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盲叟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南方人眼尖,北方人腳奇。”這話里包含著一段故事。
很多年前,天逢大旱,太陽曝曬,碧綠的莊稼田成了衰草地,翠綠的樹木只剩下了光禿禿的枝杈。大地失去了生機,饑民遍地,叫哭連天。
東海龍王的第十五個兒子蟠龍時常偷跑到人間游玩,龍王知道后非常生氣,就將他交給三元仙君嚴加管教。他聰明好學,三元仙君視他為寵兒,把那套看家本領——變幻莫測的仙術全教給了他。
一天,他又偷偷地跑到人間玩。可是,眼前的景象使他大為吃驚:已是播種季節了,田地里連個人影都不見,他看到失去了生機的大地,心象捅了刀子。他不再玩了,用三元仙君教給他的仙術,晃起那條靈巧的尾巴向空中掃了個半弧。霎時,天空布滿烏云,接著“嘩嘩嘩”地下起了雨來。象甘露滋潤著大地、滋潤著人們的心田,男女老少都涌向街道、原野。仰起臉來,讓大雨盡情地淋個夠,人們在雨中揮舞著,歡跳著……蟠龍降雨過后,那片綠色的世界又恢復了。人們相互祝賀道喜,感激神龍。
看到此情此景,蟠龍不愿再回龍宮中去過那寂寞無聊的生活了。他整日地巡回在千山萬嶺之中,旱了就給人們降雨;看到木船觸礁,船工被惡水吞沒,就引來水鳥為行船引路;看到兇惡的野獸成群結隊在山里橫行,危害百姓,他就天天將這些野獸驅逐;看到流行的疾病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就在大山上種下大片大片的藥材……就這樣,他不分晝夜地為人們忙碌著,為世世代代的人們造福。
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而蟠龍卻累死了,他的長長的軀體躺在了平度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由于他躺下時頭枕在南方的土地上,那雙明亮的眼睛也就留給了南方的人們,所以南方人的眼睛變得銳利起來,能看透山石,看到地下的寶藏,識得風水地理。而那條靈巧的尾巴伸到了北方的土地上,北方人借助龍尾,他們的腳也變得神氣起來了,所以北方人腳奇——走路有力氣。
——————————————————————————————————
自古中華之大便不乏各種玄幻神奇傳說。說有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更有神農嘗百草、皇帝大戰蚩尤等各種令人心馳神往的神奇事跡,及至后來的子牙封神、東方化羽的傳說,莫不說明了九州百姓對神華九州神仙事跡的向往和追求。雖然年代久遠,事跡未必可經得起考證,傳說也漸漸偏離了真實,但這些傳說對神華九州百姓造成的影響卻是一代接一代的更加悠久深遠了。以至于漸漸衍生出了尋仙訪道,辟谷煉丹,窺測天意的陸地神仙之流。
這些陸地神仙之流雖然未必像傳說故事中的那般飛天遁地,手眼通天,卻也是有一些令凡夫庶子們驚服訝異的本事的。
只是如今這天下富足,繁華是繁華了,可人心卻是漸漸不古。越是衣食豐足,煙花繁茂的地方越是如此。事態薄涼,世人皆沉溺于蠅營狗茍的磚營和沉浮于紅塵俗利中去了。至于那些個天下道,夫子義,怕是無甚人知曉記得了罷。如此便是天下不善,世風日下。而神仙們正是寄居在這等世俗之下。
當今世上天下最富盛名的陸地神仙莫過于四人了,這便是四十年前呼風喚雨的“尋仙四友”。這四人中有精于玄黃藥術的終南黃道子,風水堪輿的大家陳半閑,醫人辟谷的怪醫胡青牛和算無遺漏的神算子宋應星。
相傳這四人乃是幼時發小,自小便在一起跌鬧頑笑,經事長大后又一起遍訪名山大澤,尋仙問道。而后四人各有機緣,卻又不知何故分開了,老死不相往來。如此,四人卻也都成了九州最具聲名和神秘色彩的神仙人物。直至后來黃道子被當今圣上召進了宮;陳半閑出家成了道士;胡青牛則聽說蓋了間草廬,不知躲到哪個山上辟谷修道去了;而唯一一個出現過在九州百姓生活中的宋應星這些年也不知隱居進了江南哪個小巷中了。只留下了一段段神秘的故事供百姓們咀嚼懷念。
揚州,古稱廣陵或江都,乃是神華九州九州之一。位置居于長江下游近東海處,乃是九州最為繁華富庶之地。
自古揚州就有“煙花三月下揚州”和“月中歌唱滿揚州”的贊譽。是神華九州的經濟文化中心,是人口最為眾多,物資最為富庶、繁華的地區之一。而“尋仙四友”中最為擅長窺測天意,摸骨稱相,江湖人稱“鐵嘴神算”的宋半仙宋應星便蟄居于此。
只是如今的宋半仙已然是年過花甲的老人,被人成為“尋仙四友”的風光事跡已成了三十年前的風云往事了。三十年的光陰打磨,江湖上的風風雨雨,大半生的尋覓追求,已然經磨去了宋半仙的大半生光陰、青春熱血和激情。
如今的宋應星只是一個江南老叟,一個遲暮老人,一個戇直孩子的父親和一個即將出世的孫兒的爺爺。大半輩子的執著追求也比不上這天倫之樂啊!所有的“道”也比不上。師傅,徒兒今生只怕是注定要讓您失望了!
