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無局:《戰國策》里的實用智慧
最新章節
- 第42章 埋頭前進,也要找好退路
- 第41章 讓強者翻船的,往往是“小錯”
- 第40章 方向錯了,越勤奮越“失敗”
- 第39章 錯誤道路上,走得越遠,損失越大
- 第38章 拿捏分寸——少則無益,多則成害
- 第37章 《進止——進取時當仁不讓,靜止時不動如山》:先踏一步,再論成功
第1章 前言
世上少有局外人,不在此局里,便在彼局中。
有的人身處局中而不自知,只能任人擺布。有的人則一心想掌握全局,上躥下跳、前思后想,但實際上,也還是在“局”里,無非爭了個眼前是非而已。
以上兩種,皆非“正道”。唯有勘破“局本質”、擺脫“局思維”,才是立身之本、成功之道。這需要掌握布局的視野、破局的能力、控局的心態,唯有如此,才可以在局中游刃有余、輕松應對。彼時,便達到了“天下無局”的境界,只因你已經超脫了局的束縛,不再是個渾渾噩噩的“局中人”。
想要達到天下無局的“境界”,我們需要分三步走。
首先是要掌握布局的視野。
布局,簡而言之,是確立目標、制訂計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的是“三高”——高志向、高站位、高標準。
其次是要提升破局的能力。
“我本無意惹秋風,奈何秋風亂我心。”多少人想做個與世無爭的局外人,可“局”卻偏偏容不下無爭之人。此時,躲避不是辦法,唯有破局而出,才是正解,所以要提升破局能力。破局靠的是一個“奇”,要的就是一個出奇制勝、化腐成奇。
最后是控局的心態。
做掌控局面的人,而不被局面所掌握,靠的是三分本事、七分心態。要知曉:心亂則神不寧,神不寧則無可慎思。只有修煉心態,才能穩定心神;穩定了心神,才能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局面中巋然不動,穩坐“釣魚臺”。
布局、破局、控局,這“天下無局”的三重境界,做到哪一點都不太容易,想要把它們的精髓恰到好處地表達出來,則似乎更為不易。好在我們可以以史為鑒,從歷史中找到對應的實例,用歷史來說明問題。
歷史上有一部“奇書”叫《戰國策》。說它奇,是因為該書詳述了戰國時期縱橫家們氣吞山河的雄辯,令人拍案叫絕的奇謀。書中記錄的不僅僅是單純的戰略技巧,更是對人性、人心、時勢深刻洞察后的理性應對。它凝聚了先賢們的智慧結晶,為我們提供了在復雜環境中生存、學習、發展的寶貴指引。
本書將通過剖析《戰國策》里的故事的核心智慧,結合現代人的生活實際,為讀者深入淺出地解讀關于布局、破局、控局的“實戰技巧”。我們希望,通過閱讀本書、學習這些古圣先賢的智慧,能更好地幫助讀者在現代社會中做人做事,從而實現個人在成長、生活、工作抑或創業等諸多方面的發展。
作者
202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