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八閩文化世家
最新章節: 后記
在上古社會,中國長江以南存在著以氏族組合的許多部落,統稱為古越族,而福建處東海之濱,故稱為“東越”。“東越”這名稱最早出之于《逸周書?王會解》:“東越海蛤,甌人蟬蛇……”據《史紀?越王勾踐世家》說,戰國時期,勾踐七世孫無疆和楚威王作戰,失敗被殺,越國式微,王族南奔,有部分后裔來到福建,占據福建和浙江南部,他們的族人與閩族人結合,統稱之“閩越”人。秦統一中國,秦始皇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公元前228年又取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增設四郡,其中福建為閩中郡。當時閩中郡大約還應包括浙江南部一些土地,不僅僅是今日福建之省域。漢繼秦興,漢高祖于公元前202年封無諸為閩越王,轄閩中故地,都城設在今福州之東冶,封地包括現在浙江南部和廣東北部。東漢末年在今福建境內已設侯官、建安、漢興、南平、建平五縣,分別是今日福州、建甌、浦城、南平、建陽,統屬晉安郡。南朝陳光大二年(568),在晉安郡置為豐州,今福州為州治所。隋朝開皇九年(589),因豐州境內有泉山,將豐州改名為泉州,廢除建安、南安兩郡為縣,劃歸泉州管轄,那時之泉州不是今日之泉州,而是代表福建全省之名稱,州治仍設在今福州。隋大業二年(606),將泉州改名為閩州,次年又更名為建安郡,郡治在閩縣,即今之福州。入唐后,福建之名稱屢有更改,或建州、或泉州、或閩州。公元725年改閩州為福州,這是福州名稱搶先發售出現,從軍事轄區而言,福州都督可以指揮泉、建、汀三州。由此,福州也可算為全省性之稱謂。公元733年設立軍事長官經略使,從福州、建州取一字,名為“福建”經略使,它與福州都督府并存,后來發展為福建觀察使、福建節度使,統轄五州或六州,取代了道一級機構。五代時藩鎮割據,中央政四周出現10個國家,福建為其中之一,叫“閩國”,開創人為王審知,當時閩國之疆域基本上與今福建省域之省界相合。王氏家族割據福建時間為60年,其中王審知執政29年,對福建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宋代始,福建全部納入宋朝版圖。本書所述文化世家為今日之福建全境,即宋以后號稱“八閩”(包括唐末五代王審知之閩國)。值得注意的是,今臺.灣省在過去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中為八閩所轄。南宋趙汝適《諸番志》載:“泉有海島,曰彭湖,隸晉江縣”。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政府奪回臺.灣,翌年設立臺.灣府,屬福建布政司,下設三縣一廳。光緒十一年(1885)清政府在臺.灣設省,讓福建巡撫移駐臺.灣,名稱為“福建臺.灣巡撫”,添設藩司一員,亦名“福建臺.灣布政使”。其時,臺.灣省人士要考文武舉人仍舊來福建參加鄉試。考慮到臺.灣自古是中國不可分割之領土,又與隔海相望的福建有密切關系,尤其是絕大部分歷史時段為閩省所轄之行政區,故本書同時也記述了臺.灣省的部分文化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