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寬容忍讓是

成功者獨具的胸懷凡是能成就一番大業的人必有過人之處。那就是他們都有過人的智慧和能力,有著寬容的心胸,有著忍讓的作風,并使這成為有助于成功的一種習慣,敢于面對復雜的戰爭,能夠審時度勢,忍受一時的委屈和不公正的待遇,在身處逆境之時不氣餒,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救國救民,化險為夷,成就大事。

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不因惡小而為之,不因普小而不為。自古至今,縱觀成大事者,他們沒有一個人不是嚴于律已的律己的典范。時刻注意檢查自己的品行,持之以恒,從點滴做起,從小處做起,嚴格要求自己,為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品格基礎。

放縱還是積極進取、自強不息,關系到我們每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我們羨慕那些積極進取、樂觀向上、自強不息的強者,同時,我們對那些放縱自己、無所作為的頹廢之士要加以批評和唾棄。

放縱自己,會使希望變成失敗。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某某干部因放松對自己的約束而由公仆變成了人民的罪人。一個人放縱自己,那個人放縱自己,那這個人將不會有什么希望。這是小的方面來講。從大的方面來講,如果一個政黨、一個國家放縱自己,不注意省過、嚴約,那也同樣會出問題的。

所以,做學問也好,做人也好,不管外界如何,不管周圍的環境如何具有吸引力,即使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不能放縱自己。

在人和人的接觸中,有時候最容易做的是小事,因為它無處不在;最難做到的也是小事,因為它很瑣碎。譬如,隨口簽應別人一件舉手之勞的小事,可隨即就忘了,別人卻常常惦記著,寄厚望于你;約好的時間,也并沒有因為什么特殊情況,就遲到幾十分鐘,甚至個把小時,也不大在意。這些雖然事小,但卻都能體現一個人的人生態度。

怎樣要求別人,怎樣要求自己,這是一個人做人的態度與原則問題。人在交往中產生矛盾恩怨,工作中發生缺點錯誤,總有自己和別人兩方面的原因。解決矛盾,克服缺點錯誤,需要從自己和別人的兩方面找原因,嚴格要求自己,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如果只看到別人的問題,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只要求別人,不要求自己,矛盾和問題就永遠不能解決,甚致有時候會更加使矛盾激化。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古人教給我們:與人相處有了矛盾,消除怨恨。才能為你的人生之路掃清不該有的障礙。只有對自己嚴格,在麗人之前先責已,把矛盾解決好,才會“身正”,“令行”。

從古人的身上,我們可以領悟到,嚴于律己是一件很主要的事情。大至國家君臣,小至布衣百姓,發生矛盾以后,如果雙方都有責己的雅量,任何矛盾都不難解決。如果只責備對方,不檢討自己,隔閡怨恨就會越積越深,以至矛盾激化,關系破裂。選致還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既責人,又責己;先正己,后正人?!皩X熂赫呒婵沙扇酥?,專責人者適以長己之惡。”責己就是從我做起,以實際行動和活的榜樣去教育人、感化人。這樣,別人才會心悅誠服,教育批評才起作用。如果只責人,不責己,就會助長自己的錯誤。只有自身正,其令才會得以行,如果自身都不能正,去教育別人,誰會聽呢?

諸葛亮為蜀之相國,“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但“刑政雖峻而無怨者”。這不僅因為他“用心平而勸戒明”,還因為他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街亭之役,馬謖違反諸葛亮的節度,舉動失宜,使蜀軍大敗,諸葛亮既斬了馬謖,又上疏檢討自己“授任無方”、用人不當的過失,自貶三級。

這種只有感召力的人格均是從嚴于律己而出的。從自身做起,而日常生活中,卻有一種人恰恰與此相反,他們責人嚴、律已寬,捕風捉影,信口開河,助長了言行不一,清淡空議、惹是生非的不良風氣。身體力行,對自己的要求嚴格、全面,對別人的要求寬厚、簡約。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蔡元培認為:“古之君子”以舜和周公這樣的圣賢為標準的,認為他們能做到的,自己也應該做到。因此對自己的要求就嚴格而周全;對別人則先看他的優點和進步?!叭∑湟徊痪科涠?,即其新不究其舊”,唯恐損害別人為善的積極性。這樣,對別人的要求自然就寬厚而簡約了。

