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笫一章朱元璋偷聽王朝周期論。
朱蝦仁原本只是一個普通青年,但一次意外穿越到了大明朝,和其他穿越者不同,蝦仁并不想卷進朝堂斗爭里,而是只想快快樂樂的過完這一生。
一名長相清秀的少女從外面跑進了院子里笑著說道:″少爺少爺媒婆又來送信了她說,十里八村最好看的適齡女子都在這了。″
蝦仁接過名單看了起來,不禁皺眉這個李家二閨女,她不是齙牙嗎?蝦仁心中十分無語怎么還有被休的,靠小爺,我又不好魏武遺風。
這媒婆都什么情況,看我好欺負,是不是。
這時門外一名男子走進了院子笑著說道:“媽的,誰敢欺負我兄弟,俺去教訓他。″
朱四是朱蝦仁來到這個世界結識的唯一一個朋友,倆人關系十分要好,但是朱蝦仁萬萬想不到他的這個兄弟是當今的燕王。
怎么又讓媒婆上門,俺都說了,俺給你介紹好姑娘。
朱蝦仁沒好氣道:″騙子不是說給我介紹徐達家的二女兒當媳婦嗎?你倒是把她帶過來呀。″
兄弟,今天吃啥?我剛好帶了點好酒,你家老爺子不是挺有錢的嗎?你在家飯都吃不飽。
朱棣抱怨道:″有錢管什么用,哎呦,老爺子三天兩頭教訓我,還是在你這里好吃的多。″
朱蝦仁看著自己的這個好兄弟這個樣子十分的嫌棄:“就知道吃吃吃,要不是你經常請我去教坊司,我早把你轟走了。″
李伯去準備一下燒烤的食材。
好的,老奴這就去準備。
此刻,大明帝國應天府的皇宮之中,毛驤正恭恭敬敬地站在朱元璋面前,向他稟報著燕王朱棣逃課的情況。
“陛下,據微臣所知,燕王殿下逃課并非出于其他原因,而是為了與那位小地主為伍。他們二人時常結伴而行,甚至一同前往教坊司閑逛。”毛驤語氣嚴肅,將自己所了解到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朱元璋。
朱元璋聽后,眉頭微微皺起,眼中閃過一絲不滿。他深知燕王朱棣自幼聰明伶俐,但卻頻頻逃課,這讓他感到十分擔憂。而如今得知朱棣竟與一個小地主廝混在一起,更是讓他心生疑慮。
“這個小地主究竟是何許人也?為何能引得朕的兒子如此關注?”朱元璋喃喃自語道。
毛驤見狀,趕忙答道:“回陛下,關于這位小地主的具體身份,微臣目前尚不清楚。但從燕王殿下與他的密切交往來看,此人必定有其獨特之處。或許,我們可以派人暗中調查一番,以了解更多情況。”
朱元璋點了點頭,表示同意毛驤的建議。他心中暗自思忖,必須要弄清楚燕王朱棣與這位小地主之間的關系,以及他們在教坊司的行為是否有所不妥。畢竟,作為一國之君,他不能容忍自己的兒子行為不檢,更不能讓任何潛在的危險影響到大明江山的穩定。
于是,一場針對燕王朱棣和小地主的調查悄然展開……
毛驤替燕王開脫道:″上位,這一定是那小地主敲詐引誘,殿下也是一時糊涂。″
朱元璋沒好氣道:″放屁,他自己若能做到慎獨自愛,小人豈能引誘。咱正要編撰,《欲制即非錄》他倒是撞了上來,那咱就親自將他的所作所為記錄在冊。″
這《欲制即非錄》是記錄從漢到明藩王們的荒唐之事,以警諸王。
毛驤看了看滿臉怒火的朱元璋心中暗道:″看來,朱元璋這次是真怒了,不過如此也好,有老朱親自上門,這事應該不會怪罪到自己。″
很快朱元璋和毛驤就立馬到達了朱蝦仁和朱棣所在之處。
朱元璋吩咐道:″動靜小些,不可被老四察覺。″
來,兄弟喝。一個女人算什么,等在日后拉你從軍,以你的武藝,日后在戰場建功封侯,給后代搏個千年富貴,才是正經。
朱元璋聞言更加惱火了,好,你個朱老四,原來不只是胡和鬼混,還許諾封侯,咱都沒這么大方。
毛驤勸誡道:″上位息怒,一定都是那小人作祟。燕王殿下說的都是醉話。″
拿筆墨紙硯來,咱要親自記錄他的醉話。
朱蝦仁沒好氣道:″什么千年富貴大明國運最多三百年而已。咱們三百年后的子孫,只有當亡國奴的份,還能享什么富貴。″
沒想到老四竟跟這種妖人來往,看來咱還是低估老四了。
上位,臣這就去處置這妖人。
咱的大明才剛剛開國,這個反賊,就敢斷言大明國運三百年。
不急,讓他繼續說,咱要給諸王看看咱的大明藩王,盡跟反賊交往。
上位,這都是臣探查不周。
朱棣說道:“你胡說什么。我大明驅除韃虜,恢復華夏,天下歸心。這怎么會只有三百年國運。″
人心只是表象,你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元亡的本質是經濟,在這個時代,經濟就是土地。蒙元就是因為蒙古貴族大肆兼并土地,導致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地,因此百姓才會揭竿而起,給了大明崛起的機會。
