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天童子欲修成正果,需渡人世之修行關
先有詩云:春寒夜雨殘風延,繁花初成無人嫌。桃花落時春深盡,也曾幾許盛滿園。院前檐下花既稀,怎求蜂蝶于此現。而今惜別陽春日,且盼辭舊迎新年。
此書之第一篇回也。話簡言之,全文皆乃作者自敘。吾作此書一來是報父母之恩惠,念師長之教誨;二來是使世人明曉感恩之大德。故作此小說。
話說那銜在空中的日月星辰早已走過了無數次的天道輪回,可謂是斗轉星移,時過境遷。自盤古開天地后,原是那混沌無形之界便也有了模樣。只見那上者為天宮,下者為地府。玉皇大帝掌管著天宮;閻王掌權著地府。然天地之間,有一喚作“人間”之地,其攀不得天宮之奢貴,觸不得地府之神圣。而卻有大江東去之勢,山河壯麗之秀,可亦是別有一般風情;不止如此,還有那花草甘露,江河山麓汲取著日月之精華,吸收天地之靈氣且孕育出動物之屬,其及子孫后代于此繁衍生息。如此則經歷過數千萬萬之余載。
且說這天宮,是云霧繚繞,金光披霞。正上空而望,可謂是月星隱耀,北斗高懸,一片長空或有天馬踩云掠過,或有流星劃空閃過。自天宮正門而入,便有兩根撐天似的柱子高入云端,分別有一條金鱗赤須龍纏繞鑲嵌于上。兩邊還有一副對聯,寫的是:凈塵仙境何處有,夢中極樂在天宮。過了門,有一長橋臥于青云之上,長橋有百丈之余,橋邊有輕云圍繞,遠看倒似一座用輕云搭建的橋,橋下是一條無盡深淵之河,其閃著點點銀光,又似浩瀚星辰,眾人稱之為銀河,橋之高處盤旋著赤冠彩羽鳳凰,羽翼鋪展時,也可有隱天蔽日之象。不遠處而望,有一亭立于此,亭下有眾位仙人是推杯換盞,把酒言歡,好生不愉快。過了橋即是玉帝之凌霄寶殿,仙云繚繞,有眾兵將嚴關把守,大殿前處有兩尊玉麒麟久立于此。
話說這天宮中歷來有一項規定:每當童子到了一定年數,需行成仙禮。又似于人間之成年禮,或男子束發,或女子及笄。若有童子欲成仙者,必要下凡修行。因仙人也,知其廣泛,非限于天宮之事務,須要通曉人間之人情世故;二來乃一種考驗,仙人須體會人世之七情六欲,感受人間之生活百態。若在人間經歷了種種磨難與考驗,最終而壽終正寢,則為修成正果,方可極樂升天;反之,若吃不得人間之苦而投機耍滑,有違君子之禮,則交至地府予閻王處置。
天宮之規矩不可違抗。正說如此,則有一童子將于不久要下凡修行,方告別了家中之親眷,隨后就去了成仙殿。童子進入殿中看四周無人只好坐下等候。久等亦未見身影,遂又于大殿內四處踱步。自進門伊始,那童子就注意著殿內正中間放置著一面銅鏡,此刻又不免有些好奇,遂走至鏡前,而鏡中卻照不見自己模樣,只是上下依次映著三幅畫面。那童子一時心血來潮,也不顧是不是自己的東西,乃伸手點了第一幅畫面。剎那間,那畫面正放映著:剛出生時一個如白紙似的孩子,生性本善。可至最后卻大肆生殺搶掠,性卻從了惡。這又是為何?原來這孩子自出生以來,就被嬌生慣養。可又因父母是老來得子,生的不容易,且就這樣一個心頭肉,拿著當寶貝養,豈不有珍惜之理?其父母亦是當地出了名的富商,自幼時,孩子便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若欲之,無不能及;隨著孩子日漸長大,所需之不在小數,而家中父母身已年邁,心有余而力不足,再也無法滿足其子,只好放任自己的孩子去外闖蕩。而這樣的孩子沒了依靠就像失去了半邊天,再也無人替其撐腰,受了挫便半途而廢。慢慢的卻動了歪心思而想出的取財之道,去偷人的,搶人的,有違了圣人君子之品行,后好景不長,被判了死刑,死后下了九泉,又慘遭到了陰司地府之報應。這才算完。
