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逐光
甲骨文—光字,是一個會意字。最初甲骨文光字像火在人頭上的形狀。證明人類很早就知道火可以照明。火焰不能用頭頂著,但是人們可以用柴火或火把來照明。把火把舉高,火就像在人的頭頂上。這便是甲骨文上最初光字記載的來歷。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從火在人上,光明意也。”有學者認為:古時取火不易,失火卻極容易,為了讓火既不熄滅,又不蔓延,古人便需要專人看守火苗或者保護火種。“光”字的字形,就反映了人與火的這種關系。所以“光”字不是指人的頭部被火燒著了,而是以火在人下表示火種常在,光明永存。
到了商周兩代的金文階段,上部的“火”又進一步變化。商末周初“夨令方彝”里的“光”,人頭上的“火”不僅有三道火苗,而且還進出了兩點火星來。西周晚期“毛公鼎”的“光”,邊上的兩道火苗已拉平近于橫線,人也不是跪姿了。在商周金文的基礎上,這個字又進一步發展秦篆的“光”。“火”下人的形體已變得和金文全不一樣了。到了漢隸階段,這個字的變化更大,已把上部的“火”變為“?”,下部的“人”變為“兒”,再往后就以漢隸為基文,發展成為楷書的“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