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生從石匠開始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石匠
大易,黃山,北海區域。
半山腰處,一塊大石之前,一名瘦削少年身穿粗布短褐,雙手舉起一把石錘,正對石上一排楔釘,一次次地捶打。
咚、咚。
一重一輕,極有節律。
石錘把是軟柄,握在尾梢,每次舉起會有一個弧度,可借慣性增大打擊之力,并且落下之時,可以減少對雙手的反震。
咚、咚。
過了良久,石頭順著一排楔釘的線,終于蔓延出了裂紋。
白峰渾身汗水涔涔,衣衫早浸濕了,微喘著氣,停下歇息,咧了咧嘴。
“小錘四十,大錘八十!
可把這塊開出來的石頭賣掉,也不值幾個銅板啊?!?
他是一名粗石匠人,或稱石民,重在‘開山’,即在石窩子里打基石,俗語叫打“坯子”。
城邑中還有細石匠,會將石料打成石桌石凳,石磨石槽等等工具,或者雕刻石獅石虎這些裝飾用物。
粗石匠吃的是掏力氣這飯碗,地位最低,每日上山,拿著大錘小錘,裝著扁形楔子,扛著一根石制鋼纖…不,是石纖。
用的是打楔劈裂法,鑿下幾塊石頭,再用推車運到山下賣錢。
一天能掙百十銅板,勉強足夠養家糊口。
“但是,這太特么累了!”
山中巖石,越往頂端,品質越好,若要采石,至少爬到山腰以上,來往一趟,得費老大工夫。
白峰扶了扶腰,扭動兩下,擦擦額頭汗水,回頭一望,感慨一聲:
“黃山五絕之一,云海,確實蔚為壯觀!”
只見風起,云霧滾滾,波濤澎湃,奔涌如潮,破石而出的松樹盤根懸崖峭壁中,隨風搖曳。
這片山區名為黃山,因為常年煙霧不散,自古以云成海,諸峰如島,所以稱作‘黃?!?
一共分為五大海區,東南西北各一,再加一個中央天海。
白峰穿越這段時間,已經了解此世是個仙俠世界。
仙人修士不在虛無縹緲間,而是實實在在存于身邊。
正中天海區域,便有一座道院,喚作‘天都’。
上山采石,偶爾可以見到修士御空,從頭頂上掠過。
“距離八月秋闈,還剩不到三個月了,必須更加努力修煉。
無論如何,一定考上道院,實現階級躍遷!”
否則難道在這打一輩子的石不成?
白峰家境并不優渥,父親早死,在上只剩老娘,底下還有一個弟弟。
加上他正在書院中念書,以及修習導引之術,是筆很大開銷,更是加重了家里的負擔。
所以為了補貼家用,并且賺取自己修煉所需要的藥液,穿越以來,每日翹掉一半的課,跑到山上挖石。
這個世界,書院弟子一般先修《五禽戲》,導氣令和,引體令柔,疏通經絡,增強體魄。
此術凝練內氣,是由多位高人聯手所創,普適性最高,推行全國各個州郡。
若想考取道院,五禽戲的修煉進度,便是第一道門檻。
“同窗那些家境富裕的人,都會使用藥液輔助,每天大魚大肉補著,進步飛快。
甚至修煉到了第四階段猿式!
哪里像我,還在第二階段鹿式徘徊……不能比啊?!?
想到這里,白峰脫下上衣,露出精壯軀干,身材可謂勻稱。
“開石,開石!賺錢!”
他朝布滿老繭的左右手上啐了兩口,很具干活人的靈性,爾后攥起一根尖頭石纖。
鏘地一聲!
石纖插入石塊縫隙當中,再朝外撬。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在黃山腳下,其一就是以石謀生。
石料用處極多,北??h中,大半房屋是由石頭建造,百姓日常所用諸物,也多偏愛石制,比如石臼、手磨、石缸等等。
另外,此世不可以用前世常理來論。
有些石頭,質地異常堅硬,堪比鋼鐵,應用范圍更廣。
例如白峰手上石纖、石錘,是從家中傳下來的,已歷三代,至今仍然可用。
有些石頭,更是具備一些玄奇之力,如落風石,迎風變重,城中不少石匠用此石制成錘子。
例如溫石,常年溫熱,可以制成石席,冬日保暖,或者暖手用的‘手爐’等等。
不過這類奇石,大多不是死石,而是活物,化成石怪,頗難得到。
半響,白峰撬出來了那塊石料,口中輕喝,一下搬起,放到臨近的推車上,呼哧呼哧喘著粗氣。
因為五禽戲的修煉,這世界上大多數人體質強健,數百斤的重物,使出全力,足以抬動。
除此之外,他還修煉了一法門,名叫《打楔劈裂》。
這是一門鑿石之術,據老娘說是從白家祖上傳下來的,如今只剩一本泛黃秘籍。
前身曾有研習,可是因為無人教導,始終不得其法。
“不過……”
白峰低下了頭,看向心口,在那位置表層,鑲嵌一枚拇指大小的方形玉符。
色澤近乎和他皮膚相同,肉眼完全無法分辨出來,只有手放在那上面,才能感知得到硬物。
此物和他一起穿越而來,經過這段時間磨合,大致了解一點用途。
可以指點矯正自己所修習的術法,并且不管什么法門,都會優化!