當今的社會中,對人嚴、對己寬的問題,仍然普遍存在;問題的實質也是對人對己要求的標準不同。對別人馬列主義,對自己自由主義;看別人的缺點多,看自己的優點多;批評別往往苛刻求全,攻其一點,不及其余,不看別人的現實表現,糾纏過去的恩怨是非;批評自己的時候則輕描淡寫,強調客觀,覆短護私。出現這種情況,也和“怠”與“忌”不無關系。自己不求進步,不思進取,又害怕別人進步,獲得成就和名聲。應該去掉這種不健康的心理,改變這種不健康的風氣。用高標準要標自己,嚴格檢查自己思想上、工作上的缺點;同時以寬厚的態度對待別人,鼓勵、支持別人從善、向上的積極性。這樣,不但自己和別人共同進步,也有利于解決人際關系中的矛盾,形成積極健康的良好風氣。

不應忽視小處的修養

有些年輕人認為,做一番大事業便要轟轟烈烈,而不能拘泥于小節,不拘小節,可能是一種“豪放灑脫”,但在做人的原則上講,以處也是不可隨便的。

“君子當眾人所驚之事,略一動容,才干礙于禮義上些須,便鄂然變色,若觸大刑憲然,懼大防之不可潰,而微端之不可開也”這是先人留下的為人之路。一坪綠地,鮮嫩可愛。有走路的人,為少繞幾步,省些腳力,便從草坪上斜插過去,踩出一道小徑。后來的人也跟著他的腳印踩過,時間一長,竟踩出一條人來人往的大路。這此,增多是“君子”所不為的。

還有,有一些時候(比如街上有了什么事,許多人都跑去圍觀看熱鬧),一點兒也不為所動,但如事情才有少許觸犯了禮義,君子便會臉色嚴肅心中不安起來,就好像犯了刑法一樣,擔心壞了禮義的堤防,一個小小的漏洞都不能開。君子的這種行為常被眾人嘲笑為“迂”,認為君子小題大做,不識輕重。但要知道,天下許多不好辦的大麻煩,常常就是從那些小處隨便的人那兒引起的。

其實,實際生活中,很多人認為,小處隨便,決不是什么無傷大雅、無足輕重的小事一樁,但到頭到頭來卻出現了不可估訂的后果,舉幾個例子。

“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空中爆炸,宇航員命喪太空,是由于機身上一道焊縫沒有焊好。前不久美國潛艇浮出水面時撞翻日本漁船,造成船毀人亡,是由于潛艇上的操作人員一個漫不經心的操作失誤。日常生活中,有人從高層住宅上隨手扔下一個酒瓶,結果將適從樓下經過的行人砸死。一家度假村在一種玻璃門上做警示標記,結果讓奔跑的小孩一頭撞上,受到重傷。就說世界上許多森林大火,也往往是有人亂扔煙頭造成的……

當其一個煙頭隨手一扔時,哪會考慮到森林著火、消防員冒死撲救、地球資源遭破壞?當一個隨手扔酒瓶的時候,他一點不曾考慮會闖出這么大禍……

做人,小處隨便不得,所謂“防微杜漸”有些事,就算沒有惹出大漏子,比如隨地吐口痰,隨手丟一只空易拉罐,結果讓人罰了幾十元錢,從自私的角度講,你說冤不冤?

有一個笑話故事,講一位有心臟病的老者住樓下,樓上住一位小伙子。小伙子?;貋頃r腳步重,動靜大,老者你就聽吧:噔噔噔——上樓梯了;咣當——開門了;嘩嘩嘩——洗漱呢;最要命的是上床時脫皮鞋,先脫一只,一扔,咣!老者心一哆嗦。再脫另一只,一扔,咣!老者心再一哆嗦。這兩哆嗦過了,才算安靜下來,老者才能入睡。老者脾氣好,一直忍著,可夜夜如此也受不了呀!這天,見了小伙子,老者就給小伙子說了,小伙大態度挺好,虛心接受。可到了夜里,老者聽著那動靜又來了——噔噔噔!咣當!嘩嘩嘩!老者想,忍著吧,不就再兩聲嗎?咣!一聲。老者等第二聲,奇怪,怎么不響了?老者這個心懸哪,就等著第二聲響過好入睡,等了一宿,愣沒響——原來這小伙子脫另一只鞋時,突然想起了老者白天提的意見。就輕輕地把鞋放在了地上……

