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懂帶團隊,你就自己干到死
最新章節
- 第12章 后記
- 第11章 隊伍壯大了,你有能力掌控嗎
- 第10章 硬性考核,有業績才有價值
- 第9章 制度約束,自覺是世界上最不靠譜的東西
- 第8章 團隊協作,創造不可能的奇跡
- 第7章 高效授權,把合適的人折騰成團隊骨干
第1章 前言
作為團隊領導,沒有誰不希望自己帶領的是一個偉大的團隊,員工都能相處融洽,大家都很拼命地工作,爭相為團隊做出更大的貢獻。然而現實情況是,絕大多數領導在很多時候并不是非常信任自己的員工。他們每天穿梭在團隊的各個角落,試圖跟蹤了解每一個員工的工作情況,想通過這種方式確保大家不會犯錯,并認為這是管理者的日常。
很多領導就在這種“忙碌”中身心俱疲,結果自己想要的效果并沒有達到,于是慨嘆“管理之難,難于上青天”。殊不知,正是因為不懂帶團隊,他們才會這么忙碌卻又收不到成效。很多領導的失敗之處就在于,他們想當然地認為,如果不確保自己時刻都掌控著員工的一切,整個團隊就會亂套;卻不知,正是他們這種“掌控”,降低了團隊的工作效率。
曾經有一位經理,他努力確保團隊中的每一件小事都不出問題,盡管他手下有幾十號員工,但他還是忙得腳不著地:參加公司絕大部分的會議,員工有任何問題他都傾力幫忙,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把控的細節……結果團隊效率卻非常低,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員工不愛思考了,更不能獨立解決問題。團隊的大部分事務都交給他一個人了,雖然他疲于奔命,卻仍然導致一些重要的工作嚴重滯后。
接下來的發展不言而喻,他的團隊越來越低效,最終公司撤銷了他的經理職位。在團隊管理中有一個致命的陷阱:當領導者為自己的異常忙碌而自我感覺良好,感覺自己為公司創造了很多價值的時候,其實背后隱藏的是正在快速堆積的層層危機。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管理團隊,既讓員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又能讓領導自己稍微輕松一些呢?如何才能提高團隊的執行力,讓領導不用時刻監督這一切呢?當團隊遇到危機的時候,又如何保證員工不會產生其他想法,而是緊守崗位,力求拯救團隊于水火呢?這是每個領導都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帶好團隊。
俗話說,一流的團隊必須要有一流的團隊精神。所謂團隊精神,就是規范的制度、明確的團隊目標,以及良好的凝聚力、執行力和戰斗力。而在這些因素中,凝聚力和規范的制度則是最為核心的關鍵點。以凝聚力為例,想要打造良好的團隊凝聚力,領導就必須加強自己與員工溝通的能力。因為,凝聚力就建立在彼此溝通順暢的基礎之上。
至于規范的制度,則是保障團隊穩定運行的基礎。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靠人管人不如靠制度管人。”為團隊制定一套詳細的規章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如此一來,就能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人情世故對團隊的侵蝕,使員工與領導、員工與員工之間的關系保持在一個相對純粹的水平上。因此,作為領導,一定要高度重視團隊制度的建設和實施。
此外,領導也需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俗話說得好,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領導自身沒有過人的實力,不能為員工做出榜樣、表率,那么即使再怎么運用管理手段,也很難獲得員工的信任。想要讓員工心服口服,領導就必須得有“兩把刷子”才行。
這里的“兩把刷子”,說的也不只是技能。比如有的領導就困惑:“我的能力也不比員工差啊,為什么他們還是不服氣?”單單是技能上的優異,并不是成為領導的前提條件,更不是必備條件。領導最大的本事不在于干活兒,而是把人才籠絡在自己身邊。
劉邦說過:“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劉邦說得很明白,論行軍打仗,他比不上張良,也比不上韓信,論治國他更是遠遠比不上蕭何,但為什么他打敗了項羽,奪得了天下?簡單,會用人而已。
一個優秀的領導,不在于他們自己的能干、會干,也不在于他個人的事必躬親,最最關鍵的本事,就在于他能否識人、用人,能否激發團隊的最大活力和動力。否則,即使他的個人能力突破天際,做事鞠躬盡瘁、累死苦死,恐怕也很難有大成就。
總而言之,團隊管理本質上就是管人,管好了人,領導就能在輕松中帶領團隊勢如破竹,一路沖上事業的高峰。讓我們一起來思考,如何做一個懂得帶領團隊的領導,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將自己從瑣碎的事物中解脫出來,而又能提高團隊的效率。
尚旭東 陳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