只要不斷錘煉,便能進步。
比如《打楔劈裂》,書中所載,修煉到了小成,氣自腳起,以腰帶力,更能協調全身,增大揮錘威力。
但是,白峰不同。
此刻,經過今日打石,心有所悟,他掄起錘,瞧向旁邊石塊。
按照劈裂法的氣機行走路徑,抬起了手,輕喝一聲。
石錘之上,泛起一層極淡灰澤,砸了下去!
咚!
那塊石頭,當場便從中央裂開一條巖縫。
沒用楔子輔助,單憑石錘敲開堅硬石頭,絕非常人可以做到。
“將力氣滲入到石內?!?
“這得講究一個化勁!”
白峰擦了擦汗,低頭打量石塊,咧嘴一喜,又晃了晃手中大錘。
“經過這段時間努力,《打楔劈裂》終于步入小成——劈裂!”
“我領悟的石錘之法更深,完全不是書中記載僅僅提升氣力所能比的?!?
他左手放在左側胸口,摩挲玉符。
毫無疑問,這是寶貝!
正在此時,山坡有倆中年走了過來,是一條巷的鄰居。
幾家距離不遠,得知白峰這個小輩上山,于是主動相邀,多少是個照應。
石匠通常會有同伴,以免鑿石運石碰上難處,沒個幫手。
“阿峰,今天的石采完,該下山了!”
其中那個國字臉的中年,高平,開口喊道。
白峰打了一聲招呼,笑道:“高叔、趙叔,你們先走,我晚會兒再回?!?
“又去找石怪???”
高平搖了搖頭,“那玩意兒雖然跑得很慢,動作遲緩,但是太硬,而且攻擊又重,一不小心,非死即傷!
沒那么好獵到手啊。
隔壁老王如今腿殘,可不就是因為這事!”
石怪,是山中的特產,據說是由巖石所化,形態各異,或以禽獸形象或以物件狀態等等顯現,比如猴子觀海,仙人脫靴。
大多價值不菲,最便宜的,都能值個數百文錢。
歸入黃山五絕之一。
白峰對于這類生物,興趣極大,也曾從書院的藏書閣中查閱相關資料。
統一記載如下,‘石怪,石中之精,或以花草,或以禽獸,或以物具,化生而出?!?
所謂化生,是指此世的人認為,除了胎生、卵生之外,生物之間還可以相互轉變。
最經典的例子當屬‘腐草為螢’,即螢火蟲是由腐爛的草變化而成。
其他《夏小正》中,‘正月,鷹則為鳩……五月,鳩化為鷹’,以及《化書》‘陰陽相搏,不根而生芝菌’這些等等,無一不是。
如果是在前世,白峰對此肯定嗤之以鼻。
但這是個高武世界,推翻以前全部常識,仙人都見過了,區區化生,不是不能接受。
白峰點了點頭,笑道:“高叔放心,我曉得了。”
不是第一次了,高平嘆了口氣,了解白家處境,沒有多說,“你小子倒是能堅持。
以前沒上過山,最近兩三個月才來,沒說苦沒說累,鑿石卻是進步飛快。
不過干這一行,出死力氣,沒個什么出息。
還得好生念書才是!
不說考上道院,縱是能到太學,結業之后,進入官府當官,或者學了石匠、木匠手藝,煉制石器、木器,那也好太多了。”
除了道院,書院弟子,還可以走考太學的路子。
太學更加類似前世大學,只考知識性的內容,對五禽戲不具要求。
一旁趙叔點了點頭,叮囑一句,“既然如此,我和老趙先下山了。
你小心點,莫要逗留太久,省得你娘擔心?!?
轉過頭來,兩人拉著推車,沿著山坡,漸漸遠去。
詭異的是,山坡傾斜少說有三四十度,但兩人的身體卻始終和山坡垂直,如履平地。
而非垂直水平地面。
仿佛重力重心發生變化。
即便穿越有段時間,白峰仍然乍舌不已。
黃山本地之人,稍稍修煉了普及大眾的導引術后,將近一半,都能無師自通,得來一星半點‘山平如地’這個本領。
至于,另外一半。
白峰望向了云海,左右揮了揮手,隨著小臂擺動,周圍薄得像紗一般的云氣輕動。
他‘山平如地’的能耐,不如高平兩人,但對驅使云霧,更具天賦。
按照書院夫子所言,這是受了‘天時’、‘地氣’的影響。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何也?
水土異也。
就像石怪化生而出,只會長在山中,而不會出現于水澤、曠野。
人世世代代久居于一地,同樣多少會潛移默化被地氣影響,只是有大有小罷了。
“只靠鑿石采石,力沒少掏,錢沒多賺,什么時候才是個頭!
怎么用三個月的時間,趕超同窗五禽戲的修煉進度?!”
等人走后,白峰吐出口氣,肩上扛起錘子,腰間麻繩掛上幾根楔子,朝著山陽方向走去。
大半月前,在這山上逛蕩,遇到一頭石怪,并且發現它的巢穴,最近一直在想辦法獵殺。
“今天別再讓我碰上那頭石怪,否則必然宰了!”
錘法有所突破,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