這雖然只是個笑話,可卻讓人品味良久?,F在的我們正處在城市化的進程中,過去的胡同變成了高層建筑。一二百戶住一個樓,你小處隨便,樓道里亂堆東西,夜里把電視機音量放到最大,從窗戶往外隨意扔垃圾,你覺得沒什么,可別人怎么辦?如果人人如此,這個社會豈不天下大亂了。

現今,人們一般從道德的角度勸人不要忽視小處的修養。今天,除了道德外,還有法制。一旦因為我們的“小過失”而引發了大禍,那就真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是也有一“小事”并不屬于法律管轄的范圍,甚至也談不上是多嚴重的道德問題。比如,在地鐵上的座位時蹺二郎腿,讓站著的乘客別扭;開會遲到;雨天快車,濺行人一身水;打公用電話時煲電話粥,不顧后面有人等;消防隊救火的圍觀擋道;嚼完口香糖亂吐;在公共上亂叫亂喊……這些舉止,給他人添不便,惹他人不痛快,自己又怎能心安理行,毫無慚意?如他人也如此待你,你作何感想?人人都這樣“不拘小節”,社會還能有何文明可言呢?

從小處,可以看到一個人的休養與品質,是做人的一個入口同時也是缺口。我們所做的許多“小”事實際上是在抵消別人的勞動成果。亂扔垃圾,環衛工人的勞動就白費了。圍觀看熱鬧,反給救火添亂,只會加大火災損失。開會遲到,你耽誤的是大家的時間,而在今天這個講求效率和守時的時代,你顯然與之不合拍……這樣的事多了,最終結果是使社會發展變慢,使經濟水平下降,這也就是為什么有社會責任感的“君子”“才干礙禮義上些須,便愕然變色”的原因。

古人為我們做出了小事也要注意的榜樣,提出為人要切忌:作客與人相爭罵;筵上亂叫喚;攙奪人話柄(亂插嘴搶話);對眾倒臥;著鞋臥人床;說主人密事;作客踏翻臺桌;嚼殘魚肉置盤上;主人未迎便先上廳坐;翻人書籍;人前假咳吐痰;吃煙吐不擇地;吃煙向人噴氣;煙灰火悄敲滿地(吃旱煙時);項多油滯不洗拭(不洗脖子);門庭不掃拂;謙上下動手力扯(謙讓尊卑先后時動手亂拉扯);探手(伸手)隔座取物;坐即搖膝;桌上亂寫字;坐下腳蹺膝上;冷笑;摘花嗅香;開人箱柜;坐不耐久;坐立不寧;偷看人書簡;粗魯撞倒入器物;借人器物以及書文多日不還;好勉強量小之人飲酒(逼人喝酒);在病喪家嬉笑,等等。

古人說的這些,皆為小處隨便的表現。雖然時代已到今日“后工業社會”、數字時代,E-時代,但人性的這些“一念之茍”的毛病并未根除,我們應該以彼為鏡,檢點自己,雖不能做一個不茍且的君子,卻也應該,卻也應該注重一些社會道德,做一個有品質的人。

有這樣一個故事:

曾有一些行事隨便的人,常常在一處墻角小便,穢氣沖天。于佑任老先生看不下去了,就寫了一紙“不可隨處小便”,張貼于墻角。剛貼上沒多久,漿糊都沒干,這紙條就不翼而飛——原來于老先生是有名的書法家,有一人極敬慕于老先生的墨跡,便把這紙條揭了去,重新剪裁裱糊后掛于中堂,曰“小處不可隨便”,以時時自警自勵。

微小之處不放縱自己,謹慎處之,這樣的人,是最難被不正之風擊倒的。這樣的人之所以“正”而且“大”正是因為在他們的人格中,有一種光明正大的東西,有一種內在的精神內涵。

豁達寬宏,以德服人

中國人注重“德”,一個人有“德”才會服人,有才無德,這樣的人也許可逞一時之勢,卻不能把握歷史的方向,最終還是會被時間所摒棄。多少中華名士正是本著中華的這種“德”而行,用他身上的美德征服了世人,用他們豁達的胸懷征服了世界。

