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人情就像猴子
人是猿猴變成的
朋友A打來電話,在電話中又發了一通牢騷,云太忙;又云領導對他如何如何橫挑鼻子豎挑眼什么的。我回答說,你這是自找的。朋友本在文聯,職稱二級作家,平日里總有一些不大不小的文章問世。正因為如此,被領導看中去當了秘書。領導找他談話的時候,朋友一臉的興奮,電話那頭的聲音都有點顫抖。不久,朋友真去了機關,鞍前馬后地服務于領導,倒也盡心盡力。職稱是沒有了,被任命為一個副科級秘書。去本來是可以當正科的,但機關不能跳級提拔,便只好如此了。
放下電話,我想起了《袁中郎尺牘》上的一句話:“寂寞之時,既想熱鬧;喧囂之場,亦思閑靜。”人情大抵皆然。如猴子在樹下,則思量樹頭果;及在樹頭,則又思量樹下飯。往往復復,略無停刻,良亦苦矣。
人是由猿猴變的,猴的習性就是人的習性。猴進化了這么多年,好不容易變成人了,但這些習性仍是沒有改變,反而有變本加厲的嫌疑。比較起猴子而言,喜歡熱鬧的人類似乎更怕寂寞。
讀香艷故事
讀《香艷小品精粹》,里面有一章專門摘錄和尚偷情的故事。最有名的就是那個“老和尚告訴小和尚女人名叫老虎”的小笑話。中國古代有很多促狹和尚情事、偷情的筆記笑話。想這些笑話的產生,很大程度上與百姓尤其是文人的陰暗心理有關,有著“飽漢嘲笑餓漢饑”的嫌疑。
中國古代偷情的故事真不少。看來嚴酷的禮教還是很難抵擋人的本能。最有名的當屬《西廂記》了,紅娘“拉皮條”讓崔鶯鶯和張生成就了“魚水之歡”,因為結局是皆大歡喜,所以那段偷情也就成為經典。《紅樓夢》里賈寶玉也是這樣,寶玉與半推半就的襲人“初試云雨”,最后也是不了了之,誰也沒有吃虧。當然,色膽包天的,要屬《水滸傳》中的西門慶,不僅偷人,而且還殺人,連“綠帽子”也不想讓武大郎戴。
偷情是需要色膽的。關于這個,王朔有一番妙語,讓人拍案叫絕。王朔說:“年輕時有賊心無賊膽,等賊心和賊膽都有了,賊又沒有,只好左手摸右手。”
其實深入想一想王朔的話并不對。現在這年頭,只要有錢,不僅膽子壯了,賊也會蜂擁而上。
鮑魚君天下
看有關鮑魚的資料。在所有的大宴中,如果不是硬比新奇,鮑魚可能是比較昂貴的一種海鮮了。所以當鮑魚端上來的時候,也就意味著這桌飯已是夠檔次了。
很多人一直不理解為什么鮑魚會那么珍貴,因為它吃起來是那樣稀松平常,只是有著較好的韌勁和口感,如果硬要說它有多么好吃,那就有點勉為其難了。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
但鮑魚的確算是餐桌上的珍饈,名列海味“鮑參翅肚”之首。中國古代的宮廷還專門設有鮑魚烹飪師,對鮑魚的烹飪方法極為講究:燒制不能太軟也不能太硬,入口要軟糯,齒頰要留香,這樣的話一般都用炭火瓦煲,用小火煨制18個小時左右,然后配以魚翅。這樣做出來的鮑魚濃而不膩,異常鮮美。另外鮑魚扣刺參也是一道名菜。至于鮑魚撈飯,對于貴人大員來說,基本上屬于下腳料范疇的了。
我起先一直對鮑魚沒有一個直接的概念。有一天晚上沒事,我坐在電視機前,正巧中央七臺在介紹鮑魚的養殖,我便津津有味地看起來。正是通過電視,我才真正地看清了鮑魚:它是硬殼的,肉長在硬殼里面。鮑魚肉的形狀像什么呢?像極了女性的生殖器!
我恍然大悟,可能正是因為這個,鮑魚才一下子身價大增。不僅中國,世界上很多餐飲習慣,都是將類似生殖器的東西或者生殖本身的東西當作“大補”的,比如補“陽剛”的牛鞭、胡蘿卜、烏龜、甲魚;滋“陰柔”的牡蠣、蝸牛、無花果等……而這些“相似”的東西也偏偏能起到奇效。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鮑魚的身價想來是同理,這都是一脈相承的。就拿鮑魚來說吧,現代醫學也證明,鮑魚的確有著極佳的“滋陰”作用,它可以明目、養陰、平肝火,醫藥作用真的非同小可。
這個世界上的很多道理,很多就是由“盲打莽撞”得來的,有時候甚至一點邏輯性都沒有,完全就是毫無理由的判斷。“神農嘗百草”,靠的是什么?一部分是經驗,另一部分則是完全的直覺。
名不副實
晚上下班總要經過一條不大不小的街,總能看到一間間發廊出奇地熱鬧。如今這世道也挺有趣,因一些事情不能正式定義,所以往往都在玩文字游戲:叫發廊的其實根本不理發,叫小姐的根本不是小姐,叫茶座的會連一張喝茶的桌子都沒有,叫卡拉OK的根本沒有話筒……
其實很多關于文字方面的東西是不能認真的。什么是市場經濟?說白了就是什么都有的買,也什么都有的賣。有賣笑的,有賣唱的、賣肌肉的、賣文的、賣怪力亂神的、賣笑話的、賣情調的、賣雅痞的……只要有賣的,也就有買的;只要有買的,也就有賣的。
我有一個朋友在廣州,是某名牌大學哲學系畢業的,原本在那里給人編雜志,嫌收入太低,后來干脆整天帶著羅盤給人看風水,收入大增。前幾日到我處來玩,我開玩笑讓他也給我看看,他一臉怪樣:“我那點妖術,還敢糊你?!”