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姆·索亞歷險記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名家導讀
本書的作者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也是世界著名的小說家。他經歷了美國從資本主義初期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奚落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前期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后期語言更為直接激烈。他于1835年出生于密蘇里州佛羅里達的一個貧窮的鄉村律師家庭,4歲時全家遷往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漢尼拔。青少年時期曾當過排字工人,在密西西比河上做過領航員。四年的水上生活是他一生中最難忘的經歷,使他有機會接觸到廣闊的社會,加深了對美國人民的認識和了解,為他日后的創作積累了大量寶貴的寫作素材。他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
“馬克·吐溫”是他最常使用的筆名。一般認為這個筆名源自其早年水手生涯,他與伙伴測量水深時,他的伙伴叫道“Mark Twain”,意思是“兩個標記”,亦即水深兩海尋[1],這是輪船安全航行的必要條件。
馬克·吐溫的第一部作品是《卡拉維亞縣臭名昭著的跳蛙》,在1865年于《紐約周六報刊》出版,受到讀者的歡迎。1867年馬克·吐溫在費城旅游。這一游使得《傻子旅行》誕生。1872年,馬克·吐溫出版了第二部旅行文學著作《艱苦歲月》作為《傻子旅行》的續集。馬克·吐溫之后的兩本著作均是關于他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經歷。《密西西比河的舊日時光》系列小品在1875年出版于《大西洋月刊》。之后,馬克·吐溫寫了《湯姆·索亞歷險記》《王子與貧兒》《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等作品。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馬克·吐溫的代表作,發表于1876年。小說主人公湯姆·索亞天真活潑,不喜歡學校呆板、枯燥的教育,并極度厭惡牧師騙人的鬼話。他不堪忍受束縛個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業。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冒險經歷,對美國虛偽庸俗的社會習俗、偽善的宗教儀式和刻板陳腐的學校教育進行了諷刺和批判,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少年兒童自由活潑的心靈。《湯姆·索亞歷險記》以其濃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對人物的敏銳觀察,一躍成為最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品。本書的姐妹篇是《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閱讀的時候切莫一本正經地去探討重大嚴肅的社會意義,尋找創造過驚天動地業績的英雄人物,那定會使你失望;不論你是大人,還是孩童,若是愿意放下身段,忘卻自我,以純凈之心與故事中的人物同憂共樂,定會從中獲得無窮的生活樂趣,也會洞察到人間的善、惡、丑、美。
本書的主人公湯姆是一位失去父母的孤兒,由姨媽撫養。他調皮搗蛋、貪玩、逃學、極富冒險精神和好奇心,令撫養他的姨媽傷透了腦筋,令管教他的老師束手無策,這樣一個令人又恨又疼的小搗蛋,卻是小伙伴們羨慕的對象。星期日他被罰粉刷柵欄,原本是個“苦差事”,可他居然假裝干得津津有味,惹得小伙伴們用大量的玩具換取享受勞動的片刻快樂;他成績極差,卻用粉刷柵欄得來的玩具,換了大量的“票子”,從而獲得了學校至高無上的榮譽——《圣經》;他讓小貓喝下“止痛藥”,鬧得全家天翻地覆,表面看小貓遭了大罪,實際上是給姨媽上了一課,讓她后悔不迭……如此好玩的故事書中隨處可見,舉不勝舉。我們讀著這些充滿生活情趣、筆調輕松詼諧的故事,無不為湯姆的聰明機智而叫絕,并報之一笑。
湯姆雖然頑劣,卻有一顆很強的同情心,極富正義感。他正直、誠實,遇到困難鎮定自若,冷靜分析,并勇于嘗試解決問題。他對外界的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心和想象力,而且大膽嘗試,機智勇敢,向往自由,向往未來。他目睹一起兇殺案的發生,眼看兇犯逍遙法外,而無辜者蒙冤受屈,他既害怕出來告發而被真兇追殺,又不忍無辜者受罪,因此,他備受良心折磨。但經激烈的思想斗爭之后,他最終挺身而出,當庭作證,使案情大白于天下。
本書定名為“歷險記”,作者自然對主人公的歷險經歷作了一番詳細的描述。其中便有密西西比河中的一個小島之行。湯姆帶領喬·哈帕與哈克·費恩,一行三人在孤島上無拘無束地胡鬧與嬉戲,但思家之苦和暴風雨的洗禮終使他們當海盜的美夢破滅,這次歷險也以失敗而告終。墓地的歷險顯然是對主人公心靈的一次嚴峻考驗。而此后的山洞探寶、勇救道格拉斯寡婦等情節無不與之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正是這一次次歷險凸顯了湯姆及其伙伴們的生活、性格的方方面面,更構成了他們豐富多彩的心路歷程。
我們不妨將湯姆與貝基的“戀情”也看作是他一生的早年“歷險”。說他倆產生了“戀情”未必確切,充其量,那只是兩個不經事的少年男女的“好奇心”的一次表現,原本不必大驚小怪。作者不惜筆墨,無非是加點“佐料”,讓好玩的故事更加好玩,讓歷險故事讀起來更有“娛樂”性而已。
書中另一個形象同樣引起人們的興趣,他就是哈克貝利·費恩。哈克是位無家可歸的流浪兒,身上有不少惡習,抽煙、說臟話,甚至還小偷小摸,是鎮上做父母的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壞孩子”,但他卻是湯姆·索亞的好伙伴。兩個人意氣相投,一起歷險,共患難、同享受。可他天生具有叛逆的精神,不愿受種種“規矩”束縛,即使有了錢,他還是覺得睡木桶、穿破衣的生活自在。這個形象令人不禁想起我國那個家喻戶曉的早期的“孫悟空”來。有關哈克貝利·費恩的未來命運,有興趣的讀者可去閱讀《湯姆·索亞歷險記》的姐妹篇《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該書里許多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在等著你欣賞。
正如作者在本書的序中所說,這雖是一本供少年男女娛樂的讀物,成年人切莫“冷落”它,因為“讀了此書能愉快地回憶起自己童年時的情景,回憶起當年自己的所思所感,回憶起自己的言談和有時出現的怪異舉動”。誠哉斯言,許多人童年無不經歷過湯姆早年所經歷過的一些“歷險”,因而讀起來倍感親切,欲罷不能。
本書是根據WORDSWORTH CLASSICS1992年出版的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Huckleberry Finn譯出的。稍加比較,該版本與其他一些版本,內容完全一樣,不同之處在于其他版本全書分三十五章及尾聲,每章各有標題等,而本書則有三十六章及尾聲。本書的第十六、十七章,其他的版本則合為第十六章一章。此外,在分段上多有出入,字句上有幾處稍有詳略。各章的標題是譯者加的。
姚錦镕
甲午馬年正月
于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