文者以德服人。一個人的品德,決定了他在別人心目中的位置,而人們在選擇自己所追隨的目標時,也往往是以“德”字為標準的。

周作人平時行事,總是一團和氣,以德待人。在北京大學,他是以態度溫和著名的。相貌上周作人中等身材,穿著長袍,臉稍微圓,一副慈眉善眼的樣子。他對于來訪者也是一律不拒,客氣接待,與來客對坐在椅子上,不忙不迫,細聲微笑地說話,幾乎沒有人見過他橫眉豎目,高聲呵斥,盡管有些事情足可把普通人的鼻子都氣歪。據說有個時期,他家有個下人,負責里外采購什么的。此人手腳不太干凈,常???。當時用錢,要把銀元換成銅幣,時價是1銀元換460銅幣。一次周作人與同事聊天談及,堅持認為是時價200多,并說是他的家人一向就這樣與他兌換的。眾人于是笑說他受了騙。他回家一調查,不僅如此,還有把整包大米也偷走的。他沒有辦法,一再鼓起勇氣,把下人請來,委婉和氣地說:“因為家道不濟,沒有許多事做,希望你高就吧。”不知下人怎么個想法,忽然跪倒,求饒的還話沒出口,周作人大驚,趕緊上前扶起,說:“剛才的話算沒說,不要在意?!?

任大官時期,一個北大舊學生窮得沒辦法,找他幫忙謀個職業。一次去問時,恰逢他屋有客,門房便擋了駕。學生疑惑周在回避推托,氣不打一處來,便站在門口耍起潑來,張口大罵,聲音高得足以讓里屋也聽得清清楚楚。誰也沒想到,過了三五天,那位學生得以上任了。有人問周作人,他這樣大罵你,你反用他是何道理。周說,到別人門口罵人,這是多么難的事,可見他境況確實不好,太值得同情了。

正是這種胸懷,正是這樣的品德,為自身贏得了無盡的聲譽,也為中華民族造就了無數名士。

人生在世,總會有許多風雨坎坷,怎樣活得痛快,活得瀟灑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問題,其實,只要你豁達些,有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耙晕抑?,豁達才是人生的奧秘?!币晃粚W者,這樣認為:

豁達是一種超脫,是自我精神的解放,人要是成天被名利纏得牢牢的,得得失失算得精精的,那還何談豁達,豁達就要有點豪氣,乍暖還寒尋常事,淡妝濃抹總相宜。凡事到了淡,就到了最高境界天高云淡,一片光明。人肯定要有追求,追求是一回事,結果是一回事。你就記住一句話:事物的發生發展都必須符合時空條件,如果條件不是,那你就得認了。人活得累,是心累,常嘮叨這幾句話就會輕松得多,“功名利祿四道墻,人人翻滾跑得忙;若是你能看得穿。一生快活不嫌長”。與共悲悲戚戚、郁郁寡寡觀他過一輩子,不如痛痛快快、瀟瀟灑灑地活一生,難道這不好嗎?

豁達代表的是一種自信。人要是沒有精神支撐,剩下的就是一具皮囊。人的這個精神就是自信,自信就是力量,自信給人智勇,自信可以使人消除煩惱,自信可以使人擺脫困境,有了自信,就充滿了光明?;磉_的人,必是一條敢作也敢為的漢子,而決不是那種佝樓著腰桿,委曲求全的君子。

豁達不是盲目的自我流露,它是一種修養,一種理念、是一種至高的精神境界,說到底是對待一種人世的態度。沈從文也好,馬寅初也好,一些偉人的跌宕起伏也好,對于人生的種種不平、不幸,都以其博大胸襟和知識學問所涵蓋,以及由善良忠直道義所孕育的不屈不撓的生命力所戰勝!“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比绱说纳?,還會有什么樣的火焰山過不去呢!

豁達是一種博大的胸懷、超然灑脫的態度,也是人類個性最高的境界之一,也是一種“德”。一般說來,豁達開朗之人比較寬容,能夠對別人不同的看法、思想、言論、行為以至他們的宗教信仰、種族觀念等都加以理解和尊重。不輕易把自己認為“正確”或者“錯誤”的東西強加于別人。他們也有不同意別人。的觀點或做法的時候,但他們會尊重別人的選擇,給予別人自由思考和生存的權利,他們會以德服人。有時候,往往是豁達產生寬容,寬容導致自由。記得胡適先生說過,如果大家希望享有自由的話,每個人均應采取兩種態度:在道德方面,大家都應有謙虛的美德,每人都必須持有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是對的態度;在心理方面,每人都應有開闊的胸襟與兼容并蓄的雅量來寬容與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見。換句話說,采取了這兩種態度以后,你會容忍我的意見,我也會容忍你的意見,這樣大家便都享有自由了。這不僅是自由,更是開闊了我們的生存空間。

