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得未曾有,心凈踴躍
得未曾有,心凈踴躍。這是佛經里的一句話,出自妙法蓮花經。一直想在書中尋找這句話的含義。
一個愛畫畫且善于烹飪的廚子;隱居山野的知名攝影師;自小修行年輕的僧人;堅持談著古琴的老人。描寫著與她們的對話,聊家常般的談著他們的生活態度,生活方式。也許與主流的社會價值觀并不太一樣,也許并不能得到大多數人的贊同,可是他們身體力行的做著他們認為對的事情。參差多態乃幸福本源,存在的本身就很美。
劉漢林說,快樂和享受不需要那么奢侈,完全可以來自微小的事物。
他說自己沒有學過佛,覺得道理應該很簡單,能把事情看的簡單,也就是禪。做菜,殺生是不可僻免的,生命是有限的,讓它的生命達到最后的完美,做出美味的菜肴。就是一種贊揚。用自己的心對待它,知道自己全心全意這也是心靈上的解脫。
對于烹飪,堅持用最好的食材,最簡單的方法,做出做真實的味道。并不添加大多的調味品。菜本身的味道,才是最好的。
關于飲食,寧可吃的少一點,吃精一點。
他希望大家有一個健康的飲食觀念。
他的手握的了筆,亦拿的起菜刀。做菜和畫畫是相通的,掌握格局,就會產生一個意識,格局里包羅萬象。盤子里兩只櫻桃彼此的位置,做菜也掌握尺度,火候,搭配等比例關系。
對于感情,起了沖突,他總是往后退的那個,兩個人生活在一起,忍字很重要。愿意做就多做一點,不能因為做了就發火,或者做多了就指責別人。人生覺得愉快,能承受就好。不需要計較太多。有時候需要個人的情操來維持。無限制的沖動的愛是不可能的,最終是需要有心靈上的內容。
桑濟嘉措,年輕的僧人。是我最好奇的。和我們一樣,愛看電影,喜歡音樂,會溜冰,喜歡嘗試。不玩游戲,僧人很少對游戲上癮,會分辯到底誰在玩誰。他們覺得很多東西都是虛幻的,更不用說游戲。
他說享受也是禪修的一種狀態。我可以隨時享受,也可以隨時隔離,它只是服務員。無關緊要。
他嘗試著穿著僧衣去酒吧。為什么不能?只是換了一種可能性。只是接不接受的問題。真正的不和諧不是我出現在那里,而是我的出現讓他們感到不和諧。這說明他們本身是不和諧的。
在很小的時候有僧人來家里吃飯。他覺得僧人很有知識,很自在。于是決定過那樣的生活,有那樣的學習的方法。
他說人懷疑的不是某些事情,只是懷疑自己為什么要做。佛法是為了讓人超越自我。和很多靈修的觀念是相似的。但是有很多人,最為注重自我。無限的滿足自我。認為自我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這是為什么很多人沒有信仰的原因。我們依賴很多條件生活,佛法是為了讓我們得于不依賴任何條件的自由和自在,不局限在一此東西里面。
現在很多人對佛教抱有一定的誤解。一方面沒有真正的閱讀佛教經典。沒有理解其觀點。另一方面一些佛教的形式,讓人覺得功利,表面化,并且充滿了索取。
他說他喜歡實踐,想到一個東西,知道是好的就去做。不然就一直在原地在轉,如同想去一個地方又不坐車,就永遠到不了。我可能不在乎對錯,看它能產生什么樣的作用,對我的心有多在的幫助,對錯是不存在的。
作為一個僧人,他學習的目的,生命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證悟,獲得終極的自由。或者我們也是,獲得行動自由,賬務自由。心靈自由。
“不管到哪里,哪里都是我的世界,因為覺得每天都不一樣,一個小鎮,一個小寺廟,也可以給我很多。通常局限的是人自己。去再大的地方,范圍還是局限在自己的思想,眼睛所看到的不會有太大的區別。”或許俗世的我們是需要通過大自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
我生活在佛陀的覺悟里,
行走在自己的夢里。
我想用這些貝葉經書做一只船,
離開輪回的苦海。
桑濟寫的詩。
直到看完很久,才知道,得未曾有,心凈踴躍。說的是得到前所未有的教育和洗禮,心里特別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