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長安
六月廿三夜,蟬不斷聒噪著汴梁夏夜的炎熱,金水河滔滔的淌過曹門大街,奔流向東不復回返。
曹門大街向北是被百姓們俗稱的“公卿街”,往日里門庭若市的左丞相安府如今卻被大理寺右治獄團團圍住。
“安公,圣人對您吶,那可真是情深義重,哪怕到如今這證據確鑿的地步,也讓咱親自盯著在大理寺給您安排妥當著點,您吶,可當真是辜負了圣人。”
呂平,司禮監掌印大太監那仿佛陳舊木門開合般凄厲又陰沉的聲音回蕩在安府之中。
安復渠眼看不過五十余歲,卻已身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高位五年有余,正是當世再無二般的人杰。
此刻雖然被衙役強壓跪在堂中,盡顯頹唐,但挺直的腰板,怒睜的圓目卻像要把來人焚化。
“豎閹!爾等司禮監竟敢與司馬翎之輩內外勾連,隔絕朝野,惑亂君父,構陷重臣!不日圣人親審,我定要你們往羽林衛的詔獄中走上一遭!”
呂平輕笑,“安公,您這么說可真是冤枉咱了,我等內官不過是圣人家奴,圣人怎么說,我們吶,怎么辦,談何內外勾連,隔絕朝野,咱可沒那么大的膽子。”
說罷,呂平緩步走到安復渠身前,俯下身子貼耳道“安公啊,您說您要變法就變法唄,也沒人攔著您,可您干嘛就非要清丈田畝,查收鹽鐵課稅呢,大家都不想死,所以也只能請您去死一死了。哦對了,您怕是等不來圣人親審了,這封旨意就是圣人親手所蓋的印章,您把圣人教的很聰明。”
安復渠筆直的脊梁陡然佝僂了下來,竟然是自己的學生親手將他推下深淵?
那,那他們“再造皇夏”的事業?
老人清亮銳利的眼神逐漸低垂而渾濁。“罷罷罷,看來這大夏之命數已然是……呂大檔,幫我給圣人帶句話吧,如何?”
“呦,瞧您說的,再怎么說您也是圣人的老師,您說吧,咱一定給您帶到”
“燕國烏骨齊壯年猝死,主少國疑,其國蕭太后為掌控朝政,必在邊境與我朝施壓,以增歲供,穩其朝綱。”
“然,燕國與我朝皆是承平日久,往日里橫掃天下的柔然鐵騎,現如今也不過是紙老虎,我朝實不必理會,可著狄云鎮守虎跳峽,另與寧國暗中聯合,趁其重兵陳設泠水一帶,反手進河東,共吞漓山關以南,如此可保邊境五年平安,另削燕國歲供。歲供一除,戶部壓力可減,著力安撫關內、兩湖百姓,則國朝安定。”
呂平輕笑幾聲,道“安公不愧是國之柱石,都這時候了還想著國朝大勢。咱會如實轉達圣人的。您吶,就安心去吧。”
“轟隆”,銀白的閃電突然刺破了汴梁上空的濃墨,頃刻間便下起了滂沱大雨。
恍惚中,安復渠仿佛看見一團不可名狀的火焰也被這場雨一點點澆熄。
翌日,左丞相、太子少師安復渠因暗通寧匪、結黨營私,夷三族......