豁達是一種寬容。恢宏大度,胸無芥蒂,肚大能容,吐納百川。飛短流長怎么樣,黑云壓城又怎么樣,心中自有一束不滅的陽光。以風清月明的態度,從從容容地對等一切,待到廓清云霧,必定是柳暗花明的全新世界。相信天空是寬廣的,走過去,前面便是一個天。

豁達是一種開朗,一種樂觀,豁達的人,心大,心寬。悲愁的,痛苦的,都在喜笑怒罵、大喊大叫中撕個粉碎。你說,世界上的事都公平?不公平的有的是,你能讓它都公平?我們要按生活本來的面目看生活,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看生活。風和日麗,你要欣賞,光怪陸離,你也要品嘗,這才自然。你就不會有太多牢騷,太多的不平。不過,“月有陰晴圓缺”對誰都一樣,“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一切隨著時間的推移都在變。你要曉得,陰陽對峙,此消彼長,升降出入,這就是生機,拿這大宇宙,看你這個小宇宙,你能超越得了?只有用這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去對待這一切,你的心胸也就隨之寬廣起來,你的人也就會變得豁達起來。

當然,豁達并非等于無限度地容忍別人,開朗并不等于對已構成危害的犯罪行為加以接受或姑息。但對于個人而言,豁達往往會有更好的人際關系,自己在心理上也會減少仇恨和不健康的情感;對于一個群體而言,寬容開朗,無疑是創造一種和諧氣氛的調節劑。因此,豁達寬容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一大法寶,以德服人是你有凝其力的重要武器。只有用“德”去治“人”,治你的事業之“天下”,你才會信心自百倍地走向成功,同時也是一個人完善個性的的體現。

正是把這種豁達所代表的自信,所代表的寬容,所代表的開朗都融入到了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才創造出了一個和諧、寧靜,具有凝聚力的氛圍。

摒棄狹隘,忍小謀大

寬容是一種品質,是做人的一種風范。與之相反的,人之所以不能達到寬容做人,正是因為有狹隘的存在。人難免狹隘,這是大多數人的通病,我們明白了這一點,就應該對癥下藥,治好這一病。

有這樣一個故事:

市場上,果販遇到了一位難纏的客人。

“這水果這么爛,一斤也要賣50元嗎?”客拿著一個水果左看右看。

“我這水果是很不錯的,不然你去別家比較比較?!?

客人說:“一斤40元,不然我不買?!?

小販還是微笑地說:“先生,你一斤賣你40元,對剛剛向我買的人怎么交代呢?”

“可是,你的水果這么爛?!?

“不會的,如果是很完美的,可能一斤就要賣100元了。”小販依然微笑著。

不論客人的態度如何,小販依然面微笑,而且笑得像第一次那樣親切。

客人雖然嫌東嫌西,最后還是以一斤50元買了。

有人問小販何以能始終面帶笑容,小販笑著說:“只有想買貨的人才會指出貨如何不好。如果我不接受他的意見,用幾句話把他頂撞回去,他就不會成為我的顧客?!?

小販完全不在乎別人批評他的水果,并且一點也不生氣,不只是修養好而已,也是對自己的水果大有信心的緣故。我們在生活中卻真的不如這個小販,平常有人說我們兩句,我們就已經氣在心里口難開,更不用說微笑以對了。而且生活中批評指責我們的,往往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和最好的朋友。正所謂:“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藥雖苦,卻是治病的根本;如果有“苦口”之“良藥”,我們這種狹隘之病如何會好起來呢?這里有一劑“良方”正是對“癥”所下之“藥”。

人生要想永遠快樂,必須作一項重要的決定,就是善用人生所給你的一切。如果你確實明白自己努力的目標、如果你真愿意奮力去做、如果你知道什么方法有效、如果你能適時調整做法并好好運用上天給你的天賦,那么人生就沒有任何做不到的事。許多成功的人士也正是憑著這種精神,在生活、學習、工作中超出他人,步步領先的。

生活中,有些東西需要我們去忍一時,才會有更多的快樂在后面等你。

如果能忍這一時,能將痛苦忍一忍,能將小事忍一忍,那么就不會有“小不忍則亂大謀”這樣的失敗之事了。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樂是人與生俱來的表達情感方法。一個人在這世上,難免會遇到令人高興或氣憤的事。興奮的事可以使人心情愉快,精神奮發,并使生活充滿無限的希望。而令人氣憤的事往往就會使人義憤填膺,怒火中燒,很可能使人喪失理智,做出不可收拾的不良舉動。

