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調音師的聯覺
---
《調音師的聯覺》
周雨晴將耳朵貼近鋼琴音板,手指輕輕敲擊中央C鍵。隨著琴槌敲擊琴弦,一陣溫暖的橙色波紋在她眼前蕩漾開來,像夕陽下的湖面泛起漣漪。但在這片橙色中,夾雜著幾縷不和諧的灰綠色細線——這根琴弦已經輕微走音了。
“低了大半個音分,“她自言自語道,調整著調音扳手,“而且中音區有幾個音色不太均勻。“
這是周雨晴的特殊能力,也是她成為頂尖鋼琴調律師的秘密。她患有罕見的聯覺癥,能將聲音感知為色彩、形狀甚至質地。對她而言,每架鋼琴都有自己獨特的“色域“,而調音就是將這些色彩調和到最和諧的狀態。
工作室的門鈴響起,周雨晴抬頭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站在門口。他穿著考究的深灰色西裝,手拄著一根烏木手杖,眼神中透著一種難以言說的憂郁。
“您好,請問是周調律師嗎?“老者的聲音低沉而溫和,在周雨晴的聯覺中呈現出深藍色的矩形。
“是的,我就是周雨晴。您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嗎?“
老者微微頷首:“我叫林正德。聽說您是城里最好的鋼琴調律師,尤其擅長修復古董鋼琴。我有一臺1920年代的施坦威,需要您的專業服務。“
周雨晴注意到老人說到“施坦威“時,聲音中閃過一絲顫抖,色彩變成了帶著金邊的深紫色。她放下調音工具,擦了擦手:“古董鋼琴確實是我的專長之一。能具體說說您鋼琴的情況嗎?“
林正德從西裝內袋取出一張泛黃的老照片,遞給周雨晴:“這是它最初的樣子。“
照片上是一臺華麗的三角鋼琴,琴身是罕見的紅木材質,琴腿上雕刻著精美的葡萄藤紋樣。鋼琴前坐著一位穿旗袍的年輕女子,手指輕撫琴鍵,而站在她身旁的正是年輕時的林正德,兩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這是...“周雨晴好奇地問。
“1937年,在上海,“林正德的目光變得遙遠,“這臺鋼琴見證了很多事情。現在它音準全失,幾個琴鍵卡住不動,低音區有雜音...但我希望它能恢復原來的聲音。“
周雨晴點點頭:“我需要先檢查鋼琴的實際狀況。它現在在哪里?“
“在我的老宅,城東的梧桐公館。如果您方便,明天我可以派車來接您。“
第二天上午,一輛黑色轎車準時停在周雨晴工作室門口。一小時后,車子駛入一條幽靜的林蔭道,停在一座帶有明顯民國風格的花園洋房前。
林正德親自在門口迎接,引領周雨晴穿過精心修剪的花園,來到一間陽光房。那里,一臺覆蓋著灰塵的三角鋼琴靜靜佇立,正是照片上的那臺施坦威。
“它在這里放了很久,“林正德輕聲說,“自從...“話沒說完,他搖了搖頭,“請您看看還能不能修復。“
周雨晴走近鋼琴,輕輕掀開琴蓋。一股淡淡的檀香混合著歲月的氣息撲面而來。她按下幾個琴鍵,聲音沉悶而雜亂,在她眼中呈現出破碎的棕色碎片和刺眼的黃色鋸齒。
“情況比我想象的嚴重,“她坦誠道,“音板有輕微開裂,琴槌毛氈硬化,琴弦氧化...但我可以試試。“
林正德的眼睛亮了起來:“太好了。需要多久?“
“至少兩周。有些零件需要特別定制。“周雨晴已經開始在筆記本上記錄需要更換的部分,“我能問一下,這臺鋼琴對您有什么特殊意義嗎?“
老人沉默片刻,手指輕撫過鋼琴邊緣:“它承載了我一生的記憶...和遺憾。“他轉向周雨晴,“您調音時,如果發現任何...不尋常的東西,請務必告訴我。“
周雨晴點頭應允,心中卻充滿疑惑。
接下來的幾天,周雨晴開始了細致的修復工作。她小心拆卸每一個部件,清潔、修復或更換。第三天,當她調整中音區琴鍵的平衡時,發現有一個琴鍵比其他鍵略高。她輕輕撬起象牙鍵蓋,發現下面藏著一張折疊得很小的紙片。
紙片已經泛黃變脆,周雨晴小心翼翼地展開它。那是一封信的一部分,上面是用鋼筆寫的娟秀字跡:
“...正德,當你讀到這封信時,我可能已經離開了上海。不要來找我,局勢太危險了。我把《秋思》的樂譜藏在老地方,希望有一天你能完成它。記住,無論相隔多遠,每當這架鋼琴響起,就是我在思念你。永遠愛你的,梅...“
信紙上的日期是1937年11月15日。周雨晴突然想起歷史書上記載,那正是日軍全面占領上海后不久。
她繼續檢查鋼琴,在低音區最左側的琴鍵下又發現了一張小照片。照片上只有梅一個人,站在外灘的欄桿旁,風吹起她的旗袍下擺,她的笑容中帶著淡淡的憂傷。照片背面寫著“離別前日攝于黃浦江畔“。