十五日后,關內道,長安城,年僅10歲的安棲云帶著一封書信、一根朝陽五鳳掛珠釵、兩名忠仆趕到城內韓府。
“勞煩老門房將此珠釵遞給府內老夫人,自會通傳我等,這身份姓名倒是另有緣由,不便相傳,還請見諒。”安棲云應聲道
老門房此時也犯了難,自己不過是一個門房,尋常哪有甚么機會見到深居內院的老夫人。“這位小姐,您且稍待,此事我老朱也做不得主,我去尋來管家。”
少頃,管家匆匆趕來,聽聞了老門房的描述后,心中已然有了幾分猜測。畢竟,這樣一支朝陽五鳳掛珠釵絕非凡品。管家接過珠釵,細細端詳,心中不禁一陣感慨,已然確認了它的來歷。
“幾位請跟我來,容我先向老夫人稟報。”管家恭敬地引著安棲云等人進入府內。穿過曲折的走廊,來到了一處幽靜的庭院。庭院中央有一座古樸的單檐圓亭,亭內坐著一位面容慈祥的老夫人捧卷讀書,兩個年輕侍女侍奉在旁。
管家讓安棲云上前,在老夫人耳邊低語了幾句,遞上珠釵。
老夫人不動聲色,手卻止不住的開始顫抖。向著安棲云招手道
“孩子,你快進前來”
“老韓,你們都退下吧”
管家帶著兩名侍女下了亭子,招呼著安棲云的忠仆去前院偏房安置,忠仆看向安棲云,見她點頭才跟著前去。
老夫人只怔怔地看著慢慢走向前來的小女孩,已略顯渾濁的眼中逐漸蓄起淚水。
安棲云也沉默不語,只走到近旁。
老夫人手中的珠釵在暮色中泛著幽光,五只金鳳口中銜著的東珠被雕成火焰形狀。這是當年她親手為長女綰青及笄時打造的賀禮,第三顆珠子背面還刻著極小的篆字“長安“。
管家、丫鬟、忠仆離了院子,只留下老幼二人和夏日暮色里仿佛無休止的聒噪的蟬鳴。
安棲云上前向老夫人跪倒,原本挺直的腰背仿佛一霎間被抽去了脊骨,埋頭伏在地上哽咽著向老太太喊到。
“外祖母……”
“云姐兒......“老夫人喉頭滾動,急忙想要攙起女孩,卻也心中慌亂,手腳無力,和安棲云一起癱坐在地。
祖孫二人擁在一處,默默無語,卻只讓眼淚肆意的淌。
沈知微畢竟已是耳順之年,一輩子見過的風雨、經過的苦楚已經淀成了強硬的盔甲,她強行不讓自己再沉溺于情緒之中。
“云姐兒,天可憐見,也不知你一路到底經了什么苦,快起來吧,和外祖母好好說說到底發生了什么”
兩人起身坐到亭內凳子上,沈知微只緊攥著安棲云的手,望著女孩憔悴的肖似幼女的臉,眼睛舍不得偏離片刻。
安棲云記事以后第一次見到外祖母,雖然心知自己容貌極類母親,卻不能不打消外祖母心中關于自己身份的疑慮。
旋即解開發帶,從發髻中里取出一封火漆完好的信:“外祖母容稟,母親曾讓阿云千萬記得——韓家碧玉匣里的紫毫,最宜畫遠山。“
老夫人猛地攥住她手腕,枯瘦的指節泛出青白。這是三十年前她與幼女在終南山避暑時作的暗語,那時五歲的綰青總愛用紫毫筆蘸著山泉,在青石上畫連綿的黛色山巒。
雨前的風裹挾著紫藤花香掠過圓亭,老夫人顫抖著拆開信箋。安復渠力透紙背的字跡躍然紙上:
「岳母大人臺鑒:
小婿不肖,竟累及綰青早逝。今大廈將傾,唯以殘軀為云兒爭一線生機。云兒天資聰穎,蘭心蕙質,幸得幼時陳摶道長批命不可養在膝下,便暗中寄寄養在外,這才有逃過一劫的機會。若是云兒命大,能平安抵達長安,萬望岳母大人好好照料云兒,只求她能平安長大,安穩度過一生便是……
小婿叩首再拜」
啪嗒。
淚珠洇開了“平安長大“的墨跡。老夫人將信紙按在胸口,突然劇烈咳嗽起來。安棲云急忙捧起石案上的青瓷盞,卻發現茶已涼透。
“不妨事。“老夫人按住棲云打算喚人來的手,從袖中摸出個掐絲琺瑯盒,含了片參片。
“云姐兒,從今往后你就是韓家二房嫡女,你舅舅韓明禮在杭州府與漁家女所生。可記清了?“
老夫人撫上她發頂,輕柔而溫暖。
“今后,你便該喚我我祖母了,我會讓老韓親自跑一趟杭州和你二舅父說明此事,帶來佐證書信,你二舅父最是疼你娘了,膝下又無兒無女,記在他名下也算是全了他的一樁心愿。”
“是,祖母”安棲云應聲。
“祖母,您得多多將養著身體,咳嗽這般厲害,叫個大夫來瞧瞧吧”
“好孩子,不妨事,老毛病了,我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看著你長大嫁人還是沒問題的”老夫人摟著女孩,不禁露出笑意。
“云姐兒,餓了吧,你喚老韓過來,我讓他準備些吃食,咱們邊吃邊說,我給你講講你二舅父那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