我們都知道,當一個人氣上心頭時,意氣用事是在所難免的,因此,不論所說的話或所做的事,總是超出人所能想象的,在這個時候,即使平常說話非常謹慎的人,也會因喪失考慮而禍從口出。

然而,盡管生氣是人之常情,但一個人生活在世上,若能高高興興地過一生,那不是一件很美的事?所以,我們應盡量以愉快的心情,來處理生活上的各種問題。即使一旦發怒,最好能盡量忍在心理,不要爆發,用理智來抑制激情,才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寬以待人是成功者的風度

海是寬廣的,做人應該有海一樣的胸懷,可以納百川之水。這一種精神:寬厚平和虛懷若谷。用寬以待人的習慣與品行來爭服你的世界。

古人說:“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薄坝腥莸履舜?。”“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君子不責人所不及,不強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睆纳鐣顚嵺`來看,寬容大度確實是人在實際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素質。能像海一樣容納的許多東西,不僅是好的,還有不好的。

一位著名的學者曾經對我們說過這樣一席話:“人家的毀譽,不必計較?!钡拇_,在人生旅途上,人們經常會遇到毀譽問題。如何正確對待毀譽,反映了一個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水平。歷來高尚的人都主張要注意個人品行和道德的修養,注意聲譽。

一個人的聲名往往容易毀于其他人的議論里?!叭搜钥晌贰?,蔡元培先生主張用“不必計較”來對待毀壞人名聲的“人言”,要求人們不必把個人的名聲看得過重。沒有事實根據的人言,總是“腿短”的,不會長久站得住腳,毀人名聲的人也許得逞于一時,但終會敗露,一個人的品行是客觀存在的,它最有說服力。俗語說:“身正不怕影子斜”,古人也說:“人言不足恤?!睂Υ龤嗣暤牧餮则阏Z,無言是最好的輕蔑,“模糊”些可以省卻許多解釋和精力。對于那些無中生有、信口雌黃、不負責任的“人言”,只當耳旁風,就像魯迅先生對待這種“人言”一樣,連眼球都不轉一轉!“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行動將“人言”打個粉碎。還是蔡元培先生說得好:“是毀是譽,無甚價值,萬勿因人毀譽而憂喜。”因“毀”而憂會失去信心,為“譽”而喜會停步不前。與其因毀而憂,不如自強不息,堅定信心,走自己的路;與其因譽而喜,不如謹慎謙虛,不驕不躁,更上一層樓。先哲們諄諄教誨我們:不為己憂,不為物喜。是我們做人處世應該牢牢記住的。

要想成就事業,首先要有寬以待人的處世習慣。反之,一個以敵視的眼光看人,對周圍的人戒備森嚴,心胸窄小,處處提防,不能寬大為懷的人,必然會因孤獨而陷于憂郁和痛苦之中,一個寬宏大量,與人為善,寬容待人,能主動為他人著想,肯關心和幫助別人的人,肯定討人喜歡,被人接納,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更多地體驗成功的喜悅。

寬以待人,就是在交際交往中有較強的相容度。相容就是寬厚、容忍,心胸寬廣,忍耐性強。人們往往把寬廣的胸懷比作大海,能廣納百川之細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彈簧,具有能伸能曲的韌性。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誰若想在困厄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時待人以寬。”就是說,相容能接納、團結更多的人,在順利的時候共奮斗,在困難的時候共患難,進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創造更多的成功的機會。反之,相容度低,則會使人疏遠,減少合作力量,人為地增加成功的阻力。

一個人若能寬以待人,在生活中養成將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做人做事的習慣,這樣的人,肯定是受人尊敬和歡迎的?!凹河⒍⑷耍河_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送诵模耐死?,一件事情,你自己不能接受,不愿意做,別人也一定不愿接受、不愿意做。記住這些教誨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避免提出人們難以接受的要求,避免由此而來的難堪局面,推己及人,是以自己為標尺,衡量言行舉止能否為人所接受,其依據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將心比心,設身處地,還可用角色互換的方法,假設自己站在對方的位置上,想想對一個行為或言論的反映、感覺如何,理解他人,體諒他人。這樣,便會自覺地寬以待人了。