周雨晴的心臟砰砰直跳。她不確定是否應該告訴林正德這些發現,但想起老人說的“不尋常的東西“,決定還是如實相告。
當天傍晚,林正德來到工作室查看進度。周雨晴將信和照片遞給他:“我在鋼琴里發現了這些。“
老人的手明顯顫抖起來,他戴上老花鏡,仔細看著那些物品,眼中泛起淚光:“六十多年了...我終于找到了...“
“梅是...“周雨晴輕聲問。
“我的未婚妻,“林正德的聲音哽咽,“她是個鋼琴教師,很有才華。1937年戰爭爆發后,她堅持留在上海照顧孤兒院的孩子們...后來...“他深吸一口氣,“我再也沒見過她。“
周雨晴感到一陣心痛:“我很抱歉...“
“這臺鋼琴是我們一起選的,“林正德撫摸著琴身,“她總說這架琴的聲音像'深秋午后的陽光'。您能理解這樣的描述嗎?“
周雨晴點點頭:“對我來說,它的中音區是琥珀色的,高音區是淡金色的,就像...落葉在陽光下飄舞的樣子。“
林正德驚訝地看著她:“您真的能看見?梅也常說類似的話。“
“我有聯覺癥,“周雨晴解釋,“聲音對我來說有顏色和形狀。“
“難怪您能成為如此出色的調律師,“林正德若有所思,“梅也有這種天賦。她說這就是為什么她能創作出打動人心的旋律。“
“梅是作曲家?“
“是的,她寫過一些很美的小曲子,《秋思》是她最后創作的一首,但沒能完成...“林正德的聲音低下去,“我找遍了整個鋼琴,都沒找到那份樂譜。“
周雨晴突然想到什么:“您說'老地方'...鋼琴里還有什么地方可以藏東西嗎?“
林正德搖頭:“我檢查過每一個角落...“
周雨晴繞著鋼琴走了一圈,突然注意到琴身底部有一個幾乎看不見的小凹槽。她蹲下身,用細長的調音工具輕輕一撥,一塊小木板松動了。里面藏著一個薄薄的油紙包。
“找到了!“她小心地取出油紙包,遞給林正德。
老人顫抖著打開它,里面是幾張已經發黃的樂譜紙,上面寫著《秋思——為離別而作》,署名“梅,1937年秋“。
樂譜只完成了前兩頁,第三頁只有幾個零散的小節,后面是空白。
林正德的淚水終于落下:“她真的把它留給了我...“
周雨晴看著殘缺的樂譜,突然說:“也許...我可以試著完成它。“
“您?“
“我學過作曲,而且...“周雨晴指著樂譜,“我能'看見'梅想表達的情感。前兩頁的旋律在我的聯覺中是深紅色和金色的交織,像...像夕陽下的楓葉。“
林正德凝視著她,仿佛看到了某種奇跡:“如果您真能做到...那將是對我最大的慰藉。“
接下來的日子,周雨晴一邊修復鋼琴,一邊研究《秋思》的殘譜。她發現梅的作曲風格深受德彪西影響,充滿印象派的色彩感。通過自己的聯覺能力,周雨晴能感知到梅在音符間試圖傳達的情緒——那是一種深沉的思念與溫柔的告別。
鋼琴的修復接近尾聲時,周雨晴也完成了《秋思》的續寫。她盡可能保持梅的風格,讓新創作的部分與原有旋律渾然一體。
終于,在林正德來訪的那天,修復一新的施坦威鋼琴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周雨晴請老人坐下,然后自己坐在琴凳前。
“首先,我想讓您聽聽鋼琴本身的聲音,“她說,彈奏了一段簡單的音階。清澈如水的音符流淌而出,在空氣中呈現出完美的琥珀色與金色。
林正德閉上眼睛,淚水順著皺紋流下:“就是這個聲音...和八十年前一模一樣...“
“然后,“周雨晴深吸一口氣,“這是《秋思》,梅的作品...和我續寫的部分。“
她的手指落在琴鍵上。起初是梅的原作——一段憂郁而優美的旋律,如同秋葉緩緩飄落;接著過渡到周雨晴續寫的部分,情感逐漸升華,從離別的悲傷轉為永恒的懷念,最后結束在一個充滿希望的明亮和弦上。
當最后一個音符消散在空氣中,林正德久久沒有說話。陽光透過窗戶灑在鋼琴上,為一切鍍上一層金色。
“她回來了,“老人最終輕聲說,“就在音樂里...謝謝您,周小姐。您不僅修復了一臺鋼琴,還修復了一段被時光切斷的記憶。“
周雨晴微笑著搖搖頭:“是音樂本身有這樣的力量。我只是...聽見了它想訴說的故事。“
林正德輕輕撫過琴鍵:“梅常說,音樂是記憶最忠實的保管者。現在我相信了。“
那天晚上,周雨晴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回想著這段奇妙的經歷。她的聯覺能力第一次不僅用于調音,還幫助連接了兩顆因時間而分離的心。窗外,秋風吹過,她仿佛又聽見了《秋思》的旋律,看見那琥珀色與金色的音符在空中舞動。
在那一刻,周雨晴明白了自己天賦的真正意義——她不僅是聲音的調律師,更是記憶與情感的守護者。而每一臺鋼琴,都等待著講述它獨特的故事。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