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2評論第1章 誕生
夜里,一個人,騎著馬,在這太平盛世中的一條熱鬧的街道上馳著。他緊緊地抱著手中長長的的黑匣子。
最后他來到府前停下,下人們幫他整頓了一下,他快步走了進去,打打開門后他見到一個身著華裝的男子,說道:“大人,我把劍帶回來了。”
“好,這昆侖山上的劍終于是帶回來了,魔法士閣下,敢為可是這個東西?”
男子正在對著一位黑衣的老者說話,他一頭金銀色頭發,似是異國人。老者用他那不屬于本地的強調說:“李程士大人,就是這個東西。我能感受到它身上蘊藏著的極為豐富的靈力。”
李誠士打開黑色匣子,里面藏著一把黑黝黝的劍,問道:“您真的可以讓它化為人形?”
“當然,”魔法士說,“大人,據我對史書的了解,當時困在昆侖山上的那些人乃是太古的士兵。這把劍雖然看上去不堪,但是卻有著很大靈力,加上我的靈力,一定能讓它化為人形,以報答您對我的救命之恩。”
“是嗎?那就開始吧。”李程士興奮地說。
魔法士道:“請大人到外等候,時間很漫長,由于我也不太了解這個法,所以大概要幾天我也不清楚。”
“恩。”他應了一聲,兩人離開房間。
李程士自幼愛劍,曾游歷天下只為尋求寶劍。而魔法士來自一個神秘的國度,為了實現他所說的那個“法”,他游歷世界,沒想到在中原附近突遇困境。好在李程士的幫忙,才得以活下來。李程士聽說魔法士的目的,對于他的“法”很是感興趣。正巧魔法士感應到了昆侖山上有一個聚集很大靈力的東西。出于好奇心,李程士找人探到了這個東西。
......
兩日后,烈日高照,李程士坐在院子里,看著什么動靜都沒有的房子,嘆了口氣,“兩日了,怎么還沒有動靜,這魔法士該不會是在騙我吧......”握住手中自己最心愛的寶劍,又看得入神起來。
突然一聲巨響將李程士的注意力從劍的身上轉移到房子,窗子傳來了里面發出的耀眼的光。這白光強到即使是太陽和它相比也顯得遜色一籌,李程士一時間難以再睜開自己的眼睛,直到片刻后白光逐漸弱了下來。李程士沒有管什么,直接沖門而入,卻看見了一名少女。
她長發飄飄,白皙的皮膚使得她的面孔看著格外精致,她不僅僅身材高挑,而且其可以清楚明了看到的溝壑。
那曼妙的身材一時讓李程士忘記了魔法士的存在,女子看向了李程士后李程士才發現她那如同劍一般銳利的眼神。多年來的感覺不會欺騙他,剛剛還有些懷疑的心立馬變得坦然,那是被劍鋒對準的感覺,只不過劍鋒所劃破的并非是李程士的身體,而是李程士的心扉,徹徹底底地給他的心留下了一個重創。
女子看著李程士露出不解的神色,她皺了皺眉,“呃......”
魔法士一臉憔悴的樣子顯然李程士沒有注意到,魔法士緩緩站起身子,笑了起來,李程士才注意起魔法士。這一笑足足笑了三大氣,“成功了,靈力是可以使東西具有靈性的。”
“閣下,這真的是之前的那把劍?”
“當然,好了,恩我已經報了,大人,我該走了。”
“慢著,魔法士,看你神色憔悴,不如多歇幾日。”
“不了,”老者魚尾紋疏散開來,“我要盡快會去告訴我的同伴們。”
“那不如這樣,我為閣下準備車馬送你回去。”
“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李程士先是吩咐下人給這位姑娘準備了衣裳,隨后又準備起車馬。魔法士和李程士相互致謝隨后魔法士離開了這里。李程士看著車馬漸行漸遠,感嘆起這世間。
回到房間,女子還站在原地,她注視著自己的雙手,“呃......”
“你,叫什么名字?”李程士問。
女子感覺李程士是在叫她,不解地抬起頭,“呃......”
莫非還不會說話?
李程士笑了笑,是一個奇怪的姑娘呢。
從這一刻開始后的幾天里,李程士一直教這位女子說話并且給她了一個名字。
“你是過去的東西,距今應該很多年了吧。不過從今以后,你就正式一歲了,你就叫……李千靈。”
曾經在家一刻也待不住的李程士改變了,但他卻從沒有在意到這個,只知道一天里看著她就不知不覺地過去了。沒想到曾勵志要收藏天下最好的寶劍的劍士還沒有收集所有的寶劍,卻因為這個人的出現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別人一直以為他只愛劍,直到李千靈的一眼。
幾年后,李千靈已經能夠正常說話,只不過口音上還要練習,除此之外,李程士還發現其實李千靈有很多常人沒有的東西。在一次偶然間,李千靈在李程士的面前變化出了一身紅色的衣裳,除此之外還有一把紅色的劍、一個綁在手中的紅繩鈴鐺。起初只看到她手上拿了一張胭脂,當她抿了一口后就變成那樣。
看到李千靈這一身變化后,便教她學劍。有過了幾年,已經在家里待了數年的他再一次出發,帶上了李千靈。這一次李千靈不再只是李程士的學生,而且還感悟到了世間的親,和李程士成親。
從小就沒有什么約束的李程士自然可以不管什么老套的規矩,離開盛世,來到桃源,這一次外出并非為了劍,而是為了李千靈想看看天下的愿望。
原本這一切都是美好的,只可惜人有壽命。有一天李千靈突然發現李程士變了,他再也走不動了。于是李千靈便在這一段時間里一直陪著李程士。可最后,李程士終究入土,李千靈依依不舍地將他平生最喜歡的劍放在墓前,心中還想著他對自己說的最后一句話:“我們來世再做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