唐代文學家韓愈說:“古人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惫糯行摒B的人,待人很寬厚,而要求自己則十分嚴格和全面。只有嚴于律己,才能更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在工作中兢兢業業,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在日常生活中,以禮待人,遵守信約,多為他人著想,遇到危險時勇敢無畏,挺身而出,發生摩擦沖突時主動退讓?!岸Y讓三分”,寬容讓人。

寬容待人,是成功者的風度,這種風度不是裝出來的,而是發自靈魂深處的內在的修養,是一種良好的習慣水到渠成的表露。我們只有真正放開胸襟,做到寬容待人,才是取得成功之冠上的寶石的那個人。

忍一時風浪,才會海闊天空

針鋒相對是一種幼稚。真正長大了的人是不會這樣盲目和沖動的。

我們常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可是,又有幾個人真正做到。一旦真正做到的人,也就是一個“長大了”的人了。

“忍”其實就是一種自我控制,也是成功的基礎更是經過千錘百煉而形成的一種習慣。只要在遇事時,多一點忍讓,少一點爭執,多一點自制,少一點沖動,那么就能找到人生的真諦。

1.自制才有可能成功

自制不僅僅是我們的一種習慣,同時也是我們獲得成功所必備的素質之一。

人有七情六欲,乃人之常情,但人也有些想法超出了自身條件所許可的范圍。自制,就是要控制住自己的各種欲望。食色美味,高屋亮堂,凡人所想得,但得之有度,遠景之事,不可操不過急,欲速則不達也,故必要控制自己。否則,舉自身全力,力竭精衰,事不能成,耗費枉然。又有些奢華之事,如著華衣,娛耳目,實乃人生瑣事,但又非凡人所能自克,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就不是力竭精衰的小事了,人必然會頹廢不振,空耗一生。

古語說得好:“歷閱前賢家與國,成由勤儉敗由奢”對人也是這樣,要取得成功,備必要戒奢克儉。

自制不僅僅是在物質上克制欲望,對于一個要想取得成功的人來說,精神上的自制也是重要的。衣食住行畢竟是身外之物,不少人都能克制,但精神上的、意志力上的自制卻非人人都能做到。

我們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練就這種本領。如果你今天計劃做某件事,但早上起床后,因昨晚休息得太晚而困倦,你是否還能堅持著離開那溫暖舒適的床呢?

如果你要遠行,但身體乏力,你是否要停止旅行計劃?

如果你正在做的一件事遇到了極大的、難以克服的困難,你是繼續做呢,還是停下來等等看?

諸如此類的問題,一定要處理得干脆利落。不要因為不能控制自己而影響一生的事業。

一個成功的人,其自制力表現在:大家都做但情理上不能做的事,他自制而不去做;大家都不做但情理上應做的事,他強制自己去做,正如“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一般。做與不做,克制與強制,超乎常人性情之外,就是取得成功的因素。

2.如何培養自制力

如何培養自制力,從而養成自制的習慣呢?

下面介紹幾種培養自制力的方法

首先,是掌握自己的思想。這一點兒可以說是與國人的傳統認識相吻合,沒有意識作用先導,人就不可能有具體的行為??刂扑枷?,要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怎樣獲得,有什么樣的影響。然后再弄清楚,怎樣拒絕不能做的事,強制自己專做該做的事,這是方法的問題。最后再掂量一下,自己做了該會如何,不做又該如何,這是建立毅力的前提,是由控制思想向控制行為過渡的問題。

我們要能夠掌握自己的思想及發展變化,從而準確地控制自我的人生目標。目標是思想的核心,更是行動的指南,也是取得成功的重法寶。人不可能無為而治,都要有一定目的;做事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絕不能朝三暮四,變來變去。目標可以幫你做很多事。你想成功?你想取得什么樣的成功?你想怎樣達到成功的目的?你的長期計劃?中期計劃?短期目標?如何去修正你的目標?