不過,大明雖會因土地而興,但也會因土地而亡。大明現在已經開始大肆分封土地,走起了元朝的老路,只要有土地兼并,什么萬古不滅王朝根本不存在土地兼并。
朱元璋本是農民出身,自然知道土地兼并的危害。元朝惡政實在是太多,似乎每一項都足以亡國。元朝惡政都不是根本,根本是百姓沒有地種,貧富差距太大,才會揭竿而起。
上位,此人妖言惑眾,我朝乃天命所歸,豈會跟前朝一樣,臣這就將此人斬首示眾。
朱元璋沒好氣道:″斬什么斬,難道咱們一點真話都聽不到嗎?“而且此人說的并不是沒有道理啊,那這看看還有什么論調,若是就這點東西,那就……
臣,明白了。
這么說來,大明的亡國禍根在開國之初就已經種下,我大明有大片土地,也沒有像是元朝那么濫封。
信不信由你,這是大勢所趨,跟濫封關系不大。
試想一下,自耕農勞作一年的收入也比不得小地主的收租多,而每一次天災都會導致農戶賣地,地主買地,土地兼并的速度會越來越快。所以,我勸你先為子孫多給積累點財富,既然逃不掉,至少不要讓子孫變成那個被兼并的。
朱棣詢問道:“但這怎么會?明明盛世才剛開始?“
朱蝦仁平靜的說道:“這是王朝周期律啊,盛唐強漢概莫能外。秦皇漢武再世也沒辦法的。″
王朝周期律,這小子好大的口氣朱元璋滿臉怒意。
此人狂妄一介草民,竟敢口出狂言,應當處死。
狂妄,也要有狂妄的資本,這王朝周期律口氣雖大,仔細想來卻也有些道理。
朱元璋這等雄主其實可以輕易冒犯這個小地主,口出狂言,老朱卻不殺他,竟然覺得他說的有道。難道朱元璋真被這人的三言兩語動了,愛才之心。
怎么你覺得我會放過他?臣妄測圣心罪該萬死。
所以你只能當個武夫,黃河之水渾濁不堪,而長江之水則清澈見底。然而,在治理國家、服務大明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僅僅因為某人被視為“清流”或“濁流”就輕易地對其進行評判和取舍。更重要的是,要看他們是否對大明有所貢獻,是否能夠為國家的繁榮和發展做出實際的努力。
無論是所謂的君子還是小人,如果他們有能力、有智慧,并且愿意為大明效力,那么我們就應該毫不猶豫地加以利用。畢竟,在這個復雜多變的世界里,各種人才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作用。只有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優勢,才能夠更好地推動大明向前發展。
因此,我們不應該過于拘泥于傳統的道德觀念,而是要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只要他們有利于大明,有利于百姓,我們就應該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和機會,讓他們展現自己的才能,共同為大明努力奮斗。
上位,英明。
兄弟,咱大明要是抑制兼并,是不是就能跳出王朝周期律?
朱蝦仁沒好氣道:″沒文化真可怕。土地兼并的本質是什么?是權力分配不公。咱們那位陛下可是定下國策,官員,士紳可免稅的。″
這項國策會加劇貧富分化跟土地兼并,等到貧富差距大,到百姓們忍無可忍之時,天下又會變成元末,亂世又會出現一個朱元璋。
兄弟,你這話說得過了,咱們這位陛下只是給官員免點役糧稅而已。
你只看到了表象,但實際上,這次事件背后隱藏著巨大的隱患。你是否意識到其中存在的漏洞呢?如果百姓們紛紛將自己和他們的田地掛在官員名下,以此免除役糧,那么朝廷將會損失大量的糧食收入。
甚至可以說,朝廷可能根本無法再收到足夠的糧食供應。一旦發生蠻夷崛起并入侵的情況,大明王朝又該如何抵御外敵呢?而假設你是末代皇帝,面對滿朝文武都有托庇土地的現象,你又能采取何種措施呢?
朱元璋不禁深深嘆息,心中暗自思忖:“這三個問題,咱一個也答不上來,更何況是末代君主呢。”如此看來,他當初隨手給予官員們的優待,竟然成為了導致大明亡國的原因之一。這著實令他感到震驚和自責。如今,民間是否有托庇田地之勢朱元璋看向毛驤問道。
上位,臣只是清查官員賄賂之事,這托庇免地之事臣并不知情,毛驤緩緩低下了頭。
廢物回去之后給咱好好查托避田地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