看完第一幅畫面后,那童子心里不覺一顫,回味了許久,又覺得意猶未盡,遂隨手點開了第二幅畫面,只見:寒冬臘月,數九寒天。一對年過半百夫婦在街邊撿到一個包袱,掀開一看竟是一個剛出生不久的棄嬰,這令其二位極為驚訝。然顧不得三七二十一,遂抱回自己家中。后來這些日子,二位夫婦是到處詢問孩子生父生母的下落,還四處貼告示,只可惜無人問津。且說這夫婦,此夫婦一家是個農戶,家里仍有幾塊田地和幾頭耕地的牛,勉強還能度日,只可憐膝下無一子女,而今又年邁,行動多有不便。固家境貧寒,今又添了一子,更是雪上加霜。二老擔負著這份責任便將這孩子撫養長大了。這二位即使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孩子,自己身上的衣物沒有不是補丁的,而孩子的穿著永遠是白白凈凈的;自己總是吃稀的喝淡的,孩子卻有魚有肉的。才剛收了麥子賣了錢,就給孩子買了些需要的東西。轉眼間,孩子到了讀書上學的年紀,父母卻恐家里沒錢供不起他上學,乃賣掉了家中的所有牛以供他讀書。這孩子慢慢長大,正所謂,時間催人老,那父母的皺紋是越來越多,身體也是越來越差。不久,其父患重型流感,為了治病,家里能賣的東西都賣了,最后實在沒辦法,只好把房子賣了,四處尋了個破茅屋當做住處,冬不避寒,夏不遮暑。可誰曾想這病情愈來愈嚴重,手中的存款也所剩無幾,不出幾個月的時間,父親便撒手人寰了。自此后,這孩子便與母親相依為命,因為日子的艱辛,孩子漸漸的發覺到了,如果有錢,家里就不會這樣貧苦了。自幼便承諾將來要掙很多錢讓母親過生安逸的生活。而母親言之,只有好好學習才能掙很多很多錢。自那以后,便發憤圖強,用心念書。寒窗苦讀十幾年,換來了一個滿意的結果,中了當地的狀元。其母甚是欣慰,心想窮了一輩子了,也總算是個頭了。后來兒子去了外地讀書,便攜其母一齊去,也好讓母親看看外面的世界。母親去了外面的大城市,單是游歷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像是把一輩子沒看過的,沒吃過的,沒玩過的都體驗了個遍,也覺得人生無憾了。若干年后,孩子也成了家,母親享著天倫之樂,眼下又是兒孫繞膝,子孫滿堂。彈指一揮間,又過了十幾年,蒼白的銀絲蓋過了母親的整個頭頂,皺紋也數不清有幾層,她呼吸的頻率越來越微弱了,或許下一秒就再也不能動了。她無法再走動,只是安靜的躺在床上,就這樣走過了她最后的晚年。她并不覺有何遺憾,愿以為要窮一輩子,會在風雪饑寒中結束這輩子,哪曾想是這般幸運,在平靜中老去,故也值得。母親逝世后,兒子將其與父親合葬,并修了一座完整的墳,以表最后的孝心。而于每年清明時,都來至與二老祭奠掃墓。且說這滿腹孝心的兒子,可因年幼時家里條件不好,吃貫了涼的壞的食物,落下了一身病,尤其是這胃病,吃不得過辛,嘗不得過酸,又外加平時不注意,反倒更加嚴重了。人到中年時,卻被查出胃癌,這令其家人萬分悲痛。他最后的時光無非是在醫院中度過的,只因病根太深,最后也難以醫治,不幸的離開了人世。升天后,他以孝廉之行而修成正果,人間有俗語:百善孝為先,故其被封為:圣孝賢仙。到這里,第二幅畫面才算結束。