需要強調的是,控制好目標也是取得成功的一種重要方法。而且控制目標,還應該制定十分詳細的計劃。目標有長期的、中期的,也要有短期的。像我們買衣服一樣,買皮衣,要考慮到這皮衣要能穿三五年,買襪子時,只須想著能穿三五月即可,可買鞋子時,要想著這鞋得穿一二年。不同的衣服,穿著年度不同,就要在價格、質量等方面做不同的考慮。再如高中生參加高考,在復習階段,他就應制訂類似這樣的目標:5個月之內,我要怎么復習,近一二月之內,我該重點攻克哪一門課程?而每一個星期我又需要完成哪一部分任務?如此,中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并舉,做起來就心中有數,忙而不亂了。

人是不斷進步的,身邊的一些小目標也要隨時地修訂。目標永遠是超前的考慮,因此人們常說:“計劃沒有變化快。”他做到某一步時,一些意料不到的事情就會出現。在這個時候,如果不對目標進行及時地修訂,那么這目標甚至會使你的計劃變得不切實際從而影響你的成功。修訂目標就像整理自己的衣柜,到一定時候就要看看,哪些衣服還能穿,哪些衣服不能穿,哪些衣服末縫補改裝,哪些又要添置新的。不斷整理,才能讓衣柜里的衣服隨時能滿足自己的衣著需要。

目標是這樣,你所相處的人群也應該是有這樣一種選擇的。

人們不可能沒有自己的關系群。關系群就是與你保持一定聯系與友情的有關系的人群。一個人不可能與他遇到的每個人都建立較為親密的關系;同時一個人也不需要從太多的人那兒學到一定限度或說一定范圍的東西,所以,必須有所選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接觸的人對你的影響非常大,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你會吸納什么樣的知識和概念,在頭腦中構建起什么樣的理念,這些會極大地影響一個人的處世態度與行事方式。因此,要注意多接觸那些優秀、出色的人。

這樣你與你所接觸的人群,相互之間了解了,在做事上也靠近了,于是便有了合作的意向,托附的意向,他人的這些意向在你身上付諸實施,你就從中獲得了一個機會。

一個健全的人,在與別人的交往上應該不會有什么障礙,但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對某些細節也要留意否則會失去很多機會,仔細傾聽即是其一。行為學家告訴我們,我們在講話的時候,是學不到任何東西的,溝通方式最主要的就是聆聽、觀察以及吸收。當我們溝通時,我們要用信息來使聆聽者獲得一些價值,并彼此了解。

大部分人都認為能侃侃而談就是善于溝通的表現,其實并不完全正確。的確,在很多時候,這些人有奔放的思想。精彩的言辭烘托了交際氛圍,使大家能交融在一起,彼此很高興、友善地交流溝通。使他們有機會知悉別人的觀點,體會到他人的獨行而有魅力的地方。并把這一切融匯到自己的知識與智慧系統中來,從而提高自己。

最后,要控制憂慮。情緒是人的思想與行為的伴生物,而且它會影響到人們下一步的思想和行為。事情做得順利,智慧迭出,情緒就好,看天,天是藍的,看花,花是美的,看人,人是精神的;事情還沒做完甚至于剛起了個頭,障礙一個接著一個,頭腦轉不過彎兒,情緒上就受波動了,看啥啥不順眼,盡管它們和你高興時所看到的一模一樣。

如果情緒僅僅是思想與行為的終極或“排泄物”,那也罷了,糟糕的是,情緒往往會改變你原來的觀念,并且對你今后的思想行為乃至處世態度等都有深遠的影響。情緒不是思想和行為的終極,而是它們中的一個過程,是一個環節。

前面,我們談過控制自己情緒的話題,其實,壞情緒不僅僅是暴怒、頹喪,它還包括憂慮。成功者絕不會瞻前顧后,患得患失,這些都只能是弱者行事的表現。人生的真正報酬,取決于貢獻的質與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付出了什么,掌握了什么,你就會收獲相應的果實。你撒下了養成自我控制的習慣的種子,并為之而努力,你就會收獲這種好習慣的甜美果實。你播種了寬厚,你就會贏得別人的寬容,你播種了忍讓,你就會贏得更廣闊的天空。

品牌:中版集團
上架時間:2019-06-21 18:02:56
出版社:四川文軒在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中版集團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安县| 威宁| 阜新| 万山特区| 阳高县| 诸暨市| 古交市| 铁岭县| 张家口市| 图木舒克市| 永年县| 临海市| 大余县| 泰州市| 沭阳县| 北川| 巴楚县| 蕉岭县| 濮阳县| 泗洪县| 称多县| 广元市| 泽普县| 通渭县| 宝应县| 晋城| 渭源县| 沈阳市| 桃江县| 临汾市| 桐梓县| 灌南县| 永宁县| 郯城县| 澜沧| 兴化市| 仙游县| 临潭县| 乌拉特前旗| 双流县| 宣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