小院是宋半仙三十年置辦的,典型的江南小院。青瓦灰墻,芭蕉瘦竹,水井飛檐。婉約而寧靜。
小院著落在了運河邊,一彎修竹靠著墻兒垂釣似的懸了出去,惹得黃鶯兒好奇的觀望,在上面啾啾地叫著。三月的春光照的宋瞎子臉上暖暖的,連不遠處墻根里的草芽兒也跟著咋咋呼呼起來,隨著清風飄來一陣陣青草香。墻外的河邊站滿了人,撲蝶的,采花的,小孩子們追逐著玩耍的,笑笑跳跳,熱熱鬧鬧的,引得宋瞎子心里也歡快了不少。
笑聲順著風聲,帶著花瓣飄進了小院子里。宋瞎子歪過頭仔細的傾聽著,嘴角噙著微微的笑意。河舟子們也唱著歌,逗弄的河邊年輕的姑娘和小孩子們。小孩子們不甘示弱,亂哄哄的起哄著。膽大的姑娘們則用世代相傳的漁歌和河上的舟子們對唱著,笑嘻嘻的對答著。間或有對答唱錯的則有笑聲轟然傳開,鋪開滿地春色。
“何必呢?”
三十年前隨了幾個好友拋下了這些家業和妻兒去尋仙問道。幾人同出同生,青梅竹馬,是情同手足的發小、兄弟。同樣的癡迷沉醉于道法傳說,同樣的想要超脫凡俗,求得真解,同樣的拋下了家業妻小去追尋心中的夢,同樣的決然一去不返。
臨了卻宛若仇雌。
當一個際遇放在幾人面前的時候,當要承擔一份不可能承擔的責任,當要一輩子背負對一個承諾,他們答應了。卻不是因為有擔當,而是因為利益——那一種神奇的能力,那一份神奇能力所能帶來的赤裸裸的利益!
當他們的傳授者,一個來不及分辨人心善惡的苦行者,他們原本應該叫做師傅的人死在他們的面前的時候,他們雀躍了。他們解脫了!多年的付出終于有了回報,遍涉名山大澤的苦痛孤獨終于得到了償還,他們終于得到自己夢寐以求的神奇能力!他們終于能夠在世間呼風喚雨!!于是他們頭也不回地下了山,一如當初離家那般的決然!甚至連看都不看那個他們應該叫做師傅的人的尸體一眼,只留下一具干枯的尸體,一個撕破的行囊和戾嘯著的蒼鷹……
下山后幾人分開了,多年的朋友各奔東西,亦如離家那般決絕。
去做什么?不是要去實現對師傅的承諾!只是為提防著背后昔日兄弟的黑手!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啊!”
報應不爽,自己因為貪圖黃白,泄露了太多天機,眼睛終于也瞎了,黃道子煉丹被禁在了深宮,陳半閑出了家,而另一個兄弟胡青牛則是了無影蹤。
“說起來都是命啊!”給人算了一輩子命的宋瞎子感慨道。說罷,宋瞎子輕輕唱起了《清平樂》: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都如我這般該多好!不富貴,也清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