這時,此銅鏡中還剩下最后一幅畫面了,那童子看罷上兩幅畫面后,并無休手之意,竟有些迫不及待,遂立即點開了第三幅畫面,只見:一對夫婦不久前剛成了婚,二人背井離鄉,去外地打工,一來人生地不熟,二來也沒有資金依靠,只能過著窮苦的日子。努力買了一輛二手自行車,卻還被偷了,著實讓人揪心。后來妻子有了身孕。說來卻不巧,懷胎幾個月就意外的流產了,這令其二位誠惶誠恐。遂調理身體,修養身心。來年,妻子又驚喜的懷孕了,已有了前車之鑒,可不得莽撞,便安心養胎。十月過后,又是一個嬰兒來到了這個世界。二人帶著孩子在外面的城市四處奔波著,老天也肯定了二位夫婦的執著與努力,三年后,便自己做起了買賣,有了自己的工廠,起初這些員工都是自己家里的親戚,出來也為混口飯吃。在此期間,妻子便有了二胎。眼看著生意越做越好,工廠也越來越大,員工也都來自五湖四海。又過了五年,二人僅憑借著自己的雙手買下了一套房子和一輛豪車。二位夫婦闖天下的野心是越來越大,幾年后,攢夠了一定的積蓄,又投資了幾百萬的大生意,生活也越來越如意,自此,一家人便過上了富裕的生活。這時突然,一只手拍打著童子的肩,那童子轉過身來,乃不顧畫面中的內容了,頓時疑惑不知是誰,而又看其一身打扮,便立即作揖行禮,慌忙說道:“先生,不知是您來到,弟子有眼無珠,不識泰山;方覺這銅鏡有趣,實在壓不住這好奇的性子,未經允許動了您的東西,實屬無禮,恕弟子冒犯之罪。”只見一位仙人肅立而臨,頭戴金邊烏紗帽,身著紋緞錦繡袍,腰間掛著翡翠透光玉,腳下蹬著萬里筋斗云。這仙人笑道:“免禮免禮,這面銅鏡本來就是給你們看的,既先看了也無妨。這個呢,叫做‘命運寶鑒’,初來這里的童子都是通過此銅鏡來選擇自己在人世的命運。銅鏡照著的童子,鏡中就是其人間的模樣。我這樣與你論道,可清白了?”至此,那童子恍然大悟,正要轉身看完第三幅畫面剩下的內容,卻不見蹤影,便疑惑問道:“先生,怎不見銅鏡中的內容了?”那仙人望了望銅鏡,語重心長而道:“也許是你沒注意罷了,這銅鏡放映完后且不再放第二遍。再者,你也看了差不多,多少有些印象了,趁早選一個當做自己人間之修行,我也好將你送至人間。”那童子心想,銅鏡中前兩幅畫面有了結果,而那第三幅畫面卻只看了一半,不知結果如何。自思許久,便答道:“既然如此,那我就選擇最后一幅畫面。”仙人道:“你可想清楚了,銅鏡中的所見身世不會變,但你一生的態度會決定你最后是升天還是入地,換言之,你也可以改寫自己的命運。”童子笑道:“話是如此,不知為何我心中卻一直念著第三幅畫面的內容,若有機會,我也想下凡經歷一番。”仙人道:“也好,不難為你了,你既如此懇切,我就如你所愿,將你送至人間。”
話說至此,仙人將手一揮,眼前的銅鏡便映出一扇大門,那童子方辭了仙人就走至門前,自上而下逐漸脫掉衣物,一絲不掛般的模樣跳入鏡中,就此下凡人間。在人間之命數不定,且看其造化如何。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