配置
- 18.1 用戶需求
- 18.2 知識梳理
- 18.2.1 端口安全
- 18.2.2 安全MAC地址類型
- 18.2.3 安全違規模式
- 18.2.4 發生安全違規的條件
- 18.2.5 配置命令
- 18.3 方案設計
- 18.4 項目實施
- 18.4.1 靜態端口安全的配置
- 18.4.2 動態端口安全的配置
- 18.4.3 粘滯端口安全的配置
- 18.5 項目小結
- 18.6 拓展訓練
- 模塊六 網絡設備的管理
- 項目19 路由器的密碼恢復
- 19.1 用戶需求
- 19.2 知識梳理
- 19.2.1 配置寄存器
- 19.2.2 路由器密碼的恢復
- 19.3 方案設計
- 19.4 項目實施
- 19.5 項目小結
- 19.6 拓展訓練
- 項目20 路由器IOS的備份與恢復
- 20.1 用戶需求
- 20.2 知識梳理
- 20.2.1 思科IOS
- 20.2.2 IOS的存放位置
- 20.2.3 TFTP
- 20.2.4 Xmodem協議
- 20.2.5 配置命令
- 20.3 方案設計
- 20.4 項目實施
- 20.4.1 備份IOS到TFTP服務器
- 20.4.2 用TFTP服務器恢復路由器的IOS文件
- 20.4.3 使用rommon模式恢復
- 20.5 項目小結
- 20.6 拓展訓練
- 參考文獻 更新時間:2025-04-02 16: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